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科研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试验小区的小型施肥器具。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科研实践中,试验小区施肥量的精准控制是试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试验小区施固体肥料时,大部分都是用双手施肥,带来的问题一是施入的肥料是不定量的,二是会对双手造成危害,三是施入作物的基部需要弯腰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目前公知大田固体施肥器具主要包括肥桶、简单的流量控制阀以及施肥管等构成。使用时将施肥管下部的出肥口放至农作物枝杈茎叶下,压下手柄化肥会从施肥管内流出。施肥管手柄下部为硬质管,作物枝杈茎叶较柔软可移性强,施肥管在单手操作下可在农作物枝杈茎叶间轻松移动。但是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施肥管太长,肥料流出的速度较慢,肥桶与施肥管的连接容易松动脱落问题,对试验小区来说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够定量施肥。因此,亟待开发适用于试验小区的小型施肥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施肥器,该施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实现精准且均匀地施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施肥器包括施肥器体、提手、施肥拉手、流量拉手、压缩弹簧、拉线、拉线挂耳、合页、下料盖、隔板槽、隔板孔、滑片、磁铁。所述施肥器体上部为矩形柱体,下部为矩形锥体,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提手。所述提手下方一侧为施肥拉手,另一侧为流量拉手,在提手与施肥拉手和流量拉手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施肥拉手和流量拉手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接线,在施肥器体的锥体中部外侧以及锥体与柱体连接处的外侧设有多个拉线挂耳。所述施肥拉手一侧的矩形锥体的中下部三角形为开口状的下料盖,由合页将活动的下料盖与施肥器体连接。矩形锥体内部设有隔板槽和滑片,所述隔板槽斜向设计将施肥器体分为上下两腔室,流量拉手一侧位高,施肥拉手一侧位低,施肥拉手一侧的隔板槽在合页上方与矩形锥体连接,隔板槽中下部的中央设有隔板孔,所述滑片纵向设置在隔板槽内,可在隔板槽纵向滑动,滑片的顶端与流量拉手的拉线连接,滑片的低端与施肥拉手的拉线连接。在施肥器体的矩形锥体近顶端设有磁铁。
进一步地,在流量拉手一侧的施肥器体外壁上设有流量控制杆。
进一步地,在施肥器体顶端中央对称的两侧设有吊带及吊带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施肥器主要是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流量控制机构,另一部分是施肥控制机构。流量控制机构主要由提手、流量拉手、压缩弹簧、隔板槽、滑片和流量控制杆构成。常态下,由于滑片低端与施肥拉手的拉线连接,在施肥拉线的作用下,滑片运动至隔板槽的中下部将隔板孔封住。调控施肥流量是通过流量控制杆控制流量提手的高度实现的,流量由小到大依次从下至上压下流量控制杆。流量大小调节完成后,手握提手和流量拉手,弹簧被压缩,拉线产生向上拉力,固定在滑片顶端的拉线将滑片斜向向上拉起,施肥器上腔室的化肥从隔板孔流到下腔室。
施肥控制机构主要由提手、施肥拉手、压缩弹簧、合页、下料盖、磁铁构成。静止时,磁铁吸引下料盖与矩形锥体合拢为封闭下腔室,手握流量拉手时,施肥器上腔室的化肥流入封闭的下腔室;施肥时,手握提手和施肥拉手,弹簧被压缩,拉线产生向上拉力,固定在下料盖上接线作用于下料盖,当接线拉力大于磁铁吸引力以及自身的重力时,下料盖被拉开,施肥器下腔室的化肥流下,同时,拉线的另一端头固定在滑片底端,将滑片拉到隔板槽最底端,将隔板孔封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流量控制机构,具备了调节每次施肥量的功能,达到定量施肥的效果。(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施肥控制机构,实现了放松拉手时由磁铁吸引下料盖与矩形锥体合拢为封闭下腔室、提升拉线时下料盖打开施肥并将隔板孔封住堵住化肥的下流,起到循环作业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吊带肩负来缓解手提的劳动强度,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料盖开放及加大施肥流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施肥器体,2、提手,3、施肥拉手,4、流量拉手,5、压缩弹簧,6、拉线,7、拉线挂耳,8、合页,9、下料盖,10、隔板槽,11、隔板孔,12、隔板滑片,13、磁铁,14、流量控制杆,15、吊带及吊带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施肥器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施肥器体1,二是流量控制机构,三是施肥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主要由提手2、流量拉手4、压缩弹簧5、拉线6、拉线挂耳7、隔板槽10、滑片12和流量控制杆14构成。所述施肥控制机构主要由提手2、施肥拉手3、压缩弹簧5、拉线6、拉线挂耳7、合页8、下料盖9、磁铁13构成。所述施肥器体1上部为矩形柱体,下部为矩形锥体,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提手2,作为操作手柄。所述提手2下方一侧为施肥拉手3,另一侧为流量拉手4,在提手2与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之间设有压缩弹簧5,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每次操作结束后自动回位。所述施肥拉手3和流量拉手4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接线6,在施肥器体1的锥体中部外侧以及锥体与柱体连接处的外侧设有多个拉线挂耳7。所述施肥拉手3一侧的矩形锥体的中下部三角形为开口状的下料盖9,由合页8将活动的下料盖9与施肥器体1连接。所述隔板槽10斜向设计将施肥器体1分为上下两腔室,流量拉手4一侧位高,施肥拉手3一侧位低,施肥拉手3一侧的隔板槽10在合页8上方与矩形锥体连接,隔板槽10中下部的中央设有隔板孔11,所述滑片12纵向设置在隔板槽10内,可在隔板槽10纵向滑动,滑片12的顶端与流量拉手4的拉线6连接,滑片12的低端与施肥拉手3的拉线6连接。在施肥器体1的矩形锥体近顶端设有磁铁13。在流量拉手4一侧的施肥器体1外壁上设有流量控制杆14。在施肥器体1顶端中央对称的两侧设有吊带及吊带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