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9585发布日期:2018-06-22 10:5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施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作物施肥是直接手工把肥料洒在农作物根部附近,灌溉时水流演化掉肥料而进入到土壤中,然而手工施肥的量不易控制,肥料过多会烧坏作物根系,而肥料过少不能起到效果,并且人工施肥费时费力。由于作物都是按列或排等规律耕种,目的是方便管理和灌溉,施肥时也有把肥料洒在地头,让水冲过肥料而流到地里,这种施肥方式不能保证每株作物都能得到肥料,另外较浪费肥料和水。滴灌和喷灌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灌溉中;由于缺乏与滴灌和喷灌相配套的专用施肥装置,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采用电动灌溉施肥,在背负水箱原有基础上还需配加水泵和电池,大大增加了重量增大了人的负担,并且电动灌溉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电池电量有限长时间工作时需要重复充电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采用施肥立管的设计可以通过顶尖扎入地面,实现土壤内部施肥灌溉,解决了手工施肥肥料量不容易控制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以及普通灌溉施肥方式不能保证每株作物都能得到肥料,另外较浪费肥料和水的问题;注射装置的设计可以通过踏板提供动力来源,实现内部气体加压,只需按动手闸即可实现水溶肥的注射,无需外加水泵、电机和电源,操作简单方便节能环保,解决了电动灌溉施肥,在背负水箱原有基础上还需配加水泵和电池,大大增加了重量增大了人的负担的问题,电动灌溉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的问题,以及电池电量有限,长时间工作时需要重复充电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施肥立管、注射装置、踏板、球阀开关和喉箍;球阀开关设置在注射装置底部;踏板设置在注射装置顶部;踏板左端设置有导向圆台;施肥立管内部设置有滑筒;导向圆台与滑筒滑动连接;滑筒底部设置有隔台;球阀开关底部与隔台螺纹固定连接;隔台底部设置有出药区;出药区外周均匀设置有三个出药口;出药区底部设置有顶尖;施肥立管顶部两侧焊接有手柄;施肥立管中部一侧设置有滑槽;滑槽与踏板相对应。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滑槽一侧设置有刻度标线;滑槽另一侧设置有防滑台;施肥立管中部套接有流量调节卡;流量调节卡一侧焊接有紧母;紧母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防滑台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射装置包括第一下封和第二下封;第一下封轴心位置贯穿设置有通孔;第一下封一侧在通孔中部上方贯穿设置有泵药口;泵药口另一端安装有药管;药管另一端安装有阀门;第一下封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顶部密封设置有第一顶封;第一套筒内部设置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底部与第一顶封顶部密封连接;第三套筒顶部与第一顶封底部密封连接;第二下封内部与第一套筒滑动连接;第二下封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顶部密封设置有第二顶封;第二顶封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一气孔;第一气孔下方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内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与第三套筒滑动连接;活塞杆顶部在第二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球。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顶封外周中部设置有隔离槽;隔离槽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顶封内部底端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通气槽;通气槽上方两侧均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密封圈上方;隔离槽外周均匀设置有两个辅助通气槽;辅助通气槽顶部安装有阀体;阀体内部底端安装有弹簧;弹簧顶部安装有顶锥;通气槽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球阀开关包括控制线、手闸和控制球;手闸固定设置在左侧手柄上;控制球中部设置有圆孔;圆孔与通孔相对应;控制球一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一端与手闸通过控制线两端连接;控制线和药管通过喉箍卡接在施肥立管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药管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阀体;单向阀体左侧直径大于右侧;单向阀体左端和泵药口连接;单向阀体内部左端安装有防护网;防护网右侧设置有隔离球。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气孔、通气槽和第三套筒的内径相等;第一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孔的直径;活塞杆的直径小于第二气孔的直径。

第一顶封和第二顶封之间安装有压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施肥立管的设计可以通过顶尖扎入地面,实现土壤内部施肥灌溉,解决了手工施肥肥料量不容易控制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以及普通灌溉施肥方式不能保证每株作物都能得到肥料,另外较浪费肥料和水的问题;2、注射装置的设计可以通过踏板提供动力来源,将内部气体加压,只需按动手闸即可实现水溶肥的注射,无需外加水泵、电机和电源,解决了电动灌溉施肥,在背负水箱原有基础上还需配加水泵和电池,大大增加了重量增大了人的负担,并且电动灌溉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的问题,以及电池电量有限,长时间工作时需要重复充电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3、此装置水箱与灌溉器之间拆卸方便,携带方便;4、在脚踏插入地面的过程中即可实现第三套筒内蓄压,无需外加电源、水泵加压,整个装置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注射装置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4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控制箱的第二顶封连接局部剖视图。

