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258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蚕豆是一种粮菜兼用、用地与养地结合的豆科作物,菜用鲜食蚕豆的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富含多种维生素,为蔬菜佳肴,是一种重要的小春作物。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旱地粮食作物中面积和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在中国北方及西南丘陵都有广泛种植。

传统种植蚕豆的方法是在整块土地上全部种植蚕豆,通风透光性不佳,花期透光率小于30%,易形成田间湿冷小环境,增加了病害发生的概率,使产量的提高受到限制。间作与套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作与套种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水、肥等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传统蚕豆套作玉米时,由于缺乏合理的田间配置,采用单行交替间隔种植,不利透光通风,也不利于人员采收和机械化管理,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将鲜食蚕豆与玉米配合种植,能够加强通风,提高光照利用率,以提高整体产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合理分布作物之间的间距,使通风受光效果好,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蚕豆与玉米采用带状交替间隔种植,在蚕豆的种植期种植蚕豆带,并预留种植玉米带的空间,直到玉米的种植期种植玉米带;

一条所述蚕豆带与一条所述玉米带构成一厢,厢面宽度为200~240cm;

每条所述蚕豆带种植2~3行蚕豆,每条所述玉米带种植2行玉米;

所述蚕豆带与所述玉米带的带间距为50~67cm。

可选地,所述蚕豆带的带宽为120~150cm,带内行距为50~60cm;所述玉米带的带宽为60~76cm,带内行距为30~38cm。

可选地,所述蚕豆带中每行蚕豆的株距为15~20cm;所述玉米带中每行玉米的株距为18~20cm。

可选地,所述蚕豆带按每亩45%的三元复合肥22kg的比例施基肥,盛花期每亩追施不超过5kg尿素或喷施叶面肥;所述玉米带按每亩纯n5~7kg、p2o5和k2o各6~8kg的比例施底肥,玉米攻苞肥按每亩纯n7~9kg的比例施加。

可选地,播种蚕豆后立即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按50ml~80ml/亩用量稀释后进行土壤封闭;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心叶内喷施防治玉米螟,后期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防治蜗牛、纹枯病。

可选地,赤斑病采用每亩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kg茎叶喷雾;根腐病采用每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kg茎叶喷雾;蚜虫、红蜘蛛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g或2.5%来福灵乳油15~20ml兑水50kg稀释喷雾。

可选地,蚕豆在主茎约5~6片叶时去除主茎心,或喷施60~120mg/kg烯效唑促进分枝生长;当田间将近一半的植株茎部已结2~3荚,且荚长2cm~3cm时,植株平均有8苔花序时打顶,摘去顶端3cm~6cm嫩梢,促进中下部蚕豆荚鼓粒饱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蚕豆与玉米呈带状交替间隔种植,采用套种的种植方法,在蚕豆的种植期种植蚕豆带,蚕豆的种植期早于玉米,蚕豆先于玉米种植,种植蚕豆时预留种植玉米带的空间,直到玉米的种植期种植玉米带,在种植玉米之前仅有蚕豆,两带蚕豆之间的间距较大,有利于通风,并可更好地吸收阳光;每条蚕豆带种植2~3行蚕豆,每条玉米带种植2行玉米,一条蚕豆带与一条所述玉米带构成一厢,厢面宽度为200~240cm,蚕豆与玉米的带间距分布合理,蚕豆与玉米的行与行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通风效果更好。蚕豆带与玉米带的带间距为50~67cm,当玉米种植后,玉米带与蚕豆带并不紧靠,而是具有足够的间隙以供通风,保证玉米的通风效果。蚕豆与玉米的生产期并不一致,采用套种方法,并合理布置带间距,可使作物具有良好的通风及受光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采用本发明蚕豆和玉米套种方法的第一种规格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蚕豆和玉米套种方法的第二种规格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蚕豆和玉米套种方法的第三种规格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蚕豆和玉米套种方法的第三种规格的示意图。

其中包括:

