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69866发布日期:2018-07-06 20:5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植物生态立体种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自然界中的蛙越来越少,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需要人工养殖来补充市场需要。但从目前市场大多数蛙养殖技术来看,为了提高蛙产量,许多蛙的养殖户常利用自然水塘或人工建造水池进行高密度单独饲养。然而,这种集约化养殖方法不仅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养殖成本高,此外在蛙在高密度的情况之下,一方面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不易防控,死亡率高,另一方面蛙的排泄物集中排泄到水中污染水体环境,而且蛙的密度过大,运动空间小,养殖出来的蛙品质口感和野生的有天壤之别,销售的价格也不近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种养结合、互利共生以及生态防控的方式,解决目前养蛙普遍存在的养殖成本高、饲养口感差和销售价格低以及甘薯、莲藕种植虫害防控靠农药和效益不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其种养步骤如下:

(1)莲藕种植:地块选择并划分藕田和甘薯地,三月份开始整理藕田,采选莲藕种催芽后进行莲藕栽植,科学施肥灌溉,喷药防虫,与此同时培育甘薯苗;

(2)蛙苗培育:在地块旁边设置孵化池,四月份进行蛙种选择、购买蛙卵进行孵化形成蝌蚪后,将蝌蚪放养至孵化池并在孵化池周围设置围网,在保持孵化池有微量水流的情况下进行投饵饲喂至蛙完全变态结束;

(3)甘薯种植:四月底至五月初将甘薯地深耕翻犁晒后施足基肥,将步骤(1)中培育的甘薯苗适时种植管理、适时浇灌并防治病虫,且甘薯苗种植完成后地块四周用木桩和渔网布进行围堰;

(4)蛙苗放养:待甘薯苗种植完成后十天左右将变态结束后打开围网让蛙苗进入甘薯田,在饲料台上定时定量投料喂养并防治病害;

(5)甘薯采收:至步骤(3)所述甘薯苗种植完成后50~60天,可采收嫩叶部,并在采收后补充施尿素10kg/亩,至110~130天后将甘薯的藤蔓、泥沙去掉,按等级装袋储存;

(6)青蛙捕收:九月份后按照蛙体大小每隔半个月使用网质布兜筛选分离一次,将筛选出来的较大的青蛙置于备用地块继续饲养捕收;

(7)莲藕采收:十月份后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淤泥进行采收,未采收的部分可在田中留5cm厚的水层保温保存。

具体地,所述地块选择为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且易排易灌的坡地,并有低洼处可改造成藕田或天然带淤泥层较厚的潮湿低洼作藕田,所述地块划分是按照150~200平方米为一个区划分甘薯地和藕田,所述甘薯地和藕田面积比例为4:1。

具体地,所述整理藕田在栽植前2~3天开始,用吸沙泵将藕田淤泥抽出后对所述藕田底部进行整理使一端略高于另一端,在所述藕田底部铺平2层0.02~0.05mm厚度的塑料膜,然后回填15~30cm厚度的泥在所述藕田中且每亩用生石灰50kg或75%五氯硝基苯2kg与15kg细土搅拌后撒入田中耙匀,再将藕田整平。

具体地,所述采选藕种为选择适应性强,早熟、浅生、高产的品种,所述莲藕种的种类包括深水品种、浅水品种、子藕、全支藕、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所述催芽需选择无病健壮且支藕至少具有1个顶芽、2个节间及3个节、无病虫害和严重机械损伤、藕芽完好的藕种,将所述藕种用70%的甲基托布津稀释1000倍浸泡3~5分钟后,捞起晾干置于室内且上下垫稻草,所述室内温度保持20~25℃,每天撒水1~2次,待芽长10~15cm后进行莲藕栽植,所述莲藕栽植为每亩种藕300~400kg,所述深水品种比浅水品种用种量多20%,所述子藕用种量比全支藕用种量少30%,种植时将所述藕种的藕头填入泥中10-13cm深,后节稍倾斜向上露出,与地表成20°~30°,藕种相向,一支朝左一支朝右,所述早熟品种种植行距1~1.5m,株距0.7~1.2m,所述晚熟品种种植行距2.0~2.5m,株距1.5~2m。

具体地,所述科学施肥为每亩施腐熟粪肥8000-10000kg,复合肥30~50kg,肥土粑平且在栽藕前浇一次过量的水,使泥土形成浆状,然后保持水层在2~3cm,在所述莲藕栽植后50~60天每亩施尿素25~30kg和钾肥20kg或者每亩施复合肥50kg。

