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
背景技术:
西瓜(学名:citrulluslanatus,英文:watermelon),属葫芦科,原产于非洲。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形状像藤蔓,叶子呈羽毛状。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由3个心皮具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西瓜主要的食用部分为发达的胎座。果实外皮光滑,呈绿色或黄色有花纹,果瓤多汁为红色或黄色(罕见的有白色)。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西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品种多样化,且通过设施农业实现了全年种植,但是西瓜枯萎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病部纵裂,有淡红色(琥珀色)胶状液溢出,根部腐烂变色,纵切根颈,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
因此,研发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的防治方法,实现西瓜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相统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且生产成本较低的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以缓解使用化学农药杀菌造成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植物和土壤中化学物质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5~25份、水芙蓉5~25份、西葫芦1~12份、问荆1~12份、浒苔10~40份。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10~20份、水芙蓉10~20份、西葫芦4~9份、问荆4~9份、浒苔20~30份。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16份、水芙蓉15份、西葫芦7份、问荆6份、浒苔28份。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表面活性剂5~20份、渗透剂15~25份、防冻剂5~10份。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表面活性剂13份、渗透剂20份、防冻剂7份。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月桂基硫酸钠、烷基硫酸钠、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所述渗透剂为月桂氮酮、环氧大豆油、桐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问荆属木贼科木贼属,别名节节草、接续草、马草、笔头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大部地区,为农田杂草,也是一种常用中药。问荆含有酚酸类、黄酮类、糖苷及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问荆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西瓜枯萎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从而抑制病菌生长繁殖,是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来源。
本发明浒苔为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浒苔属的藻类植物,俗称苔条、青海苔等,在东南沿海一带分布广泛。浒苔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浒苔多糖、挥发性组分、蛋白质、脂肪酸、脂类、甾醇等,具有抑菌、促生长的作用。研究表明,浒苔多糖可显著改善西瓜生物性状、提高西瓜产量。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水升温,近海岸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入海等,为浒苔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世界各海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浒苔爆发与蔓延,既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因此,本发明将浒苔作为原材料之一,不仅原材料来源丰富,有效解决了浒苔造成的生态恶化,使浒苔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所制得的植物源农药具有促进西瓜生长,改善西瓜生物性状的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作为主要功效成分,用量小,分解快,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且比传统农药具有更低的哺乳毒性;
2、本发明主要功效成分水浮莲、水芙蓉、西葫芦、问荆和浒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提供一些西瓜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因子,改善西瓜生物性状、提高西瓜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25份、水芙蓉5份、西葫芦1份、问荆12份、浒苔20份、烷基硫酸钠5份、月桂氮酮15份、乙二醇10份。
实施例2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10份、水芙蓉20份、西葫芦12份、问荆4份、浒苔40份、吐温10份、桐油18份、丙二醇8份。
实施例3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16份、水芙蓉15份、西葫芦7份、问荆6份、浒苔28份、月桂基硫酸钠13份、环氧大豆油20份、丙二醇7份。
实施例4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20份、水芙蓉10份、西葫芦4份、问荆9份、浒苔10份、月桂基硫酸钠20份、桐油18份、丙三醇10份。
实施例5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水浮莲5份、水芙蓉25份、西葫芦9份、问荆1份、浒苔30份、吐温15份、环氧大豆油25份、乙二醇5份。
试验例1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对象: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f.sp.cucumeris)。
试验样品:试验组:本发明实施例1~5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空白
对照组:1%乙醇溶液;参考对照组:50%多菌灵可湿粉剂。
试验方法:将试验样品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50、100、300、600倍,加入到定量的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制成含药平板,每处理重复3次。用直径5mm的打孔器打取生长良好的菌柄,将菌柄菌丝面向下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置于28℃恒温培养,每天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待对照长满皿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抑菌率(%)=[(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菌落直径-5)]×100%
测定结果: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对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稀释至50倍、100倍、300倍时,对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当稀释至600倍时,实施例1~5制备的农药抑菌率分别较参考对照(50%多菌灵)提高24.58%、26.53%、27.57%、26.79%、25.36%。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植物源农药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极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显著。
试验例2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的田间试验
试验品种:新泰密刺。
试验样品:试验组: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300倍、500倍、800倍稀释液;参考对照组:50%多菌灵可湿粉剂300倍、500倍、800倍稀释液;空白对照组:清水。
试验方法:试验在日光温室进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块试验小区面积为3.5m2。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为清水,处理2~4分别为50%多菌灵可湿粉剂300倍、500倍、800倍稀释液,处理5~7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300倍、500倍、800倍稀释液。西瓜种植前,将试验样品按每亩80kg的施用量分别均匀地喷施于地表,然后翻耕入土;在西瓜苗中期,按每亩40kg的施用量分别均匀地喷施于叶面;在西瓜成株初期,按每亩60kg的施用量分别均匀地喷施于叶面。试验田其他的基肥、追肥、灌溉、及其他田间管理等条件均一致。
于西瓜盛果期采收取样,每组采用“z”字形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西瓜6株,记载西瓜枯萎病数量,计算防治枯萎病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组发病率-处理组发病率)/空白对照组发病率]×100%。
1、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和防治效果的影响
表2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和防治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50%多菌灵可湿粉剂和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均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当50%多菌灵可湿粉剂和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稀释倍数为300倍时,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当稀释倍数为500倍时,防治效果均达到82%以上;当稀释倍数为800倍时,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植物源农药防治效果为63.6%,较50%多菌灵可湿粉剂提高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