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坚果促梢药液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3980发布日期:2018-06-08 19:2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树促梢药液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澳洲坚果促梢药液及应用,属于果树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为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的常绿乔木果树,原产美国夏威夷州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现已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等省区引种栽培。澳洲坚果的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在70%以上,是唯一一种含有棕榈油酸的木本坚果,蛋白质含量在9%左右,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此外,其果仁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B族维生素和抗糙皮的烟酸等,具有调节血脂、提高记忆力等保健功能,被誉为世界“千果之王”。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档坚果类果品,澳洲坚果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澳洲坚果四季均有萌芽抽梢,在我国广西南部和广东西部地区,澳洲坚果幼树年抽梢4次以上;成年结果树一年抽3次梢:高峰季4月春梢,6月底夏梢,10月晚秋梢。研究发现抽梢模式与最终产量密切相关,认为早春抽梢有良好影响,初夏抽梢则不利于最终产量。促进春梢的抽芽数量,不仅有利于培养丰产树形,使果园实现早产和丰产,而且利于结果枝的培养提高产量。生产上常用的促梢方法有摘心和拉枝,但这两种方式在澳洲坚果的促梢上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本发明的申请人曾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澳洲坚果促梢的方法(CN 106171751 A),该方法是通过选取1-2 年生需要促梢的枝条,确定需要抽梢的节位,将节位上的叶片去除,然后对腋芽涂抹促梢药液,促梢处理后对植株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腋芽萌发并形成新梢;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地解决部分澳洲坚果品种幼树侧枝少、丰产树形培养难的现象,促梢效果明显,但操作费时费力,且后期还需配套的肥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澳洲坚果促梢药液,该促梢药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澳洲坚果单枝节位处抽发新芽的数量,便于丰产树型的培育,增加结果枝数量,提高产量,而且操作简单,省工省时,可同时补充新梢萌发所需的营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澳洲坚果促梢药液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澳洲坚果促梢药液,该促梢药液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物质、增效剂和功能性助剂组成;其中,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氯吡苯脲和赤霉素,所述营养物质为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所述增效剂为silwet 408、吐温-20、吐温-80和OP-10中的一种,所述功能性助剂为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氯吡苯脲10~20mg/L、赤霉素0~10mg/L。

优选的,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5mg/L。

所述营养物质及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尿素0.10%~0.50%、磷酸二氢钾0.10%~0.30%。

优选的,所述营养物质及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5%。

所述增效剂为silwet 408时,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1g/L;所述增效剂为吐温-20时,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0.25g/L;所述增效剂为吐温-80时,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3g/L;所述增效剂为OP-10时,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0.5g/L。

优选采用的增效剂为silwet 408,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1g/L。

所述功能性助剂为维生素C时,其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100mg/L,所述功能性助剂为乙酰水杨酸钠时,其在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60mg/L。

优选的,所述的功能性助剂为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两种,其中维生素C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100mg/L,乙酰水杨酸钠在该促梢药液中的质量配比为60mg/L。

本发明的澳洲坚果促梢药液的应用方式,具体是:于每年春梢抽发季节,将该澳洲坚果促梢药液直接喷施枝条,以促发新梢,药液喷施前后、喷施期间均给予澳洲坚果常规的田间管理。

优选的,所述春梢抽发季节为每年3月至5月期间;所述喷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优选的,所述喷施是将该促梢药液直接喷施叶片,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有液体滴落为止,每5~20天喷施一次,持续喷施2~5次。

更优选的,所述喷施每15天一次,持续喷施3次。

本发明的促梢药液的配制方法是:按质量配比,计量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物质、增效剂、功能性助剂,先将计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少量酒精溶解,加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营养物质和功能性助剂,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计量的增效剂,用水定容混匀。

本发明所述促梢药液组成组分,如未做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或产品。本发明的促梢药液适用于所有澳洲坚果品种,既可以有效促梢,也可满足澳洲坚果抽梢时的营养需求;本发明的促梢药液在应用时无需对澳洲坚果进行特殊的田间管理,使用方式灵活、易于操作。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及其使用方法处理较易抽梢的澳洲坚果南亚2号和A16品种,其节位处抽发新芽个数从1~3个增加到6~9个;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及其使用方法处理树势较强的澳洲坚果品种788和H2,其节位处抽发新芽个数从1个增加到3~6个;

