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在防治桃褐腐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8722阅读:2799来源:国知局
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在防治桃褐腐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的防治,属于植物保护学科中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研究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申嗪霉素与多菌灵的复配及应用。



背景技术:

桃褐腐病是严重危害桃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世界性分布,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广泛流行,我国南北方产区均有发生,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已成为桃生产中的一大障碍。化学防治如采用咪鲜胺、多菌灵等,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然而果园常年使用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增加农药用量,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因对人畜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其也存在田间药效慢、防效不稳定等问题。而生物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防治策略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符合我国农药减量化政策。申嗪霉素是上海交通大学许煜泉教授团队和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用植物根际促生假单胞菌代谢产物研发得到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源绿色农药,2011年获得农药登记证,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西瓜枯萎病和甜椒疫病。

多菌灵属苯并咪唑类,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是一种常规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在查询文献中,发现多菌灵在防治褐腐病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由于多菌灵是常规药剂,长期使用易造成农药残留,危害环境,不符合我国的发展策略,于是减少使用势在必行。通过复配我们不仅能够减少多菌灵的使用量,减少环境压力,还能够提高对套褐腐病的防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有效防治桃褐腐病,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方式,可直接使用或研制成剂型。

本发明公开了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在防治桃褐腐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桃褐腐病的复合制剂,由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组成。具体地是申嗪霉素与多菌灵按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2:1-2组成。最好的复配比例是2:1。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复配药剂在防治桃树病害中的应用。

申嗪霉素和多菌灵按比例复配后,对褐腐病菌的毒力具有相加和增效作用,增加桃褐腐病防控中的生物防治比例,明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桃果商品率和质量。复配农药的表面张力、静态接触角、起泡体积等理化参数均能有利于其在田间应用,发挥最大效用。因此,该发明及其应用,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还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有利于桃产业的绿色发展。

本发明以桃褐腐病菌为目标病原菌,利用生物农药与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的协同作用拟筛选出有效抑制该病菌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复配剂。

申嗪霉素和多菌灵复配具有相加和增效作用,有防治桃树病害的潜力。室内对桃褐腐病病果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相当,个别复配比例的防治效果好于多菌灵,达到增效作用。田间试验该复配药剂也对桃枝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与多菌灵相当。因此可直接在田间进行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生物防治在桃树病害防治中的比重。

附图说明

图1是化学农药多菌灵药液的静态接触角

图2是生物农药申嗪霉素药液的静态接触角

图3是申嗪霉素与多菌灵1:1复配药液的静态接触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的梧宁霉素、申嗪霉素、咪鲜胺、多菌灵均为商品化产品,可从市场购买。例如,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悬浮剂和梧宁霉素水剂分别购于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维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1%和0.3%,化学农药多菌灵原药和咪鲜胺分别购于太仓市农药厂有限公司和辉丰股份有限公司,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98%和97%。本发明中的配比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成分的重量比。

选用生物农药的梧宁霉素水剂、申嗪霉素悬浮剂和化学农药中的咪鲜胺原药、多菌灵原药进行复配。结果如表1,申嗪霉素与2种化学农药复配的结果中与多菌灵为增效作用,与咪鲜胺复配为相加作用;梧宁霉素与2种化学农药复配为拮抗作用或相加作用,显而易见地是申嗪霉素与多菌灵的复配效果最好,即本方案效果最好。本实验共有两个步骤,首先进行但及独立测定,筛选出毒力较强的单剂,再将毒力强的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单剂进行复配。

(1)单剂毒力测定

在无菌条件下,将各供试化学农药原药及生物农药溶解后以灭菌水适当稀释,配制成1×104mg/l母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桃褐腐病菌(moniliniafructicola)在梯度含药pda平板上的菌落增长直径,每药剂处理4次重复,另设不含药pda对照。计算出各药剂浓度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增长直径-处理菌落增长直径)/对照菌落增长直径]。根据药剂浓度对数(横坐标)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药剂抑制中浓度(ec50)。筛选出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的化学农药多菌灵和生物农药申嗪霉素(表1),将进行复配。

(2)复配药剂毒力测定

生物农药申嗪霉素(a)和化学农药多菌灵(b)按有效成分1:1、1:2和2:1进行两两复配,制成混剂。移接桃褐腐病菌菌饼(直径6mm)于含不同浓度配比混剂的pda平板中央,每处理3次重复。25℃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按上述方法计算获得菌株各配比混剂的ec50值。根据下列公式评价a与b混合后的联合毒力作用,计算sr(增效比):

式中a、b为单剂a、b在混剂中的比例;ec(a)50、ec(b)50分别为a、b单剂的ec50实测值;ec50(th)为混剂的ec50理论值;ec50(ob)为混剂的ec50实测值。sr表示a、b单剂混合后的相互作用:当sr<0.5时为拮抗作用;当sr=0.5~1.5,为相加作用;当sr>1.5时,为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后sr值0.91~2.72,说明具有相加和增效作用(表1)。

表1呻嗪霉素和梧宁霉素与化学药剂不同配比对桃褐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3)复配药剂的粒径

使用bt-9300st粒径仪测定单剂及复配剂的粒径大小,将待测药剂缓慢加入测试口,直到达到一定浓度和量,仪器显示开始测试,一分钟后得出数据。由于化学农药粒径太小,难以测定,我们将生物农药申嗪霉素作为对照。申嗪霉素粒径为6.11μm,当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剂粒径介于2.31~2.79μm,改善了申嗪霉素单剂的粒径大小(表2)。申嗪霉素的剂型是悬浮剂,悬浮剂粒径越小,说明药剂越稳定,药效越好。这说明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后药剂更为稳定。

表2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剂的粒径

(4)表面张力测定

参照吊片法,使用dcaii型表面张力测量仪进行测定。用一铂箔插入液体中,调整好位置,使其下表面刚好与液体表面接触,测试它离开液体表面所需拉力,从而得出表面张力。药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液滴在作物表面的展铺。将复配剂按不同浓度配比后测定,以单剂作为对照。申嗪霉素和多菌灵复配,其表面张力都明显低于多菌灵单剂,也小于申嗪霉素单剂的表面张力(表3)。

表3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剂的表面张力(mn/m)

注:在实验环境下(25℃),水的表面张力为72mn/m左右。

(5)静态接触角测定

静态接触角大小与固液界面张力大小相关,能从侧面反映固液界面间的界面张力。测定使用oca40视屏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将待测药剂吸入微量进样器中,在水平的石蜡表面上方缓慢均匀地释放液滴,液滴体积为4~5μl,待液滴滴落30s后用仪器配套软件测定其静态接触角。静态接触角小于90°时,表明液体在供试载体表面有润湿作用,易于铺展。以单剂的接触角大小作为对照,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后静态接触角与单剂相当,个别复配比例还要低于单剂的接触角(表4,图1~3)。

表4申嗪霉素与不同化学农药复配剂的静态接触角(°)

(6)持久起泡性测定

按gb/t28137-2011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在250ml具塞量筒中加入标准硬水180ml,加入1ml待测药剂,继续加硬水至指定刻度,盖上玻璃塞,在1min内平缓地将量筒上下颠倒30次,静置1min,记录泡沫体积,重复测定3次,将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药剂的持久起泡体积。起泡体积越小越好,药液的持久起泡性能过强,不利于药液运输与使用,也会影响防治效果。化学农药多菌灵没有起泡性,性能稳定,因此以生物农药申请霉素单剂为对照。申嗪霉素和多菌灵复配后,起泡体积减少,改善了申嗪霉素较高的起泡体积(表5)。

表5申嗪霉素与多菌灵复配剂的持久起泡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