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46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移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



背景技术:

取苗机构是钵苗移栽机取苗装置的核心部件,国内现有钵苗移栽机取苗方式主要有人工取苗、机械手式取苗及顶杆式取苗。人工取苗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机械手式取苗采用取苗针插入钵苗土壤中夹取苗或夹取钵苗根茎部拔苗,结构复杂,易损伤钵苗根系和钵苗土壤结构;顶杆式取苗采用顶杆机构将穴盘苗顶出进入送苗投苗机构,机构繁琐,取苗环节多,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适应性强的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包括手指气缸、伸缩气缸、取苗针及脱苗板,所述伸缩气缸的前端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板上,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前端部穿过气缸固定板直至伸缩杆前端部焊接在所述手指气缸的后盖上,所述取苗针的后端焊接在所述手指气缸的滑块上,所述脱苗板的前端套管套置在所述取苗针的中前部,且所述脱苗板的后顶部横板焊接在所述气缸固定板的后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固定板上的前表面上垂直向下设置有直线轴承导杆,所述直线轴承导杆依次穿过所述后盖的后导向孔及所述手指气缸的前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中间部位开有内螺纹孔,所述伸缩气缸的前端外周缘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且所述伸缩杆前端部穿过所述内螺纹孔直至伸缩杆前端部焊接在所述手指气缸的后盖的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边沿开有后螺栓孔,所述手指气缸上设置有与所述后螺栓孔相配合的前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气缸的前后两端均通过气缸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苗针与所述滑块焊接的后端为圆柱形,前端为圆锥形,且一个所述滑块对应一个所述取苗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采用嵌入式取苗方式,对钵苗抓持力大,取苗效率及成功率大,适用于多种类钵苗,通用性强;且采用气动手指气缸提供动力,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缸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指气缸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手指气缸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缸固定支架1、气缸固定板2(其中:内螺纹孔2a、直线轴承导杆2b)、手指气缸3(其中:前螺栓孔3a、前导向孔3b)、滑块4、取苗针5、脱苗板6(其中:套管6a、横板6b)、伸缩气缸7(其中:伸缩杆前端部7a)、连接板8、后盖9(其中:后螺栓孔9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钵苗移栽机用气动取苗爪,包括两个气缸固定支架1、气缸固定板2、手指气缸3、取苗针5、脱苗板6、伸缩气缸7及连接板8。两个气缸固定支架1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板8的前后两端,伸缩气缸7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支架1,从而将伸缩气缸固定安装在连接板8上;后盖9的边沿开有后螺栓孔9a,如图4所示,手指气缸3上设置有与后螺栓孔9a相配合的前螺栓孔3a,即手指气缸通过螺栓与后盖连接;结合图2所示,气缸固定板2的中间部位开有内螺纹孔2a,伸缩气缸7的前端外周缘设置有与内螺纹孔2a相配合的外螺纹,即伸缩气缸7的前端与气缸固定板2通过螺纹连接,且伸缩杆前端部7a穿过内螺纹孔2a直至伸缩杆前端部7a焊接在手指气缸3的后盖9的固定孔9c内;再次结合图2所示,气缸固定板2上的前表面上垂直向下设置有直线轴承导杆2b,直线轴承导杆2b依次穿过后盖9的后导向孔9b及手指气缸3的前导向孔3b(如图4所示);而取苗针5的后端焊接在手指气缸3的滑块4上,脱苗板6的前端套管6a套置在取苗针5的中前部,且脱苗板6的后顶部横板6b焊接在气缸固定板2的后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取苗针5与滑块4焊接的后端为圆柱形,前端(即插苗端)为圆锥形,且一个滑块4对应一个取苗针5,其取苗针5的个数可在2~4范围内选择。

工作时,初始状态:伸缩气缸7的伸缩杆缩进,手指气缸3的滑块4张开;插苗阶段:伸缩气缸7的伸缩杆带动手指气缸3伸出,取苗针5插入苗钵后,手指气缸3的滑块4闭合,抓紧苗钵;脱苗阶段:手指气缸3的滑块4张开,伸缩气缸7的伸缩杆缩进,苗钵在脱苗板6反推作用力下脱离取苗针,从而完成脱苗。采用嵌入式取苗方式,对钵苗抓持力大,取苗效率及成功率大,适用于多种类钵苗,通用性强;且采用气动手指气缸提供动力,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