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99103阅读:10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农作物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至少由10份苯醚甲环唑、10份丙环唑、10份吡唑醚菌酯、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0.5份黄原胶、0.5份苯甲酸钠、0.5份消泡剂以及补足至100份的去离子水制成。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本发明以10:10:10配比混用所复配的30%时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专利说明】
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η坐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 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的用于水稻纹枯病、辣椒炭疽病以及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杀菌组合物,例 如中国专利"CN 103141484 Α"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包括有效量 的A组分和B组分两种活性成分,A组分是吡噻菌胺,B组分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 酯、烯肟菌胺、肟醚菌胺、苯醚菌酯、苯氧菌胺、丁香菌酯、唑菌酯、氰烯菌酯、丙环唑、戊唑 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糠菌唑、己唑醇、叶菌唑、三唑醇、氟环唑、氟硅唑、灭菌唑、百菌清、 硫磺、多菌灵、代森锰锌、丙森锌、乙蒜素、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福美砷、克菌丹、灭菌丹、敌 锈钠、敌磺钠、嘧霉胺、腐霉利、异稻瘟净、稻瘟灵、烯酰吗啉、甲霜灵、高效苯霜灵、氟啶酰菌 胺、乙嘧酚、嘧菌环胺、氟嘧菌胺、嘧菌胺、井闪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寡糖、宁南霉素、 咪鲜胺、恶霜灵、溴菌腈中的一种。另有中国专利"CN103548857A"公开了一种"含吡唑醚菌 酯的农药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的质 量比为80:1~1:80。
[0003]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该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0004] 1)、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发现对水稻纹枯 病、辣椒炭疽病以及小麦赤霉病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0005] 2)、针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所公开的几种剂型,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 问题的缺陷。例如,制成的悬浮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或堵塞喷头,在 喷雾器中道理沉淀等现象,造成喷洒不匀,易使作物局部产生药害,其主要原因在于助剂和 填料的选择均存在不同的缺陷。
[0006] 3)、复配问题,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热 贮稳定性试验以及共毒系数测定发现,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 该悬浮剂设计合理,对如水稻纹枯病、辣椒炭疽病以及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佳,且可实现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明显增效作用。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 成: 苯醚甲环唑 10份; 丙环唑 10份; 吡唑醚菌酯 10份;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份;
[0010] 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5份; 黄原胶 0.5份; 苯甲酸钠 0.5份; 消泡剂 0,5份;: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份》
[0011]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 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杀菌 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 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 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 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0012] 丙环唑(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新型广 谱性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 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 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 无效。
[0013]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 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 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0014] 本发明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5] 1)、本发明制备的悬浮剂在悬浮率、湿筛试验等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 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0016] 2)、通过实验验证,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10:10:10配比混用所复配 的30 %时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 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同时,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 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实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001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挫醚菌酯复配悬浮剂的 制备方法,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 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0018] 本发明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较 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实施例内容仅是对本发 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 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 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的制备,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 悬浮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0021] 实施例1
[0022] 3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L〇〇24」制备方法:将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搅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 分析,合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0025] 实施例2
[0026] 29.5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002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0] 实施例3
[0031] 29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003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4] 实施例4
[0035] 30.5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003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9] 实施例5
[0040] 31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004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3] 实施例6
