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蚕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7776阅读:4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蚕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蚕支架。



背景技术:

养蚕支架是蚕业生产领域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CN200920176454.9公开了:“一个立体形格屜式框架(1),架内空间一组对应的两壁各设有一组支撑托盘(3)的导轨(2),托盘由刚性边框支撑配套蚕网,在托盘下部设有承料盘。”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增加了蚕农养蚕的便利性但是也有诸多缺陷:在蚕架位置较高时,蚕农并不能进行很好的操作,移动蚕匾比较费时费力,蚕架也未考虑到后期拆卸清洗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养蚕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蚕支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支腿和连接杆,支腿上开设有圆孔,圆孔均匀分布于支腿上,支腿上滑动设有养蚕装置,养蚕装置呈矩形槽状,包括侧壁,侧壁沿四边设置,相邻侧壁焊接于套筒外表面,套筒上开设有固定孔,侧壁与套筒形成槽腔,槽腔上下端面均开口,槽腔上端面设置蚕网,侧壁中部对应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内可滑动设有接料部件。

所述支腿数量为4个,呈矩形分布,支腿为圆柱管状,支腿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焊接固定,连接杆为方管,连接杆两端与相邻支腿焊接固定。

所述侧壁相互垂直,开口槽为椭圆形结构。

所述开口槽包括第一开口槽、第二开口槽和第三开口槽及第四开口槽,槽腔两侧开设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对应匹配设置,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中轴线重合,槽腔另两侧分别开设第三开口槽和第四开口槽,第三开口槽和第四开口槽匹配设置。

所述接料部件呈“L”状,包括横板和垂直横板的竖板,横板和竖板一体设置,竖板高度为30-50mm,竖板用于推拉接料板,接料部件插入开口槽后位于蚕网下部。

所述套筒固定焊接于养蚕装置四角,套筒为圆柱空筒,套筒高度与侧壁高度一致,套筒直径大于支腿直径。

所述蚕网固定于蚕网架上,蚕网架为矩形框架,蚕网架与槽腔形状相匹配,蚕网固定于蚕网架上端面,槽腔内侧壁固定设有挡板,挡板数量至少两个,挡板设置于槽腔上端面和开口槽上端面之间,蚕网架的高度与挡板距离槽腔上端面的高度一致。

所述蚕网架四角开设有弧形角,弧形角与套筒外表面匹配设置。

所述蚕网架两侧固定有手提环。

本实用新型的养蚕支架,支架固定牢靠结构合理,支腿上滑动设有养蚕装置,养蚕装置可上下移动,较高处的养蚕支架在进行作业时可下滑至低处,方便蚕农作业,养蚕装置呈矩形槽状,套筒上开设有固定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槽腔上端面设置蚕网,蚕网可通过蚕网架单独进行更换消毒处理,开口槽内可滑动设有接料部件,可及时收集相关蚕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养蚕装置结构示意图。

10-支腿,11-圆孔,12-连接杆,20-槽腔,21-侧壁,22-套筒,23-挡板,24-第二开口槽,25-第一开口槽,26-横板,27-竖板,28-第三开口槽,29-固定孔,31-蚕网,32-蚕网架,33-弧形角,34-销钉,35-手提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养蚕支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支腿10和连接杆12,支腿10上开设有圆孔11,圆孔11均匀分布于支腿10上,支腿10数量为4个,呈矩形分布,支腿10为圆柱管状,支腿10底部之间通过连接杆12焊接固定,连接杆12为方管,连接杆12两端与相邻支腿10焊接固定,侧壁21相互垂直,开口槽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设计方便接料部件的进出。支腿10上滑动设有养蚕装置,养蚕装置呈矩形槽状,包括侧壁21,侧壁21沿四边设置,相邻侧壁21焊接于套筒22外表面,套筒22上开设有固定孔29,套筒22可在支腿10内滑动,套筒22在支腿10上滑动时,固定孔29对准支腿10上的圆孔11,后通过销钉34穿过固定孔29和圆孔11从而将套筒22和支腿10实现相对固定,套筒22固定焊接于养蚕装置四角,套筒22为圆柱空筒,套筒22高度与侧壁21高度一致,套筒22直径大于支腿10直径,侧壁21与套筒22形成槽腔20,槽腔20上下端面均开口,槽腔20上端面设置蚕网31,侧壁21中部对应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内可滑动设有接料部件,开口槽高度根据情况调节,保证接料板顺利拉出推进,接料部件呈“L”状,包括横板26和垂直横板26的竖板27,横板26和竖板27一体设置,竖板27高度为30-50mm,竖板27用于推拉接料板,接料部件插入开口槽后位于蚕网31下部,接料部件结构简单,抽出推入方便,提高蚕农作业效率。开口槽包括第一开口槽25、第二开口槽24和第三开口槽28及第四开口槽(图中未示结构位置关系均于其它开槽孔类似),槽腔20两侧开设第一开口槽25和第二开口槽24,第一开口槽25和第二开口槽24对应匹配设置,第一开口槽25和第二开口槽24中轴线重合,槽腔20另两侧分别开设第三开口槽28和第四开口槽(图中未示),第三开口槽28和第四开口槽匹配设置,在需要时可以将接料板插入第三开口槽28和第四开口槽,第三开口槽28和第四开口槽配合第一开口槽25和第二开口槽24实现多角度收集,

蚕网31固定于蚕网架32上,可采用嵌入等多种固定方式,蚕网架32为矩形框架,蚕网架32与槽腔20形状相匹配,蚕网31固定于蚕网架32上端面,槽腔20内侧壁固定设有挡板23,挡板23数量至少两个,挡板23设置于槽腔20上端面和开口槽上端面之间,保证能将蚕网架32托起,蚕网架32的高度与挡板23距离槽腔20上端面的高度一致,蚕网架32四角开设有弧形角33,弧形角33与套筒22外表面匹配设置,保证蚕网架32能顺利安装于矩形槽内。蚕网架32两侧固定有手提环35,在拆卸蚕网架32时手提环35便于对蚕网架32进行提拉转运操作。

使用时将养蚕装置提上至支架上合适的高度,将支腿上的圆孔和养蚕装置上的固定孔对齐后插入销钉,实现养蚕装置的固定,养蚕装置可依次上下设置多层,将带有蚕网的蚕网支架放入槽腔内,后进行养蚕作业,在需要降低移动养蚕装置时可以拔出销钉,下降至合适高度后重新固定养蚕装置。

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结构,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连接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33021... 来自[中国] 2020年05月05日 19:02
    好设计!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