具体地,所述灌溉采用浅-深-浅的灌溉方法,所述浅-深-浅的灌溉方法是从定植到立叶抽出前保持藕田水层在5~7cm,从立叶抽出至出现后把叶阶段藕田水层加深至20~25cm,从抽出后把叶到叶片大部分枯黄藕田水层保持在3~5cm,所述喷药防虫是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低毒杀菌剂进行喷洒防治,且喷洒时在所述低毒杀菌剂中添加0.1%的中性洗衣粉,所述培育甘薯苗为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且排灌方便的育苗地中选用无病虫害、无伤口的中大薯块进行培育,然后采用培育45~50天的上部嫩壮苗进行栽插,所述插栽每亩用苗3500~4200株。

具体地,所述蛙卵孵化需在气温恒定16℃以上时,先用高锰酸钾或生石灰将孵化池消毒,洗净后注入清水,将购买的蛙卵移入孵化池,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保持水温在24~26℃,所述蝌蚪放养是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蝌蚪,用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消毒放养,藕田放养密度40~80尾/平方米,所述投饵饲喂的投饵量随着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所述投饵频率2次/天,所述投饵种类在蝌蚪的变态前期和中、后期需要改变,所述变态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所述变态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完成变态后前期投活饵,5~7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蚌肉、螺蛳肉、动物内脏煮熟后以1:3的比例拌玉米面,蛙体变大逐渐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所述投饵需定点投饵,在藕田田埂周边选水旱交接地用木板制成固定的饵料台,每次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量。

具体地,所述甘薯地设在藕田周围,所述施足基肥为在翻整甘薯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和硫酸钾30kg,所述适时种植是在四月底至五月初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下午采用高畦细垄单行种植、水平浅种的方法种植,所述适时浇灌包括种后三天内及时浇灌定根水、防晒和结薯期需要勤浇水,所述防治病虫中的病虫包括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所述地下害虫通过每亩地使用2~3kg3~5%的辛硫磷颗粒剂与15kg细土搅拌均匀后在起畦时撒入或者栽植时施入种植穴中防治,所述叶面害虫则通过放养蛙来防治。

具体地,所述蛙放养的密度为4000~6000只/亩,所述定时定量投料喂养是日投蛙料2次,早晚各1次,所述投料即把饵料分置于饲料台上,所述投料喂养的投饵量为10~15kg/亩/周,所述防治病害是在每次投饵时收拾残余饵料并刷洗饲料台,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藕田和饵料台进行喷洒消毒。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先是选择地块后进行划分区域为了方便后续围堰,围堰主要为了防止蛙外散,将藕田整成一端略高于另一端主要为了便于灌水排水,藕田底部铺设塑料膜可帮助藕田蓄水以及后续采摘将薄膜上的泥冲刷干净即可,莲藕采用倾斜栽种更利于藕叶生长,莲藕灌溉采用浅-深-浅的方法可在保证提供莲藕生长所必需的水外并提供了蛙苗生长场所且不浪费水,在种植莲藕时喷药防虫时加入洗衣粉可提高药液的附着力和展着力,莲藕的采收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淤泥采收,一方面实现采收,另外一方面顺便将莲藕清洗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清洗工序,节省时间和人力,操作简便。

2、本发明种植甘薯后三天内浇灌定根水并防晒可有利保证全苗,在结薯期需要勤浇水,保证薯块的正常膨大,如遇雨水多,则需提蔓防疯长,在栽植时将辛硫磷颗粒剂放入栽植穴中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而在甘薯地中放养青蛙则可以直接防治叶面害虫如甘薯天蛾、甘薯麦蛾、豆天蛾、斜纹夜蛾、叶甲、蚁蟓、长足蟓等。

3、本发明中蛙苗培育中蛙卵孵化时让受精卵悬浮在水中为了避免与池底粘连,导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响孵化率,在培育蝌蚪保证孵化池的水质流动避免水质恶化,蝌蚪刚完全变态后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投蚯蚓、蝇蛆等活饵便于幼蛙捕食,在后期饲养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藕田和饵料台进行消毒可防虫病害,在青蛙捕收时不能用手抓、网兜,只能用软质布兜,以防病菌感染和机械损伤。

