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456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体是一种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已成为甘肃、宁夏等省份旱作农业区稀植作物种植的成熟技术,但在油菜等密植作物上尚没有实施。主要原因是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由于起垄多,花费的人工成本大,种植面积减小,且增产效果不明显。油菜育苗移栽种植在华中、华南等油菜种植区较为普遍,但在北方旱作农业区较少采用,主要是种植习惯与水分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播前准备

a选种:选用中晚熟双低春油菜品种;

b种子处理:在播种前6~8天要晒种2~3天,每天晒种3小时左右,并经常翻动,是种子受热均匀,但不能将种子放在水泥地面或铁板等导热性强的材料上晒种,以免高温灼伤种子,晒种后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20克,硼酸或硼砂5克(选用少量温水溶解),兑水5000克,浸泡种子24小时后捞出待播;

2)培育壮苗

a选择床地:选择背风向阳,水流方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疏松且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做苗床,其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6~8,要求,否则容易形成高脚苗;

b制作苗床:对苗床要深耕,耙地碎土,施足底肥,除尽秸秆和杂草,然后开沟做畦;

c适时移栽定植:与常规油菜种植相比,油菜地膜覆盖移栽种植的栽培期可向后推迟8~10天,在4月下旬到5月初移栽定植为宜;温度一般以平均气温13~15度移栽为好;移栽前一天应将苗床用水浇湿,取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移栽时要做到栽大苗不栽小苗,栽新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高脚苗,行栽直,根栽正,棵栽稳;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肥或定根水;移栽时每膜种6行,行距为20cm,株距为15~20cm;垄宽是40cm;

3)田间管理

a科学管理

d)补苗:油菜苗成活后,发现缺庙,应及时补苗;

e)打苔:油菜移栽后40~50天,植株顶端开始出现花蕾,应及时打苔,促进油菜产生粗壮的一次分枝,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获取高产;若打苔过早,花蕾未分化,生长量不足,不利于油菜生长;打苔过晚,油菜已抽苔,形成高节位分枝,易折断倒伏;

f)人工补灌:在苗期、蕾苔期、开花期、角果发育期等需水临界期进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在400~860mm左右;春油菜苗期耗水占20%左右,苔花期耗水强度大,占40%~50%,结果期耗水强度下降,为30%左右;

b合理施肥

d)重施基肥:每亩是农家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硼肥1公斤,甘蓝型油菜对缺硼反应敏感,施硼肥有利于减少阴荚和落花落果现象;

e)早施促苗肥:移栽8~15天,以促施为主,每亩地施8~10公斤尿素,促进油菜跟系发达,增加叶面积系数;

f)适施苔肥、花肥:结合中耕培土,在施壮苗肥后的20~30天,每亩施10~15公斤尿素,10~20公斤磷肥,0.25公斤硼肥,促进油菜跟强杆状,枝多角多,防止“花而不实”现象;

c油菜菌核病

e)油菜菌核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减少初浸染源: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两年以上,且应大面积实施;③改善油菜生态环境: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薹肥,施足磷、钾肥,防止贪青倒伏;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④药剂防治;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2~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2~3次,50%速克灵粉剂2000倍2~3次,50%氯硝胺粉剂100~200倍液2~3次,50%朴海因粉剂1000~1500倍液;上述药液用量为每亩每次100~125千克;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每次间隔7~10天;e生物防治;一般将生防制剂施入土壤中;防效较好的有盾壳霉、木霉等制剂;

f)油菜病毒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当推迟播种期;③治蚜、驱蚜防病;在油菜出苗前和苗期,加强对油菜地附近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等寄主上蚜虫的防治;也可在油菜地区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g)油菜霜霉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栽培防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晚播,摘除黄病叶等;③药剂防治;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100千克:

h)油菜蚜虫:①化学防治;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用下述药剂防治: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50%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1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50%久效磷乳剂2000~3000倍液,40%水安硫磷乳剂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②种子处理;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可防苗期蚜虫;③栽培防治;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④生物防治;饲养、释放蚜茧峰、草蛉、瓢虫、食蚜蝇以及蚜霉菌等可有效

防止蚜虫;

4)适时收获:油菜开花结果结束后35~40天,茎杆出现灰白或淡蓝色,大部分叶片干枯脱落,菜籽呈现原种的本色,应马上收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的油菜秧苗苗龄不能超过30天。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畦宽1~1.2m,畦深10~15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定根肥为稀薄人粪尿或肥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深耕的深度为10-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提升品质,增加产量,提高种植效益;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技术主要是解决干旱地区春油菜种植缺水及无霜期短的问题;利用小垄覆膜结合育苗移栽的种植模式,能够按当地气候条件来调节油菜的生育进程,并可延长油菜在田间的生长时间;另外,利用小垄覆膜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墒情和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或减少旱灾易获丰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种甘蓝型春油菜旱地小垄膜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播前准备

a选种:选用中晚熟双低春油菜品种;

b种子处理:在播种前6~8天要晒种2~3天,每天晒种3小时左右,并经常翻动,是种子受热均匀,但不能将种子放在水泥地面或铁板等导热性强的材料上晒种,以免高温灼伤种子,晒种后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20克,硼酸或硼砂5克(选用少量温水溶解),兑水5000克,浸泡种子24小时后捞出待播;