图5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第一顶封结构爆炸视图。

图6为一种异型卡槽简易灌溉施肥器的球阀开关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施肥立管;101、滑筒;102、隔台;103、出药区;104、出药口;105、顶尖;106、手柄;107、滑槽;108、刻度标线;109、防滑台;110、流量调节卡;111、紧母;112、紧定螺钉;2、注射装置;201、第一下封;202、第二下封;203、通孔;204、泵药口;205、药管;206、阀门;207、第一套筒;208、第一顶封;209、第三套筒;210、第二套筒;211、第二顶封;212、第一气孔;213、第二气孔;214、活塞杆;215、第一密封球;216、隔离槽;217、第一密封圈;219、通气槽;220、通气孔;221、辅助通气槽;222、阀体;223、弹簧;224、顶锥;225、第二密封圈;226、单向阀体;227、防护网;228、隔离球;3、踏板;301、导向圆台;4、球阀开关;401、控制线;402、手闸;403、控制球;404、圆孔;405、连接板;5、喉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6所示,包括施肥立管1、注射装置2、踏板3、球阀开关4和喉箍5;球阀开关4设置在注射装置2底部;踏板3设置在注射装置2顶部;踏板3左端设置有导向圆台301;施肥立管1内部设置有滑筒101;导向圆台301与滑筒101滑动连接;滑筒101底部设置有隔台102;球阀开关4底部与隔台102螺纹固定连接;隔台102底部设置有出药区103;出药区103外周均匀设置有三个出药口104;出药区103底部设置有顶尖105;施肥立管1顶部两侧焊接有手柄106;施肥立管1中部一侧设置有滑槽107;滑槽107与踏板3相对应;滑槽107一侧设置有刻度标线108;滑槽107另一侧设置有防滑台109;施肥立管1中部套接有流量调节卡110;流量调节卡110一侧焊接有紧母111;紧母111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112;紧定螺钉112与防滑台109卡接;注射装置2包括第一下封201和第二下封202;第一下封201轴心位置贯穿设置有通孔203;第一下封201一侧在通孔203中部上方贯穿设置有泵药口204;泵药口204另一端安装有药管205;药管205另一端安装有阀门206;第一下封201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207;第一套筒207顶部密封设置有第一顶封208;第一套筒207内部设置有第三套筒209;第三套筒209底部与第一顶封208顶部密封连接;第三套筒209顶部与第一顶封208底部密封连接;第二下封202内部与第一套筒207滑动连接;第二下封顶202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套筒210;第二套筒210顶部密封设置有第二顶封211;第二顶封211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一气孔212;第一气孔212下方设置有第二气孔213;第二气孔213内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214;活塞杆214与第三套筒209滑动连接;活塞杆214顶部在第二气孔213内设置有第一密封球215;第一顶封208外周中部设置有隔离槽216;隔离槽216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17;第一顶封208内部底端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通气槽219;通气槽219上方两侧均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通气孔220;通气孔220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密封圈217上方;隔离槽216外周均匀设置有两个辅助通气槽221;辅助通气槽221顶部安装有阀体222;阀体222内部底端安装有弹簧223;弹簧223顶部安装有顶锥224;通气槽219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密封圈225;球阀开关4包括控制线401、手闸402和控制球403;手闸402固定设置在左侧手柄106上;控制球403中部设置有圆孔404;圆孔404与通孔203相对应;控制球403一侧设置有连接板405;连接板405一端与手闸402通过控制线401两端连接;控制线401和药管205通过喉箍5卡接在施肥立管上1;药管205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阀体226;单向阀体226左侧直径大于右侧;单向阀体226左端和泵药口204连接;单向阀体226内部左端安装有防护网227;防护网227右侧设置有隔离球228;第二气孔213、通气槽219和第三套筒209的内径相等;第一气孔212的直径小于第二气孔213的直径;活塞杆214的直径小于第二气孔213的直径;第一顶封208和第二顶封211之间安装有压簧226。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和图2所示,将药管205末端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固定,逆时针旋转紧定螺钉112,紧定螺钉112与紧母111螺纹连接,所以紧定螺钉112向外运动,紧定螺钉112底部与防滑台109脱离,这时流量调节卡110松开,上下调节流量调节卡110使其上表面与刻度标线108对应容量刻度平齐时,顺时针旋转紧定螺钉112,紧定螺钉112向里运动与防滑台109相互卡接,调节完毕;流量调节卡110与刻度标线108的设置可以自由调节踏板3的下滑距离,从而控制灌溉量实现定量浇灌,适应不同植物;解决了电动灌溉装置在工作时泵出量控制不均匀的问题。