4、本发明的整个种养系统是通过种养结合、互利共生以及生态防控的方式进行的,解决目前养蛙普遍存在的养殖成本高、饲养口感差和销售价格低以及甘薯、莲藕种植虫害防控靠农药和效益不高等问题。因地制宜将莲藕、甘薯、蛙进行立体种养,利用藕塘浅水层和甘薯地多遮阴的特点,为蛙提供水旱互补的良好栖息场所,藕塘和甘薯地的有害昆虫可作为蛙的食物,尽可能还原蛙自然生活的环境,保持蛙原有体表自然色彩、色泽以及口味。同时蛙的排泄物还是农作物很好的肥料,通过蛙的生命活动,为藕田和甘薯地除虫、除草、疏土和增肥,这样养蛙的藕田和甘薯地可以极大减少化肥的施用和避免农药的施用,从而大大降低蛙感染寄生虫病、农药残留的风险。

5、本发明是基于现有甘薯种植、莲藕种植、蛙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莲藕-甘薯-蛙的高产种养技术,在不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情况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莲藕和甘薯集成现存种养技术与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甘薯和莲藕种植、蛙共育为一体的种养管理模式,降低种养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确保了甘薯、莲藕、蛙的品质和产量。莲藕-甘薯-蛙高产种养技术,符合蛙类养殖回归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饲养成本,帮助莲藕和甘薯清除虫害,不但能够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能确保莲藕、甘薯和蛙的绿色环保,另外养殖蛙的肉质也达到野生的标准。该立体种养模式可向市场提供生态蛙的同时也提供绿色环保蔬菜,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地块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莲藕种植:地块选择并划分藕田和甘薯地,地块选择为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且易排易灌的坡地,并有低洼处可改造成藕田或天然带淤泥层较厚的潮湿低洼作藕田,地块划分是按照150平方米为一个区划分甘薯地和藕田,甘薯地和藕田面积比例为4:1;三月份在栽植前2天开始整理藕田,用吸沙泵将藕田淤泥抽出后对所述藕田底部进行整理使一端略高于另一端,在藕田底部铺平2层0.02mm厚度的塑料膜,然后回填15cm厚度的泥在所述藕田中且每亩用生石灰50kg与15kg细土搅拌后撒入田中耙匀;再将藕田整平采选莲藕种催芽后进行莲藕栽植,采选藕种为选择适应性强,早熟、浅生、高产的品种,莲藕种的种类包括深水品种、浅水品种、子藕、全支藕、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催芽需选择无病健壮且支藕至少具有1个顶芽、2个节间及3个节、无病虫害和严重机械损伤、藕芽完好的藕种,将藕种用70%的甲基托布津稀释1000倍浸泡3分钟后,捞起晾干置于室内且上下垫稻草,室内温度保持20℃,每天撒水1次,待芽长10cm后进行莲藕栽植,莲藕栽植为每亩种藕300kg,深水品种比浅水品种用种量多20%,所述子藕用种量比全支藕用种量少30%,种植时将所述藕种的藕头填入泥中10cm深,后节稍倾斜向上露出,与地表成20°,相邻两支藕种相向,早熟品种种植行距1m,株距0.7m,晚熟品种种植行距2.0m,株距1.5m;科学施肥灌溉,每亩施腐熟粪肥8000kg,复合肥30kg,肥土粑平且在栽藕前浇一次过量的水,使泥土形成浆状,然后保持水层在2cm,在所述莲藕栽植后50天每亩施尿素25kg和钾肥20kg;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低毒杀菌剂进行喷洒防治害虫,且喷洒时在所述低毒杀菌剂中添加0.1%的中性洗衣粉,与此同时培育甘薯苗,即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且排灌方便的育苗地中选用无病虫害、无伤口的中大薯块进行培育,然后采用培育45天的上部嫩壮苗进行栽插,插栽每亩用苗3500株;

