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0889阅读:2501来源:国知局
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日光温室大棚包括前墙体、后墙体、两侧墙体和棚顶,所述的棚顶由若干弧形拱架构成棚顶骨架,在棚顶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它具有造价低、通过太阳光可提高棚室内温度等优点,所以广泛用于农业种植温室、畜禽养殖圈舍等。

现有技术中的日光温室大棚,大棚膜通过上下横向设置的卡槽和卡簧固定,为了固定牢靠,防止棚膜被大风吹跑,在大棚膜的上面拉紧压膜线来加固。在风力的作用下,压膜线摩擦大棚膜容易产生破损,影响大棚膜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技术的日光温室大棚还普遍存在着保温节能效果不好、通风降温速度慢、保温被浸水增加其重量卷放操作不方便、保温被容易被风化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它结构合理、保温性能好、通风速度快、保温被不易被风化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它包括由若干横拉杆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弧形拱梁构成的棚顶骨架;其特征在于:棚顶骨架的前坡从上到下依次在弧形拱梁外侧横向固定第一前卡槽、第二前卡槽、第三前卡槽、第四前卡槽,棚顶骨架的后坡从上到下依次在弧形拱梁外侧横向固定第一后卡槽、第二后卡槽、第三后卡槽、第四后卡槽,每间隔1~ 4个弧形拱梁设定一个弧形拱梁为夹膜弧形拱梁,在夹膜弧形拱梁外侧的第一前卡槽与第二前卡槽之间、第一后卡槽与第二后卡槽之间分别固定前夹膜槽、后夹膜槽;在第一前卡槽与第一后卡槽之间通过第一前卡槽、第一后卡槽和卡簧毛面朝上安装保温覆膜毛毡,在保温覆膜毛毡上面毛面朝下设置包被覆膜毛毡,在包被覆膜毛毡上面设置向前展开的前坡保温被和向后展开的后坡保温被;在第一前卡槽与第二前卡槽之间通过第一前卡槽、第二前卡槽、前夹膜槽和卡簧安装棚膜,在第一后卡槽与第二后卡槽之间通过第一后卡槽、第二后卡槽、后夹膜槽和卡簧安装棚膜;在第二前卡槽与第三前卡槽之间通过第二前卡槽、第三前卡槽和卡簧安装防虫网,在第二后卡槽与第三后卡槽之间通过第二后卡槽、第三后卡槽和卡簧安装防虫网;在第二前卡槽上通过卡簧安装向下展开的放风膜,在第二后卡槽上通过卡簧安装向下展开的放风膜;在第三前卡槽与第四前卡槽之间通过第三前卡槽、第四前卡槽和卡簧毛面朝前安装覆膜毛毡,在第三后卡槽与第四后卡槽之间通过第三后卡槽、第四后卡槽和卡簧毛面朝后安装覆膜毛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由前墙体、后墙体和两侧墙体构成的大棚围墙,大棚围墙的外侧面设置墙体保温层,大棚围墙周围设置地下保温槽,在保温槽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

进一步,在两侧墙体上都分别设置通风窗,在一侧或者两侧的墙体上设置大棚门。

进一步,为了增强大棚骨架的支撑强度,在弧形拱梁的中上部水平连接横梁,弧形拱梁与横梁之间连接一至多个立柱。

进一步,在横梁下部横向固定中间内卡槽,在第二前卡槽位置的弧形拱梁内侧横向固定前内卡槽,在第二后卡槽位置的弧形拱梁内侧横向固定后内卡槽,在中间内卡槽上通过卡簧安装向前展开的内层膜和向后展开的内层膜,在中间内卡槽与前内卡槽之间、中间内卡槽与后内卡槽之间分别都连接若干托膜绳。

进一步,在大棚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帽。

进一步,所述的后坡保温被由五层材料构成,从上层到下层依次为:防雨防晒复合毡、再生棉毛毡、再生棉絮、化纤喷胶棉、纤维毛毡,其中,防雨防晒复合毡由上层的塑料编织布、中间的塑料膜和下层的毛毡构成。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在棚顶骨架的最上部毛面朝上安装保温覆膜毛毡,在保温覆膜毛毡上面毛面朝下设置包被覆膜毛毡,在包被覆膜毛毡上面设置向前展开的前坡保温被和向后展开的后坡保温被;毛面朝上安装保温覆膜毛毡保温抗老化能力强,它固定安装在棚顶的最上部,使用寿命长,不需要频繁更换;卷起的保温被位于保温覆膜毛毡上面,更换棚膜不需要拆卸保温被,所以,更换棚膜更加省时省力。在保温覆膜毛毡上面毛面朝下设置包被覆膜毛毡,保温被卷起的时候,由包被覆膜毛毡将保温被包裹起来,而且包被覆膜毛毡毛面朝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包被覆膜毛毡的抗老化能力,同时对保温被具有防雨、防晒、防老化的保护作用。

2)在第一前卡槽与第二前卡槽之间通过第一前卡槽、第二前卡槽、前夹膜槽和卡簧安装棚膜,在第一后卡槽与第二后卡槽之间通过第一后卡槽、第二后卡槽、后夹膜槽和卡簧安装棚膜;它和现有技术比较,它增加了沿着弧形拱梁设置的前夹膜槽和后夹膜槽,棚膜横向纵向都进行了固定安装,一方面,安装棚膜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另一方面,棚膜安装牢靠,不需要使用压膜绳固定,避免压膜绳对棚膜的磨损,延长了棚膜的使用寿命。

