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害虫的微生物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70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水稻害虫的微生物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等,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南方的水稻产区褐飞虱、白背飞虱等害虫严重发生时可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在防治上多采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褐飞虱、白背飞虱等水稻害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化学农药杀死了天敌、破坏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削弱了稻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研发安全、高效、可持续控制稻飞虱的微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吡蚜酮又名吡嗪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为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主要作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口针,导致害虫的口针被阻塞而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而死,因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能在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输导。适用于防治蚜虫、粉虱、叶蝉及飞虱等同翅目害虫。近年来吡蚜酮等农药在水稻上的广泛、大量使用,导致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因此,如何减少杀虫剂的用量,减缓害虫农药抗药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物质复配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实际中农药的使用量,减缓害虫对现有化学农药抗药性增长速度,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合是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和减少化学使用量、化学农药残留的一个重要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的复配杀虫剂,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减少生产实际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缓害虫对现有化学农药抗药性增长速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生物真菌与吡蚜酮的复配杀虫剂的应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治水稻害虫的微生物复配杀虫剂,含有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优选地,所述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8~35。更优选地,所述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8.33~33.3。更优选地,所述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20。爪哇棒束孢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突出,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的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并且爪哇棒束孢菌对吡蚜酮具有较好的抗药性,两者相容性好,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爪哇棒束孢菌混合可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的速效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化学农药残留,将昆虫病原真菌与杀虫剂进行科学混配不仅可以提升杀虫效果,相对于单剂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害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优选地,所述爪哇棒束孢菌为爪哇棒束孢ijnl-n8,该菌株于2017年11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709。本菌株从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褐飞虱虫体上分离获得,为中国本土的菌株,并非从国外引进,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爪哇棒束孢ijnl-n8菌在查氏培养基上菌落形状不规则,菌落背面中部黄白色,向外变为褚石色;菌丝薄、表面有细颗粒结构、白色,菌丝宽0.3~1.2μm,分隔,透明,光滑;分生孢子梗9~13μm,其上着生2~4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瓶梗基部椭圆形膨大,向上逐渐变细,8~14×2.2~2.8μm;分生孢子近柱形或梭形,透明、光滑,5.0~8×1.4~3μm,分生孢子串生排列成长链。优选地,所述爪哇棒束孢ijnl-n8菌为爪哇棒束孢ijnl-n8分生孢子粉。所述复配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所述主剂为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的混合物,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主剂35~65%,稳定剂0.5~1%,助剂11~20%,填料14~58.5%。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纳米氢氧化铝、甘油或石蜡油;所述助剂为吐温-80、木质素磺酸钠、润湿剂lx、达润助悬剂dy6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料为高岭土、硅藻土、陶土、白炭黑或油酸甲酯。优选地,复配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或油剂。一种上述微生物复配杀虫剂在防治水稻害虫上的应用。该菌株爪哇棒束孢ijnl-n8是从广东省广州地区被自然侵染的稻飞虱上分离获得的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在南方地区有效地防治稻飞虱;该菌对吡蚜酮有较强的抗药性,与低浓度的吡蚜酮混合使用可彻底控制稻飞虱,可大大减少吡蚜酮等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解决水稻飞虱防治过程中的抗药性问题与农药残留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水稻害虫的微生物复配杀虫剂,以爪哇棒束孢菌和吡蚜酮为有效成分,爪哇棒束孢菌与吡蚜酮有很好的相容性,两者复配可以显著提高对稻飞虱的杀虫效果,有效改善害虫对吡蚜酮的抗药性。同时使用微生物复配杀虫剂减少了化学农药吡蚜酮的用量,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试剂为常规购买的原料试剂。