(2)蛙苗培育:在地块旁边设置孵化池,四月份进行蛙种选择、购买蛙卵进行孵化形成蝌蚪后,将蝌蚪放养至孵化池并在孵化池周围设置围网,在保持孵化池有微量水流的情况下进行投饵饲喂至蛙完全变态结束,蛙卵孵化需在气温恒定16℃以上时,先用高锰酸钾或生石灰将孵化池消毒,洗净后注入清水,将购买的蛙卵移入孵化池,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保持水温在24℃,所述蝌蚪放养是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蝌蚪,用5%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放养,藕田放养密度40尾/平方米,投饵饲喂的投饵量随着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投饵频率2次/天,投饵种类在蝌蚪的变态前期和中、后期需要改变,变态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变态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完成变态后前期投活饵,5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蚌肉、螺蛳肉、动物内脏煮熟后以1:3的比例拌玉米面,蛙体变大逐渐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投饵需定点投饵,在藕田田埂周边选水旱交接地用木板制成固定的饵料台,每次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3)甘薯种植:甘薯地设在藕田周围,四月底至五月初将甘薯地深耕翻犁晒后在翻整甘薯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kg和硫酸钾30kg,将步骤(1)中培育的甘薯苗在四月底至五月初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下午采用高畦细垄单行种植、水平浅种的方法种植,种后三天内及时浇灌定根水、防晒和结薯期需要勤浇水并防治病虫,防治病虫中的病虫包括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所述地下害虫通过每亩地使用2kg3%的辛硫磷颗粒剂与15kg细土搅拌均匀后在栽植时施入种植穴中防治,叶面害虫则通过放养蛙来防治;

(4)蛙苗放养:待甘薯苗种植完成后十天左右将变态结束后打开围网让蛙苗进入甘薯田,在饲料台上日投蛙料2次,早晚各1次并防治病害,蛙放养的密度为4000~6000只/亩,投料喂养的投饵量为10kg/亩/周,防治病害是在每次投饵时收拾残余饵料并刷洗饲料台,定期用生石灰对藕田和饵料台进行喷洒消毒;

(5)甘薯采收:至步骤(3)甘薯苗种植完成后50天,可采收嫩叶部,并在采收后补充施尿素10kg/亩,至110天后将甘薯的藤蔓、泥沙去掉,按等级装袋储存;

(6)青蛙捕收:九月份后按照蛙体大小每隔半个月使用网质布兜筛选分离一次,将筛选出来的较大的青蛙置于备用地块继续饲养待售;

(7)莲藕采收:十月份后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淤泥进行采收,未采收的部分可在田中留5cm厚的水层保温保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莲藕种植:地块选择并划分藕田和甘薯地,地块选择为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且易排易灌的坡地,并有低洼处可改造成藕田或天然带淤泥层较厚的潮湿低洼作藕田,地块划分是按照200平方米为一个区划分甘薯地和藕田,甘薯地和藕田面积比例为4:1;三月份在栽植前3天开始整理藕田,用吸沙泵将藕田淤泥抽出后对所述藕田底部进行整理使一端略高于另一端,在藕田底部铺平2层0.05mm厚度的塑料膜,然后回填30cm厚度的泥在所述藕田中且每亩用生石灰50kg与15kg细土搅拌后撒入田中耙匀;再将藕田整平采选莲藕种催芽后进行莲藕栽植,采选藕种为选择适应性强,早熟、浅生、高产的品种,莲藕种的种类包括深水品种、浅水品种、子藕、全支藕、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催芽需选择无病健壮且支藕至少具有1个顶芽、2个节间及3个节、无病虫害和严重机械损伤、藕芽完好的藕种,将藕种用70%的甲基托布津稀释1000倍浸泡5分钟后,捞起晾干置于室内且上下垫稻草,室内温度保持25℃,每天撒水2次,待芽长15cm后进行莲藕栽植,莲藕栽植为每亩种藕400kg,深水品种比浅水品种用种量多20%,所述子藕用种量比全支藕用种量少30%,种植时将所述藕种的藕头填入泥中13cm深,后节稍倾斜向上露出,与地表成30°,相邻两个藕种相向,早熟品种种植行距1.5m,株距1.2m,所述晚熟品种种植行距2.5m,株距2m;科学施肥灌溉,每亩施腐熟粪肥10000kg,复合肥50kg,肥土粑平且在栽藕前浇一次过量的水,使泥土形成浆状,然后保持水层在3cm,在所述莲藕栽植后60天每亩施尿素30kg和钾肥20kg或者每亩施复合肥50kg;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低毒杀菌剂进行喷洒防治害虫,且喷洒时在所述低毒杀菌剂中添加0.1%的中性洗衣粉,与此同时培育甘薯苗,即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且排灌方便的育苗地中选用无病虫害、无伤口的中大薯块进行培育,然后采用培育45天的上部嫩壮苗进行栽插,所述插栽每亩用苗3500株;

