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用菌
技术领域:
,具体的涉及一种魔玉蕈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魔玉蕈具有独特的鲜味,风味独特,口感极佳,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魔玉蕈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常食魔玉蕈具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以及延长寿命的功效,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及开发前景。然而魔玉蕈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缓慢,接种至上架培菌一般85~95天,整个栽培周期110~120天,比平菇、杏鲍菇、滑菇、猴头菇、金针菇类的栽培周期要长得多,特别是在菌丝体长满袋后,还要在特定条件下培养40~50天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正常出菇,若在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期生态调控稍有不适,就会出现菇座膨大,分化较差,品质不达标,等级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包括采收后储存保鲜时间短、效果差,造成整个栽培管理的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亟需一种适应市场的最优化栽培方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魔玉蕈栽培方式周期过长,栽培成本过高以及采收后存储保鲜时间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魔玉蕈的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培养料中原料之间的搭配组合,以及培养料与其他栽培条件之间的相互协同,不仅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而且延长了后续的储存保鲜时间,进而大幅度降低了栽培成本。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魔玉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2)装袋;(3)灭菌;(4)冷却;(5)接种;(6)菌丝培养;(7)搔菌;(8)注水;(9)催蕾;(10)育菇;(11)采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配料中培养料由以下原料配成:kh2po4、na2seo3、几丁寡糖、花生秧、茶油树渣、芦笋茎、皇竹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和鲁梅克斯;所述步骤(7)搔菌时期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30天;所述步骤(8)注水为每袋注入10~15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所述步骤(11)采收前1~2天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降低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所述步骤(1)配料中kh2po4浓度为1.7~2.5g/l,na2seo3浓度为2.0~2.8g/l;几丁寡糖浓度为0.005mg/ml。所述步骤(1)配料中按重量份比花生秧:茶油树渣:芦笋茎为3:1:1;按重量份比皇竹草:卡松古鲁狗尾草:鲁梅克斯为3:2:1。所述步骤(1)配料中培养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成:浓度1.7~2.5g/lkh2po40.2~0.4份、浓度2.0~2.8g/lna2seo30.3~0.5份、浓度0.005mg/ml几丁寡糖2~5份、花生秧15~21份、茶油树渣5~7份、芦笋茎5~7份、皇竹草18~24份、卡松古鲁狗尾草12~16份和鲁梅克斯6~8份。所述步骤(1)配料中培养料的ph值为7.7~8.2。经过生长试验测定,在该ph值范围内魔玉蕈日长速最快,达到5.30~5.62mm/天,其产量最高,达到320.4~339.6g/袋。所述步骤(1)配料中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9%~72%。在该培养料的含水量下进行出菇管理获得的魔玉蕈单产提高3.6%~5.3%。所述步骤(8)注水为每袋注入12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所述步骤(8)注水中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的制备:首先对在所述栽培方法过程中获得的魔玉蕈菌糠进行挑拣,选取干燥无霉的魔玉蕈菌糠粉碎至80~100目,得到魔玉蕈菌糠粉;然后按照重量份魔玉蕈菌糠粉1份,水5份的比例放置在锅中加热至沸腾,转文火煮沸20分钟关火,最后进行过滤即得到魔玉蕈菌糠提取液。所述步骤(11)采收前36小时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相对湿度控制在75%,子实体采收后,在4~6℃条件下可延长鲜菇保鲜期10天以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所述魔玉蕈栽培方法的配料中培养料由以下原料配成:kh2po4、na2seo3、几丁寡糖、花生秧、茶油树渣、芦笋茎、皇竹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和鲁梅克斯。将kh2po4与na2seo3两种进行搭配,不仅补充矿物质及硒,更具创造性的是通过对比试验测得,两者结合可以提高魔玉蕈产量8.7%~9.9%,增加转化率的同时发菌时间缩短4~5天。注:对比试验中试验组1为不加入kh2po4与na2seo3,其他原料如本发明所述;试验组2为仅加入kh2po4,其他原料如本发明所述;试验组3为仅加入na2seo3,其他原料如本发明所述;试验组4为常规配方;试验组5为同时加入kh2po4与na2seo3,其他原料如本发明所述。在其他栽培条件均相同的前提下,产量测定:每处理30袋,重复3次,常规出菇管理,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记录出菇周期、产量。添加几丁寡糖,与其他原料进行协同搭配组合,不仅对魔玉蕈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缩短发菌期4~6天,提高发菌整齐度,同期满袋比例较未添加几丁寡糖的对照组可提高41.6%~45.7%;而且还可以增加菌袋持水量,减少灭菌时的水分损失,从而使菌袋在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水量。茶油树渣质地较粘,而花生秧和芦笋茎质地较疏松,增加了培养料的通气性,使菌丝生长加快,菌丝满袋时间明显减少,缩短生产周期6~8天,降低生产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培育出来的魔玉蕈子实体农艺形状也最好,状况优良;三者的合理搭配,可以创造魔玉蕈菌丝较适宜的生产环境,使得提高单产10.2%~14.4%,显著提高栽培原料生物转化率,节约魔玉蕈生产成本。