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317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疏通肠道。除此以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同时也是马铃薯的消费大国,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生产潜力。它对于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水平还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马铃薯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应选择优质、抗病率高的高产品种,如泉云4号;

(2)播种时间: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每亩植3000-3500株;

(4)施基肥:以氮磷钾复合肥25-28公斤/亩作为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1500-20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0-13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的氮磷钾复合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均为7:5:1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氮磷钾复合肥与步骤(5)中的氮磷钾复合肥的重量比为7:3。

进一步的,所述病虫害防治中的在青枯病多发病区应实行轮作;地下害虫多发区应在播前喷洒杀虫剂防治;现蕾期也需喷洒杀虫剂。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针对马铃薯的生长规律和营养成分的需求,对马铃薯的播种种植密度、追肥方法和田间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减少病虫害,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通过采用以vt-1系越南种质资源作为马铃薯的母本和ns79-12-1系为栽培种自交系作为马铃薯父本进行杂交育种而成的泉云4号马铃薯作为种薯,可使马铃薯抗病性增加的同时产量高、品质好。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通过在马铃薯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施基肥和施追肥,且种植方式采用每亩植3000-3500株,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可有效抑制地上部的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并提高大、中薯率。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可有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大大降低了病害率。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种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均大幅增加,其中鲜薯产量比对照组紫花851(ck)马铃薯增加了10.31%,干薯产量比对照组紫花851(ck)马铃薯增加了11.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应选择优质、抗病率高的高产品种,如泉云4号;

(2)播种时间: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每亩植3000株;

(4)施基肥:以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亩作为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15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9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7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应选择优质、抗病率高的高产品种,如泉云4号;

(2)播种时间:冬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种,春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下种;

(3)播种:高畦深沟双行种植,畦高20厘米,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每亩植3400株;

(4)施基肥:以氮磷钾复合肥26公斤/亩作为底肥,施于播种沟中;放种后,用火烧土2000公斤/亩盖种;

(5)施追肥:马铃薯出苗后20-25天结合浅中耕培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1公斤/亩。

(6)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浅培土;间隔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结合厚培土;

(7)施用多效唑溶液:对生长旺盛的马铃薯植株应在现蕾期喷施一次150毫克/升的多效唑溶液;

(8)病虫害防治:对现蕾后的马铃薯进行每10天交替的均匀喷施杀毒矾500倍液和灭克600倍液,连续喷3次;

(9)收获贮藏:在大多数马铃薯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收获,避光贮藏。

试验例

试验例一:

1.试验时间:2010-2011年度

2.实验地点:福建省区试

3.实验材料:泉云4号马铃薯、紫花851(ck)

4.实验处理:

(1)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

(2)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

5.结果表明:在福建省内选取8个试点进行种植,后通过收获值表明,本发明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其中泉云4号马铃薯平均鲜薯产量为33517.2kg/hm2,比对照组紫花851(ck)种增产14.07%;泉云4号马铃薯平均干薯产量为6376.35kg/hm2,比对照组紫花851(ck)种增产16.15%。

试验例二:

1.试验时间:2011-2012年度

2.实验地点:福建省区试

3.实验材料:泉云4号马铃薯、紫花851(ck)

4.实验处理:

(1)泉云4号马铃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试验。

(2)紫花851(ck)马铃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

5.结果表明:在福建省内选取8个试点进行种植,后通过收获值表明,本发明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其中泉云4号马铃薯平均鲜薯产量为27096.9kg/hm2,比对照组紫花851(ck)种增产6.0%;泉云4号马铃薯平均干薯产量为5128.95kg/hm2,比对照组紫花851(ck)种增产16.15%。

(一)产量表现

1.如下表(1):为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16个试验点对两组试验材料测得的平均产量值;

表(1)

(二)品质分析结果表现

泉云4号马铃薯块茎平均干物质含量18.88%,比对照组“紫花851(ck)”的马铃薯高0.09个百分点;且其中泉云4号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0.31%,即其食用品质较好,适合膨化食品加工。

(三)抗性表现

1.晚疫病鉴定结果,如下表(2);

表(2)

结果表明:泉云4号马铃薯具有较好的抗病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