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00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树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树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树木的根系被破坏缺少支撑能力,需要用到支撑装置为树木提供支撑,等树木长出新的根系再撤除支撑装置。

例如公告号为CN10339255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小苗木专用支撑架,包括三个支撑杆,所述三个支撑杆沿圆周方向均布,每个支撑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双耳支座,所述双耳支座的底座为弧形通槽,所述三个双耳支座的底座通过一根扎带连接并紧固于苗木上,所述三个支撑杆的底部均插有一具有三个插口的连接头,所述三个连接头两两之间通过一横拉杆连接。所述每个横拉杆上套设有一插地钎,所述插地钎的底部为锥状。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设有插地钎用以固定,但是这种插地钎由于仅仅依靠和泥土的摩擦力来防止其轴向移动,因此插地钎容易由于树木倾倒而被拔出,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木支撑装置,达到增大插地钎与泥土的连接强度,从而使插地钎不易由于树木倾倒而被拔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套环、至少三根可伸缩的支撑杆、以及插地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套环的外壁,且所有所述支撑杆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套环的圆周上,所述插地钎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背离所述固定套环一端,所述插地钎外壁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与之契合的凸块,所述插地钎内部中空与所述开孔连通,且所述插地钎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凸块伸缩的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正常状态下,凸块位于开孔内,当插地钎插入泥土内到固定位置之后,通过伸缩装置控制凸块从开孔内伸出扎入泥土内,则凸块的侧面和泥土抵接,在插地钎欲要从泥土内被拔出时,凸块会抵接在泥土上阻碍其被拔出,从而达到了增大插地钎与泥土连接强度,使插地钎不易由于树木倾倒而被拔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和顶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插地钎同轴设置,且所述伸缩杆于所述插地钎背离尖端一端贯穿插入所述插地钎内,且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竖直设置的铰接座,所述凸块上亦设有竖直的铰接座,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穿插有铰接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控制伸缩杆在插地钎内的伸缩运动,由于铰接,顶杆亦随之移动,从而顶动或是拉动与之连接的凸块,从而达到控制凸块在开孔内伸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沿所述伸缩杆轴向设有相同平行的两根,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凸块侧壁的上下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一根顶杆易导致顶杆对凸块作用时,使凸块受力不均而倾斜卡在开孔的孔壁上,增大伸缩装置控制凸块伸缩的难度,设置两根平行的顶杆能够同时对凸块的两端作用,使凸块的两端同进同退,从而达到便于控制凸块伸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插地钎尖端与直杆部分相交接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块设置在此部分和插地钎的尖端契合时,凸块背向插地钎一端为尖斜面,从而减小凸块扎入泥土内时所受的阻力,达到便于凸块扎入泥土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背离所述伸缩杆一端始终低于靠近所述伸缩杆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想要控制凸块伸出开孔扎入泥土内,则在插地钎插入泥土内后,需要通过压迫伸缩杆向下移动使顶杆水平方向的长度变长,从而顶动凸块伸出开孔扎入泥土内,达到便于施力控制凸块伸出开孔扎入泥土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长度小于所述开孔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则顶杆即使顶动凸块也不能将凸块顶出开孔,防止顶杆将凸块顶出开孔,使泥土不能进入开孔内对控制凸块的伸缩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地钎内部上窄下宽形成有落差面,所述伸缩杆外壁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抵接于所述落差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卡块抵接在落差面上可以限制伸缩杆的移动,防止拉动伸缩杆控制凸块缩入开孔内时用力过大造成伸缩杆位移过大,从而破坏顶杆和铰接座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背离所述插地钎一端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把手便于操作人员握住把手用力带动伸缩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地钎的直杆部分可分为前后两半,后半块和所述插地钎的尖端部分固定连接,前半块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抵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后半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插地钎的直杆部分可以拆卸为两部分,便于对插地钎内部结构的安装与维修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插地钎插入泥土内之后,可以控制插地钎内的凸块伸出插地钎上的开孔扎入泥土内,增大插地钎与泥土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插地钎不易由于树木倾倒而被拔出泥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地钎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固定套环;2、支撑杆;3、插地钎;4、开孔;5、凸块;6、伸缩装置;7、伸缩杆;8、顶杆;9、铰接座;10、铰接杆;11、落差面;12、卡块;13、把手;14、螺纹孔;1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套环1、至少三根可伸缩的支撑杆2、以及插地钎3,固定套环1由一块两端的不相接的软板组成,软板的两端向外翻折被两根螺栓穿射,然后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帽将软板两端向外翻折的部分夹在螺帽和螺栓帽之间进行固定,伸缩杆7的一半套接在另一半外可以进行伸缩,伸缩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环1的外壁,另一端则和插地前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2均匀间隔分布的固定在固定套环1上,插地钎3的轴向内部设为中空,在插地钎3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开孔4,开孔4和插地钎3的内部连通,在开孔4内还设置有与之契合的凸块5,在插地钎3的内部则设有控制凸块5在开孔4内伸缩的伸缩装置6,伸缩装置6和凸块5固定连接。

