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296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是我国民间一种重要的中草药资源,主要用于治疗咯血、支气管炎、肾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在闽、台两省应用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新研究表明,金线莲含有苷类、黄酮等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有较高的保健价值。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金线莲的需求量猛增,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与应用前景。由于野生金线莲的自然繁殖率较低,加上人为的大量采挖,造成国内的野生金线莲几近枯绝。因此,通过人工栽培,特别是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金线莲进行繁殖,是保护其资源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尽管金线莲在组织培养、栽培管理等方面技术已日趋成熟,但采用传统土培法进行移植栽培的金线莲,仍普遍存在适应性较差、成活率低、生长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金线莲大规模生产,因此,发明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有栽培箱,所述栽培箱的内部设有循环水道,所述循环水道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循环水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通有水泵,所述出液管通过水泵与进液管循环连通,所述循环水道内均匀设有多个水培槽,所述水培槽内固定连接有金线莲固定支架,所述水培槽的上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表面开有透光孔,所述保护罩的侧边焊接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道的形状S形,且循环水道为开放式半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的高度大于出液管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栽培箱的内侧壁安装有照明灯组。

优选的,所述水培槽的形状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通过栽培箱内的循环水道的设置,循环水道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的高度高于出液管的高度,进液管进液,由于重力的作用营养液往出液管流,从而实现了循环,循环水道的内部设有水培槽,水培槽内放置金线莲组织,并且通过金线莲固定支架进行固定,防止金线莲被流动的营养液冲走,在栽培箱的上方设有的保护罩,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金线莲的光照强度,该实用新型利用水循环的方式进行金线莲的栽培,效果更好,更容易控制和管理,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培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道的侧视图。

图中:1支撑架、2栽培箱、3循环水道、4水培槽、5金线莲固定支架、6进液管、7出液管、8水泵、9保护罩、10透光孔、11定位柱、12定位槽、13万向轮、14照明灯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金线莲水培栽培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设有栽培箱2,所述栽培箱2的内部设有循环水道3,所述循环水道3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6,所述循环水道3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7,所述出液管7上连通有水泵8,所述出液管7通过水泵8与进液管6循环连通,所述循环水道3内均匀设有多个水培槽4,所述水培槽4内固定连接有金线莲固定支架5,所述水培槽4的上端设有保护罩9,所述保护罩9的表面开有透光孔10,所述保护罩9的侧边焊接有定位柱11,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设有与定位柱11相匹配的定位槽12,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3。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道3的形状S形,且循环水道3为开放式半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6的高度大于出液管7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箱2的内侧壁安装有照明灯组14。

进一步地,所述水培槽4的形状为锥形。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栽培箱2内的循环水道3的设置,循环水道3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6,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管7,进液管6的高度高于出液管7的高度,进液管6进液,由于重力的作用营养液往出液管7流,从而实现了营养液的循环,循环水道3的内部设有水培槽4,水培槽4内放置金线莲组织,并且通过金线莲固定支架5进行固定,防止金线莲被流动的营养液冲走,在栽培箱2的上方设有的保护罩9,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金线莲的光照强度,该实用新型利用水循环的方式进行金线莲的栽培,效果更好,更容易控制和管理,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