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193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西蜂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养蜂领域,很多养蜂装置的中用于隔王的工具,蜂群容易感染中丧病或白垩病,导致蜂群的数量下降或灭亡,进一步导致蜜蜂的繁殖情绪和繁殖率不高,大大影响了蜜蜂的繁殖、培育和取蜜,而且操作不方便,维护和更换也不方便。

而采用整框的立式隔王板会导致蜂王的产子圈缩小,难以繁出整框幼子,还容易蔓延病情,导致产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设计合理,能很好地将蜂王阻挡在有王区内,有效避免了蜂群感染中丧病或白垩病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蜜蜂的繁殖数量和产蜜量,而且安装快捷,操作简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加蜂王:先往蜂箱内插入闸式隔王板,将蜂箱内分隔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再往有王区内放入一只蜂王;

加西蜂:再将三框西蜂放入有王区内,打开蜂箱上的角巢门;

繁殖:繁殖期包括第一繁殖期和第二繁殖期,每期的时间均为20天,第一繁殖期是指内蜂王在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第二繁殖期是指每隔6-7天将一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二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所述繁殖还包括第三繁殖期,第三繁殖期时间为20天,第三繁殖期是指在第二繁殖期结束时,往蜂箱上叠加一个继箱,先将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继箱内,每隔6-7天将一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三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三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所述闸式隔王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部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凸台,两个凸台对称设置,所述板体下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王件,所述隔王件设有多个隔王孔,所述板体由上板体和下板体组成,两个凸台对称设置在上板体的两侧边上,上板体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凹台,两个凹台对称设置,所述空腔开设在下板体上,下板体的两侧边上均设有与凹台配合的连接台,所述每个凹台上设有插杆,每个连接台上设有插槽,所述上板体通过凹台上的插杆插入连接台上的插槽内固定在下板体上。

所述隔王件包括隔条,所述隔条设置在空腔的中部,隔条将空腔分隔为两个隔王腔,每个隔王腔内设有栅格网,多个隔王孔分布在栅格网上。

所述栅格网为由多根竖栅条和至少一根横栅条组成的栅格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发明方法简单,设计合理,能很好地将蜂王阻挡在有王区内,有效避免了蜂群感染中丧病或白垩病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蜜蜂的繁殖数量和产蜜量,而且安装快捷,操作简单。

2、本发明采用所述闸式隔王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部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凸台,两个凸台对称设置,所述板体下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王件,所述隔王件设有多个隔王孔,所述板体由上板体和下板体组成,两个凸台对称设置在上板体的两侧边上,上板体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凹台,两个凹台对称设置,所述空腔开设在下板体上,下板体的两侧边上均设有与凹台配合的连接台,所述每个凹台上设有插杆,每个连接台上设有插槽,所述上板体通过凹台上的插杆插入连接台上的插槽内固定在下板体上;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方便了安装和更换,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3、本发明采用所述隔王件包括隔条,所述隔条设置在空腔的中部,隔条将空腔分隔为两个隔王腔,每个隔王腔内设有栅格网,多个隔王孔分布在栅格网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本发明采用所述隔王件包括隔王框,隔王框嵌入空腔内固定在板体上,所述隔王框内设置有栅格网形成隔王腔,多个隔王孔分布在栅格网上;隔王框的设置方便了根据需要来换取不同尺寸的隔王框,实现调整隔王孔的大小和数量。

5、本发明采用所述栅格网为由多根竖栅条和至少一根横栅条组成的栅格网。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隔王孔的大小和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闸式隔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下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板体,2、凸台,3、隔王孔,4、隔条,5、栅格网,11、上板体,12、下板体,51、竖栅条,52、横栅条,111、凹台,112、插杆,121、连接台,12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蜂王:先往蜂箱内插入闸式隔王板,将蜂箱内分隔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再往有王区内放入一只蜂王;

加西蜂:再将三框西蜂放入有王区内,打开蜂箱上的角巢门;

繁殖:繁殖期包括第一繁殖期和第二繁殖期,每期的时间均为20天,第一繁殖期是指内蜂王在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第二繁殖期是指每隔6天将一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二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实施例2: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蜂王:先往蜂箱内插入闸式隔王板,将蜂箱内分隔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再往有王区内放入一只蜂王;

加西蜂:再将三框西蜂放入有王区内,打开蜂箱上的角巢门;

繁殖:繁殖期包括第一繁殖期和第二繁殖期,每期的时间均为20天,第一繁殖期是指内蜂王在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第二繁殖期是指每隔6天将一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二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本发明中,所述繁殖还包括第三繁殖期,第三繁殖期时间为20天,第三繁殖期是指在第二繁殖期结束时,往蜂箱上叠加一个继箱,先将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继箱内,每隔6天将一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三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三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实施例3: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蜂王:先往蜂箱内插入闸式隔王板,将蜂箱内分隔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再往有王区内放入一只蜂王;

加西蜂:再将三框西蜂放入有王区内,打开蜂箱上的角巢门;

繁殖:繁殖期包括第一繁殖期和第二繁殖期,每期的时间均为20天,第一繁殖期是指内蜂王在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第二繁殖期是指每隔7天将一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二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本发明中,所述繁殖还包括第三繁殖期,第三繁殖期时间为20天,第三繁殖期是指在第二繁殖期结束时,往蜂箱上叠加一个继箱,先将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继箱内,每隔6天将一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三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三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实施例4:

一种西蜂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蜂王:先往蜂箱内插入闸式隔王板,将蜂箱内分隔为有王区和无王区,再往有王区内放入一只蜂王;

加西蜂:再将三框西蜂放入有王区内,打开蜂箱上的角巢门;

繁殖:繁殖期包括第一繁殖期和第二繁殖期,每期的时间均为20天,第一繁殖期是指内蜂王在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第二繁殖期是指每隔7天将一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二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本发明中,所述繁殖还包括第三繁殖期,第三繁殖期时间为20天,第三繁殖期是指在第二繁殖期结束时,往蜂箱上叠加一个继箱,先将三框第一代西蜂幼蜂调入继箱内,每隔7天将一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去,将一框用于繁殖第三代西蜂幼蜂新巢皮放入有王区,直到有王区内繁殖出三框第三代西蜂幼蜂,三框第二代西蜂幼蜂调入无王区内。

实施例5:

本发明采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闸式隔王板;

所述闸式隔王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上部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凸台2,两个凸台2对称设置,所述板体1下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王件3,所述隔王件设有12个隔王孔3。

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1由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组成,两个凸台2对称设置在上板体11的两侧边上,上板体11的两侧边上均设有凹台111,两个凹台111对称设置,所述空腔开设在下板体12上,下板体12的两侧边上均设有与凹台111配合的连接台121,所述每个凹台111上设有插杆112,每个连接台121上设有插槽122,所述上板体11通过凹台111上的插杆112插入连接台121上的插槽122内固定在下板体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王件包括隔条4,所述隔条4设置在空腔的中部,隔条4将空腔分隔为两个隔王腔,每个隔王腔内设有栅格网5,12个隔王孔3分布在栅格网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格网5为由三根竖栅条51和两根横栅条52组成的栅格网。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