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渔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425发布日期:2018-12-14 21:34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纺车式渔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纺车式渔轮的线杯轴和转子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钓鱼用纺车式渔轮在前端部上具有用于将鱼线卷绕成均一的卷绕厚度的线杯和用于引导鱼线的转子,其中线杯根据摇臂的旋转而前后滑动,转子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摇臂的旋转运动通过渔轮内部的摆动机构被转换为线杯轴的滑动运动,线杯由此前后运动。另一方面关于转子的旋转,摇臂的旋转被转换成固定在筒状的转子旋转轴(旋转轴筒)的后部的游星齿轮的旋转,使得固定在旋转轴筒处的转子旋转,其中,游星齿轮被以包围线杯轴的方式设置,旋转轴筒与线杯轴同轴。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线杯轴和旋转轴筒被配置得较近,因此在卷绕操作时受到高负荷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摩擦将增大,在该状态下长期持续使用,会发生偏摩或烧痕等不理想的问题。另外,为了防止该问题而将二者的接触面加工成高精度的平滑面,则会带来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由轴承保持旋转轴筒的前后部,在转子的旋转轴筒的内周面和线杯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小缝隙。但是,按照专利文献1的结构,支撑游星齿轮部分的轴承同时也在支撑线杯轴,因此在高负荷时容易产生阻碍线杯轴的滑动运动的问题。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改善该缺点的方法,其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为了克服专利文献1的缺点,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利用前部轴承7和后部轴套8这两处来支撑旋转轴筒9和线杯轴2并分散负荷。

但是,按照专利文献2的结构,由于相比专利文献1的结构增加了轴承的数量,因而增加了接触点,另外因为增加了部件数,构造变得复杂,产生了不利于渔轮的轻量化或者制造成本降低的问题。而且,通过旋转轴筒9的螺丝部10而由转子螺母11固定的结构,难以消除螺丝部10在径向上的晃动,因此受转子螺母11支撑的前部轴承7,因上述螺丝部10的晃动而从旋转轴筒9的中心位置偏离,无法取得良好的旋转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0-24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563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605051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了上述渔轮的旋转轴筒和线杯轴接触的问题,改善涉及渔轮的旋转性能的齿轮的中心位置精度,提高渔轮的操作性和耐久度,并且容易维护的钓鱼用纺车式渔轮。

发明的解决手段

在本发明中,渔轮主体的内部,将包括摇臂轴、摆动机构、线杯轴的机构部件保持在指定位置的框体形成为一个一体的部件,取代前部的旋转轴筒和线杯轴之间的球轴承的传统支撑方法,采用树脂制的轴承。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纺车式渔轮。

纺车式渔轮具有以下结构:通过由渔轮主体内部的摆动机构将摇臂轴的旋转转换为线杯轴的滑动,随着结合在所述线杯轴处的线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所述摇臂轴的旋转作为游星齿轮的旋转而传导,使得结合在所述游星齿轮的旋转轴筒部的转子旋转,其中,所述游星齿轮被以包围所述线杯轴的方式设置,所述游星齿轮包括齿轮部和旋转轴筒部,所述旋转轴筒部与所述线杯轴同轴;在渔轮主体的内部,框体用于将包括摇臂轴、摆动机构、线杯轴的机构部件保持在指定位置,所述框体形成为一体化的部件,所述线杯轴通过后部轴套,可动地接触所述渔轮主体,所述旋转轴筒部通过前部轴套,可旋转地接触所述线杯轴,在所述线杯轴的外周与所述旋转轴筒部的内周之间,由所述后部轴套和所述前部轴套维持指定大小的缝隙,在使所述旋转轴筒部贯通所述线杯轴后,所述前部轴套插入所述缝隙,所述后部轴套和所述前部轴套中的至少一者为树脂制造。

优选地,上述树脂的材料为pom(聚甲醛)、pa(聚酰胺)、pps(聚苯硫醚)、peek(聚醚醚酮)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旋转轴筒部和线杯轴的支撑结构,能提供一种提高渔轮的操作性和耐久度,并且容易维护的钓鱼用纺车式渔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纺车式渔轮的主要机构部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纺车式渔轮的主要机构部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形态的限定。

