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养殖水面捕鱼时,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拉网、拖网、围网进行捕鱼,但是,由于现有的捕鱼装置的结构存在着不足,下网时声音大、需要的人员多,在捕鱼、拉网与收网过程中速度慢,很容易造成大量鱼类逃脱,所以,目前使用的捕鱼装置存在着劳动强度大、鱼类逃脱多、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捕鱼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劳动强度大、鱼类逃脱多、捕获量少、捕鱼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鱼装置,包括渔网、气动撑开元件以及气动上浮元件,所述渔网上设有若干个渔坠,所述气动撑开元件围绕所述渔网周向设置,所述气动上浮元件围绕所述渔网周向设置,所述气动撑开元件和气动上浮元件分别与所述渔网的端部相连,所述气动撑开元件和气动上浮元件分别通过一通气管连通一鼓气泵。
优选的,还包括诱导发光球,所述诱导发光球设于所述渔网上。
优选的,所述诱导发光球包括透明壳体、振动发电器以及诱导灯,所述振动发光器和诱导灯设于所述透明壳体内,所述振动发电器与所述诱导灯串联。
优选的,所述渔网由网绳交叉编制而成,所述网绳交叉处打结形成结点,所述诱导发光球设于所述结点处。
优选的,所述气动撑开元件为第一气囊圈,所述气动上浮元件为第二气囊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囊圈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气囊圈连通的长筒状气囊,若干个所述长筒状气囊通过阻拦网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本发明提出的捕鱼装置中,渔网上设有若干个渔坠,将渔网投入水中,渔坠的重力作用会使渔网快速沉入水底,气动撑开元件围绕渔网周向设置,气动上浮元件围绕渔网周向设置,气动撑开元件和气动上浮元件分别与渔网的端部相连,气动撑开元件和气动上浮元件分别通过一通气管连通一鼓气泵。这样在渔网沉入水底后,通过鼓气泵向气动撑开元件内鼓气以使其撑开,气动撑开元件撑开的同时会将渔网撑开,而将渔网撑开后,等渔网内有适量的鱼后,通过鼓气泵向气动上浮元件内鼓气,气动上浮元件膨胀后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气动上浮元件上浮带动渔网上浮,最终气动上浮元件浮出水面,围绕渔网周向设置的气动上浮元件可防止鱼跳出渔网,鱼类逃脱少,捕获量大、捕鱼效果好,整个过程无需很多人员,且劳动强度小,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小、鱼类逃脱少、捕获量大、捕鱼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渔网,2—气动撑开元件,3—气动上浮元件,5—通气管,6—鼓气泵,8—长筒状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捕鱼装置,包括渔网1、气动撑开元件2以及气动上浮元件3,渔网1上设有若干个渔坠,渔坠在重力作用下会带动渔网1以及与渔网1相连的其它部件快速下沉,气动撑开元件2围绕渔网1周向设置,这样气动撑开元件2充气撑开后会带动渔网1撑开,气动上浮元件3围绕渔网1周向设置,气动撑开元件2位于气动上浮元件3的内侧,在渔网1沉入水底后,可以通过向气动上浮元件3内不断充气来使气动上浮元件3逐渐膨胀,气动上浮元件3受到的浮力就逐渐增大,当浮力大于本实施例的重力时,气动上浮元件3会带动渔网1等部件上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动撑开元件2和气动上浮元件3分别与渔网1的端部相连,气动撑开元件2和气动上浮元件3分别通过一通气管5连通一鼓气泵6。通过鼓气泵6和通气管5可以分别向气动撑开元件2和气动上浮元件3内充气。通气管5为软性材质所制,且耐拉伸。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诱导发光球,诱导发光球设于渔网1上,诱导发光球可以诱导大量鱼类在渔网1上聚集,这样可以增大捕获量。本实施例中,诱导发光球包括透明壳体、振动发电器以及诱导灯,振动发光器和诱导灯设于透明壳体内,振动发电器与诱导灯串联。这样当鱼撞击渔网1后会触发振动发电器发电,振动发电器为诱导灯点亮提供电量。
渔网1由网绳交叉编制而成,网绳交叉处打结形成结点,诱导发光球设于结点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气动撑开元件2为第一气囊圈,气动上浮元件3为第二气囊圈。第二气囊圈的顶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气囊圈连通的长筒状气囊8,若干个长筒状气囊8通过阻拦网相连。这样在向第二气囊圈充气时,长筒状气囊8中也会充气,长筒状气囊8膨胀,最终在第二气囊圈顶部竖起,这样渔网1上方的鱼就很难逃脱,在第二气囊圈浮出水面后,跳出渔网1的鱼会被阻拦网阻挡下来,最终还是落入了渔网1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渔网1为圆形结构。这样增大了捕鱼的面积,最终可以增大捕获量,得到更好的捕获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气动撑开元件2和气动上浮元件3内的气体放掉,再找好捕获地点,将本发明投入水中,渔网1、气动撑开元件2以及气动上浮元件3在渔坠的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沉,最终沉入水底,而通气管5的一端位于水底,其另一端和鼓气泵6位于水面上,再通过鼓气泵6和通气管5向气动撑开元件2内充气,气动撑开元件2撑开带动渔网1撑开,待一段时间后,大量鱼类在渔网1上聚集,然后通过鼓气泵6和通气管5向气动上浮元件3内逐渐充气,气动上浮元件3和长筒状气囊8逐渐膨胀,气动上浮元件3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气动上浮元件3会带动渔网1等部件上浮,同时长筒状气囊8膨胀,长筒状气囊8最终在气动上浮元件3的顶部竖起,气动上浮元件3最终浮出水面,所捕获的鱼类在渔网1中,而跳出渔网1的鱼会被阻拦网阻挡下来,最终还是落入了渔网1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