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160发布日期:2019-06-05 21:1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一次性完成对马铃薯的播种作业的一种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



背景技术:

水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截止2016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577万hm2,总产量达8999万t,单产15.4t/hm2,但单产能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8.5%。而且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年降水量只有150mm,年蒸发量1500~3000mm,干旱指数达到10-15,是我国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目前,我国对马铃薯的种植还主要依赖于人工和畜力。

但是这种依赖于人工和畜力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存在农民劳动强度大、粒距及播种精度无法保证造成幼苗成活率低、新疆等干旱地区无法及时灌溉,当种植面积很大时,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完成种植操作,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人畜力播种效率很低,不适宜大范围种植,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畜力种植马铃薯时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双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包括主动轮,防夹带顶杆,清种装置,防夹带下分板,种勺,物料限位装置,种箱,破拱装置,机架,排种带,从动轮,其特征在于:种薯受重力作用流动到种箱底部的充种区,破拱装置贴着种箱壁小幅摆动,搅动种薯以免结拱,物料限位装置控制种层高度,两装置联合作用保证充种区种薯量动态恒定;主动轮从播种机地轮获得动力带动排种器运转,充种区一侧的排种带向上运动,带上的种勺依次舀取1~2颗种薯;待种勺运动至清种区,由振动式清种装置清除种勺内多余种薯,由防夹带顶杆清除勺间夹带的种薯,被清除的多余种薯回落至种箱;种勺到达最高点翻越主动轮后,种薯下落至前一种勺的勺背上,上下相邻的两种勺与导种管形成相互独立的空间,保证每个勺背上只有1颗种薯;种勺携带种薯运动至投种点,种勺绕着从动轮向上翻转进入下一循环,种薯失去支持力,下落至种沟底部,完成排种。

清种系统包括手柄滑道,调节手柄,从动轮,排种带,种勺,偏心轮,防夹带顶杆,主动轮,其特征在于:调节手柄在手柄滑道中上下滑动可改变偏心轮对排种带的压力,调节排种带振幅,进而调节清种强度。

夹带结构包括种箱,防夹带下分板,排种带,其特征在于:防夹带下分板在种箱和排种带之间,当排种带上的种勺带动勺内的种薯运动时,种勺边缘或者两个种勺内的种薯会被振动式清种装置和防夹带顶杆清除,此时位于排种带两侧的防夹带分板会引导落下的种薯返回种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一次性完成对马铃薯的播种作业过程,具有生产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设备寿命长、结构紧凑、制造容易、工作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移动方便以及易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清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带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主动轮,2.防夹带顶杆,3.清种装置,4.防夹带下分板,5.种勺,6.物料限位装置,7.种箱,8.破拱装置,9.机架,10.排种带,11.从动轮,12.从动轮。

图2中13.手柄滑道,14.调节手柄,15.从动轮,16.排种带,17.种勺,18.偏心轮,19.防夹带顶杆,20.主动轮。

图3中21.种箱,22.防夹带下分板,23.排种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包括主动轮,防夹带顶杆,清种装置,防夹带下分板,种勺,物料限位装置,种箱,破拱装置,机架,排种带,从动轮,其中工作之前由人工将种薯投到至种箱(7)内,种薯受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流动到种箱底部的充种区,破拱装置(8)贴着种箱壁小幅摆动,搅动种薯以免结拱,物料限位装置(6)控制种层高度,两装置联合作用保证充种区种薯量动态恒定;主动轮(1)通过链条装置从播种机地轮获得动力带动排种器缓缓运转,充种区一侧的排种带向上运动,排种带(10)上均布两排种勺(5),且当排种带带动种勺从种箱地步缓缓上升的过程中,每个种勺内依次舀取1~2颗种薯;待种勺运动至清种区,由振动式清种装置(3)清除种勺内多余种薯,使得每个种勺内有且只有一颗种薯,实现初次清种,由防夹带顶杆(2)清除勺间夹带的种薯,实现二次清种,被清除的多余种薯回落至种箱;种勺到达最高点翻越主动轮后,种薯下落至前一种勺的勺背上,上下相邻的两种勺与导种管形成相互独立的空间,保证每个勺背上只有1颗种薯;种勺携带种薯运动至投种点,种勺绕着从动轮向上翻转进入下一循环,此时种薯失去支持力,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落至种沟底部,至此完成整个排种过程。

在图2中,包括手柄滑道,调节手柄,从动轮,排种带,种勺,偏心轮,防夹带顶杆,主动轮,其中排种带(16)工作时,主动轮(20)顺时针旋转带动排种带缓缓向上移动,偏心轮(18)与排种带时刻接触并有适当压力,排种带向上运动时由于偏心轮与排种带的距离时刻改变,引起排种带振动,可以将种勺(17)边缘的种薯振掉,振掉的种薯返回种箱,达到清种的目的;当调节手柄(14)时可以在手柄滑道(13)中上下滑动,可改变偏心轮对排种带的压力,调节排种带振幅,进而调节清种强度,防夹带顶杆(19)安装于排种带顶部,位于两排种勺之间,伸出长度为280mm,大于主动轮直径;当种勺间夹带种薯时,由于防夹带顶杆阻碍作用,被夹带种薯无法继续向上运动,落回种箱,可以实现二级清种的目的;该清种系统,能同时清除种勺边缘和种勺间多余种薯,使得每个种勺内只有一个种薯,降低了重播率。

在图3中,包括种箱,防夹带下分板,排种带,其中防夹带下分板(22)在种箱和排种带之间,当排种带(23)上的种勺带动勺内的种薯运动时,种勺边缘或者两个种勺内的种薯会被振动式清种装置和防夹带顶杆清除,此时位于排种带两侧的防夹带分板会引导落下的种薯返回种箱(2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能完成对马铃薯播种作业的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该装置包括主动轮,防夹带顶杆,清种装置,防夹带下分板,种勺,物料限位装置,种箱,破拱装置,机架,排种带,从动轮从动轮,其中工作时,破拱装置小幅摆动,搅动种薯以免结拱;主动轮驱动排种器运转,带上种勺带着种薯向上运动;运动至清种区,由振动式清种装置和防夹带顶杆清除多余种薯,多余种薯回落至种箱;种勺到达最高点,种薯下落至前一种勺的勺背上;种勺携带种薯运动至投种点,种勺绕着从动轮向上翻转进入下一循环,种薯失去支持力,下落至种沟底部,完成排种;该舀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具有播种精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岳笑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华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8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