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7303阅读:1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方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呈显著升高趋势,尤其春季和秋季温度升高,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显著延长,从而造成北方轮作种植系统之间两种作物的种植间隔越来越长。例如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冬小麦和玉米的轮作种植模式,受春季和秋季温度升高的影响,玉米收获和小麦种植之间以及小麦收获和玉米种植之间,土地闲置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保障小麦产量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稳定。农作物多样性减少,人民的饮食模式主要由小麦、水稻、土豆、大豆和糖等作物构成,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世界越来越依赖于上述几种作物,更容易受到粮食歉收的影响,并加重了人们对全球粮食系统恢复能力的担忧。

基于以上考虑,并考虑作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方法。在适宜作物生长时间延长的有利条件下,冬小麦的种植考虑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需求,豌豆和大葱的种植,以增加农作物多样性和农民收入为目的。豌豆和大葱的种植不需要复杂的设施,对后续小麦的种植没有影响,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种植的连贯性,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并选择在蔬菜短缺的季节上市,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相关文献和专利中,未见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制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方法。该种植制度不仅仅提高耕地和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小麦产量的稳定输出,同时极大增加作物多样性,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地区的脱贫致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北方豌豆、大葱和冬小麦的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豌豆的播种、管理和收获;

(2)大葱的育苗、移栽、管理和收获;

(3)冬小麦的种植、管理和收获。

步骤(1)中,豌豆的种植时间为3月上旬,采用条播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间距30cm,窄行间距15cm;每亩使用种子30斤。

步骤(1)中,豌豆种植后,采用直接覆盖薄膜的方式减小冷害和冻害的影响,并增加地温促进豌豆生长。

步骤(1)中,豌豆种植后,施加50斤/亩复合肥;并及时松土、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步骤(1)中,豌豆收获日期在5月中下旬,以人工摘取豌豆荚为主,并当日销售。剩余叶茎和根系机械粉碎搅入土壤。

步骤(2)中,大葱的育苗时间从4月份开始。在田间通过整地、施肥、耙地、浇水步骤建立长宽为1.2m×10m的苗床,把大葱种子均匀扬入苗床中,覆盖1~1.5cm厚筛好的细沙土,盖好薄膜。

步骤(2)中,苗床中大葱的管理包括:出苗齐整后,早上揭开薄膜透气,晚上重新盖好防止冻伤和冻死;等土壤表层发干后,踩苗,把土壤与葱苗压实;及时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步骤(2)中,大葱的移栽时间在6月初豌豆收获之后,此时葱高20~30cm。

步骤(2)中,大葱田地的准备工作包括:翻地、整地、打沟。翻地以深翻最佳,整地需要平整,打沟为把每条沟把土壤翻到一侧,形成沟低边高的特征,行距80cm;做好这些后,沟灌方式充分湿润土壤,并把肥料和杀虫剂随水进入土壤。

步骤(2)中,大葱的移栽是利用人工方式将葱插到葱沟中,株距2cm,深度以露出葱叶5~10cm为佳。

步骤(2)中,大葱的管理包括灌溉、除虫、施肥和培土,在干旱、虫害、少肥和倒伏情况下,做到管理措施及时到位。

步骤(2)中,大葱的收获,时间在9月底,采收方式为人力把葱从土壤中整株挖掘出来,抖土、捆扎、存储并销售。市场价格不利条件下,可以存储到明年春季销售。

步骤(3)中,冬小麦的种植时间为10月上中旬;种植方式为条播,行距15cm,小麦的种子量15斤/亩。

步骤(3)中,冬小麦的水肥管理策略由实际需求控制,生育期中一般需要100~150斤/亩复合肥,3次灌溉。

步骤(3)中,冬小麦的收获时间为5月,采用机械收割方法;冬小麦秸秆粉碎施入土壤。

本方案中采用的豌豆、大葱和冬小麦均为常规品种。其中,豌豆的种植时间为3月上中旬,收获时间为5月中旬,生长期中施加硫酸钾复合肥50斤/亩;大葱的育苗时间为4月至6月初,移栽时间为6月上旬,收获时间为9月底,生长期中施加硫酸钾复合肥3次,每次50斤/亩,灌溉受实际水分需求控制,要保持充分的水分供应;冬小麦种植时间为10月上中旬,收获时间为次年5月,生长期中灌溉3次,施肥2~3次,每次50斤/亩,主要以硫酸钾复合肥为主。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方法考虑了国家粮食安全、作物多样性和农民增收等多个因素,对于增加粮食抗减产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当地居民选择该种轮作种植方法,并不会增加日常生活中对粮食方面的开支,因此显著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种易于接受的轮作种植方法。与北方的其他种植系统相比,该技术合理选择作物品种,通过合理搭配作物的时间生长序列,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实现产量和收入的双丰收。

