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171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的工艺特点是有“闷黄”工序。黄茶的品质特征: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和甘甜。黄茶除了品饮价值外,还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黄茶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发现黄茶具有明显的养胃、清肺、降血糖等作用。

由于茶叶都略带苦涩味,且喝茶流程繁琐,因此,爱喝茶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为了增加茶叶的受众范围,提高茶叶的流行度,人们想到一种方法,即将浓缩果汁加入茶中,制成茶饮料。

虽然茶饮料确实增加了茶叶的受众范围,但是茶饮料中糖分含量较高,不利于人体健康,且糖味较重,掩盖茶味,同时导致茶的保质期大大缩短。此外,茶饮料只能以液体形式瓶装或罐装,供消费者直接引用,无法制成可冲泡的固体茶叶形式,不利于携带和存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苦涩味、花果飘香、有益健康、便于长期保存且携带方便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

一种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去除干果后得到干果香母茶;

将所述干果香母茶蒸软后放置于柑橘属水果果皮中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烘干得到所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的步骤具体为:将绿茶在90℃~110℃烘干至绿茶中水分含量为4.5%~5%,趁热和干果拼和密封;

所述密封的时间为10~30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绿茶为炒青绿茶或烘青绿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果选自红枣干、桂圆干、枸杞干、蔓越莓干及山楂干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绿茶和干果的质量比为4~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柑橘属水果为柚、柑、橘、橙或柠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的条件为:温度40℃~50℃,时间5~15小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8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烘干得到所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步骤具体为: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8%,得到所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

上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通过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吸附干果香,之后再将其置于柑橘属水果果皮中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制成具有干果香和柑橘属水果香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去掉了绿茶的苦涩味,滋味甘醇。

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有干果香和柑橘属水果香,滋味醇和回甘,有益身体健康,耐贮藏,在常温下保质期达5年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种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去除干果后得到干果香母茶。

上述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的步骤具体为:将绿茶在90℃~110℃烘干至绿茶中水分含量为4.5%~5%,趁热和干果拼和密封。

其中,绿茶为炒青绿茶或烘青绿茶。干果选自红枣干、桂圆干、荔枝干、枸杞干、蔓越莓干及山楂干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桂圆干和荔枝干均为去壳后的桂圆干和荔枝干。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10中的干果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几种,想要什么样的干果香型就可以选取对应香型的干果。

优选的,绿茶和干果的质量比为4~6:1。

优选的,密封的时间为10~30天。

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可以使绿茶充分吸附干果的香味,得到干果香母茶。

s120、将上述干果香母茶蒸软后放置于柑橘属水果果皮中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烘干得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

其中,柑橘属水果为柚、柑、橘、橙或柠檬。

可以理解,步骤s120中柑橘属水果果皮为新鲜柑橘属水果去除部分果盖、再掏空果肉之后保留的完整果皮。

步骤s120中,将干果香母茶蒸软的步骤具体为:将干果香母茶用95℃~100℃水蒸气蒸软。蒸软后的干果香母茶更容易压入掏空了的柑橘属水果果皮中。

优选的,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的条件为:温度40℃~50℃,时间5~15小时。

优选的,烘干的温度80℃~90℃。

步骤s120中,烘干得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步骤具体为: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8%,得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

即烘干后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水分含量为7%~8%。

上述球状复合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通过将绿茶烘焙后和干果趁热拼和密封,吸附干果香,之后再将其置于柑橘属水果果皮中闷黄醇化、吸附柑橘属水果香,制成具有干果香和柑橘属水果香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去掉了绿茶的苦涩味,滋味甘醇。

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有干果香和柑橘属水果香,滋味醇和回甘,相较于茶饮料,更有益于身体健康,耐贮藏,在常温下保质期达5年以上。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球状复合荔枝香型黄茶)

(1)各原料之间的质量比为:炒青绿茶:荔枝干=6:1。

(2)将炒青绿茶在95℃烘干至绿茶中水分含量为4.5%~5%时,趁热和荔枝干拼和密封10天,使绿茶吸附荔枝香,去除荔枝干后得到荔枝香型母茶。

(3)将新鲜柚子去除部分果盖,再掏空果肉,保留完整果皮。

(4)将荔枝香型母茶用高温水蒸气蒸软后,手工压入掏空了的柚子皮中,在40℃闷黄醇化并吸附柚子香5小时,在8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5%,得到球状复合荔枝香型黄茶。

实施例2(球状复合红枣香型黄茶)

(1)各原料之间的质量比为:烘青绿茶:红枣干=5:1。

(2)将烘青绿茶在110℃烘干至绿茶中水分含量为4.5%~5%时,趁热和红枣干拼和密封30天,使绿茶吸附红枣香,去除红枣干后得到红枣香型母茶。

(3)将新鲜橘子去除部分果盖,再掏空果肉,保留完整果皮。

(4)将红枣香型母茶用高温水蒸气蒸软后,手工压入掏空了的橘子皮中,在40℃闷黄醇化并吸附橘子香15小时,在9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8%,得到球状复合红枣香型黄茶。

实施例3(球状复合桂圆红枣香型黄茶)

(1)各原料之间的质量比为:烘青绿茶:桂圆干:红枣干=4:0.5:0.5。

(2)将烘青绿茶在100℃烘干至绿茶中水分含量为4.5%~5%,趁热和桂圆干、红枣干拼和密封30天,使绿茶吸附桂圆香和红枣香,去除桂圆干和红枣干后得到桂圆红枣香型母茶。

(2)将新鲜柚子去除部分果盖,再掏空果肉,保留完整果皮。

(3)将桂圆红枣香型母茶用高温水蒸气蒸软后,手工压入掏空了的柚子皮中,在40℃闷黄醇化并吸附柚子香3小时,在85℃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5%,得到球状复合桂圆红枣香型黄茶。

对比例1

(1)将新鲜橘子去除部分果盖,再掏空果肉,保留完整果皮。

(2)将烘青绿茶用高温水蒸气蒸软后,手工压入掏空了的橘子皮中,在40℃闷黄醇化并吸附橘子香5小时,在8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8%,得到球状果香黄茶。

对比例2

(1)将新鲜橘子去除部分果盖,掏空果肉,保留完整果皮,并将掏出的果肉榨汁,过滤后得到橘子汁。

(2)将烘青绿茶拌入橘子汁(烘青绿茶与橘子汁的质量比为10:1),用高温水蒸气蒸软后,手工压入掏空了的橘子皮中,在40℃闷黄醇化并吸附橘子香5小时,在8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5%,得到球状果香黄茶。

聘请专业评茶师,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成的果香黄茶审评,结果见下表。

表1不同加工方法制成的果香黄茶感官品质对照表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所制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均优于对比例1~2所制的球状果香黄茶,且实施例1~3所制的球状复合果香黄茶均表现出果香高长、鲜灵、滋味醇爽回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