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6315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
背景技术
:氟唑菌酰羟胺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唑菌酰羟胺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以及侵入叶部,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对孢子萌发和初期侵染最有效。因具有的优异的内吸活性,它能被快速吸收,并能在叶部均匀地向顶部传递,故具有很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适宜作物与安全性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氟唑菌酰羟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锈病、颖祜病、网斑病、赤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氰烯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除了对农作物赤霉病有特效外,对豆类的锈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菌丝体、分生孢子、受精丝等都有极强的杀灭效果,并能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阻断孢子再侵染来源,杀菌效果全面彻底。对于已经发病的作物,氰烯菌酯能够起很好地治疗作用,能够铲除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能够明显抑制病菌的扩展。小麦赤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稻麦轮作区最易发生此病。因赤霉病主要危害穗部,对小麦生长后期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穗部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在实际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将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进行复配,对小麦赤霉病有非常明显的防治作用,根据长期的跟踪试验,该复配剂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产生抗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用量非常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唑菌酰羟胺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的在组合物中的重量份数比为1:20-20:1,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为1%~60%。进一步,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的在组合物中的优选重量份数比为1:1。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应用剂型有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本发明杀菌组合物所述的辅助成分是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均为已知物质,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并无特别限定。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通常采用喷雾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对病菌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克服长期单一使用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对病菌抗性的综合治理有着重要意义。3、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药效发挥迅速,持效期更长,使用成本低,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其推广应用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试验设计及药液配制:处理编号药剂质量(g)①5%氟唑菌酰羟胺+50%氰烯菌酯0.010+0.095②10%氟唑菌酰羟胺+40%氰烯菌酯0.021+0.083③20%氟唑菌酰羟胺+30%氰烯菌酯0.042+0.063④30%氟唑菌酰羟胺+20%氰烯菌酯0.063+0.042⑤40%氟唑菌酰羟胺+10%氰烯菌酯0.084+0.021⑥50%氟唑菌酰羟胺+5%氰烯菌酯0.096+0.009⑦95%氟唑菌酰羟胺原药0.1053⑧96%氰烯菌酯原药0.1042将供试95%氟唑菌酰羟胺原药和96%氰烯菌酯原药及6个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混配等8个药剂,按照上表格要求称取药剂并加入预先加好2ml丙酮的灭菌三角瓶中,充分震荡使其溶解,然后加无菌水至1000ml,制成100μg/ml试验母液各1000ml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将配置好的母液分别按浓度由高到低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依次分别为100μg/ml、50μg/ml、25μg/ml、12.5μg/ml、6.25μg/ml。药剂处理:处理编号药剂处理原药量(g)有效成分(g)①5%氟唑菌酰羟胺+50%氰烯菌酯0.010+0.0950.010+0.091②10%氟唑菌酰羟胺+40%氰烯菌酯0.021+0.0830.020+0.080③20%氟唑菌酰羟胺+30%氰烯菌酯0.042+0.0630.040+0.060④30%氟唑菌酰羟胺+20%氰烯菌酯0.063+0.0420.060+0.040⑤40%氟唑菌酰羟胺+10%氰烯菌酯0.084+0.0210.080+0.020⑥50%氟唑菌酰羟胺+5%氰烯菌酯0.096+0.0090.091+0.009⑦95%氟唑菌酰羟胺原药0.10530.100⑧96%氰烯菌酯原药0.10420.100⑨清水对照--采用田间小麦茎叶喷雾法施药(以叶片表面有一层水膜为宜),喷药器械采用手动喷雾器(液体容积约2.0l),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次。每处理选一个发病均匀的一年生枝条20个叶片作为药效观察对象,每个处理3次重复。药效评价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数据计算处理方法: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按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进行药剂联合毒力测定时,本试验采用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协同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按公式(1)、(2)计算:式中: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式中:sr------混剂的增效系数;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x2------混剂的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结果分析与讨论:氟唑菌酰羟胺及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3.40和19.22μg/ml,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高于药剂氟唑菌酰羟胺。测得氟唑菌酰羟胺原药与氰烯菌酯原药及其二者6种不同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而后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抑制率的几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个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按照wadley(1945,1967)求出各个混配组合增效值sr(见附表1)。结果表明(见附表1),氟唑菌酰羟胺和氰烯菌酯按照1:10-10:1的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表1、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不同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测定结果。制剂实施例一:24%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1:1)悬浮剂。称取12%氟唑菌酰羟胺、12%氰烯菌酯、2%农乳602、4%农乳2201、3%木质素磺酸盐、0.2%黄原胶、4%乙二醇、0.5%有机硅消泡剂,加去离子水补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经过高速剪切乳化制得24%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悬浮剂。制剂实施例二:48%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称取24%氟唑菌酰羟胺、24%氰烯菌酯、4%十二烷基硫酸钠、12%木质素磺酸钠、6%萘磺酸盐、1.2%崩解剂、膨润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后,经过气流粉碎机磨粉造粒,制得48%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一:供试药剂及施药剂量:(1)24%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悬浮剂(1:1),亩用制剂50克(2)48%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1:1),亩用制剂60克对照药剂及施药剂量:(3)20%氟唑菌酰羟胺可湿性粉剂,亩用制剂60克(4)20%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亩用制剂60克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小麦赤霉病发病初期施药,兑水均匀喷雾。表2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制剂使用量(克/亩)药后7天防效(%)药后14天防效(%)15074.686.723078.188.936065.372.346061.677.8试验结果:见表2,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药后7天,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防效都在70%以上,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施药后14天,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防效都在80%以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均未见药害产生,对作物安全。说明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优于单剂,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降低药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对农业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二:供试药剂及施药剂量:(1)24%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悬浮剂(1:1),稀释倍数350倍。(2)48%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水分散粒剂(1:1),稀释倍数700倍。对照药剂及施药剂量:(3)20%氟唑菌酰羟胺可湿性粉剂,亩用制剂1000倍。(4)20%氰烯菌酯可湿性粉剂,亩用制剂1000倍。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水稻田块发病初期施药,兑水均匀喷雾。表3防治小麦赤霉病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制剂使用量(倍数)药后7天防效(%)药后14天防效(%)135078.987.5270077.589.9325064.774.1425070.676.6试验结果:见表3,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药后7天,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病防效都在77%以上,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二次施药后14天,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防效都在80%以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的单剂。通过上述田间试验,发现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均未见药害产生,对作物安全。本发明的氟唑菌酰羟胺与氰烯菌酯混配组合物优于单剂,能够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降低药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对农业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