蚕豆带1、玉米带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合理分布作物之间的间距,使通风受光效果好,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本发明的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将蚕豆与玉米采用带状交替间隔种植,采用套种的种植方法,在在蚕豆的种植期种植蚕豆带1,因蚕豆的种植期早于玉米,种植蚕豆时预留种植玉米带2的空间,直到玉米的种植期种植玉米带2;在种植蚕豆后并未种植玉米的时期,仅有蚕豆带1,因此两带蚕豆之间的间距很大,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通风,相邻的植株之间的影响较少,光照资源分布比较均匀,不会发生争抢阳光的现象,各植株均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在充足的空气环境及光照条件下,在其他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作物的生长条件更好,可提高其产量。

一条蚕豆带1与一条玉米带2构成一厢,在一片田地中循环种植多厢,每个厢面宽度为200~240cm,也即一条蚕豆带1与一条玉米带2的宽度总和为200~240cm。每条蚕豆带1中种植2~3行蚕豆,每条玉米带2中种植2行玉米,对于蚕豆带1与玉米带2自身来说,按照相应的规格成行种植,成行的植株间距合理,行与行之间不受相互影响。因每条蚕豆带1中仅布置2~3行,每条玉米带2中布置2行,蚕豆生产过程中,最外侧两行的玉米带空置,可以受到充足的阳光与空气条件,中间一行的蚕豆的生产条件也较好,光合作用的原料更加充足,从而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蚕豆带1与玉米带2的带间距为50~67cm,按农时种植,蚕豆于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播种,翌年4月中旬~5月上旬收获;玉米于翌年3月下旬~4月中上旬播种,7月上旬收获;蚕豆与玉米共生期30~40天;在种植玉米时,蚕豆已经基本成熟,不再与玉米争抢光照等条件,保证了玉米生长条件的优越性,而每带中仅布置两行玉米,每侧均可享受足够的光照条件。

本发明将小春矮杆作物蚕豆与大春高杆作物玉米相互套种,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互补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带状分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可以提升作物的产量。

本发明中,行距指农作物栽培时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株距是每行作物中单株的距离;带间距指带状种植情况下相邻两种不同农作物群体之间的距离,此处是不同作物争抢光照、热量、养分等资源最激烈的地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地,蚕豆带1的带宽为120~150cm,带内行距为50~60cm;玉米带2的带宽为60~76cm,带内行距为30~38cm,按此尺寸种植,使蚕豆与玉米的分布较为均匀。

优选地,蚕豆带1中每行蚕豆的株距为15~20cm;玉米带2中每行玉米的株距为18~20cm,保证植株之间不发生争抢的情况,使每株均可受到充足的光照与空气。

选择品种时,蚕豆选择选用商品性好、产量高、抗赤斑病强的鲜食蚕豆品种,如通蚕鲜8号;每带通蚕鲜8号的宽度控制在120~150cm,群体内种植2~3行;种植2行时的行距为60~70cm,行内平均株距15~20cm;种植3行时的行距为50cm,行内平均株距15~20cm。

玉米选择株高220~250cm,株型紧凑的饲用品种,如渝单30、正红505,或鲜食玉米品种,如渝糯18;每带玉米的群体宽度控制在80cm,群体内种植2行,行距为40cm,行内平均株距20cm。

应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平整、面积大而规则(1亩以上)、光照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土地种植,开沟排水,改制规范。蚕豆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玉米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

合理施肥:蚕豆带1按每亩45%的三元复合肥22kg的比例施基肥,盛花期每亩追施不超过5kg尿素或喷施叶面肥;玉米带2按每亩纯n5~7kg、p2o5和k2o各6~8kg的比例施底肥,玉米攻苞肥按每亩纯n7~9kg的比例施加。

做好病虫草防治:播种蚕豆后立即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按50ml~80ml/亩用量稀释后进行土壤封闭;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心叶内喷施防治玉米螟,后期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防治蜗牛、纹枯病。

