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捕捞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分区水下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捕鱼网是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捕捞工具。沿海渔民最早是用简单的网具在海边捕捞。明朝出现了撩网、棍网等浅海捕捞网具。清朝以后出现了远海捕捞网具。内河渔民则多以小型渔具捕捞。曾用于渔业生产的主要渔具有撩网、充气抬网、棍网、推网、拱兜网、地网、插网、抢网、粘网、拉网、流网、拖网、打网、旋网、张网、钓钩、扒蚶篙、捞罾、箔、河围网、划网、抄网、呼网、挂网、溜箔网、蟹篓、蟹倒子等。其中拉网和流网常用于远海捕捞,粘网多用于内河和近海捕捞。
现有的水下捕捞装置捕捞效率低,功能单一,只能进行单一捕捞操作,不能对捕捞水产进行大小区分,捕捞后需要进行二次区分,使用十分不便,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水下捕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捕捞时对捕捞水产进行大小区分的水下捕捞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区水下捕捞装置,其本体为由上面板、下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及右面板这六块面板组成的箱体结构,其中:
所述上面板的外表面覆设防护网,在上面板的外表面还设有提拉环;
所述上面板的内表面设有防水诱捕灯,该防水诱捕灯连接电源;
在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分别对称设有捕鱼开口、上层抽拉滑道及下层抽拉滑道,这两个捕鱼开口处分别安装漏斗状的鱼类捕捞入口,所述鱼类捕捞入口4与捕鱼开口相连接处的口径大于自由端的口径,在这两个上层抽拉滑道上安装上层滤网5,在这两个下层抽拉滑道上安装有下层滤网6, 所述上层滤网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下层滤网的网格密度,所述上层滤网及下层滤网上分别设有固定插销;
在所述后面上设有与所述上层滤网相配适的上横槽口及与所述下层滤网配适的下横槽口。
所述下面板上安装出鱼箱门及与其配套使用的门栓。
优选地,所述的提拉环的个数为六个,这六个提拉环对称布设在上面板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防水诱捕灯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罩。
优选地,所述的鱼类捕捞入口的本体为网状层。
优选地,所述的鱼类捕捞入口形成的每个网格呈漏斗状。
优选地,所述的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的后侧分别安装抽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捕捞装置的外形类似于箱体状,便于放入海里、从海里打捞以及搬运;提拉环便于运输捕捞装置,对称布设使得拉力分布更均匀;防水诱捕灯便于诱捕鱼类,增加捕捞量,避免了捕捞量少的问题,可采用LED光源节能环保对水质,对于引诱集中鱼群有极好的效果,灯光诱捕就是利用鱼及飞虫蛾类的趋光性,引诱鱼类捕食飞虫蛾类等原理,设置强烈的灯光便于对鱼类的诱捕;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将整个捕捞装置分隔成了三个区域,便于对捕获的鱼类按体积大小进行区分,由于所述上层滤网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下层滤网的网格密度,使得体积较小的鱼类在网箱的下层,避免了在捕捞完成后,反复对鱼类进行区分的问题,只需稍作区分即可,使用更加方便,鱼类捕捞入口的漏斗状的形状避免了鱼类从网箱的入口逃脱的问题,提高了捕捞效率,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抽拉把手便于在捕捞完成后对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分别逐层进行抽取,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取鱼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
1-本体 2-防水诱捕灯 3-提拉环
4-鱼类捕捞入口 5-上层滤网 6-下层滤网
7-出鱼箱门 8-门栓 91-上层抽拉滑道
92-下层抽拉滑道 10-防护网 11-抽拉把手
12-固定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分区水下捕捞装置,其本体1为由上面板、下面板、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及右面板这六块面板组成的箱体结构,其中:
所述上面板的外表面覆设防护网10,在上面板的外表面还设有提拉环3;
所述上面板的内表面设有防水诱捕灯2,该防水诱捕灯2连接电源;
在所述左面板和右面板分别对称设有捕鱼开口、上层抽拉滑道91及下层抽拉滑道92,这两个捕鱼开口处分别安装漏斗状的鱼类捕捞入口4,所述鱼类捕捞入口4与捕鱼开口相连接处的口径大于自由端的口径,在这两个上层抽拉滑道上安装上层滤网5在这两个下层抽拉滑道上安装有下层滤网6,所述上层滤网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下层滤网的网格密度,所述上层滤网5及下层滤网6上分别设有固定插销12;
在所述后面上设有与所述上层滤网5相配适的上横槽口及与所述下层滤网6相配适的下横槽口;
所述下面板上安装出鱼箱门7及与其配套使用的门栓8。
所述的提拉环3的个数为六个,这六个提拉环3对称布设在上面板的外表面。
所述的防水诱捕灯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罩。
所述的上层滤网5和下层滤网6的后侧分别安装抽拉把手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使用缆绳穿过提拉环3,将所述捕捞装置放入到水中,然后启动防水诱捕灯2,在防水诱捕灯2的作用下,鱼从鱼类捕捞入口4进入到网箱中。部分体积小鱼穿过上层滤网5和下层滤网6,进入到底部的网箱中;体积较大的鱼在上层网箱,捕捞完成后,提拉网箱,然后通过解开门栓8进行打开出鱼箱门7,将底层小鱼装入一承接箱,然后抽出下层滤网6使用另一个新的承接箱收集,再抽出上层滤网5 使用又一个新的箱进行承接,完成捕鱼。
实施例2:
其余同实施例1,一种分区水下捕捞装置,所述的鱼类捕捞入口4的本体为网状层。
所述的鱼类捕捞入口4形成的每个网格呈漏斗状。每个单独的网格也具有漏斗状的形状,其方向通整个鱼类捕捞入口的方向相同,即其朝向本体外侧的口径大于其朝向本体内侧口径,即每个网格都形成了一圈“翻边”,这样体积较小的鱼类也不容易从鱼类捕捞入口或者其本体的网状层逃脱。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