添加皇竹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和鲁梅克斯在培养料中使得魔玉蕈胞外漆酶峰值出现较常规培养料要早,该配方中的木质素较常规配方的降解要快,菌袋更早出现转色,进而使本发明所述配方较常规配方提前完成后熟,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从而缩短魔玉蕈的栽培周期7~10天。具体测定试验如下:(1)样品采集:试验组为本发明所述配方;对照组1为未添加皇竹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和鲁梅克斯,其他原料如本发明所述;对照组2为常规配方;分别在以下5个不同时期取样:①菌丝长至菌袋1/2,②菌丝满袋,③满袋后熟15天,④开袋后15天,⑤采后第3天。样品取自料面下5厘米处的培养料,每种配方每次随机选3袋,取样20g/袋,混匀。(2)样品处理:准确称取菌质2份,每份2g:一份适当研磨后移入具塞三角瓶中,加水20ml,于37℃水浴锅中浸提2h后,4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定容至25ml,于8000r/min、4℃条件下冷冻离心10分钟,上清液即为粗酶液,5ml离心管分装,于-80℃保存备用;另一份样品置于80℃下烘至恒重,称重,测定菌质含水量。(3)检测分析:按标准方法进行木质素酶活性的测定,并记录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栽培周期。所述步骤(8)注水为每袋注入10~15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魔玉蕈菌糠中富含多糖、寡糖、菌体蛋白以及魔玉蕈生长过程中分泌的促生长物质等,对魔玉蕈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加快菌丝的成熟和现蕾。下面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组1为每袋注入12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试验组2为未处理,仅注入清水,两试验组均选择在菌丝满袋并后熟30天和40天喷于搔菌后料的表面,测得两试验组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每袋注入12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比未处理的可提前10天左右进行搔菌,极大缩短了魔玉蕈后熟时间,提高了工厂化栽培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所述步骤(11)采收前1~2天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降低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能有效保持魔玉蕈水分和较好的感官品质,减少失重率,提高可溶性总糖含量,抑制魔玉蕈呼吸速率和ppo酶活性,有利于延长货架期,并提高其货架期品质。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培养料中原料之间的搭配组合,以及培养料与其他栽培条件之间的相互协同,不仅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而且延长了后续的储存保鲜时间,进而大幅度降低了栽培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水分:按gb5009.3测定;粗灰分:按gb5009.4-2010测定;粗蛋白质:按gb5009.5-2010/第一法;粗脂肪:按gb/t5009.6-2003/第一法测定;粗纤维:按gb/t5009.10-2003测定;氨基酸:按gb/t5009.124-2003测定。实施例1所述魔玉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培养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成:浓度1.7g/lkh2po40.4份、浓度2.0g/lna2seo30.5份、浓度0.005mg/ml几丁寡糖2份、花生秧15份、茶油树渣5份、芦笋茎5份、皇竹草18份、卡松古鲁狗尾草12份和鲁梅克斯6份;所述培养料的ph值为7.7;含水量为69%;(2)装袋:用17cm×33cm、厚5丝(0.05m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高16~18cm,每袋湿重1130g,相当于干料350g,袋口加颈圈、棉塞;(3)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要求蒸汽压力达到0.15mpa时保持2.5h,灭菌结束,自然降压到零再出袋;(4)冷却:灭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待袋温降至25℃以下准备接种;(5)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接种;(6)菌丝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保持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0%;(7)搔菌: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30天进行搔菌,培养料面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约1.5~2厘米,使料面成圆丘状;(8)注水:每袋注入10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其中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的制备如下:首先对在所述栽培方法过程中获得的魔玉蕈菌糠进行挑拣,选取干燥无霉的魔玉蕈菌糠粉碎至80目,得到魔玉蕈菌糠粉;然后按照重量份魔玉蕈菌糠粉1份,水5份的比例放置在锅中加热至沸腾,转文火煮沸20分钟关火,最后进行过滤即得到魔玉蕈菌糠提取液;(9)催蕾:保持菇房温度为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50~100勒克斯;(10)育菇:菇蕾形成后,温度前期应控制在14~16℃,后期控制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0.4%,光照300~500勒克斯;(11)采收前24小时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降低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0%。当菇柄长达12~15厘米,菇盖直径1.5~2.5厘米时及时采收。