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71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农作物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原始粗放,通常直接进行喷洒完成施肥,导致植物营养吸收效果较差。特别是在基质栽培过程中,其因采用无土种植,植物通过对营养液和氧的吸收从而完成生长。因此,传统的施肥方式,不适用于基质栽培使用,为了有效的给植物根部进行施肥,现有的操作方式,通常是通过将基质铲开分离,然后另行浇灌,导致其存在操作较为繁琐,同时浇灌效率低下,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使用快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包括分离铲,所述分离铲由铲柄和铲具安装构成,所述铲柄由手持端和施药端构成,所述施药端呈“Y”形结构,所述施药端上部一侧端与所述手持端底端连接固定,上部另一侧端连接设有一给药瓶,所述施药端底部与所述铲具上端配合安装,所述施药端内部为施药空腔,所述铲具由铲体面、位于所述铲体面背部的营养槽及位于上部用于与所述铲柄连接的安装部构成,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呈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施药端底端部螺纹紧固连接,所述营养槽延伸至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施药空腔衔接。

所述手持端呈“T”形结构,所述手持端上部设有一手扶柄。

所述给药瓶顶部设有一加药口。

所述铲体面呈弧形槽结构,所述营养槽呈“V”形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方便给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使用快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药端与安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施药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铲具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器,包括分离铲,分离铲由铲柄1和铲具2安装构成,铲柄1由手持端12和施药端11构成,手持端12方便手拿使用,施药端11用于给植物根部施药施肥,施药端11呈“Y”形结构,上部为分叉的结构,呈一侧分叉一侧垂直,施药端11上部一侧端与手持端12底端连接固定,其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结构,上部另一侧端连接设有一给药瓶3,给药瓶3方便内部存储营养液或药剂,施药端11底部与铲具2上端配合安装,施药端11内部为施药空腔111,方便营养液流出,铲具2由铲体面22、位于铲体面22背部的营养槽21及位于上部用于与铲柄1连接的安装部23构成,铲体面22用于将基质分离,营养槽21方便营养液的流通,安装部23上设有一连接端231,连接端231呈中空结构,连接端231与施药端11底端部螺纹紧固连接,营养槽21延伸至连接端231与施药空腔111衔接,方便安装固定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手持端12呈“T”形结构,手持端12上部设有一手扶柄121。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给药瓶3顶部设有一加药口31,方便营养液或药剂添加,同时给药瓶3底部可以设置阀门或者旋转开启盖,方便关闭或开启给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铲体面22呈弧形槽结构,营养槽21呈“V”形槽结构,方便营养液或药剂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使用者通过手持手持端12将分离铲拿在手上,对需要进行施药的植物,通过将铲具2铲入对应植物根部位置,待铲入后,推动手持端12向前倾斜,可以将基质分离形成间隙,方便营养液或药剂给人流通;给药瓶3内通过加药口31灌入需要施药的营养液或药剂,通过给药瓶3内部腔体与施药空腔111贯通,从而营养液或药剂通过流入施药空腔111至营养槽21中,通过营养槽21流入至基质内,从而完成对植物根部的施药。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方便给基质栽培植物根部施药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使用快捷的特点。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