步骤二,如图1-6所示,施肥时,双手握住顶部两侧的手柄106,施肥立管1竖直向下,右脚向下压动踏板3,导向圆台301沿滑筒101向下运动,在竖直向下力的作用下顶尖105扎入地面,继续向下压动踏板3直至出药区103完全位于地面;导向圆台3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压动第二顶封211向下运动带动活塞杆214、第二套筒210和第二下封202一起向下运动;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套筒210内的体积变小,第二套筒210内的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从而推动第一密封球215向上运动封闭第一气孔212,与此同时根据压强差原理,第二套筒210内的气体通过阀体222内部推动顶锥224向下运动压动弹簧223,这时阀体222为打开状态,因两个第一密封圈217密封作用,气体经过隔离槽216到达通气孔220,因活塞杆214的直径小于第三套筒209的内径,第三套筒209内径等于通气槽219内径,最终气体通过通气槽219与活塞杆214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三套筒209内部,第三套筒209内部压强增大;活塞杆214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三套筒209内占据了空气的空间,同理叠加压缩内部空气,因压强差作用隔离球228向单向阀体226右侧移动将药管205密封,防止药管205内液体回流;第三套筒209与第二套筒210为连通状态密封状态,第三套筒209与第二套筒210内部的压强相等;当踏板3底部与流量调节卡110顶部接触时,踏板3运动到最底部,这时第三套筒209内部的压强达到最大;然后左手拉动手闸402,通过控制线401内部的钢丝拉动连接板405右端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控制球403逆时针旋转,当控制球403逆时针旋转到一定位置时,圆孔404与通孔203相重合,这时球阀开关4为打开状态,最终在第三套筒209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第三套筒209内的可溶肥进入出药区103,最终通过三个出药口104注入土壤内,实现灌溉。

步骤三,如图1-6所示,吸料过程,灌溉完毕后,连接板405与第一下封201之间设置有扭簧,松开手闸402,在扭矩弹簧223的作用下连接板405顺时针转动,通孔203与圆孔404相互偏离,当连接板405到达水平位置时,控制球403将通孔203底部密封;防止注射的可溶肥被吸回;在弹簧223力的作用下顶锥224顶上升,当顶锥224顶部与阀体222内部的进气孔接触时,顶锥224将阀体222密封,第二密封圈225密封活塞杆214与第一顶封208中部,此时第三套筒209与第二套筒210为隔离状态,松开踏板3,在压簧229的作用下第二顶封211被弹起,所以第二顶封211沿滑筒101向上运动推动踏板3运动,第二顶封21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套筒210内的压强减小,因第一密封球215自身重力作用以及第二套筒210内压强小作用,隔离球228与第一气孔212分离,活塞杆214直径小于第二气孔213内径,这时第一气孔212与第二气孔213连通,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孔212和第二气孔213进入第二套筒210内,最终第二套筒210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活塞杆21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套筒209内部的压强减小,因第三套筒209为密封状态,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隔离球228向单向阀体226左侧运动,防护网227将隔离球228挡住,单向阀体226左侧直径大于右侧,所以可溶肥会通过单向阀体226与隔离球228之间的间隙进入泵药口204,最终被吸入第三套筒209内部,当踏板3运动到滑槽107最顶端时,第三套筒209内的液体达到最大容量,吸料完毕。

步骤四,整个装置的设计,只需踏动踏板3提供动力来源,将内部气体加压,按动手闸402即可实现水溶肥的注射,无需外加水泵、电机和电源,操作简单方便节能环保,解决了电动灌溉施肥,在背负水箱原有基础上还需配加水泵和电池,大大增加了重量增大了人的负担,并且电动灌溉容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的问题,以及电池电量有限,长时间工作时需要重复充电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