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511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系统增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



背景技术:

开顶式生长室是主要应用于野外生态系统增温的一种被动增温装置。

传统的开顶式生长室多以圆台和六棱台为主,且多为一个整体。但是当开顶式生长室体积较大时,就不易搬运,而且野外通常路况较差,这就给研究人员带来搬运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该装置不仅结构简单紧凑,而且便于拆卸和组装,拆卸后便于研究人员将其运送至野外样地。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包括三个单元部件,每个单元部件均由两个四边形框架相接而成,每个四边形框架均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两个底边框,每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顺次对接,配合后形成的六面体形结构即为开顶式生长室;所述的每个单元部件内侧对接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之间通过合叶固定,每个单元部件的两个四边形框架通过合叶开合;其中,在每个四边形框架内镶嵌透明板。

所述的单元部件外侧的侧边框之间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连接部件上均设有预留孔。

所述的预留孔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在所述的侧边框上设有配合预留孔使用的安装孔。

所述的连接部件呈α角,α角为120°。

所述的每个单元部件内侧对接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之间通过两个合叶固定,两个所述的合叶间隔设置在侧边框上。

所述的四边形框架为梯形框架。

在位于下方的底边框上设有地面固定件。

所述的透明板为有机玻璃。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将一个整体的开顶式生长室拆分为三部分,当组装使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打开,呈α角,α角为120°,这样更便于研究人员将其运送至野外样地;当拆卸不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合起,折叠安放,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开顶式生长室单元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附图标记如下:单元部件1、侧边框2、透明板3、合叶4、单页交界缝隙5、地面固定件6、连接部件7、安装孔8、预留孔9和底边框10。

如图1和3所示,一种改良便于拆卸搬运的开顶式生长室,包括三个单元部件1,每个单元部件1均由两个四边形框架相接而成,每个四边形框架均包括两个侧边框2和两个底边框10,每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2顺次对接,配合后形成的六面体形结构即为开顶式生长室;其中,在每个四边形框架内镶嵌透明板3。

每个单元部件1内侧对接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2之间通过合叶4固定,通过合叶4,每个单元部件1的两个四边形框架可以开合,当组装使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打开,呈α角,α角为120°;当拆卸不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合起,折叠安放,节省空间。

如图2所示,单元部件1外侧的侧边框2之间通过连接部件7固定,在连接部件7上均设有预留孔9,后续方便铆接固定;预留孔9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侧边框2上设有配合预留孔9使用的安装孔8。连接部件7呈α角,α角为120°。

每个单元部件1内侧对接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的侧边框2之间通过两个合叶4固定,两个合叶4间隔设置在侧边框2上。四边形框架为梯形框架。在位于下方的底边框10上设有地面固定件6。透明板3为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有机玻璃等,只要光线能够透过,照射植物生长即可。

工作过程:将一个整体的开顶式生长室拆分为三部分,当组装使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打开,呈α角,α角为120°,这样更便于研究人员将其运送至野外样地;当装置在野外样地拼接完成使用时,需用玻璃胶填补装置接缝处的缝隙,以保证装置的密闭性与保温性能;当拆卸不用时,两个四边形框架合起,折叠安放,节省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