2)培育壮苗

a选择床地:选择背风向阳,水流方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疏松且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旱地做苗床,其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6~8,要求,否则容易形成高脚苗;

b制作苗床:对苗床要深耕,耙地碎土,施足底肥,除尽秸秆和杂草,然后开沟做畦;

c适时移栽定植:与常规油菜种植相比,油菜地膜覆盖移栽种植的栽培期可向后推迟8~10天,在4月下旬到5月初移栽定植为宜;温度一般以平均气温13~15度移栽为好;移栽前一天应将苗床用水浇湿,取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移栽时要做到栽大苗不栽小苗,栽新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高脚苗,行栽直,根栽正,棵栽稳;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肥或定根水;移栽时每膜种6行,行距为20cm,株距为15~20cm;垄宽是40cm;

3)田间管理

a科学管理

a)补苗:油菜苗成活后,发现缺庙,应及时补苗;

b)打苔:油菜移栽后40~50天,植株顶端开始出现花蕾,应及时打苔,促进油菜产生粗壮的一次分枝,形成优良的群体结构,获取高产;若打苔过早,花蕾未分化,生长量不足,不利于油菜生长;打苔过晚,油菜已抽苔,形成高节位分枝,易折断倒伏;

c)人工补灌:在苗期、蕾苔期、开花期、角果发育期等需水临界期进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在400~860mm左右;春油菜苗期耗水占20%左右,苔花期耗水强度大,占40%~50%,结果期耗水强度下降,为30%左右;

b合理施肥

a)重施基肥:每亩是农家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硼肥1公斤,甘蓝型油菜对缺硼反应敏感,施硼肥有利于减少阴荚和落花落果现象;

b)早施促苗肥:移栽8~15天,以促施为主,每亩地施8~10公斤尿素,促进油菜跟系发达,增加叶面积系数;

c)适施苔肥、花肥:结合中耕培土,在施壮苗肥后的20~30天,每亩施10~15公斤尿素,10~20公斤磷肥,0.25公斤硼肥,促进油菜跟强杆状,枝多角多,防止“花而不实”现象;

c油菜菌核病

a)油菜菌核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减少初浸染源: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两年以上,且应大面积实施;③改善油菜生态环境: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薹肥,施足磷、钾肥,防止贪青倒伏;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④药剂防治;药剂种类与用量为: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次,50%多菌灵粉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2~3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2~3次,50%速克灵粉剂2000倍2~3次,50%氯硝胺粉剂100~200倍液2~3次,50%朴海因粉剂1000~1500倍液;上述药液用量为每亩每次100~125千克;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每次间隔7~10天;e生物防治;一般将生防制剂施入土壤中;防效较好的有盾壳霉、木霉等制剂;油菜病毒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当推迟播种期;③治蚜、驱蚜防病;在油菜出苗前和苗期,加强对油菜地附近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等寄主上蚜虫的防治;也可在油菜地区设置黄板,诱杀蚜虫;

b)油菜霜霉病: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栽培防病;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晚播,摘除黄病叶等;③药剂防治;25%瑞毒霉粉剂600~8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于初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开始喷药,每7天1次,喷2~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100千克:

c)油菜蚜虫:①化学防治;苗期有蚜株率达10%,每株有蚜1~2头,抽薹开花期10%的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用下述药剂防治:20%灭蚜松1000~1400倍液,50%马拉硫磷l000~2000倍液,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1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粉3000倍液,50%久效磷乳剂2000~3000倍液,40%水安硫磷乳剂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剂3000倍液;②种子处理;用20%灭蚜松可湿粉1千克拌种100千克,或用甲基硫环磷、杀虫磷、呋喃丹拌种,可防苗期蚜虫;③栽培防治;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④生物防治;饲养、释放蚜茧峰、草蛉、瓢虫、食蚜蝇以及蚜霉菌等可有效防止蚜虫;

4)适时收获:油菜开花结果结束后35~40天,茎杆出现灰白或淡蓝色,大部分叶片干枯脱落,菜籽呈现原种的本色,应马上收割。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①吸收了双垄沟全膜覆盖的基本思路,最大限度地接收自然降水,减少田间水分蒸发量,确保油菜生长水分需求;但又减少了起垄的数量,沟变成了平沟,这样做可以增加种植面积减少起垄人工;另外,甘蓝型油菜株高在1.5米以上,田间比较荫蔽,光合效率较低且容易产生病害;采用小垄隔离后,田间空气流动性增强,从而提高光合效率,并可减少病害。

②利用地膜覆盖效应促进油菜早熟;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可使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

③利用育苗移栽种植模式,可实现依据当地气候条件调节油菜的生育进程,使之与较优气候条件同步,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油菜累计叶片数、干物质积累、株高、分枝数、角果数都随播期的提前而增加,并且与油菜的产量呈正相关;为此,采用育苗移栽可提前在拱棚育苗,待田间地温上升后移栽,相当于提前播种。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