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49299发布日期:2018-09-28 23:4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耕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和免少耕是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节本增效等优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中国黄淮海麦玉轮作区以冬小麦收后播种夏玉米为主,传统耕作模式为小麦秸秆抛洒还田后使用灭茬机、旋耕机、播种机顺次下田作业完成耕整、施肥、施药、播种等工序,多机具多次下田导致耕层板结严重,影响玉米播种质量、出苗差、苗质弱。且小麦秸秆覆盖地板茬直播玉米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机具入土部件挂草壅堵,作业顺畅性难以保证;种子易播在秸秆上,造成架种;覆土不可靠,易造成晾种。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种-肥-药同步带状清秸匀播技术来解决机具多次下田及免耕播种机作业的顺畅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h高度麦茬,并将小麦秸秆全量抛洒至田区;

s2、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s3、在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形成多条带状已播区;

s4、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并将小麦秸秆覆盖至多条带状已播区。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h的取值范围为20-30cm。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

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包括: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

本发明提出的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系统,包括:

麦茬处理模块,用于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h高度麦茬,并将小麦秸秆全量抛洒至田区;

待播区调整模块,用于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同步处理模块,用于在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形成多条带状已播区;

镇压覆秸模块,用于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并将小麦秸秆覆盖至多条带状已播区。

优选地,麦茬处理模块中,所述h的取值范围为20-30cm。

优选地,待播区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优选地,镇压覆秸模块中,所述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包括: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

本发明提出的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20-30cm高的麦茬,利用高麦茬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土壤中蕴含的水分、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玉米播种后萌芽出苗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缓解因干旱引起的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差的问题;且将收割的小麦秸秆抛洒还田,一方面节约了收集小麦秸秆的时间,另一方面当小麦秸秆被抛洒还田后,小麦秸秆会在土壤上形成一层地膜,能够保墒蓄水,且小麦秸秆腐化后可以增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玉米的生长;然后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有利于在后续耕作过程中提高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的通过性和作业稳定性,为播种-施肥-喷药铺垫好环境;再对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避免了传统苗床准备前因作业机具多次下田造成土壤压实而影响玉米出苗的问题,以及,避免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劳动成本、保障农时;最后对已播种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能够有效地增强玉米苗期的整齐度、均匀度和饱满度,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进一步地,本方法采用玉米匀播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整株玉米叶片的感光面积,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解决了因玉米种植稠密导致通风透光差的问题,为玉米高产提供充足的基础和稳定的环境。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同时便于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作业,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及系统。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h高度麦茬,并将小麦秸秆全量抛洒至田区;

本实施方式中,h的取值范围为20-30cm;经过多次田间试验表明小麦收割时留20-30cm高的麦茬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土壤中蕴含的水分、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玉米萌芽出苗,解决了因干旱引起的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差灯问题。

s2、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具体包括:

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在此操作中,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完成了带状区域的清秸工作、苗床整理工作,同时为播种-施肥-喷药做好铺垫,有利于提高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的通过性,保持机械作业的稳定性;且苗床整理操作有利于避免播种作业时存在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等问题,保证玉米植株的稳定生长。

s3、在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形成多条带状已播区;

对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不仅简化了作业工序,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避免了机具多次下田造成土壤压实的问题,有效保障农时。

s4、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并将小麦秸秆覆盖至多条带状已播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包括: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有利于增强玉米苗期的整齐度、均匀度、饱满度;

最后利用秸秆在播种完成的地面上形成一层秸秆地膜,使麦茬在田间腐烂分解之后转化的有机质能够进一步为土壤提供营养和肥力,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效率和效果。

参照图2,图2为本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系统,包括:

麦茬处理模块,用于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h高度麦茬,并将小麦秸秆全量抛洒至田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的取值范围为20-30cm;经过多次田间试验表明小麦收割时留20-30cm高的麦茬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土壤中蕴含的水分、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玉米萌芽出苗,解决了因干旱引起的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差灯问题。

待播区调整模块,用于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

本实施方式中,待播区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使田区形成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在此操作中,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完成了带状区域的清秸工作、苗床整理工作,同时为播种-施肥-喷药做好铺垫,有利于提高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的通过性,保持机械作业的稳定性;且苗床整理操作有利于避免播种作业时存在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等问题,保证玉米植株的稳定生长。

同步处理模块,用于在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形成多条带状已播区;

对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不仅简化了作业工序,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避免了机具多次下田造成土壤压实的问题,有效保障农时。

镇压覆秸模块,用于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并将小麦秸秆覆盖至多条带状已播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进行镇压作业包括:对多条带状已播区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有利于增强玉米苗期的整齐度、均匀第、饱满度;

最后利用秸秆在播种完成的地面上形成一层秸秆地膜,使麦茬在田间腐烂分解之后转化的有机质能够进一步为土壤提供营养和肥力,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效率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提出的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在田区收割小麦时留20-30cm高的麦茬,利用高麦茬可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保持土壤中蕴含的水分、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玉米播种后萌芽出苗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缓解因干旱引起的出苗不齐、幼苗长势差的问题;且将收割的小麦秸秆抛洒还田,一方面节约了收集小麦秸秆的时间,另一方面当小麦秸秆被抛洒还田后,小麦秸秆会在土壤上形成一层地膜,能够保墒蓄水,且小麦秸秆腐化后可以增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玉米的生长;然后利用立式秸秆移位装置将田区小麦秸秆移至种床两侧,并对种床进行清秸处理、苗床整理操作,有利于在后续耕作过程中提高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的通过性和作业稳定性,为播种-施肥-喷药铺垫好环境;再对多条带状无秸秆待播区进行一次性侧位施肥、密封除草、免耕匀播玉米种作业,避免了传统苗床准备前因作业机具多次下田造成土壤压实而影响玉米出苗的问题,以及,避免开沟壅堵、架种、晾种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劳动成本、保障农时;最后对已播种的种床实施压碎土块、压紧耕作层、平整土壤操作,能够有效地增强玉米苗期的整齐度、均匀度和饱满度,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进一步地,本方法采用玉米匀播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整株玉米叶片的感光面积,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解决了因玉米种植稠密导致通风透光差的问题,为玉米高产提供充足的基础和稳定的环境。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同时便于玉米种植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作业,经济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