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195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一直鼓励立体、混合养殖,利用不同种类水产的习性,对水产进行搭配养殖,充分利用鱼塘的空间,并能显著增加产量,但在捕捞时,由于不同的水产达到商品级别时体积不同,如果采用传统的渔网进行捕捞,在捕捞成熟的小体积水产时,容易将未成熟的大体积水产一同捕捞,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养殖理念,虽然可以将其重新放回,但渔网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水产缠在渔网上的情况,释放麻烦而且容易对其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能够筛选体积过大的生物使其无法被捕捉,从而防止某些未成熟的大体积生物被一同捕捉,适用于混合养殖时生物的捕捉,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包括拉盘、固定盘、固定杆、连接弹簧、外筒、诱饵、捕捉口、拉绳和底板;所述的拉盘为上表面带有门形把手的圆盘,用于手动拉动收放本装置。

所述的固定盘为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六个通孔的圆盘,该圆盘的直径大于拉盘的直径,用于搭载固定杆等构件。

所述的固定杆为六根垂直的中空管,固定杆顶部固结于固定盘的通孔内,且固定杆的外侧壁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矩形面,该矩形面上方设有球面形凹槽,且矩形面上的下部设置有一穿孔,该穿孔与固定杆内腔连通,用于搭载捕捉口等。

所述的连接弹簧为同轴套在各固定杆上的螺旋弹簧,且连接弹簧的顶部与固定盘固定,连接弹簧底部抵在外筒上,用于连接固定盘和外筒。

所述的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外筒上盖、卡块、回位弹簧和弹簧室;所述的外筒主体为圆环形筒,该外筒主体的侧面底部有六个均匀分布的通孔,用于形成捕捉的内腔;所述的外筒上盖为安装在外筒主体顶部的圆环板,该外筒上盖的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六个与固定杆间隙配合的通孔,且连接弹簧的底部固结在外筒上盖的通孔周围,用于搭载固定杆;所述的卡块为与外筒主体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圆柱形块,该卡块的头部与固定杆的球面性凹槽相配合,用于抵住固定杆;所述的弹簧室设置在外筒主体的通孔外,用于盛放回位弹簧;所述的回位弹簧一端固结于卡块尾部,回位弹簧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室并固定在弹簧室内壁上,用于为卡块提供压紧力。

所述的诱饵为位于外筒内腔的饵料,该诱饵通过系绳固结于固定盘下方,用于引诱水生生物。

所述的捕捉口包括捕捉门和复位块;所述的复位块为设置在固定杆的矩形面上部的弹性块,用于在打开本装置时将捕捉门弹开;所述的捕捉门数量为六,捕捉门为截面呈弧形的竖板,且捕捉门的高度等于固定杆上的矩形面高度,且该捕捉门的下部中央与固定杆底部铰接,用于提供生物进入的通道。

所述的拉绳顶端固结于拉盘下方,拉绳底端从固定杆中心空腔穿过并从固定杆底部侧面的穿孔中穿出,且拉绳底端固定在该处固定杆上的捕捉门上,用于拉动捕捉门关闭,并拉动固定杆等构件进入外筒内。

所述的底板为固定在固定杆底端的圆盘,该底板纵截面呈“凸”形,底板上半段直径小于外筒主体内径,底板下半段直径大于外筒主体的外径,且底板上半段的侧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形状与卡块形状配合,用于提供底座,并防止其自动弹出。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通过外筒与底板的配合,使本装置能够严格地将生物封入桶中,不论生物的体积有多小,都能够捕捞。

(2)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通过底板的设计,使得本装置能够在捕捞完成后当储存桶用,实现多用性。

(3)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由于是桶式捕捞方法,不容易对水产造成伤害,在混合养殖塘中捕捞到未成熟水产可直接放回,而且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符合生态可持续养殖理念。

(4)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容易,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中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中捕捉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盘,2.固定盘,3.固定杆,4.连接弹簧,5.外筒,6.诱饵,7.捕捉口,8.拉绳,9.底板,51.外筒主体,52.外筒上盖,53.卡块,54.回位弹簧,55.弹簧室,71.捕捉门,72.复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包括拉盘1、固定盘2、固定杆3、连接弹簧4、外筒5、诱饵6、捕捉口7、拉绳8和底板9;所述的拉盘1为上表面带有门形把手的圆盘。

如图1所示,所述的固定盘2为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六个通孔的圆盘,该圆盘2的直径大于拉盘1的直径。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的固定杆3为六根垂直的中空管,固定杆3顶部固结于固定盘2的通孔内,且固定杆3的外侧壁下部向内凹陷形成一个矩形面,该矩形面上方设有球面形凹槽,且矩形面上的下部设置有一穿孔,该穿孔与固定杆3内腔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弹簧4为同轴套在各固定杆3上的螺旋弹簧,且连接弹簧4的顶部与固定盘2固定,连接弹簧4底部抵在外筒5上。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外筒5包括外筒主体51、外筒上盖52、卡块53、回位弹簧54和弹簧室55;所述的外筒主体51为圆环形筒,该外筒主体51的侧面底部有六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的外筒上盖52为安装在外筒主体51顶部的圆环板,该外筒上盖52的外侧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六个与固定杆3间隙配合的通孔,且连接弹簧4的底部固结在外筒上盖52的通孔周围;所述的卡块53为与外筒主体51的通孔间隙配合的圆柱形块,该卡块53的头部与固定杆3的球面性凹槽相配合;所述的弹簧室55设置在外筒主体51的通孔外;所述的回位弹簧54一端固结于卡块53尾部,回位弹簧54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室55并固定在弹簧室55内壁上。

如图1所示,所述的诱饵6为位于外筒5内腔的饵料,该诱饵6通过系绳固结于固定盘2下方。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的捕捉口7包括捕捉门71和复位块72;所述的复位块72为设置在固定杆3的矩形面上部的弹性块;所述的捕捉门71数量为六,捕捉门71为截面呈弧形的竖板,且捕捉门71的高度等于固定杆3上的矩形面高度,且该捕捉门71的下部中央与固定杆3底部铰接。

如图1所示,所述的拉绳8顶端固结于拉盘1下方,拉绳8底端从固定杆3中心空腔穿过并从固定杆3底部侧面的穿孔中穿出,且拉绳8底端固定在该处固定杆3上的捕捉门71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底板9为固定在固定杆3底端的圆盘,该底板9纵截面呈“凸”形,底板9上半段直径小于外筒主体51内径,底板9下半段直径大于外筒主体51的外径,且底板9上半段的侧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形状与卡块53形状配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水产捕捞装置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固定盘2将本装置安装在水中,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捕捉口7处于敞开状态,生物从捕捉口7的入口处进入外筒5中来吃诱饵6,从而将生物困在外筒5中,当收笼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拉动拉盘1,拉盘1带动拉绳8进而拉动捕捉门71使出口关闭,第二阶段,抓住外筒5,并继续拉动拉盘1,拉力会使固定杆3克服回位弹簧54的力而向上运动,并最终使底板9的凹槽卡在卡块53上,此时完成收笼,接下来可以将生物从外筒上盖52中倒出,也可以将本装置作为储存桶而搁置,当再次打开本装置时,向下推拉盘1即可,捕捉门71也会在复位块72的弹性推力作用下而敞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