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5249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和动物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硒参与组成机体内多种重要的功能酶,在人体中发挥着抗氧化、抗衰老、解毒排毒、防癌抗癌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的生理代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土壤硒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存在大面积的缺硒地区,这直接导致人体主要的硒来源——食物中的硒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蚯蚓本身含有大量蛋白质、种类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材料及医药原料(俗称“地龙”)。蚯蚓硒富集量大,并且可以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吸收富集及转化效率较高。富硒蚯蚓可以用作畜禽、水产等的饲料,补充畜禽和水产品的营养需求,尤其是有机硒的需求;也可以作为提取高活性蛋白及抗肿瘤成分的医药原料,进而用于制作抗肿瘤药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医疗药用价值。目前富硒蚯蚓的培养方法一般为在基质中添加较高浓度的硒,但高浓度硒长期作用会造成蚯蚓品种退化,繁殖率下降,只能培养一代或两代,无法连续培养富硒蚯蚓,不能满足富硒蚯蚓的长期培养和获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培养富硒蚯蚓过程中蚯蚓品种退化、繁殖率下降、无法连续培养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含硒基质的制备:将发酵牛粪和菌渣按质量比3:1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亚硒酸钠水溶液、调节含水量,得到硒浓度为10-20mg/kg的基质,陈化后得到含硒基质;

(2)在所述含硒基质中引入原代成年蚯蚓培养,并在培养期间补充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待出现子一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原代蚯蚓,即得到第一代富硒蚯蚓;

(3)将步骤(2)中的子一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培养,培养期间补充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待子一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二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一代成蚓,即得第二代富硒蚯蚓;

(4)将步骤(3)中的子二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培养,培养期间补充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待子二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三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二代成蚓,即得第三代富硒蚯蚓。

步骤(1)中所述菌渣为蘑菇培养基料的残渣,所述发酵牛粪和菌渣混合前分别过4mm筛。

步骤(1)中所述含水量为65-70%。

步骤(1)中所述陈化的时间为7-20d,温度为12-28℃。

步骤(2)中所述原代蚯蚓为有环带的成年赤子爱胜蚓。

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2-28℃,时间为40-50d。

步骤(3)和(4)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12-28℃,时间为45-52d。

所述补充添加的方法为:培养期间每隔15-20天进行添加。

步骤(2)-(4)所得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冷冻干燥后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低浓度硒培养赤子爱胜蚓,使蚯蚓具有较好的硒富集效率,实现富硒蚯蚓的连续培养,并且对蚯蚓产量和繁殖率基本无影响;蚯蚓体硒含量随着蚯蚓代际繁衍而增高,这也为培育硒富集量更高的蚯蚓品种提供可能。

2、采用发酵牛粪和菌渣为基质,菌渣的密度较小,能够保证基质良好的透气性;同时蚯蚓的主要食物(发酵牛粪)的比例较高,可以消除菌渣分解时间长、短时间内不能被蚯蚓充分利用的影响。本发明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适用于室外大田培养。

3、采用冷冻干燥处理富硒蚯蚓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蚯蚓活性成分,减少后期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4、蚯蚓体含有抗肿瘤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物质,适量硒也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本发明收获的富硒蚯蚓很可能具有蚯蚓和硒的双重功能。采用本发明培养的蚯蚓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富硒蚯蚓氨基酸的生产,可作为畜禽及水产等饲料的硒补充剂,从中提取的含硒活性成分也能够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极大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以下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施例1

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为3:1的比例称取发酵牛粪和菌渣,分别过4mm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培养蚯蚓的基质;

(2)将含有0.1g硒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加入到10kg步骤(1)中的基质中,加水调节基质含水量至65%,于12-28℃陈化一周,得到硒浓度为10mg/kg的含硒基质;

(3)在步骤(2)所述含硒基质中引入原代成年蚯蚓,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15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蚯蚓培养40天后,待出现子一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原代蚯蚓,即得到第一代富硒蚯蚓;

将得到的第一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而后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4)步骤(3)中的子一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在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15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培养52天后,待子一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二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一代成蚓,即得第二代富硒蚯蚓;

将第二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而后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5)步骤(4)中的子二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在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15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培养52天后,待子二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三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二代成蚓,即得第三代富硒蚯蚓;

将第三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得到的第一、二、三代蚯蚓单条重量分别为0.52g、0.49g、0.48g,冻干蚯蚓硒含量分别为28.10mg/kg、39.76mg/kg、61.29mg/kg(硒含量/蚯蚓干重),可以看出:低硒浓度(10mg/kg)对蚯蚓生物量影响不大,蚓体硒富集量随代际繁衍而增高。

实施例2

富硒蚯蚓连续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为3:1的比例称取发酵牛粪和菌渣,分别过4mm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培养蚯蚓的基质;

(2)将含有0.2g硒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加入到10kg步骤(1)中的基质中,加水调节基质含水量至70%,于12-28℃陈化两周,得到硒浓度为20mg/kg的含硒基质;

(3)在步骤(2)所述含硒基质中引入原代成年蚯蚓,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20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蚯蚓培养40天后,待出现子一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原代蚯蚓,即得到第一代富硒蚯蚓;

将得到的第一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而后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4)步骤(3)中的子一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在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20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培养52天后,待子一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二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一代成蚓,即得第二代富硒蚯蚓;

将第二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而后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5)步骤(4)中的子二代幼蚓或蚓茧继续在12-28℃温度下培养,每隔20天添加所述含硒基质,培养52天后,待子二代蚯蚓成熟且出现子三代幼蚓或蚓茧后取出子二代成蚓,即得第三代富硒蚯蚓;

将第三代富硒蚯蚓用清水洗净后称重,在黑暗条件下清肠处理24小时,冷冻干燥后测定蚓体硒含量。

获得的第一、二、三代单条蚯蚓生物量分别为0.51g、0.49g、0.46g,蚯蚓体硒含量分别为36.38mg/kg、90.73mg/kg、117.26mg/kg(硒含量/蚯蚓干重),可以看出:低硒浓度(20mg/kg)对蚯蚓生物量影响不大,蚓体硒富集量随代际繁衍而增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