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及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92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及无人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及无人船,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船用携带运输并投放捕捉器的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无人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为环境污染和规划养鱼等因素的影响,捕鱼的难度增大的同时捕鱼的乐趣也在渐渐消失,面对这些原因人们研发了可视化捕鱼用具和自动化智能捕鱼无人船等。

一般情况下,人们捕鱼前需要进行打窝等操作来聚集鱼群,但在海钓中,常规的打窝操作较难进行,那么在合适的地点放杆钓鱼就成为了挑战,使得海钓的收获往往不佳。

目前,无人船用于钓鱼、捉鱼领域时,主要是投放诱饵,通过诱饵引导鱼上钩。但往往鱼钩或渔网等捕捉器的投放位置并不能与无人船寻到或者诱集的鱼群的位置完美配合,使得鱼钩或渔网等捕捉器无法达到最佳的钓位,大大降低了捕鱼的效率和乐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人船用的携带并运输捕捉器至最佳捕鱼位置来投放捕捉器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无人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和投放单元,所述投放单元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投放单元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与捕捉器携带单元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携带或投放捕捉器。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包括鱼钩,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通过连接鱼钩的鱼线携带鱼钩。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上设置连接鱼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鱼钩的鱼线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一端伸出的鱼线连接鱼漂,另一端伸出的鱼线连接鱼钩。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包括渔网,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携带渔网。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单元设置在无人船的上盖或者下盖,与无人船的电路和控制系统相连,由无人船的控制系统控制其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的上盖或者下盖,由手持控制终端控制其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由金属铁或者金属镍或者金属钴制成;所述投放单元包括开关部,该开关部为非永久性磁铁,所述连接部的形状、尺寸与开关部匹配。

所述投放单元通电后,投放单元打开,所述开关部产生磁性与连接部吸在一起,所述投放单元与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连接,实现无人船携带捕捉器;所述投放单元断电后,投放单元关闭,所述开关部磁性消失与连接部分开,所述投放单元与捕捉器携带单元分开,实现无人船投放捕捉器。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投放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防止捕捉器携带单元与投放单元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人船,包括如上所述的捕捉器投放装置,所述捕捉器投放装置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和投放单元,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携带捕捉器,所述投放单元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投放单元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与捕捉器携带单元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携带或投放捕捉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准确投放捕捉器到鱼群,提高捕鱼的效率。

2、与无人船配合,可观赏捕鱼过程,享受乐趣。

3、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捕捉器携带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投放单元示意图;

图中:1、无人船;11、下盖;2、捕捉器投放装置;21、捕捉器携带单元;211、连接孔;212、连接部;22、投放单元;221、开关部;23、限位结构;3、捕捉器/鱼钩;4、鱼线;5、鱼漂。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人们很难通过自身操作将捕捉器3投放到鱼群中的合适位置,所以需要一个装置配合无人船1一起准确投放捕捉器3。该投放装置包括携带捕捉器3的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控制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的投放单元22。所述捕捉器为鱼钩或者渔网或者其他捕捉设备。所述捕捉器与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通过卡接或者真空吸附或者电磁吸附等方式。优选电磁吸附,控制所述投放单元22通电,则打开投放单元22,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连接,实现无人船1携带捕捉器3;控制所述投放单元22断电,则关闭投放单元22,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分开,实现无人船1投放捕捉器3。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包括鱼钩3,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通过连接鱼钩3的鱼线4携带鱼钩3。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固定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可活动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鱼钩可以为普通常见的鱼钩,也可为路亚钓钩,所述路亚钓是仿生饵钓法,也叫做拟饵钓,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设置连接鱼线4的连接孔211,所述连接鱼钩3的鱼线4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孔211内,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漂5,另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钩3。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鱼线4直接穿过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孔211,可活动的穿设在连接孔211中。连接鱼钩3的鱼线4可活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孔211内使无人船1在携带鱼钩3运行时,可通过调节鱼线4的长度来调节鱼钩3的摆动幅度。所述鱼钩3上还设置鱼饵。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3包括渔网,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携带渔网。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与无人船1的电路和控制系统相连,由无人船1的控制系统控制其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并靠近无人船1拍摄系统设置,为了使鱼钩3或者渔网等捕捉器3、鱼线4等结构尽可能的出现在无人船1的拍摄范围内,方便对其状态的监控。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盖或者下盖11靠近船头的位置,可降低鱼线4与无人船1上的结构发生缠绕的几率,避免因为缠绕所造成的捕捉器3无法正常投放。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由手持控制终端控制其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投放单元22为独立的结构,其内设置控制系统和电池,利用所述无人船1的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信号控制所述投放单元22的动作。优选的,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并靠近无人船1拍摄系统设置,为了使鱼钩3或者渔网等捕捉器3、鱼线4等结构尽可能的出现在无人船1的拍摄范围内,方便对其状态的监控;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上盖或者下盖11靠近船头的位置,可降低鱼线4与无人船1上的结构发生缠绕的几率,避免因为缠绕所造成的捕捉器3无法正常投放。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包括连接部212,该连接部212由金属铁或者金属镍或者金属钴制成;所述投放单元22包括开关部221,该开关部221为非永久性磁铁,所述连接部212的形状、尺寸与开关部221匹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由金属铁或者金属镍或者金属钴制成,或者为分体成型的结构,包括连接部212。