附图说明

图1豌豆-大葱-冬小麦轮作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实施例1

地点:山东省安丘市金冢子镇

豌豆种植前,首先平整土地,施用50斤复合肥作为底肥。在3月8日采用宽窄行模式人工播种豌豆,宽行间距30cm,窄行间距15cm,并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湿。出苗后,抠破薄膜。发生病虫害及时打药。5月5日豌豆开始陆续成熟,及时采摘和销售。豌豆角的平均鲜重为864斤/亩,平均销售价格2.5元/斤,亩产值2160元。

在豌豆地旁边找一块肥沃的土地,建立大葱苗床。把大葱种子均匀扬入苗床中,覆沙、透气、防冻、踩实、灌溉、施药,保证葱苗健壮生长。6月移栽到大田中。经过细心管理,9月底出苗销售。大葱的平均重量为8000公斤/亩,销售价格1.5元/斤,亩产值12000元。

10月20日开始种植冬小麦,采用机械条播方式,行距15cm。生育期中施用复合肥100斤/亩,大水漫灌方式浇水3次,及时除草、除虫。5月10日采用机械收割和脱粒方式收获冬小麦。经过晾晒,冬小麦产量为960元/亩,销售价格为1.3元/斤,亩产值1248元。

豌豆和冬小麦秸秆都还到农田中,极大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更加疏松,保水保肥效果好。尤其豌豆作为固氮植物对氮素的增加,有效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减小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并促进大葱和冬小麦的生长,其植株更加健壮,产量更高。这种效果对于农田的高产肥沃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二、实施例2

地点:山东省安丘市城郊

豌豆种植前,首先平整土地,施用50斤复合肥作为底肥。在3月15日采用宽窄行模式人工播种豌豆,宽行间距30cm,窄行间距15cm,并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保湿。出苗后,抠破薄膜。发生病虫害及时打药。5月9日豌豆开始陆续成熟,及时采摘和销售。豌豆角的平均鲜重为834斤/亩,平均销售价格3.5元/斤,亩产值2919元。

在豌豆地旁边找一块肥沃的土地,建立大葱苗床。把大葱种子均匀扬入苗床中,覆沙、透气、防冻、踩实、灌溉、施药,保证葱苗健壮生长。6月移栽到大田中。经过细心管理,9月底出苗销售。大葱的平均重量为8000公斤/亩,销售价格2.0元/斤,亩产值16000元。

10月8日开始种植冬小麦,采用机械条播方式,行距15cm。生育期中施用复合肥100斤/亩,大水漫灌方式浇水3次,及时除草、除虫。5月10日采用机械收割和脱粒方式收获冬小麦。经过晾晒,冬小麦产量为1040元/亩,销售价格为1.5元/斤,亩产值1560元。

豌豆和冬小麦秸秆都还到农田中,极大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更加疏松,保水保肥效果好。尤其豌豆作为固氮植物对氮素的增加,有效增加了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减小了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并促进大葱和冬小麦的生长,其植株更加健壮,产量更高。这种效果对于农田的高产肥沃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三、效益分析

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豌豆-大葱-冬小麦轮作系统的投入主要包括种子、人工种植和收割以及灌溉、化肥等费用。根据当地的平均水平,以上项目造成该轮作系统的平均投入为1620元/亩。豌豆的种植和收割主要以人工为主,实施地点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每家种植面积有限,都是以自己家人和亲戚种植、收获和销售,并不产生对外支付的费用,只有种植时产生购买薄膜的费用。同时,该系统对于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增加有一定帮助,改善了土壤质量。

根据表1,豌豆-大葱-冬小麦轮作系统的平均投入为1620元/亩,平均产出为17944元/亩,平均收益为16324元/亩。当地经常采用的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净收入不足2000元/亩。豌豆-大葱-冬小麦轮作系统是该系统平均收益的8倍之多。通过合理选择作物和搭配生长时间,豌豆-大葱-冬小麦轮作系统充分利用耕地和农业气候资源,极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地区的脱贫致富;并改善了土壤质量,稳定了粮食产量,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种植系统。

表1具体实施例的投入产出统计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