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691阅读:55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麦角缁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结构式如下: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作为高效广谱低残留的内吸性杀菌剂,与常规杀菌剂相比,苯醚甲环唑弥补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和代森锰锌等常规杀菌剂杀菌范围窄、防效较差等不足,由于常规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及滥用,造成了绝大多数病害对其产生抗性,致使其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大幅下降,只有大剂量使用时才有效,加大了防治成本,且农药残留超标。而苯醚甲环唑用量低、亩使用成本小、对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大为减轻。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e)是一种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它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结构为:吡唑醚菌酯广泛用于防治谷物、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葡萄、蔬菜、马铃薯、向日葵、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也可以用于种子处理。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也能产生像延缓衰老、使叶片更绿、更好地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以及有效使用水和氮等生理效应。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它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至叶片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但是,现有的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的单组分农药,均存在杀菌谱窄,用量高,杀菌效果不佳的缺陷。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通过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合理复配来实现扩大杀菌谱、延长有效期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菌效果,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并能大大提高对病菌的防治效果,是农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85%;吡唑醚菌酯1-85%;辅料,余量;其中,所述辅料为ph调节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崩解剂、抗氧化剂、粘结剂、防腐剂、成膜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0.3-3)。进一步地,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5-50%;吡唑醚菌酯3-50%;辅料,余量。进一步地,在所述辅料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用量分别如下:ph调节剂0-10%,分散剂0-10%,润湿剂0-5%,渗透剂0-5%,崩解剂0-10%,抗氧化剂0-2%,粘结剂0-10%,防腐剂0-2%,成膜剂0-10%,抗冻剂0-10%,增稠剂0-5%,消泡剂0-2%,填料0-80%,溶剂0-80%。进一步地,所述ph调节剂为磷酸二氢盐;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共聚物盐、聚羧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酚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磺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剂为硫酸化蓖麻油、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崩解剂为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环己酮缩合钠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粘结剂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富马酸二甲酯和苯并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成膜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和明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有机膨润土、白炭黑、葡萄糖、淀粉、硅藻土、陶土、高岭土、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和乳糖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溶剂为水、乙醇、丙酮、甲苯、二甲苯、甲苯、氯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环己酮、碳酸二甲酯、丁醇、戊醇、脂类、二甲基亚砜、石油馏出物、松脂油、矿物油、油酸甲酯和大豆油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积极纤维素、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消泡剂为硅油、有机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和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为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片剂、乳油、水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悬浮种衣剂中的一种。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通过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合理复配来实现扩大杀菌谱、延长有效期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菌效果,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并能大大提高对病菌的防治效果,是农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85%;吡唑醚菌酯1-85%;辅料,余量;其中,辅料为ph调节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崩解剂、抗氧化剂、粘结剂、防腐剂、成膜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0.3-3);更加优选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3∶1;2∶1;1∶1;1∶2或1∶3;最优选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1∶1。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5-50%;吡唑醚菌酯3-50%;辅料,余量。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在辅料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用量分别如下:ph调节剂0-10%,分散剂0-10%,润湿剂0-5%,渗透剂0-5%,崩解剂0-10%,抗氧化剂0-2%,粘结剂0-10%,防腐剂0-2%,成膜剂0-10%,抗冻剂0-10%,增稠剂0-5%,消泡剂0-2%,填料0-80%,溶剂0-80%。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ph调节剂为磷酸二氢盐,更加优选地为优选使用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共聚物盐、聚羧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酚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磺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渗透剂为硫酸化蓖麻油、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崩解剂为尿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环己酮缩合钠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粘结剂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阿拉伯树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防腐剂为苯甲酸、富马酸二甲酯和苯并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成膜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明胶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填料为有机膨润土、白炭黑、葡萄糖、淀粉、硅藻土、陶土、高岭土、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和乳糖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溶剂为水、乙醇、丙酮、甲苯、二甲苯、甲苯、氯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环己酮、碳酸二甲酯、丁醇、戊醇、脂类、二甲基亚砜、石油馏出物、松脂油、矿物油、油酸甲酯和大豆油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增稠剂为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积极纤维素、聚乙烯醇和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消泡剂为硅油、有机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和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进一步地实施方式,复配杀菌剂组合物为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片剂、乳油、水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悬浮种衣剂中的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杀菌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不仅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以适当降低用药量,延缓和治理病原菌的抗药性,而且还可使混剂兼具有保护、治疗和传导作用,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目的,扩大了防治谱和使用范围。