蚕豆苗期重点防治赤斑病、根腐病、蜗牛、蚜虫等病虫害,赤斑病采用每亩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kg茎叶喷雾;根腐病采用每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kg茎叶喷雾;蚜虫、红蜘蛛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g或2.5%来福灵乳油15~20ml兑水50kg稀释喷雾。

在合理的时期摘心打顶:蚕豆在主茎约5~6片叶时去除主茎心,或喷施60~120mg/kg烯效唑促进分枝生长;当田间将近一半的植株茎部已结2~3荚,且荚长2cm~3cm时,植株平均有8苔花序时打顶,摘去顶端3cm~6cm嫩梢,促进中下部蚕豆荚鼓粒饱满。

及时收获:蚕豆在青豆荚鼓粒饱满,青豆籽粒种脐颜色由黄显黑时即可采摘,速冻加工用青蚕豆以种脐颜色明显发黑时采收为宜。玉米在腊熟期按压下部叶片,保留棒三叶;黄熟期抢收果穗。

本发明在此提供三组具体的种植数据,通过计算鲜食蚕豆和玉米冠层透光率和产量来评价本种植方法的实施效果:

如图1到图4所示,分别为采用本发明鲜食鲜食蚕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四种不同规格的示意图。

图1所示,实施地点为重庆市永川区。

蚕豆品种为通蚕鲜8号,10月中旬播种,蚕豆带宽120cm,种植2行,带内行距60cm,株距15cm,密度4444株/亩,翌年4月底分批采收鲜荚;玉米品种为渝单30,翌年4月初播种,玉米带宽76cm,种植2行,带内行距38cm,株距20cm,密度3333株/亩,7月底收获,蚕豆、玉米带间距51cm,厢面宽为200cm。

实施本发明后的田间透光率及产量表现如下:蚕豆花期冠层透光率56.6%,蚕豆亩产鲜荚602.1公斤,亩产鲜籽粒198.2公斤,玉米亩产籽粒为488.4公斤。

图2所示,实施地点为重庆市永川区。

蚕豆品种为通蚕鲜8号,10月底播种,蚕豆带宽150cm,种植3行,带内行距50cm,株距15cm,密度5555株/亩,翌年4月底分批采收鲜荚;玉米品种为渝单30,翌年3月底播种,玉米带宽76cm,种植2行,带内行距38cm,株距20cm,密度2777株/亩,7月底收获,蚕豆、玉米带间距51cm,厢面宽为240cm。

实施本发明后的田间透光率及产量结果如下:蚕豆花期冠层透光率47.2%,蚕豆亩产鲜荚683.9公斤,亩产鲜籽粒243.7公斤,玉米亩产籽粒为394.9公斤。

图3所示,实施地点为重庆市合川区。

蚕豆品种为通蚕鲜8号,11月初播种,蚕豆带宽140cm,种植2行,带内行距70cm,株距12.5cm,密度4444株/亩,翌年4月底分批采收鲜荚;玉米品种为渝单30,翌年4月初播种,玉米带宽76cm,种植2行,带内行距38cm,株距20cm,密度2777株/亩,7月底收获,蚕豆、玉米带间距66cm,厢面宽为240cm。

实施本发明后的田间透光率及产量结果如下:蚕豆花期冠层透光率60.1%,蚕豆亩产鲜荚642.4公斤,亩产鲜籽粒198.2公斤,玉米亩产籽粒为301.7公斤。

图4所示,实施地点为重庆市永川区。

蚕豆品种为通蚕鲜8号,10月底播种,蚕豆带宽140cm,种植3行,带内行距50cm,株距15cm,密度5555株/亩,翌年4月底分批采收鲜荚;玉米品种为渝糯18号,翌年4月初播种,玉米带宽60cm,种植2行,带内行距30cm,株距18cm,密度3086株/亩,7月上旬收获,蚕豆、玉米带间距55cm,厢面宽为240cm。

实施本发明后产量结果如下:蚕豆亩产鲜荚622.4公斤,亩产鲜籽粒181.6公斤,玉米亩产鲜果穗为638.4公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