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3948发布日期:2018-06-03 08:4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



背景技术:

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区。大蒜收获时效性强,人工收获强度大,机械化低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大蒜生产发展、产业成长的主要问题。由于大蒜在成熟期时候蒜秧容易倒伏,如果大蒜收获机前端不设有合理的拨禾分禾装置,将容易导致收获机的挖掘铲漏过对倒伏大蒜的挖掘,降低了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和效率。而且,大蒜在刚刚从土中挖掘出来时,没有被夹持装置夹住,此时需要一个拨禾分禾装置将大蒜向后输送。

申请号为201611180670.1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的设计方案,该专利涉及了一种拨禾轮,结构比较简单,拨禾过程中对大蒜及蒜秧容易造成损伤,且容易漏掉倾斜倒伏的蒜秧,同时自身易于磨损,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在大蒜被挖掘出地面时进行拨禾和分禾,对倒伏的大蒜同样进行拨禾向后输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收获机上的拨禾套板I和拨禾套板II,所述拨禾套板I上通过拨禾齿轮组I安装有环形拨禾带I,所述拨禾套板II上通过拨禾齿轮组II安装有与所述拨禾带I垂直且拨禾方向相同的环形拨禾带II,所述拨禾带I和拨禾带II分别连接有带动其转动拨禾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拨禾套板I或拨禾套板II上还安装有分禾装置。

本方案利用动力传递机构接受大蒜联合收获机传递的动力,然后带动拨禾带I和拨禾带II转动拨禾,拨禾带I和拨禾带II的垂直设置,可以同时将未倒伏和已倒伏的大蒜向后拨禾,互不影响;利用分禾装置对蒜秧进行分禾,,将大蒜与杂草分离,保证了拨禾的有序、顺利进行。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收获机上的传动齿轮箱,所述传动齿轮箱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拨禾传动杆I、拨禾传动杆II带动拨禾齿轮组I、拨禾齿轮组II转动。传动齿轮箱从输入端接受大蒜联合收获机传递的动力,通过输出端的传递给拨禾传动杆I、拨禾传动杆II,从而带动拨禾齿轮组I、拨禾齿轮组II转动,利用齿轮传动进行动力的传递,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可靠性强,并且可以根据齿轮的不同型式进行选择,方便结构的布置。

作为优化,所述拨禾带I和拨禾带II均为橡胶带,且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柔软齿条。既能起到拨禾作用,将大蒜向后输送,又可以避免在拨禾过程中拨禾带对大蒜本身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分禾装置包括与所述拨禾套板I铰接的导向架、固设于所述导向架前端的分禾罩,以及一端与所述导向架固接且另一端沿拨禾方向延伸的调整杆,所述拨禾套板I上固设有所述调整杆穿过的立板,所述立板远离导向架一侧的调整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母。本方案利用分禾罩进行分禾,将待收割的大蒜向后引导,通过调节调整杆伸出立板的长度,对分禾罩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分禾需求和地形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架包括围成竖直三角形的支撑杆,所述三角形的其中一角朝前,且在朝前的一角两侧分别固设有导向杆。通过设置导向杆,延长了分禾时的导向距离,进一步保证了大蒜秧的有序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拨禾带相互垂直安装,既互不影响各自的拨禾过程,又有利于将倒伏倾斜的大蒜进行向后的输送,提高了大蒜收获机的生产率和收获质量;拨禾带为橡胶带,带上均匀分布柔软柔软齿条,在向后输送过程中,对大蒜形成有效保护;利用齿轮进行动力传递,传动平稳,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3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拨禾带I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拨禾套板I,2、拨禾套板II,3、拨禾带I,4、拨禾带II,5、拨禾齿轮组I, 6、拨禾齿轮组II,7、拨禾传动杆I,8、拨禾传动杆II, 9、动力传递机构,10、支座I,11、支座II,12、固定座,13、支撑杆,14、导向杆,15、分禾罩,16、调整杆,17、调整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自走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拨禾分禾装置,包括拨禾部分和分禾部分。

拨禾部分包括安装于所述收获机上的拨禾套板I1和拨禾套板II2,所述拨禾套板I上通过拨禾齿轮组I5安装有环形拨禾带I3,所述拨禾套板II2上通过拨禾齿轮组II6安装有与所述拨禾带I3垂直且拨禾方向相同的环形拨禾带II4,拨禾带I3和拨禾带II4均为橡胶带,且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柔软齿条。

拨禾带I3和拨禾带II4分别连接有带动其转动拨禾的动力传递机构9,所述动力传递机构9包括安装于所述收获机上的传动齿轮箱,传动齿轮箱的输入端接受大蒜收获节的动力,传动齿轮箱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齿轮副与拨禾传动杆I7、拨禾传动杆II8连接,拨禾传动杆I7通过锥齿轮副带动拨禾齿轮组I5中的其中一齿轮转动,拨禾传动杆II8通过圆柱齿轮副带动拨禾齿轮组II中的其中一齿轮转动。拨禾传动杆I7上套设有用于连接大蒜收获机的支座I10和支座II11。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传动齿轮箱内设有与输入轴固接的竖直锥齿轮,竖直锥齿轮的两侧同时啮合两个分别与输出轴固接的锥齿轮,作为输入端的输入轴接受动力进行转动时,作为输出端的两输出轴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拨禾传动杆I7和拨禾传动杆II8转动。

分禾部分包括安装在拨禾套板I1上的分禾装置, 所述分禾装置包括通过固定座12与所述拨禾套板I1铰接的导向架、固设于所述导向架前端的分禾罩15,以及一端与所述导向架固接且另一端沿拨禾方向延伸的调整杆16,固定座12由钢板折弯而成,并通过螺栓与拨禾套板I1固定连接,所述拨禾套板I1上固设有所述调整杆16穿过的立板,所述立板远离导向架一侧的调整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调整螺母17。所述导向架包括围成竖直三角形的支撑杆13,所述三角形的其中一角朝前,且在朝前的一角两侧分别固设有导向杆14。支撑杆13和导向杆14均为直径为10毫米的钢杆。

本装置安装于大蒜收获机上,在收获过程中对倒伏和未倒伏的蒜秧均可起到分禾与拨禾作用,提高了大蒜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