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6340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



背景技术:

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播种机在进行播种作业的同时还排施化肥,俗称施底肥或施种肥,可以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所需的养分,但由于作物生长中后期需要养分的增加而需要追加施肥,俗称施追肥;

目前,中国农业施肥技术,无论是国有大型机械还是农户小型精播机的施肥方法,都仅局限在一层底肥,而且施肥位置正处在种子的正下方,种、肥隔离30—50mm,难免烧种、烧苗,造成严重减产、肥料浪费、污染环境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其能根据需要在作物的侧向位置分成深浅两层施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避免了烧种、烧苗、肥料浪费等现象,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包括深松钩和固定于所述深松钩底部一侧的施肥槽;所述施肥槽包括与施肥管连接的进肥口以及设于施肥槽内且位于进肥口下方的分层隔板,所述分层隔板将施肥槽分为上层出肥通道和下层出肥通道,所述上层出肥通道的通口为上层出肥口,所述下层出肥通道的通口为下层出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深施分层施肥器改变了传统施肥器仅施肥一层的结构,将施肥槽通过分层隔板分为上层出肥通道和下层施肥通道,实现不同深度的施肥,并通过调节该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在免耕机或精播机上的位置以实现侧向施肥,保证了作物前期不烧苗、后期不脱肥,达到了高产的目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分层隔板铰接于所述上层出肥口。由于分层隔板铰接于上层出肥口,可以通过深入的长杆螺丝刀调节分层隔板角度,从而调节上层出肥口和下层出肥口的出肥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出肥口外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肥板。通过设置导肥板增加上层出肥口的出肥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槽由两个对称的侧板以及连接两侧板的上层板、下层板组成,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位于两侧板的同一侧且相错设置形成上层出肥口,所述下层出肥口由下层板底部以及两侧板底部围成。

进一步地,所述深松钩焊接于两侧板之间,与上层板、下层板相对的施肥槽另一侧设有半圆形切片,所述半圆形切片位于所述深松钩外侧且焊接于两侧板端部。将半圆形切片边缘采用砂轮开刃,该结构能够防止拖带根茬茎杆。

进一步地,所述进肥口上连接有梯形进肥通道,所述梯形进肥通道上成型有便于施肥管插入的圆形进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能够实现不同深度的分层侧向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小了农业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了省时、省肥以及高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深松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施肥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施肥槽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施肥槽上设有梯形进肥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深松钩;2、施肥槽;2.1、侧板;2.2、上层板;2.3、下层板;2.4、导肥板;2.5、分隔板;2.6、上层出肥口;2.7、下层出肥口;2.8、进肥口;3、半圆形切片;4、梯形进肥通道;4.1、圆形进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参阅图1-5,包括深松钩1和固定于所述深松钩1底部一侧的施肥槽2,本实施例采用的深松钩1尺寸为15mmX45mm,长640mm,所述施肥槽2由两个对称的侧板2.1以及连接两侧板2.1的上层板2.2、下层板2.3组成,所述上层板2.2和下层板2.3位于两侧板2.1的同一侧且相错设置形成上层出肥口2.6,所述下层出肥口2.7由下层板2.3底部以及两侧板2.1底部围成,优选地,所述两侧板2.1分别与上层板2.2、下层板2.3焊接,两侧板2.1和上层板2.2、下层板2.3采用3mm厚的铁板。

还包括设于施肥槽2内且位于进肥口2.8下方的分层隔板2.5,所述分层隔板2.5将施肥槽2分为上层出肥通道和下层出肥通道,所述上层出肥通道的通口为上层出肥口2.6,所述下层出肥通道的通口为下层出肥口2.7。所述分层隔板2.5铰接于所述上层出肥口2.6。由于分层隔板2.5铰接于上层出肥口2.6,可以通过深入的长杆螺丝刀调节分层隔板2.5角度,从而调节上层出肥口2.6和下层出肥口2.7的出肥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广泛适用于各种大、中、小型免耕机、精播机,使用时,只需要把原有的施肥装置替换安装为该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即可,无需任何大的改动,调试距离作物合适的侧方向距离(向左或向右50mm)、分层施肥量和施肥深度,其中,上层肥与传统一层施肥深度相同,但在种子的侧下方70mm;下层肥比传统一层施肥深度深80mm,但在种子的侧下方150mm,从而可以达到上层肥和种子隔离70mm,下层出肥口深度在上层出肥口的位置下方80mm,即下层出肥口和种子隔离150mm,保证了作物前期不烧苗、后期不脱肥,达到了高产的目的。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上层施肥量和下层施肥量,采用长柄螺丝刀或其它工具伸入到进肥口,拨动分层隔板角度,用方便袋或编织袋在上层出肥口和下层出肥口分别接住将要流出的底肥,转动免耕机或精播机的播肥传动轮,底肥流出量接到3—6斤左右时,分别称重。当上层出肥口出肥量达到底肥总量的1/3;下层出肥口出肥量达到底肥总量的2/3即可正常施肥。

在调节施肥深度时,将免耕机或精播机升起,安装好防回落安全栓,松动固定原来施肥器的固定螺丝,取下原来的施肥器,更换侧深施分层施肥器,把上层出肥口的出肥深度位置调整到与原来施肥器的出肥深度位置同等。即:上层出肥口的深度等同于原来传统的一层肥深度,但比原来传统的施肥位置向左或向右侧移50mm,也就是偏离种子侧方50mm,种、肥隔离70mm;下层出肥口深度在上层出肥口的位置下方80mm,也就是种、肥隔离150mm。然后进行试播200米以上,再停机检查播肥深度,种、肥隔离达标即可正常进行施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深施分层施肥器改变了传统施肥器仅施肥一层的结构,将施肥槽通过分层隔板分为上层出肥通道和下层施肥通道,实现不同深度的施肥,并通过调节该侧深施分层施肥器在免耕机或精播机上的位置以实现侧向施肥,保证了作物前期不烧苗、后期不脱肥,达到了高产的目的,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为了增加上层出肥口2.6的出肥效果,所述上层出肥口外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肥板2.4。

所述深松钩2焊接于两侧板2.1之间,与上层板2.2、下层板2.3相对的施肥槽2另一侧设有半圆形切片3,所述半圆形切片3位于所述深松钩1外侧且焊接于两侧板2.1端部。将半圆形切片3边缘采用砂轮开刃,该结构能够防止拖带根茬茎杆。

另外,为了便于将施肥管插入到进肥口2.8,所述进肥口2.8上连接有梯形进肥通道4,所述梯形进肥通道4上成型有便于施肥管插入的圆形进肥口4.1,采用风焊烤红将梯形进肥通道的进肥口扩成直径近50mm的圆形口。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