基于此,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开发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农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实施例1: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20%;烷基苯磺酸酯5%;聚磺酸盐5%;葡萄糖6.7%;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1%;高岭土,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物料投入混合机中,混合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2: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10%;聚羧酸盐5%;酚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3%;环己酮缩合钠盐3%;硅藻土,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物料投入混合机中混合,再经气流粉碎后加水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3: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20%;吡唑醚菌酯20%;烷基苯磺酸钙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环己酮15%;硫酸化蓖麻油量5%;150#溶剂油,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乳油,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投入已加入环己酮、溶剂油的反应釜中,搅拌溶解后加入其他辅料,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乳油。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4: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8%;吡唑醚菌酯12%;烷基苯磺酸酯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环己酮缩合钠盐2%;硅酮类化合物0.1%;碳酸二甲酯20%;水,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水乳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先投入到碳酸二甲酯中,溶解后后加入除水外的其他辅料,在高速剪切下将有机相加入到水相中,剪切到合适的粒径后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乳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5: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5%;吡唑醚菌酯15%;烷基苯磺酸酯5%;丙烯酸共聚物盐5%;环己酮缩合钠盐3%;氯化钠3%;富马酸二甲酯0.1%;黄原胶0.2%;脂肪醇类化合物0.1%;水,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物料投入到有助剂的水中,剪切后砂磨到合适的粒径,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6: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5%;吡唑醚菌酯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8%;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乙醇2%;白炭黑0.2%;有机膨润土0.1%;油酸甲酯,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可分散油悬浮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投入到有混合了其余辅料的油酸甲酯中,剪切后砂磨到合适的粒径,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7: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5%;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酯5%;丙烯酸共聚物盐5%;环己酮缩合钠盐3%;聚乙烯醇3%;丙三醇7%;黄原胶0.2%;苯并异噻唑啉酮0.1%;有机硅酮类化合物0.1%;水,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可悬浮种衣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投入到有其他辅料的水中,剪切后砂磨到合适的粒径,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8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30%;吡唑醚菌酯10%;聚羧酸盐2%;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盐3%;羧甲基纤维素钠0.5%;淀粉1%;碳酸钠,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片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物料投入混合机中混合,再经气流粉碎后加水压片,烘干后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片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9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酯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环己酮缩合钠盐2%;丙烯酸共聚物盐5%;碳酸二甲酯20%;丙三醇7%;黄原胶0.2%;苯并异噻唑啉酮0.1%;有机硅酮类化合物0.1%;水,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悬乳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苯醚甲环唑投入到有碳酸二甲酯的溶剂中,溶解后加入分散剂、润湿剂等其它辅助料,在高速剪切下将涨混合液加入到水相中,剪切到合适的粒径后加入吡唑醚菌酯,砂磨到合适的粒径,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乳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实施例10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苯醚甲环唑10%;吡唑醚菌酯30%;烷基苯磺酸钙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吡咯烷酮15%;吡咯烷酮10%;乙醇,补足100%。上述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制备成可溶液剂,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投入已加入吡咯烷酮、吡咯烷酮和乙醇的反应釜中,搅拌溶解后加入其他辅料,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可溶液剂。经检测,制剂稳定性合格。效果评价及性能检测一、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1、试验目的在室内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并进行增效作用评价,明确二者的适配性,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试验条件2.1供试靶标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农药生物测定研究中心保存和提供。2.2培养条件供试靶标及试验后靶标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5℃,相对湿度65±5%。2.3仪器设备烧杯、移液管、量筒、培养皿、高压灭菌锅、生化培养箱等。