实施例1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的获取发明人团队在广州地区的水稻上采集到被虫真菌侵染的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从虫尸上分离、纯化、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对稻飞虱具有很好防效的爪哇棒束孢ijnl-n8,而且该菌株对吡蚜酮具有抗药性。该菌株已于2017年11月2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709。实施例2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对吡蚜酮的抗药性测定1、供试菌株的处理经纯化后获得的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接种到查氏培养基平板上,于25±1℃的恒温箱(14:10d)中培养10天后,用不同浓度吡蚜酮的无菌水收集孢子并制成悬液,用载玻片萌发法试验。将孢子悬液滴在无菌载玻片上,置于底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内,在皿内滴加3~4滴无菌水保湿(100,rh),培养11h、13h、15h后镜检,计算孢子萌发率(孢子萌发率%=萌发的孢子数/总孢子数×100%)。每个处理3次重复。上述所有试验数据均在数据处理软件sas系统上处理完成。2、研究结果表明,0.5和0.1倍常规使用剂量的吡蚜酮对菌株的孢子萌发率无影响(表1),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的孢子萌发率高达90%以上;在11h和13h常规使用剂量的吡蚜酮可显著降低菌株的孢子萌发率,但在15h以后不同浓度的吡蚜酮对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影响差异不显著,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的孢子萌发率高达93%以上。表1爪哇棒束孢ijnl-n8菌株在不同浓度吡蚜酮溶液中的孢子萌发率时间对照区吡蚜酮(1x)吡蚜酮(0.5x)吡蚜酮(0.1x)11h91.4±4.7a79.3±4.5b89.2±4.1a90.7±4.1a13h96.8±7.1a89.5±4.1b92.3±3.8a95.9±535a15h97.6±5.3a93.1±5.8a95.3±6.1a96.5±4.3a注:表中同行数字后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dmrt法)。吡蚜酮(1x、0.5x和0.1x)分别表示吡蚜酮的使用剂量为常规剂量、0.5和0.1倍的常规剂量。实施例330%爪哇棒束孢ijnl-n8复配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3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10%吡蚜酮(市购原药),0.8%纳米氢氧化铝,5%吐温-80,6%木质素磺酸钠,5%达润助悬剂dy6,硅藻土补至100%,制得30%爪哇棒束孢ijnl-n8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中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33.3。实施例460%爪哇棒束孢ijnl-n8复配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6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5%吡蚜酮(市购原药),0.8%纳米氢氧化铝,5%吐温-80,6%木质素磺酸钠,高岭土补至100%,制得60%爪哇棒束孢ijnl-n8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中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8.33。实施例550%爪哇棒束孢ijnl-n8复配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5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10%吡蚜酮(市购原药),1%甘油,15%吐温-80,硅藻土补至100%,制得50%爪哇棒束孢ijnl-n8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中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20。实施例650%爪哇棒束孢ijnl-n8复配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稀释2000倍)5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5%吡蚜酮(市购原药),1%甘油,15%吐温-80,硅藻土补至100%,硅藻土补至100%,制得50%爪哇棒束孢ijnl-n8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中,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吡蚜酮的质量比为100:10。实施例750%爪哇棒束孢ijnl-n8复配杀虫剂油剂(稀释2000倍)5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10%吡蚜酮(市购原药),1%甘油,15%吐温-80,加油酸甲酯补至100%,制得50%爪哇棒束孢ijnl-n8吡蚜酮油剂,其中,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吡蚜酮质量比为100:20。实施例8复配杀虫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的毒力测定1、实验方法(1)测试对象用水稻(oryzasatival.)作供试植物,将盆栽苗(盆直径30cm,苗高40cm,3丛/盆,6~13株/丛)放入养虫笼中,并接入褐飞虱成虫,待其产卵一天后将其全部赶出,笼内保持26±1℃的温度和14:10的光照,待水稻茎部的褐飞虱发育至3、4龄若虫。(2)实验分组利用实施例3~7的复配杀虫剂进行试验,同时设置了如下对照组:对比组1:一种复配杀虫剂,与实施例3复配杀虫剂基础配方组分含量相同,但不包含爪哇棒束孢ijnl-n8菌孢子粉和吡蚜酮。对比组2:一种复配杀虫剂,与实施例3复配杀虫剂基础配方组分含量相同,区别在于3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和10%吡蚜酮改为4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106孢子/ml)单剂,稀释2000倍。对比组3:一种复配杀虫剂,与实施例3复配杀虫剂基础配方组分含量相同,区别在于30%爪哇棒束孢ijnl-n8菌粉(1010孢子/g)和10%吡蚜酮为40%吡蚜酮(50µg/ml)单剂,稀释2000倍。(3)测试方法采用喷雾法将药液喷到水稻叶片和茎上,以水稻上沾满药液雾滴而不滴下为好,每个处理6盆苗,调查药后10天的效果,计算校正死亡率。2、测试结果整个实验4次重复,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其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处理药前虫口基数(只)药后虫口数量(只)防治效果(%)实施例32945.8±296.0317±65.789.2±4.9实施例42913.3±373.1519±72.082.2±3.5实施例53183.5±325.1210.5±65.893.4±5.7实施例63029±315.9602.5±84.880.1±5.1实施例72717.3±316.7231.75±44.791.5±4.4对比组12819.5±265.42473±266.012.2±3.2对比组23015.5±291.11136.5±129.862.3±5.7对比组33057±295.71559.8±204.448.9±4.2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