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9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种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稻田养殖鱼类是种植养殖结合的一种模式,其显著优点是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但池塘一般只用来养殖,其结构较简单,占据地面很大空间,且池塘内鱼粪是农作物的好肥料,设计出一种池塘种养殖结构便于利用池塘优势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所述的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包括正方体池塘及设于池塘中的正方体模拟田,所述的模拟田通过设于池塘底部的圆柱支撑,所述池塘壁上设有水位感应器,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上接有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拟田及圆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拟田田基上设有孔洞,孔洞内设有吸水性较强的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的模拟田田基要高于池塘壁,田基上设有的孔洞要低于池塘壁。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泵外设有包围水泵的滤网框。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管有两根,分别通过三通电磁阀接于水泵上,所述从圆柱内部伸出至模拟田上方的为喷灌管,其管顶上接有灌溉头,另一根为排水管,其从底部延伸至池塘壁,并沿着池塘壁伸出池塘外。

进一步的,所述的圆柱上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种有睡莲、菖蒲、梭鱼等任意一种净水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经过对池塘结构的改善设计,在兼顾养殖面积的同时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了池塘空间利用率,同时可利用池塘的水进行灌溉、利用鱼的粪便作为种植区的肥料,种植区的结构可为鱼提供乘凉的屏障,避免太阳直射使水温升高对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沟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模拟田及水管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所述的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包括正方体池塘1及设于池塘中的正方体模拟田2,所述的模拟田通过设于池塘底部的圆柱3支撑,所述池塘壁101上设有水位感应器4,底部设有水泵5,水泵5上接有水管6。

所述的模拟田2及圆柱3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所述的模拟田田基21上设有孔洞7,孔洞7内设有吸水性较强的海绵,所述的模拟田田基21要高于池塘壁101,田基21上设有的孔洞7要低于池塘壁101,所述的水泵5外设有包围水泵5的滤网框8,所述的水管6有两根,分别通过三通电磁阀9接于水泵5上,所述从圆柱3内部伸出至模拟田2上方的为喷灌管61,其管顶上接有灌溉头10,另一根为排水管62,其从底部延伸至池塘壁101,并沿着池塘壁101伸出池塘1外,所述的圆柱3上设有种植槽11,种植槽11内种有睡莲、菖蒲、梭鱼等任意一种净水植物。

此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所述的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包括正方体池塘及设于池塘中的正方体模拟田,所述的模拟田通过设于池塘底部的圆柱支撑,所述池塘壁上设有水位感应器,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上接有水管。本发明的池塘生态种养殖系统经过对池塘结构的改善设计,在兼顾养殖面积的同时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了池塘空间利用率,同时可利用池塘的水进行灌溉、利用鱼的粪便作为种植区的肥料,种植区的结构可为鱼提供乘凉的屏障,避免太阳直射使水温升高对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劳加斌;吴伟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防城港市港口区高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8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