[0044] 30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004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8] 实施例1~6所制备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产品各项技 术指标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49] 表1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烦桔术指标的枪测结果

[0054]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6制备的产品在悬浮率、湿筛试验等以及热贮稳 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实施例所制备的产品。
[0055] 二、毒理学资料
[0056] 苯醚甲环唑:大鼠急性经口 LD5Q > 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〇> 5000mg/kg,急 性毒性为低毒。
[0057] 丙环唑:大鼠急性经口 :雌雄LD5Q均大于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雌雄LD5Q均大 于5000mg/kg。
[0058] 吡唑醚菌酯:急性经口 LD5q为> 5000mg/kg,急性经皮LD5Q> 5000mg/kg,每日允许 摄入量:〇 · 〇4mg/kg · b · w/d。
[0059] 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毒力)测定。
[0060] 1、实验目的
[0061] 旨在测定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不同比例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 以判断三者不同配比对抑制水稻纹枯病是否有增效作用。
[0062] 2、试验条件
[0063] 2.1供试靶标
[0064]纹枯病菌试验菌株,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病教研室提供。
[0065] 2.2培养条件
[0066]将室内4 °C冰箱保存的纹枯病菌菌种转接于PSA培养基上,于25 °C培养箱中培养使 其活化,经过两次转接后备用。
[0067] 2.3仪器设备
[0068]电子天平(感量O.lmg)、试管、培养皿、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 移液器、接种器、打孔器(内径为5mm)等。
[0069] 3、试验设计
[0070] 3.1试材准备
[0071] 将纹枯病菌病原菌放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备用。
[0072] 3.2药剂
[0073] 95 %苯醚甲环唑(dif enoconazo I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74] 95%丙环唑(propiconazol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75] 95%吡唑醚菌酯化7瓜(:1〇81:1'〇13;[11)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76] 3.3药剂配制
[0077] 用丙酮将实施例1-6制备的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质量浓度。
[0078] 4、试验方法
[0079]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6-2006)进行。为了摸 索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作用浓度,先进行预备实验。即将菌丝放置在含有较高和较低浓度 药剂的培养基下进行培养,估算出EC5Q,然后再根据估算的EC5Q值,将培养基配成其EC5Q左右 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
[0080] 本试验采用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具体方法如下:经 转接活化的纹枯病菌菌株用PS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长至培养皿四分之三大小时,用内径为 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作为接种体。分别将药剂母液加人灭菌融化的PSA 培养基中,充分摇匀,使药剂最终浓度(按有效成分计算)达到不同浓度梯度。每皿倒入15mL 左右含药培养基,设不加药为对照,每处理4个重复。移接新生长的菌丝块(直径5mm)于平板 中央,后置于25°C温箱内培养2d(纹枯病菌)、7d(纹枯病菌)和15d(纹枯病菌)。用十字交叉 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081]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一(处理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菌丝生长抑制率= -----xlOO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0082] 式中:菌碟直径为5mm。
[0083] 5、数据统计分析
[0084]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y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 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 = a+bx)。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和 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EC5q值及95 %置信限。
[0085]根据EC5q计算复配剂的实测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 (CTC)O
[0086]复配剂实测毒力指数(ATI)=单剂ECW复配剂EC5q X 100
[0087]复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A毒力指数XA在复配剂中含量(% )+B毒力指数XB 在复配剂中含量(% ) +C毒力指数X C在复配剂中含量(% )
[0088]共毒系数(CTC)=ATI/TTIX100
[0089]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CTC),CTC彡80为拮抗作用,80< CTC< 120为相加作用,CTC彡120为增效作用。
[0090] 6、结果与分析
[0091] 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纹枯病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 别达到274、277),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纹枯病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 系数依次为82、92、87、93)。同时,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悬浮剂中添加了少 量的光叶花椒碱后,可使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0092] 四、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毒力)测定。
[0093] 1、实验目的
[0094]旨在测定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不同比例配比对辣椒炭疽病的毒力, 以判断三者不同配比对抑制辣椒炭疽病是否有增效作用。
[0095] 2、试验条件
[0096] 2.1供试靶标
[0097] 炭疽病菌试验菌株,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病教研室提供。
[0098] 2.2培养条件
[0099] 将室内4 °C冰箱保存的炭疽病菌菌种转接于PSA培养基上,于25 °C培养箱中培养使 其活化,经过两次转接后备用。
[0100] 2.3仪器设备
[0101 ]电子天平(感量0.1 mg)、试管、培养皿、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 移液器、接种器、打孔器(内径为5mm)等。
[0102] 3、试验设计
[0103] 3.1试材准备
[0104] 将炭疽病菌病原菌放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备用。
[0105] 3.2药剂
[0106] 95%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07] 95%丙环唑(propiconazol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08] 95%吡唑醚菌酯化7瓜〇1〇81:1'〇13;[11)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09] 3.3药剂配制
[0110] 用丙酮将实施例1-6制备的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质量浓度。
[0111] 4、试验方法
[0112]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6-2006)进行。为了摸 索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作用浓度,先进行预备实验。即将菌丝放置在含有较高和较低浓度 药剂的培养基下进行培养,估算出EC5Q,然后再根据估算的EC5Q值,将培养基配成其EC5Q左右 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
