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8292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土蝽、根蚜和白蚁等。

目前,防治地下害虫主要通过拌肥、拌种、灌根等方法,大多采用辛硫磷等有机磷制剂。

植物线虫可以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和水稻干尖线虫病等。线虫的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但线虫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的分泌物,能够刺激细胞分裂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支等畸形、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及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

目前,防治植物线虫的化学制剂主要有克线丹、噻唑膦等。

中国专利cn201210205932.0公开了一种兼治地下害虫和植物病原线虫的复配药剂,该药剂通过硫线磷和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复配,该药剂能够同时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量大,且大量的化学药剂会造成在植物中的累积和残留,造成农药污染等问题,成为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主要有效成分是由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0-20:0.5-0.8:10-20:25-30组成;所述有效成分的含量为30-50%。

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剂型为微囊悬浮剂。

进一步的,当所述剂型为微囊悬浮剂时,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有效成分30-50%、成囊剂15-20%、乳化剂8-10%、增稠剂5-8%;消泡剂2-5%,余量为乙醇。

上述成囊剂为肉豆蔻酸异丙酯或烷基二异氰酸酯。

上述乳化剂为三乙醇胺。

上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上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超纯水,密封发酵8-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及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50-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30h,然后升温至70-80℃,密闭条件下搅拌50-6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3-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1.5%;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的药剂悬浮率高,稳定性好,施药后农药成分缓慢释放,持效期长,能够同时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

(2)本发明制备的微囊悬浮剂,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由于药剂与施药者不直接接触,减少中毒事故的同时,异味大幅度降低;

(3)本发明能够减少的施药量和使用次数,药效高;通过添加天然的发酵液,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药物的残留,同时大大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30%、肉豆蔻酸异丙酯15%、三乙醇胺8%、黄原胶8%;消泡剂3%,余量为水;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20:0.6:20:25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3%;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55℃,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5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实施例2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35%、肉豆蔻酸异丙酯16%、三乙醇胺8%、黄原胶7%;有机硅消泡剂3%,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0:0.5:20:28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4%;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5%;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50℃,密闭条件下搅拌3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6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实施例3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40%、肉豆蔻酸异丙酯18%、三乙醇胺10%、黄原胶5%;有机硅消泡剂5%,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8:0.6:10:30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5%;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5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实施例4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45%、烷基二异氰酸酯18%、三乙醇胺9%、黄原胶6%;有机硅消泡剂4%,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3:0.5:15:25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9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5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实施例5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50%、烷基二异氰酸酯20%、三乙醇胺10%、黄原胶5%;有机硅消泡剂5%,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5:0.8:18:30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8-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6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对比例1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50%、烷基二异氰酸酯20%、三乙醇胺10%、黄原胶5%;有机硅消泡剂5%,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阿托品、辛硫磷按照质量比15:0.8:18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2)将增稠剂、消泡剂加入到水中(生姜发酵液的体积部分用水补齐),搅拌均匀得水相;

(3)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4)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6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对比例2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有效成分50%、烷基二异氰酸酯20%、三乙醇胺10%、黄原胶5%;有机硅消泡剂5%,余量为乙醇;

阿维菌素、辛硫磷以及生姜发酵液按照质量比15:0.8:18:30组成;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及超纯水,密封发酵8-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生姜浆和超纯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密闭条件下搅拌20min,然后升温至80℃,密闭条件下搅拌60min,至囊形圆滑无孔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即可。

对比例3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微囊悬浮剂,原料组成同实施例5;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生姜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打浆,将生姜浆中加入白砂糖、甘露醇、柠檬汁,密封发酵8-10d,得初发酵液,加入10%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过滤,加入氯化羟铝,得生姜发酵液备用;

所述生姜和白砂糖的质量比为1:3;所述甘露醇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5%;所述柠檬汁的加入量占生姜质量的1%;所述30%氢氧化钠同初发酵液的体积比为0.1:1;所述氯化羟铝的加入量占发酵液质量的0.5%;

(2)将阿维菌素、阿托品、成囊剂溶解于乙醇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油相;

(3)将增稠剂、消泡剂、生姜发酵液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得水相;

(4)在搅拌机高速搅拌下,将油相缓慢的滴加到水箱中形成乳状液,滴加完毕后,用均质机剪切乳状液成水包油乳状液;

(5)将水包油乳状液首先加热至60-80℃,密闭条件下搅拌2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后即可。

对比例4

一种灭杀地下害虫和植物线虫的药剂,有效成分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制备成颗粒剂;采用现有技术中制备颗粒剂的辅料和方法。

效果实施例

(一)将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制备的微囊悬浮剂进行54℃热贮14d后,统计有效成分分解率以及外观状态,同时对制备的微囊悬浮剂检测包封率,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二)田间试验

(1)将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制备的药剂施入烟田中,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定期调查残存虫口数,计算防治效果,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n201210205932.0提供的药剂8%硫辛颗粒剂,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2)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防治试验:进行栽植时,将实施例1-5及对比例1-3制备的药剂进行穴施,施用量均采用30kg/公顷,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甘薯收获期,对甘薯茎线虫和蛴螬的危害进行调查。对薯块发病率、防治效果、产量进行统计,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