3)在大棚的前侧和后侧都设置了防虫网和放风膜,整个大棚可以实现全封闭,避免蚊虫进入,前后对流放风,有利于提高放风效果,可以实现冬暖夏凉,适合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大棚等多种用途。

4)通过在大棚内设置的中间内卡槽、前内卡槽和后内卡槽非常方便地设置了内层膜,结构简单合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室大棚的保温效果。

5)在大棚围墙的外侧面设置墙体保温层,大棚围墙周围设置地下保温槽,在保温槽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它进一步提高了温室大棚的整体节能保温效果,特别适合北方寒冷地区使用。

6)后坡保温被是长期覆盖在棚顶上的保温被,所以后坡保温被的最上层采用了防雨防晒复合毡。防雨防晒复合毡由上层的塑料编织布、中间的塑料膜和下层的毛毡构成,具有抗拉强度大,抗老化,雨水不能渗透进棉被里,表面光滑,下雪时,积雪容易从棚顶滑落下来,减少大雪压塌温室大棚问题的发生。

7)所述的弧形拱梁可以由几字型钢或椭圆型钢构成,可以实现组合式安装,降低了运输和安装成本,施工速度快,安装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棚顶骨架和大棚围墙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棚顶骨架、棚膜、保温被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坡保温被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拉杆,2-弧形拱梁,3-第一前卡槽,4-第二前卡槽,5-第三前卡槽,6-第四前卡槽,7-第一后卡槽,8-第二后卡槽,9-第三后卡槽,10-第四后卡槽,11-前夹膜槽,12-后夹膜槽,13-保温覆膜毛毡,14-包被覆膜毛毡, 15-前坡保温被,16-后坡保温被,17-棚膜,18-防虫网,19-放风膜,20-覆膜毛毡,21-前墙体,22-后墙体,23-侧墙体,24-墙体保温层,25-地下保温槽, 26-通风窗,27-大棚门,28-横梁,29-立柱,30-中间内卡槽,31-前内卡槽, 32-后内卡槽,33-内层膜,34-托膜绳,35-通风帽,36-塑料编织布,37-塑料膜,38-毛毡,39-再生棉毛毡,41-再生棉絮,41-化纤喷胶棉,42-纤维毛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它包括由8个横拉杆连接在一起的19个弧形拱梁2构成的棚顶骨架;棚顶骨架的前坡从上到下依次在弧形拱梁2外侧横向固定第一前卡槽3、第二前卡槽4、第三前卡槽5、第四前卡槽6,棚顶骨架的后坡从上到下依次在弧形拱梁2外侧横向固定第一后卡槽7、第二后卡槽8、第三后卡槽9、第四后卡槽10,每间隔2个弧形拱梁2设定一个弧形拱梁2为夹膜弧形拱梁2,在夹膜弧形拱梁2 外侧的第一前卡槽3与第二前卡槽4之间、第一后卡槽7与第二后卡槽8之间分别固定前夹膜槽11、后夹膜槽12;在第一前卡槽3与第一后卡槽7之间通过第一前卡槽3、第一后卡槽7和卡簧毛面朝上安装保温覆膜毛毡13,在保温覆膜毛毡13上面毛面朝下设置包被覆膜毛毡14,在包被覆膜毛毡14上面设置向前展开的前坡保温被15和向后展开的后坡保温被16;在第一前卡槽3与第二前卡槽4之间通过第一前卡槽3、第二前卡槽4、前夹膜槽11和卡簧安装棚膜17,在第一后卡槽7与第二后卡槽8之间通过第一后卡槽7、第二后卡槽 8、后夹膜槽12和卡簧安装棚膜17;在第二前卡槽4与第三前卡槽5之间通过第二前卡槽4、第三前卡槽5和卡簧安装防虫网18,在第二后卡槽8与第三后卡槽9之间通过第二后卡槽8、第三后卡槽9和卡簧安装防虫网18;在第二前卡槽4上通过卡簧安装向下展开的放风膜19,在第二后卡槽8上通过卡簧安装向下展开的放风膜19;在第三前卡槽5与第四前卡槽6之间通过第三前卡槽5、第四前卡槽6和卡簧毛面朝前安装覆膜毛毡20,在第三后卡槽9与第四后卡槽10之间通过第三后卡槽9、第四后卡槽10和卡簧毛面朝后安装覆膜毛毡20。它还包括由前墙体21、后墙体22和两侧墙体23构成的大棚围墙,大棚围墙的外侧面设置墙体保温层24,大棚围墙周围设置地下保温槽25,在地下保温槽25内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在两侧墙体23上都分别设置通风窗26,在一侧的侧墙体23上设置大棚门27。在弧形拱梁2的中上部水平连接横梁28,弧形拱梁2与横梁28之间连接一个立柱29。在横梁28下部横向固定中间内卡槽30,在第二前卡槽4位置的弧形拱梁2内侧横向固定前内卡槽31,在第二后卡槽8位置的弧形拱梁2内侧横向固定后内卡槽32,在中间内卡槽30上通过卡簧安装向前展开的内层膜33和向后展开的内层膜33,在中间内卡槽30 与前内卡槽31之间、中间内卡槽30与后内卡槽32之间分别都连接若干托膜绳34。所述的后坡保温被由五层材料构成,从上层到下层依次为:防雨防晒复合毡、再生棉毛毡39、再生棉絮40、化纤喷胶棉41、纤维毛毡42,其中,防雨防晒复合毡由上层的塑料编织布36、中间的塑料膜37和下层的毛毡38 构成。在大棚的顶部设置4个通风帽35。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