(2)蛙苗培育:在地块旁边设置孵化池,四月份进行蛙种选择、购买蛙卵进行孵化形成蝌蚪后,将蝌蚪放养至孵化池并在孵化池周围设置围网,在保持孵化池有微量水流的情况下进行投饵饲喂至蛙完全变态结束,蛙卵孵化需在气温恒定16℃以上时,先用高锰酸钾或生石灰将孵化池消毒,洗净后注入清水,将购买的蛙卵移入孵化池,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保持水温在26℃,所述蝌蚪放养是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蝌蚪,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消毒放养,藕田放养密度80尾/平方米,所述投饵饲喂的投饵量随着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所述投饵频率2次/天,所述投饵种类在蝌蚪的变态前期和中、后期需要改变,所述变态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所述变态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完成变态后前期投活饵,7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蚌肉、螺蛳肉、动物内脏煮熟后以1:3的比例拌玉米面,蛙体变大逐渐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所述投饵需定点投饵,在藕田田埂周边选水旱交接地用木板制成固定的饵料台,每次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3)甘薯种植:甘薯地设在藕田周围,四月底至五月初将甘薯地深耕翻犁晒后在翻整甘薯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和硫酸钾30kg,将步骤(1)中培育的甘薯苗在四月底至五月初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下午采用高畦细垄单行种植、水平浅种的方法种植,种后三天内及时浇灌定根水、防晒和结薯期需要勤浇水并防治病虫,防治病虫中的病虫包括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所述地下害虫通过每亩地使用3kg5%的辛硫磷颗粒剂与15kg细土搅拌均匀后在起畦时撒入或者栽植时施入种植穴中防治,叶面害虫则通过放养蛙来防治;

(4)蛙苗放养:待甘薯苗种植完成后十天左右将变态结束后打开围网让蛙苗进入甘薯田,在饲料台上日投蛙料2次,早晚各1次并防治病害,蛙放养的密度为6000只/亩,投料喂养的投饵量为15kg/亩/周,防治病害是在每次投饵时收拾残余饵料并刷洗饲料台,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藕田和饵料台进行喷洒消毒。

(5)甘薯采收:至步骤(3)甘薯苗种植完成后60天,可采收嫩叶部,并在采收后补充施尿素10kg/亩,至130天后将甘薯的藤蔓、泥沙去掉,按等级装袋储存;

(6)青蛙捕收:九月份后按照蛙体大小每隔半个月使用网质布兜筛选分离一次,将筛选出来的较大的青蛙置于备用地块继续饲养待售;

(7)莲藕采收:十月份后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淤泥进行采收,未采收的部分可在田中留5cm厚的水层保温保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莲藕-甘薯-蛙生态立体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莲藕种植:地块选择并划分藕田和甘薯地,地块选择为质地疏松、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且易排易灌的坡地,并有低洼处可改造成藕田或天然带淤泥层较厚的潮湿低洼作藕田,地块划分是按照175平方米为一个区划分甘薯地和藕田,甘薯地和藕田面积比例为4:1;三月份在栽植前2.5天开始整理藕田,用吸沙泵将藕田淤泥抽出后对所述藕田底部进行整理使一端略高于另一端,在藕田底部铺平2层0.035mm厚度的塑料膜,然后回填18cm厚度的泥在所述藕田中且每亩用生石灰50kg与15kg细土搅拌后撒入田中耙匀;再将藕田整平采选莲藕种催芽后进行莲藕栽植,采选藕种为选择适应性强,早熟、浅生、高产的品种,莲藕种的种类包括深水品种、浅水品种、子藕、全支藕、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催芽需选择无病健壮且支藕至少具有1个顶芽、2个节间及3个节、无病虫害和严重机械损伤、藕芽完好的藕种,将藕种用70%的甲基托布津稀释1000倍浸泡4分钟后,捞起晾干置于室内且上下垫稻草,室内温度保持23℃,每天撒水1~2次,待芽长13cm后进行莲藕栽植,莲藕栽植为每亩种藕350kg,深水品种比浅水品种用种量多20%,所述子藕用种量比全支藕用种量少30%,种植时将所述藕种的藕头填入泥中12cm深,后节稍倾斜向上露出,与地表成25°,藕种相向,一支朝左一支朝右,所述早熟品种种植行距1.25m,株距1.0m,所述晚熟品种种植行距2.22m,株距1.75m;科学施肥灌溉,每亩施腐熟粪肥9000kg,复合肥40kg,肥土粑平且在栽藕前浇一次过量的水,使泥土形成浆状,然后保持水层在2.5cm,在所述莲藕栽植后55天每亩施尿素27.5kg和钾肥20kg;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低毒杀菌剂进行喷洒防治害虫,且喷洒时在所述低毒杀菌剂中添加0.1%的中性洗衣粉,与此同时培育甘薯苗,即在地势较高、向阳背风且排灌方便的育苗地中选用无病虫害、无伤口的中大薯块进行培育,然后采用培育50天的上部嫩壮苗进行栽插,所述插栽每亩用苗4200株;;

