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龙虾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625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养殖龙虾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龙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又名大虾、龙头虾、虾魁、海虾等。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重0.5公斤上下,部分无螯,腹肢可后天演变成螯。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平扁,头胸甲发达,坚厚多棘,前缘中央有一对强大的眼上棘,具封闭的鳃室。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是名贵海产品。

目前,龙虾的人工养殖还处于分散的养殖阶段,以室内水泥池养殖为主,目前的室内养殖龙虾的水泥池杂乱无章,给龙虾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龙虾用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龙虾养殖水泥池杂乱无章影响龙虾生产而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养殖龙虾用的装置,包括池底、人工巢穴和池壁,人工巢穴设置在池壁上,所述池壁顶端设有制氧机,输氧管沿池壁以及池底铺设,且输氧管一端连接在制氧机上,另一端端部分为主管、连接管和分管,主管和分管通过连接管连接,主管以及分管的顶端均密封,分管的底端开口。

所述分管的底端设有滤网。

所述连接管与主管形成的锐角为30~60°。

所述分管的底端离池底的距离为5~20cm。

所述输氧管为塑料管。

所述分管的顶端低于主管的顶端。

所述主管、分管以及连接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人工巢穴包括底板和竹筒,竹筒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池底种有水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氧机向池内补充氧气,氧气溶于水中增加水中氧含量,保证龙虾生长需要,有利于提高龙虾的产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输氧管端部设置成主管、连接管和分管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池底的渣滓堵塞输氧管而导致无法向池内输送氧气的问题,而且该种结构还能够增大向池内通入氧气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氧管;2~制氧机;3~控制阀;4~人工巢穴;5~池底; 6~分管;7~主管;8~连接管;9~池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步骤均是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养殖龙虾用的装置,包括池底5、人工巢穴4 和池壁9,人工巢穴4固定安装在池壁9上,所述池壁9顶端固定安装有制氧机2,输氧管1沿池壁9以及池底5铺设,且输氧管1一端连接在制氧机2上,另一端端部分为主管7、连接管8和分管6,主管7上设有若干根连接管8,分管6连接在连接管8上,主管7以及分管6的顶端均密封,分管6的底端开口,通过分管6底端的开口向池内的水中输送氧气。由于分管6底端的开口向下,受重力作用的影响,池内的渣沉在池底5,而不会附着在分管6底端的开口处,因而有效的避免分管6被堵塞。

所述分管6的底端设有滤网,避免渣渣进入分管6中,所述分管 6可以平行于主管7,也可以相对于主管7向外倾斜。

所述连接管8与主管7形成的锐角为30~60°。

所述分管6的底端离池底5的距离为5~20cm。

所述输氧管1为塑料管。

所述制氧机2上设有控制阀3,以控制向池内通入的氧气的量。

所述分管6的顶端低于主管7的顶端。

所述主管7、分管6以及连接管8为一体结构。

所述人工巢穴4包括底板和竹筒,竹筒安装在底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好实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换材料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