3、试验设计3.1试验药剂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96%原药;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95%原药,以上药剂均由上海悦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2药剂浓度和配比设计及溶液配制吡唑醚菌酯溶液:称取0.0200g吡唑醚菌酯96%原药,用0.2mldmf溶解,加入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95.8ml,搅拌均匀,配制成200mg/l母液,再用无菌水稀释成100、50、25、12.5、6.25mg/l浓度备用;苯醚甲环唑溶液:称取0.0100g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用0.2mldmf溶解,加入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94.8ml配制成100mg/l母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成50、10、5、1、0.5mg/l浓度备用;各混配溶液:分别取18、20、10、10、6ml100mg/l吡唑醚菌酯溶液分别加入到6、10、10、20、18ml100mg/l苯醚甲环唑溶液中制成100mg/l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3∶1;2∶1;1∶1;1∶2和1∶3溶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成50、10、5、1、0.5mg/l浓度备用;对照溶液:0.2mldmf加95ml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4、试验方法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取各单剂和混剂系列浓度的药液3ml,加入冷却至45℃的27ml的pda培养基中,制成所需要终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然后从培养7天的柑橘炭疽病菌菌落边缘制取6mm直径菌丝块,移至各系列含药培养基上,菌丝面朝下,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置于28℃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5.1调查方法试验处理4天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d=d1-d2式中:d表示菌落增长直径;d1表示菌落直径;d2表示菌饼直径。式中:i表示菌丝生长抑制率;d0表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t表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实验过程中的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原始数据5.2增效作用评价方法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6-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的毒力指数×a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药剂b的毒力指数×b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5.3数据统计分析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和ec50(95%置信限)。6、结果分析与讨论6.1药效评价吡唑醚菌酯及苯醚甲环唑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在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3∶1、2∶1、1∶1、1∶2和1∶3混配组合中,五个比例对柑橘炭疽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1.20、0.97、0.70、0.71和0.75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42.79、153.87、168.55、138.65和121.65。其中二者以1∶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较为明显。表2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6.2结论与讨论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见表2),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3∶1、2∶1、1∶1、1∶2和1∶3比例进行混配对柑橘炭疽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二者以1∶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可以视1∶1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的最佳配比。而生产实际中以何种比例进行混配,尚需结合增效毒力、经济成本、加工工艺及毒性等进行综合考虑决定。二、兔皮肤单次刺激试验1、试验目的研究实施例1-10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对动物皮肤是否有刺激或腐蚀作用,估计人体接触该农药时可能出现的类似危害。2、准则和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7《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7部分,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报批稿)。3、遵从的glp本试验遵从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ny/t718-2003)。4、材料与方法4.1试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20只,由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16002,合格证号:no.3700300000289.雌雄各半。身市时体重范围2488.9-3152.0g。动物健康,符合实验动物质量要求。品系选择理由:大耳白兔为这类试验的公认的首选动物,该品系遗传性状稳定,对被试供试品敏感。健康检查与适应:动物引入后24小时内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动物进行笼卡标识和适应期观察,适应11天。4.2饲育条件饲育条件:动物试验于本中心动物试验室内进行,设施许可证号syxk(l)2012-0004。动物饲养于饲育架(l167.0xw70.0xh171.0cm))上的悬式不锈钢饲有笼(l50.0xw40.0xh40.0cm)内,单笼育。环境条件:动物室温度:17-23c,湿度:40-70%,人工光照,12小时明,12小时暗,噪音在60db以下。动物福利:动物使用遵守国家动物福利法规《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2006年,科技部)。动物使用方案经机构动物管理委员会(iacuc)批准,试验过程接受其监督。试验结束时存活动物以静脉注射舒泰全身麻醉后静脉快速注射10%kcl注射液安乐死,尸体委托专业机构统一处理。摄食及饮水:动物饲料为兔生长繁殖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提供。饲料物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符合国家标准(gb/t14924.3-2010和gb/t14924.2-2001),厂家提供饲料质量检测报告。饮水为本中心ht-r01000型净水系统制备纯净水。水质每年检测一次,检测指标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饲料和饮用水中不含有任何影响试验目的及试验完整性的污染物质。4.3试验方法4.3.1剂量设计每只动物给予供试品0.5ml。20只大耳白兔分为10组,每组2只,分别实验实施例1-10的杀菌剂组合物,每只的剂量为0.5ml。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设计。动物识别:笼卡标记和耳廓标记。4.3.2动物准备试验前约24小时,紧贴皮肤剪去试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的被毛。去毛范围每块各约5cm×5cm,应只选择健康无损的皮区进行试验。4.3.3供试品准备供试品直接作用于动物。4.3.4染赤方法将供试品原药直接涂于动物右侧去毛的皮区,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用二层纱布块和塑料薄膜覆盖;然后用绷带加以固定,使受试物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防止受试物被动物舔食或吸入。左侧皮区作为对照。染毒持续时间结束后,用清水棉球清除残留的受试物。染毒持续时间:4小时。4.3.5观察、测定及检查症状观察:于除去供试品后约1、24、48、72小时和第4天对受试部位皮肤进行观察,染毒后第4天未观察到染赤部位有刺激现象,结束试验。每次观察时按国家标准gb15670-1995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表进行皮肤反应评分(表3)。体重称量:在试验染毒前及观察结束前称量动物体重。表3皮肤应激反应评分表4.3.6结果评定计算各个观察点皮肤反应平均分值,按国家标准gb15670-1995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皮肤刺激强度分级表进行强度评定,见表4。表4皮肤刺激强度分级强度分值无刺激性0-0.4轻度刺激性0.5-1.9中等刺激性2.0-5.9强刺激性6.0-8.04.3.7试验偏离无4.4结果与结论4.4.1结果症状观察:染毒后1小时,20只兔子中一些兔子的染毒部位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中毒症状,其中一些兔子染毒部位皮肤出现勉强可见的红斑和勉强可见的水肿中毒症状,至染毒后第3天发生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又有一些兔子染毒后1小时一染毒后第1天染毒部位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斑和勉强可见的水肿,染毒后第2天症状减轻,并于染毒后第4天发生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另有一些兔子染毒后未观察到皮肤刺激症状,直至观察结束均未见异常(详见下表5的记录),各观察时间点皮肤刺激平均积分分别为2.1(1小时)、1.9(24小时)、1.5(48小时)、0.8(72小时)、0(4天)。体重称量:动物体重均正常增长。动物皮肤刺激观察结果和体重结果分别见表5和附表6。表5皮肤刺激观察结果表6体重结果4.4.2结论从表5的数据可得,动物去除供试品后最高皮肤刺激平均积分为2.1,因此实施例1-10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对兔的皮肤刺激性为轻度刺激性。且从表6的数据可得,在试验结束后,20只兔子的体重都出现了增长的现象,生长良好。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