所述投放单元22通电后,投放单元22打开,所述开关部221产生磁性与连接部212吸在一起,所述投放单元22与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连接,实现无人船1携带捕捉器3;所述投放单元22断电后,投放单元22关闭,所述开关部221磁性消失与连接部212分开,所述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分开,实现无人船1投放捕捉器3。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投放装置2还包括限位结构23,该限位结构23防止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23为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的限位凹槽与投放单元22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或者为投放单元22上的限位凹槽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所述限位结构23防止由于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引起的捕捉器3异常投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人船1,所述无人船1包括如上所述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该装置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本实用新型的捕捉对象不局限于鱼类,也可以用于捕捉其他水下活体,例如:水母、虾、蟹、乌龟等,还可以捕捉其他水下生物,例如:水草或珊瑚。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所述捕捉器包括鱼钩3,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通过连接鱼钩3的鱼线4携带鱼钩3。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设置连接鱼线4的连接孔211,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可活动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鱼线4直接穿过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孔211,可活动的穿设在连接孔211中。通过调节鱼线4的长度来调节鱼钩3的摆动幅度。

或者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设置连接鱼线4的连接孔211,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固定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鱼线4固定连接在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孔211中。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漂5,另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钩3。

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下盖11,与无人船1的电路和控制系统相连,由无人船1的控制系统控制其打开或关闭。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靠近无人船1拍摄系统的上盖或者下盖11上,并靠近船头设置。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包括连接部212,该连接部212由金属铁制成;所述投放单元22包括开关部221,该开关部221为非永久性磁铁,所述连接部212的形状、尺寸与开关部221匹配。

所述投放单元22通电后,投放单元22打开,所述开关部221产生磁性与连接部212吸在一起,所述投放单元22与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连接,实现无人船1携带鱼钩3。

所述投放单元22断电后,投放单元22关闭,所述开关部221磁性消失与连接部212分开,所述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分开,实现无人船1投放鱼钩3。

进一步的,所述捕捉器投放装置2还包括限位结构23,该限位结构23防止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

所述限位结构23为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的限位凹槽与投放单元22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

所述限位结构23设置在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部212和所述投放单元22的开关部221,彼此形状大小配合。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所述捕捉器包括鱼钩3,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通过连接鱼钩3的鱼线4携带鱼钩3。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设置连接鱼线4的连接孔211,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可活动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鱼线4直接穿过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孔211,可活动的穿设在连接孔211中。通过调节鱼线4的长度来调节鱼钩3的摆动幅度。

或者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设置连接鱼线4的连接孔211,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固定的连接在连接鱼钩3的鱼线4上。所述鱼线4固定连接在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孔211中。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漂5,另一端伸出的鱼线4连接鱼钩3。

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由手持控制终端控制其打开或关闭。

所述投放单元22为独立的结构,其内设置控制系统和电池,利用所述无人船1的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信号控制所述投放单元22的动作。

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的上盖或者下盖11,并靠近无人船1拍摄系统设置,为了使鱼钩3鱼线4等结构尽可能的出现在无人船1的拍摄范围内,方便对其状态的监控;所述投放单元22可拆卸的设置在无人船1上盖或者下盖11靠近船头的位置,可降低鱼线4与无人船1上的结构发生缠绕的几率,避免因为缠绕所造成的鱼钩3无法正常投放。

实施例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捕捉器投放装置2还包括限位结构23,该限位结构23防止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

所述限位结构23为投放单元22上的限位凹槽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所述限位结构23防止由于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的错位连接和/或连接后错位引起的捕捉器3异常投放。

实施例四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捕捉器3直接连接,再通过捕捉器携带单元21将捕捉器3与投放单元22连接和分开。

实施例五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所述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卡接连接,所述投放单元22设有卡接开关,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设有卡接接头,由无人船1控制系统控制卡接开关打开或关闭,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实施例六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1的捕捉器投放装置2,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21和投放单元22,所述投放单元22设置在无人船1上,所述投放单元22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所述投放单元22与捕捉器携带单元21真空吸附连接,所述投放单元22设有吸附开关,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设有吸附接头,由无人船1控制系统控制吸附开关打开或关闭,捕捉器携带单元21与投放单元22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1携带或投放捕捉器3。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和投放单元,所述投放单元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投放单元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与捕捉器携带单元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携带或投放捕捉器。

所述捕捉器包括鱼钩3,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21通过连接鱼钩3的鱼线4携带鱼钩3。

所述鱼钩3为带有路亚饵的鱼钩,所述路亚饵可根据检测到的鱼群的种类等更换,模拟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船的捕捉器投放装置,包括捕捉器携带单元和投放单元,所述投放单元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投放单元的打开或关闭控制投放单元与捕捉器携带单元的连接或分开,实现无人船携带或投放捕捉器。

所述捕捉器包括渔网,所述捕捉器携带单元携带渔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