[0113] 本试验采用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具体方法如下:经 转接活化的炭疽病菌菌株用PS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长至培养皿四分之三大小时,用内径为 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作为接种体。分别将药剂母液加人灭菌融化的PSA 培养基中,充分摇匀,使药剂最终浓度(按有效成分计算)达到不同浓度梯度。每皿倒入15mL 左右含药培养基,设不加药为对照,每处理4个重复。移接新生长的菌丝块(直径5mm)于平板 中央,后置于25°C温箱内培养2d(炭疽病菌)、7d(炭疽病菌)和15d(炭疽病菌)。用十字交叉 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114]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一(处理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菌丝生长抑制率(%)= --XlOO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0115] 式中:菌碟直径为5mm。
[0116] 5、数据统计分析
[0117]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y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 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 = a+bx)。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和 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EC5q值及95 %置信限。
[0118]根据EC5O计算复配剂的实测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 (CTC)O
[0119]复配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单剂EC5q/复配剂EC5O X 100
[0120]复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A毒力指数XA在复配剂中含量(% )+B毒力指数XB 在复配剂中含量(% ) +C毒力指数X C在复配剂中含量(% )
[0121] 共毒系数(CTC)=ATI/TTIX100
[0122]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CTC),CTC彡80为拮抗作用,80< CTC< 120为相加作用,CTC彡120为增效作用。
[0123] 6、结果与分析
[0124] 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炭疽病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 别达到275、279),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炭疽病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 系数依次为81、90、88、95)。同时,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悬浮剂中添加了少 量的光叶花椒碱后,可使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0125] 五、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毒力)测定。
[0126] 1、实验目的
[0127] 旨在测定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不同比例配比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 以判断三者不同配比对抑制小麦赤霉病是否有增效作用。
[0128] 2、试验条件
[0129] 2.1供试靶标
[0130] 赤霉病菌试验菌株,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病教研室提供。
[0131] 2.2培养条件
[0132] 将室内4 °C冰箱保存的赤霉病菌菌种转接于PSA培养基上,于25 °C培养箱中培养使 其活化,经过两次转接后备用。
[0133] 2.3仪器设备
[0134] 电子天平(感量0.1 mg)、试管、培养皿、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 移液器、接种器、打孔器(内径为5mm)等。
[0135] 3、试验设计
[0136] 3.1试材准备
[0137] 将赤霉病菌病原菌放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备用。
[0138] 3.2 药剂
[0139] 95%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40] 95%丙环唑(propiconazole)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41 ] 95%啦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原药,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142] 3.3药剂配制
[0143] 用丙酮将实施例1-6制备的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质量浓度。
[0144] 4、试验方法
[0145]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6-2006)进行。为了摸 索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作用浓度,先进行预备实验。即将菌丝放置在含有较高和较低浓度 药剂的培养基下进行培养,估算出EC5Q,然后再根据估算的EC5Q值,将培养基配成其EC5Q左右 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
[0146] 本试验采用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具体方法如下:经 转接活化的赤霉病菌菌株用PS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长至培养皿四分之三大小时,用内径为 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作为接种体。分别将药剂母液加人灭菌融化的PSA 培养基中,充分摇匀,使药剂最终浓度(按有效成分计算)达到不同浓度梯度。每皿倒入15mL 左右含药培养基,设不加药为对照,每处理4个重复。移接新生长的菌丝块(直径5mm)于平板 中央,后置于25°C温箱内培养2d(赤霉病菌)、7d(赤霉病菌)和15d(赤霉病菌)。用十字交叉 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147]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一(处理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菌丝生长抑制率(%> = ---XlOO 对照菌落直径一菌碟直径
[0148] 式中:菌碟直径为5mm。
[0149] 5、数据统计分析
[015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y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 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 = a+bx)。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和 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EC5q值及95 %置信限。
[0151]根据EC5O计算复配剂的实测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 (CTC)O
[0152]复配剂实测毒力指数(ATI)=单剂ECW复配剂EC5qX 100
[0153]复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A毒力指数XA在复配剂中含量(% )+B毒力指数XB 在复配剂中含量(% ) +C毒力指数X C在复配剂中含量(% )
[0154] 共毒系数(CTC)=ATI/TTIX100
[0155]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CTC),CTC彡80为拮抗作用,80< CTC< 120为相加作用,CTC彡120为增效作用。
[0156] 6、结果与分析
[0157] 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赤霉病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 别达到272、274),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赤霉病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 系数依次为81、92、88、94)。同时,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悬浮剂中添加了少 量的光叶花椒碱后,可使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主权项】
1. 一种苯酸甲环挫、丙环挫和化挫酸菌醋复配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至少由W下重量份 的组分制成: 苯雕甲环座 10份. 丙环嗤 10份; B比嗤職菌醋 10份; 脂肪醇聚氧己嫌離 3份; 苯乙締基苯酷聚氧乙締酸 5份; 黄原胶 0.5份; 苯甲酸钢 0.5份; 消泡剂 0.5份; 去离子水 补足至100份。2. -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苯酸甲环挫、丙环挫和化挫酸菌醋复配悬浮剂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将原料抽入配制蓋混合揽拌后经胶体磨初研磨,再经砂磨机细磨,取样分析,合 格后过滤、计量、包装、入库。
【文档编号】A01N25/04GK105961421SQ201610325185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徐长才, 毛堂富
【申请人】创新美兰(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