(2)苗期处理,促发新梢,有利于丰产树型的培育;

(3)树势强的品种,分枝少,其结果枝也少,处理后可增加结果枝数量,提高产量;

(4)在科研上需要较多同位枝条处理时,处理后增加同位枝条,满足科研上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4年生南亚2号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0mg/L)+赤霉素(0mg/L)+尿素(0.50%)+磷酸二氢钾(0.30%)+silwet 408(1g/L)+维生素C(100m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g、尿素50g、磷酸二氢钾30g、silwet 408 10g、维生素C 1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silwet 408,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5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0天一次,持续喷施2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6.35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94个。

实施例2 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4年生南亚2号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5mg/L)+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5%)+吐温-20(0.25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5g、赤霉素0.05g、尿素25g、磷酸二氢钾15g、吐温-20 2.5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吐温-20,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5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5天一次,持续喷施3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8.21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2.16个。

实施例3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7年生A16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20mg/L)+赤霉素(10mg/L)+尿素(0.30%)+磷酸二氢钾(0.20%)+吐温-80(3g/L)+维生素C(10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2g、赤霉素0.1g、尿素30g、磷酸二氢钾20g、吐温-80 30g、维生素C 1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维生素C,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吐温-80,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5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5天一次,持续3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7.98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2.03个。

实施例4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7年生A16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0mg/L)+赤霉素(10mg/L)+尿素(0.10%)+磷酸二氢钾(0.20%)+吐温-20(0.25g/L)+维生素C(100m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g、赤霉素0.1g、尿素10g、磷酸二氢钾20g、吐温-20 2.5g、维生素C 1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吐温-20,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5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0天一次,持续3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6.76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98个。

实施例5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12年生788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10mg/L)+尿素(0.30%)+磷酸二氢钾(0.10%)+OP-10(0.5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5g、赤霉素0.1g、尿素30g、磷酸二氢钾10g、OP-10 5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OP-10,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6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5天一次,持续5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5.42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07个。

实施例6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12年生788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5mg/L)+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5%)+silwet 408(1g/L)+维生素C(100m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5g、赤霉素0.05g、尿素25g、磷酸二氢钾15g、silwet 408 10g、维生素C 1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silwet 408,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6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20天一次,持续2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4.98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14个。

实施例7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10年生H2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5mg/L)+尿素(0.40%)+磷酸二氢钾(0.20%)+silwet 408(1g/L)+维生素C(100m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5g、赤霉素0.05g、尿素40g、磷酸二氢钾20g、silwet 408 10g、维生素C 1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silwet 408,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7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5天一次,持续3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5.33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27个。

实施例8在广东湛江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选取生长一致的10年生H2澳洲坚果植株,对其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采用本发明的促梢药液进行促梢处理,按以下组成及质量配比配制促梢药液:氯吡苯脲(15mg/L)+赤霉素(5mg/L)+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5%)+silwet 408(1g/L)+维生素C(100mg/L)+乙酰水杨酸钠(60mg/L),以配制10L药液为例,具体配制步骤如下:

(1)按上述质量配比,计量氯吡苯脲0.15g、赤霉素0.05g、尿素25g、磷酸二氢钾15g、silwet 408 10g、维生素C 1g、乙酰水杨酸钠0.6g;

(2)先将氯吡苯脲和赤霉素用5-10mL浓度为95%的酒精或无水乙醇溶解,加5-9L的水得到水溶液;然后向水溶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和乙酰水杨酸钠,充分搅拌溶解;最后加入silwet 408,用水定容至10L,混匀。

处理方法:于2017年3月初开始抽梢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将所配制药液直接喷施叶面,以喷施叶背面为主,达到叶面液体滴落为止,对照喷施清水,每15天一次,持续2次。

处理结果:对节位处抽发新芽数量进行统计,处理植株节位处平均抽发新芽4.94个,对照植株平均萌发新芽1.32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