在正常状态下,凸块5位于开孔4内不凸出插地钎3,刚好与插地钎3的表面契合,在插地钎3插入到泥土内固定位置之后,再通过伸缩装置6控制凸块5伸出开孔4扎入泥土内,在插地钎3受力想要被拔出泥土时,凸块5的侧面能够抵接在泥土上形成阻力阻碍插地钎3被拔出,则设置凸块5能够增大插地钎3和泥土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插地钎3不易在树木倾倒时而被拔出泥土。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伸缩装置6具体设置为一根伸缩杆7和四根顶杆8,伸缩杆7和插地钎3同轴设置,伸缩杆7的下端自插地钎3(图1中可见)的上端贯穿插入插地钎3的内部空间内,在伸缩杆7下端的两侧沿其轴向分别设有上下两个铰接座9,四根顶杆8的一端分别穿插有铰接杆10,铰接杆10又穿插在铰接座9上,顶杆8的一端通过铰接杆10铰接在铰接座9上,在凸块5位于开孔4内朝向伸缩杆7一面上对应位置亦设有上下两个铰接座9,顶杆8背离伸缩杆7一端亦通过铰接杆10铰接在凸块5上的铰接座9上,同侧的两根顶杆8呈相同设置且相互平行。

通过上述设置,则控制伸缩杆7上下运动在插地钎3内伸缩,带动顶杆8靠近伸缩杆7一端发生移动,而顶杆8背离伸缩杆7杆一端又被相对固定在凸块5上的铰接座9上,无法发生平移,则顶杆8被迫发生转动顶动凸块5或是拉动凸块5,从而达到控制凸块5在开孔4内伸缩的效果;在一块凸块5上设置两根顶杆8作用,则是由于一根顶杆8对凸块5作用时,易导致凸块5各部分的受力不均从而发生倾斜卡在开孔4的孔壁上,增大通过伸缩杆7控制凸块5移动所需的力,在凸块5侧壁上下两端各设置一根顶杆8时,伸缩杆7发生运动时,两根顶杆8能够同时对凸块5进行作用,使凸块5的两端受力均匀能够在开孔4内同进同出避免凸块5倾斜而发生卡住现象,从而一块凸块5设置两根顶杆8驱动能够便于控制凸块5在开孔4内的伸缩。

如若将凸块5直接设置在插地钎3的直杆部分,则凸块5背离插地钎3一面为和插地钎3直杆一样的弧面,想要凸块5伸出开孔4嵌入泥土内则需要凸块5的弧面正面顶动泥土,这样比较费力,所以为了省力,将凸块5设置在插地钎3的尖端部分和直杆部分相接的位置,此时的凸块5背向插地钎3一面尖斜弧面,则凸块5相比较于弧面正对泥土,尖斜弧面更加容易破开泥土扎入泥土内,使控制伸缩杆7移动所需的力更小。

顶杆8的长度设置为小于开孔4的深度,则顶杆8即使顶动凸块5也不能将凸块5顶出开孔4,防止顶杆8将凸块5顶出开孔4,避免泥土进入开孔4内堵塞住开孔4对凸块5的伸缩造成影响。

当伸缩杆7的下端抵接在插地钎3的内壁上时,顶杆8远离伸缩杆7一端位于靠近伸缩杆7一端的下方,且当凸块5缩回开孔4刚好和插地钎3表面契合时,伸缩杆7外壁卡块12刚好抵接在由于插地钎3内部上窄下宽而形成的落差面11上。

通过上述设置,设置卡块12和落差面11能够限制伸缩杆7的移动,防止拉动伸缩杆7控制凸块5缩入开孔4内时用力过大造成伸缩杆7位移过大,从而破坏顶杆8和铰接座9之间的连接;想要控制凸块5伸出开孔4,则在插地钎3插入泥土内后,需要通过压迫伸缩杆7向下移动使顶杆8水平方向变长,从而顶动凸块5伸出开孔4扎入泥土内,达到便于施力控制凸块5伸出开孔4扎入泥土内的效果;为了便于对伸缩杆7施加压力,还在伸缩杆7背离插地钎3的一端设置了把手13。

插地钎3的直杆部分设置为由轴线剖开的两部分,后半部分和插地钎3的尖端部分固定连接,前半部分设有螺纹孔14,在螺纹孔14内抵接有螺栓15,螺栓15螺纹连接于后半部分,直杆的两部分通过螺栓15连接。

通过拆卸螺栓15可以拆开插地钎3的直杆部分,便于对插地钎3内部的结构进行安装和维修更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