图2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钓鱼用纺车式渔轮100内,渔轮主体120和转子130的部分的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3是图2的虚线部分b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虚线部分c的放大图。通过由齿轮102、滑块104等构成的摆动机构,将摇臂110的旋转转换为线杯轴106的滑动(往复)运动,使得固定在线杯轴106处的线杯160往复运动。与此同时,将摇臂110的旋转以与摇臂轴112结合的端面齿轮114的旋转、游星齿轮的齿轮部133(以下称齿轮部133)和游星齿轮的旋转轴筒部134(以下称旋转轴筒部134)的旋转的形式顺次传导,使得固定在旋转轴筒部134处的转子130旋转。旋转轴筒部134通过两个球轴承136、138,被可旋转地保持在渔轮主体120。另外,利用单向轴承137使转子130只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游星齿轮作为一个包括有齿轮部和旋转轴筒部的单独零件而使用,但是并不限于此形态,只要是能实现其功能的结构即可,比如也可以是将齿轮部和旋转轴筒部分别作为单独的零件,通过焊接等组合手段进行组合后作为游星齿轮使用。

从图2中可知,线杯轴106和旋转轴筒部134平常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因此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0.1-0.2mm的缝隙132,能够避免两者的摩擦。为了维持该缝隙132,渔轮主体120通过带凸缘的圆筒状的后部轴套122可动地保持线杯轴106;旋转轴筒部134通过带凸缘的圆筒状前部轴套142可旋转地接触线杯轴106。另外,为了防止前部轴套142从指定的位置上移动,螺母140被固定在旋转轴筒部134。对于前部轴套142和/或后部轴套122,并不限于轴套,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轴承来替代。

在本发明中,后部轴套122和/或前部轴套142的材料使用了树脂。该树脂的材料可以为pom(聚甲醛)、pa(聚酰胺)、pps(聚苯硫醚)、peek(聚醚醚酮)等硬质材料。由此可实现轴承的低成本化。但是,后部轴套和前部轴套的材料并不受此限定,只要是具有耐磨性的材料即可,也可以使用碳、陶瓷等无机材料。

而且,在本发明中,渔轮主体的内部,内藏了摇臂轴112、端面齿轮114、摆动机构等部件的齿轮箱108,其详情如专利文献3所述,为了精确地将这些部件保持在齿轮箱108内侧的指定位置上,齿轮箱108形成为一个一体化的部件。具体而言,轴承116和118支撑端面齿轮114,使轴承116和118嵌合的齿轮箱108的各孔由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nc)加工而成,因此能够保证高精度的位置精度。而且,在同轴上的旋转轴筒部134、支撑线杯轴106的轴承136和138、以及嵌合后部轴套122的齿轮箱108的各孔也由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nc)加工而成,因此能够保证高精度的同轴精度。

此外,如上所述,尤其是摩擦大的前部轴套部,不采用以往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的球轴承,而是通过将树脂制成的圆筒状轴承插入缝隙,由此形成了内藏有上述部件的齿轮箱108的框体和由该框体所保持的线杯轴106可以轻易地从与转子130结合的旋转轴筒部134处拔出的结构。另外反之,在安装旋转轴筒部134和转子130时,只要将旋转轴筒部134通入线杯轴106后,将前部轴套142插入缝隙,并用螺母140固定即可。因此,相比使用了球轴承的以往的结构,本渔轮可以轻易地实现维护、修理和再组装。

对此,以往的齿轮箱的构造是,在框体内安装了摇臂轴、端面齿轮、摆动机构等部件后,再利用螺丝将侧板组装在框体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不容易实现使摇臂轴112和线杯轴106保持正确的垂直位置关系的同时进行组装,在拧螺丝的时候,线杯轴106被安装成从垂直位置细微倾斜,会导致线杯轴106和旋转轴筒部134之间易产生摩擦的缺点。在本发明中,摇臂轴112和线杯轴106始终保持着正确的垂直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维护、修理后,将渔轮再次组装之后,依然能使缝隙132始终正确地保持在指定的值。

附图标记说明:

1渔轮主体

2线杯轴

4转子

5摇臂轴

6游星齿轮

7前部轴承

8后部轴套

9旋转轴筒

10螺丝部

11转子螺母

100本发明的纺车式渔轮

102齿轮

104滑块

106线杯轴

108齿轮箱

110摇臂

112摇臂轴

114端面齿轮

116、118轴承

120渔轮主体

122后部轴套

130转子

132缝隙

133游星齿轮的齿轮部

134游星齿轮的旋转轴筒部

136、138球轴承

137单向轴承

140螺母

142前部轴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