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91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检测水体的污染情况,或检测化学物质对水体的影响,一般都利用底栖软体动物作为检测试品。由于在检测实验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底栖软体动物,例如田螺,因此需要进行人工养殖。底栖软体动物习惯吸附在水体的底部生存,大量养殖底栖软体动物时,由于水体底部的氧气消耗量大、供应不足,经常造成底栖软体动物的大量死亡,如果直接在底部插入氧气管进行供氧,又会造成水体底部的污泥或食品的翻滚,这同样也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及底栖软体动物的死亡,这些都给在实验室养殖底栖软体动物带来很大的麻烦,且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给底栖软体动物立体供氧,又不会造成水体底部的污泥翻滚的养殖装置的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它包括玻璃缸、竖进气管、软连接管、调节旋钮、高压气管、中心进气管、中心喷气头、进气支管、气压调节阀、气腔、冒气短管、四边形进气管、旁通进气管、进气网,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玻璃缸为四棱柱形状,所述玻璃缸四个的棱角处设有竖直的竖进气管,所述左侧两根竖进气管合并成一根软连接管,所述右侧两根竖进气管合并成一根软连接管,所述左右两根合并的软连接管由设置在中间的调节旋钮控制,所述左右两根合并的软连接管的上端连接了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的中间连接了中心进气管,所述中心气管的下端连接了中心喷气头,所述中心喷气头对玻璃缸内供氧量较大,所述高压气管的左侧连接了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设有气压调节阀,所述进气支管的下端连接了玻璃缸底部的气腔,所述气压调节阀能够控制气腔内的压力,所述气腔的上部设有冒气短管,所述冒气短管上端伸入到玻璃缸内部,所述竖进气管的下端连接了四边形进气管,所述四边形进气管的朝内一侧设有若干个旁通进气管,所述旁通进气管伸入到玻璃缸内部,所述竖进气管还连接了设置在四边形进气管上方的进气网,所述进气网由若干小气管纵横交错互相连接而成,进气网上设有若干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缸的四个棱角处还设有一排导向轮,所述竖进气管能沿导向轮上下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发明通一种底栖动物养殖装置,通过中心喷气头从上部进行大量供氧,旁通进气管从侧面进行少量供氧,进气网从内部进行渗透供氧,冒气短管从下部进行微量供氧,不但能保证玻璃缸内部氧分的充足,而且还不会使得玻璃缸底部的污泥翻滚对水造成浑浊,也不会造成底部营养成分的散失,此外,玻璃缸能够通过导向轮向上提出水面,能够便于给玻璃缸底部添加营养成分的同时,还能够方便的及时观察底栖软体动物的生长情况。本发明采用新颖的结构、气腔、进气网、冒气短管和中心喷气头全方位供氧,不但能够给底栖软体动物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而且不会造成玻璃缸底部的污泥翻滚造成底栖软体动物的死亡,大大提高了底栖软体动物的存活率,解决了制约实验室底栖软体动物大量养殖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玻璃缸,2:进气网,3:导向轮,4:竖进气管,5:软连接管,6:调节旋钮,7:高压气管,8:中心进气管,9:中心喷气头,10:进气支管,11:气压调节阀,12:气腔,13:冒气短管,14:四边形进气管,15:旁通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它包括玻璃缸1、进气网2、导向轮3、竖进气管4、软连接管5、调节旋钮6、高压气管7、中心进气管8、中心喷气头9、进气支管10、气压调节阀11、气腔12、冒气短管13、四边形进气管14、旁通进气管15。

玻璃缸1由透明材料制成,为四棱柱形状,所述玻璃缸1的四个棱角处设有竖直的竖进气管4。所述竖进气管4的上端连接了软连接管5,所述软连接管5由设置在中间的调节旋钮6控制,可调节供氧量的多少及供氧速率。所述软连接管5的上端连接了高压气管7,所述高压气管7的中间位置连接有中心进气管8。中心进气管8的下端连接有中心喷气头9,所述中心喷气头9为空心的圆球形,表面均匀设有很多微孔,所述中心喷气头9对玻璃缸1内大量供氧。

高压气管7的左侧连接有进气支管10,所述进气支管10上设有气压调节阀11。玻璃缸1底部设有一个空心的气腔12,用来储存氧气。所述进气支管10的下端与玻璃缸1底部的气腔12相连通,所述气腔12的上方设有冒气短管13,所述冒气短管13为一端封闭的空气管,所述冒气短管13的表面设有少量均匀分布的小气孔,冒气短管13的上端直通玻璃缸1内部,对玻璃缸1内部提供微量供氧,冒气短管13的下端与气腔12相通。

所述竖进气管4的下端连接了四边形进气管14,所述四边形进气管14由四根进气管串联而成,为四边形。四边形进气管14的朝内一侧设有若干个旁通进气管15。所述旁通进气管15伸入到玻璃缸1内部,旁通进气管15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表面分布有少量小气孔,所述旁通进气管15对玻璃缸1内部进行微量供氧。竖进气管4还连接了设置在四边形进气管14上方的进气网2,所述进气网2由多根小气管纵横交错互相连接而成,进气网2上也设有很多小气孔。进气网2位于玻璃缸1的底部,所述进气网2对玻璃缸1内部进行渗透供氧。

玻璃缸1的四个棱角处还设有一排竖直安装有导向轮3,所述导向轮3通过轮架固定在玻璃缸1,轮架采用玻璃或不锈钢制作,与玻璃缸1一体烧制成型或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在玻璃缸1的四个棱角处。所述竖进气管4卡装在导向轮3的轮槽中,能沿导向轮3上下滑动。玻璃缸1底部盛有适量的泥土,通过中心喷气头9从上部进行大量供氧,旁通进气管15从侧面进行少量供氧,进气网2从内部进行渗透供氧,冒气短管13从下部进行微量供氧,从而形成一种上中下立体供氧的环境,不但能保证玻璃缸1内部氧分的充足,而且还不会使得玻璃缸1底部的污泥翻滚对水造成浑浊,也不会造成底部营养成分的散失,此外,玻璃缸1能够通过导向轮向上提出水面,能够便于给玻璃缸1底部添加营养成分的同时,还能够方便的及时观察底栖软体动物的生长情况。本发明采用新颖的结构和全方位供氧,不但能够给底栖软体动物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而且不会造成玻璃缸1底部的污泥翻滚造成底栖软体动物的死亡,大大提高了底栖软体动物的存活率,解决了制约实验室底栖软体动物大量养殖的难题。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养殖装置,本发明的玻璃缸可沿导轨柱上下运动,高压气管中间由中心气管输送气体到中心喷气头,高压气管左侧通过进气支管对玻璃缸底部气腔供气,气腔上部通过冒气短管对玻璃缸底部输送气体,在玻璃缸的四个棱柱设有竖进气管,竖进气管上部通过软连接管连接高压气管,下部分别连接了进气网和四边形进气管,四边形进气管的内侧设有若各个旁通进气管。本发明解决了制约实验室底栖软体动物大量养殖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马陶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首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6.07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