(2)蛙苗培育:在地块旁边设置孵化池,四月份进行蛙种选择、购买蛙卵进行孵化形成蝌蚪后,将蝌蚪放养至孵化池并在孵化池周围设置围网,在保持孵化池有微量水流的情况下进行投饵饲喂至蛙完全变态结束,蛙卵孵化需在气温恒定16℃以上时,先用高锰酸钾或生石灰将孵化池消毒,洗净后注入清水,将购买的蛙卵移入孵化池,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保持水温在25℃,所述蝌蚪放养是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蝌蚪,用5%食盐水浸洗8分钟消毒放养,藕田放养密度60尾/平方米,所述投饵饲喂的投饵量随着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所述投饵频率2次/天,所述投饵种类在蝌蚪的变态前期和中、后期需要改变,所述变态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所述变态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完成变态后前期投活饵,6天后逐渐改喂切碎的鱼肉、蚌肉、螺蛳肉、动物内脏煮熟后以1:3的比例拌玉米面,蛙体变大逐渐加入蛙料,最后完全过渡到喂养蛙料,所述投饵需定点投饵,在藕田田埂周边选水旱交接地用木板制成固定的饵料台,每次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3)甘薯种植:甘薯地设在藕田周围,四月底至五月初将甘薯地深耕翻犁晒后在翻整甘薯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750kg和硫酸钾30kg,将步骤(1)中培育的甘薯苗在四月底至五月初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下午采用高畦细垄单行种植、水平浅种的方法种植,种后三天内及时浇灌定根水、防晒和结薯期需要勤浇水并防治病虫,防治病虫中的病虫包括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所述地下害虫通过每亩地使用2.5kg4%的辛硫磷颗粒剂与15kg细土搅拌均匀后在起畦时撒入或者栽植时施入种植穴中防治,叶面害虫则通过放养蛙来防治;

(4)蛙苗放养:待甘薯苗种植完成后十天左右将变态结束后打开围网让蛙苗进入甘薯田,在饲料台上日投蛙料2次,早晚各1次并防治病害,蛙放养的密度为5000只/亩,投料喂养的投饵量为12kg/亩/周,防治病害是在每次投饵时收拾残余饵料并刷洗饲料台,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藕田和饵料台进行喷洒消毒;

(5)甘薯采收:至步骤(3)甘薯苗种植完成后55天,可采收嫩叶部,并在采收后补充施尿素10kg/亩,至120天后将甘薯的藤蔓、泥沙去掉,按等级装袋储存;

(6)青蛙捕收:九月份后按照蛙体大小每隔半个月使用网质布兜筛选分离一次,将筛选出来的较大的青蛙置于备用地块继续饲养待售;

(7)莲藕采收:十月份后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淤泥进行采收,未采收的部分可在田中留5cm厚的水层保温保存。

根据以上实施例实施后,按甘薯单价3元/公斤,莲藕单价3元/公斤,青蛙单价50元/公斤计算,甘薯地:莲藕地为4:1,换算每亩产值,以下产值、成本和收益的单位均为元/亩,各实施例中的产值、成本和收益状况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基于现有甘薯种植、莲藕种植、蛙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莲藕-甘薯-蛙的高产种养技术,在不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情况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莲藕和甘薯集成现存种养技术与方法,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甘薯和莲藕种植、蛙共育为一体的种养管理模式,降低种养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确保了甘薯、莲藕、蛙的品质和产量。莲藕-甘薯-蛙高产种养技技术,符合蛙类养殖回归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饲养成本,帮助莲藕和甘薯清除虫害,不但能够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而且能确保莲藕、甘薯和蛙的绿色环保,另外养殖蛙的肉质也达到野生的标准。该立体种养模式可向市场提供生态蛙的同时也提供绿色环保蔬菜,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