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4301阅读:39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蘑菇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蘑菇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或人工营造的阴凉潮湿环境。

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32℃,以20-25℃为宜。在20-25℃时,菌丝生长较快,浓密,质量好。高于25℃,生长虽快但稀疏无力;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冬季可忍耐0℃低温。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最适宜温度是14-16℃。高于18℃,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出菇后,如遇到连续的23℃以上高温天气,会造成死菇现象,菌丝活力下降。子实体散落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8-22℃。温度超过25℃时,不散落孢子。一般经培养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3-25℃。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延长萌发的时间,甚至不萌发。

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不能光合作用,阳光尤其是直射光会使菌丝变黄,表面硬化,品质变差,完全依靠栽培料中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在营养物质中,以含碳物质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质和无机盐。蘑菇菌丝适宜的酸碱度较广,在ph5-8.5之间均可,以中性偏酸ph6.5-7.0为最好。但这样的酸度对其他杂菌也是最好,故常调整到中性偏碱ph7.0-7.5,即可保证蘑菇菌丝的正常生长,也能抑制杂菌及延缓随着菌丝生长栽培料的酸化。

蘑菇的生长环境需要不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菌丝体如果在栽培料中通风不良,会逐步退化。形成子实体时如通风不良,小菇会变黄死掉,子实体也会生长很慢甚至死亡。种菇在成熟开伞阶段氧气如果不足,就不会落孢子。孢子如果氧气不足,也不会萌发。因此在蘑菇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都要保证有充足的氧气和通风。

目前市场上的蘑菇除少部分野生外,主要是使用荫棚模拟蘑菇自然生长环境方法得来的,由于和蘑菇天然生长环境差异较大,需要较多的人工介入以模拟蘑菇自然的生长环境。为提高产量,还要适当催肥,大幅偏离蘑菇原生环境,使得蘑菇失去了自然的风味,品质下降,市场不受欢迎,单价和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值也提不上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天然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已有毛竹林下种植其他作物的发明,如申请号为cn201310174604.3《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植方法》;及毛竹林下生态套种其他作物的发明,如申请号为cn201310086895.0《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草珊瑚的方法》,但未有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尤其是巴西蘑菇的发明。虽有毛竹林下种植蘑菇的报道,但从报道内容来看,毛竹林仅起到荫棚的效果,其种植理念和方法以高产和空间利用为主,和本技术不同。本发明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尤其是巴西蘑菇的方法,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扩大蘑菇种植途径,提高蘑菇品质,实现蘑菇和毛竹的共生互利。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海拔200-380m,酸碱度ph7.0-7.5,坡度25-45°,亩均200-250株的纯毛竹林地种植;(2)建造栽培畦:根据山的坡度型态沿等高线开沟,沟宽50-70cm,深15-20cm,沟长视毛竹林空地情况灵活掌握;(3)处理栽培料:组份为稻草、木屑、谷糠等,经拣选、粉碎,使木屑和稻草直径不超过3mm、长不超过5cm,手掌平压在其上松软无刺痛,覆入沟2/3左右深度;(4)播种:点播或散播,密度为一平米1-2包菌种;(5)覆土:菌种播种后,立即覆盖新挖出的新鲜无污染土覆盖3-5cm厚,防止出现不萌发、不出菇现象,略洒水,保持上覆土湿润即可,不可使上覆土出现流质;(6)采收:采大留小,当蘑菇菌盖离开菌柄0.5-1.9cm时即可采收,采摘蘑菇时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巴西蘑菇的种植。

本发明如应用于材用毛竹林,经济效益更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不需占用大田,实现了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扩大了蘑菇的种植途径;(3)利用毛竹林的遮荫效果,有效控制光照,满足蘑菇生长期间对阴凉的要求;(4)毛竹、蘑菇均为浅根系植物,蘑菇更浅,林中落叶、动物尸体等腐殖质,首先为蘑菇吸收,其次才是毛竹,故无需为毛竹施肥;(5)竹林下植被丰富,土壤保湿效果好,满足蘑菇生长期间对潮湿的要求;(6)无需搭建荫棚,节约了生产成本;(7)本发明是一种仿原生态的种植方法,投入资金和人力少,毛竹林中生态平衡,病虫害明显减少,不需要使用肥料和农药,几乎无需日常管理;(8)蘑菇采收后残留的栽培料,可作为毛竹的养分来源,提高毛竹单产和品质;(9)经种植,因口味极其近似野生菌,市场销路看好,每亩产值2000-3000元,毛竹产量提高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发明人于浙江莫干山某毛竹林生态套种巴西蘑菇,每亩产值3500元,毛竹增产10%。(1)选地:海拔220m,坡度30-42°,酸碱度ph7.0-7.4,背阴,亩均221株毛竹,面积550亩;(2)建造栽培畦:1月,根据毛竹林走势沿等高线开沟8条,间距1-2m,沟宽50-60cm,深15-20cm;(3)处理栽培料:组份为稻草、木屑、谷糠等,经拣选、粉碎,使木屑和稻草直径不超过3mm、长不超过5cm,手掌平压其上松软无刺痛,覆入沟中2/3深度;(4)播种:1月点播,密度为一平米1-2包菌种;(5)覆土:1月,菌种播种后,立即覆盖新挖出的新鲜无污染土覆盖3-5cm厚,防止出现不萌发、不出菇现象,略洒水,保持上覆土湿润即可,不可使上覆土出现流质;(6)采收:5-7月,采大留小。当蘑菇菌盖离开菌柄0.5-1.9cm时即可采收,采摘蘑菇时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的方法,依次包括选地、建造栽培畦、处理栽培料、播种、覆土、采收等6个步骤。在毛竹林下生态套种蘑菇不需占用大田,高效利用林地资源空间,尤其利用这种自然环境模拟蘑菇自然生长状态。投资小,花费人工少,病虫害明显减小,无需使用化肥农药。蘑菇口味和野生近似,提高了市场价值,有效增加了竹农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林;蔡炳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清县武康镇兴农食用菌场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7.10.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