实施例2所述魔玉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培养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成:浓度2.5g/lkh2po40.2份、浓度2.8g/lna2seo30.3份、浓度0.005mg/ml几丁寡糖5份、花生秧21份、茶油树渣7份、芦笋茎7份、皇竹草24份、卡松古鲁狗尾草16份和鲁梅克斯8份;所述配料的ph值为8.2;含水量为72%;(2)装袋:用17cm×33cm、厚5丝(0.05m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高16~18cm,每袋湿重1250g,相当于干料350g,袋口加颈圈、棉塞;(3)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要求蒸汽压力达到0.15mpa时保持2.5h,灭菌结束,自然降压到零再出袋;(4)冷却:灭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待袋温降至25℃以下准备接种;(5)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接种;(6)菌丝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保持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0%;(7)搔菌: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30天进行搔菌,培养料面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约1.5~2厘米,使料面成圆丘状;(8)注水:每袋注入15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其中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的制备如下:首先对在所述栽培方法过程中获得的魔玉蕈菌糠进行挑拣,选取干燥无霉的魔玉蕈菌糠粉碎至100目,得到魔玉蕈菌糠粉;然后按照重量份魔玉蕈菌糠粉1份,水5份的比例放置在锅中加热至沸腾,转文火煮沸20分钟关火,最后进行过滤即得到魔玉蕈菌糠提取液;(9)催蕾:保持菇房温度为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50~100勒克斯;(10)育菇:菇蕾形成后,温度前期应控制在14~16℃,后期控制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0.4%,光照300~500勒克斯;(11)采收前48小时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降低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当菇柄长达12~15厘米,菇盖直径1.5~2.5厘米时及时采收。实施例3所述魔玉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培养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成:浓度2.2g/lkh2po40.3份、浓度2.5g/lna2seo30.4份、浓度0.005mg/ml几丁寡糖3份、花生秧18份、茶油树渣6份、芦笋茎6份、皇竹草21份、卡松古鲁狗尾草14份和鲁梅克斯7份;所述培养料的ph值为8.0;含水量为70%;(2)装袋:用17cm×33cm、厚5丝(0.05m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高16~18cm,每袋湿重1167g,相当于干料350g,袋口加颈圈、棉塞;(3)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要求蒸汽压力达到0.15mpa时保持2.5h,灭菌结束,自然降压到零再出袋;(4)冷却:灭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待袋温降至25℃以下准备接种;(5)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接种;(6)菌丝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保持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0%;(7)搔菌: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30天进行搔菌,培养料面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约1.5~2厘米,使料面成圆丘状;(8)注水:每袋注入12ml用清水稀释20倍的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其中魔玉蕈菌糠提取溶液的制备如下:首先对在所述栽培方法过程中获得的魔玉蕈菌糠进行挑拣,选取干燥无霉的魔玉蕈菌糠粉碎至90目,得到魔玉蕈菌糠粉;然后按照重量份魔玉蕈菌糠粉1份,水5份的比例放置在锅中加热至沸腾,转文火煮沸20分钟关火,最后进行过滤即得到魔玉蕈菌糠提取液;(9)催蕾:保持菇房温度为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50~100勒克斯;(10)育菇:菇蕾形成后,温度前期应控制在14~16℃,后期控制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0.4%,光照300~500勒克斯;(11)采收前36小时用质量分数为0.5%的蕈糖溶液对菇体进行喷雾处理,降低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75%。当菇柄长达12~15厘米,菇盖直径1.5~2.5厘米时及时采收。对比例所述魔玉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料:培养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成:木屑68份、棉籽壳16份、麸皮10份,黄豆粉4份,过磷酸钙2份。所述培养料的ph值为8.0,含水量为65%;(2)装袋:用17cm×33cm、厚5丝(0.05m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高16~18cm,每袋湿重1000g,相当于干料350g,袋口加颈圈、棉塞;(3)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要求蒸汽压力达到0.15mpa时保持2.5h,灭菌结束,自然降压到零再出袋;(4)冷却:灭菌后的栽培包移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待袋温降至25℃以下准备接种;(5)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接种;(6)菌丝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排放于黑暗或微光的养菌房内,保持温度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0%;(7)搔菌: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45天进行搔菌,培养料面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约1.5~2厘米,使料面成圆丘状;(8)注水:每袋注入12ml清水;(9)催蕾:保持菇房温度为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50~100勒克斯;(10)育菇:菇蕾形成后,温度前期应控制在14~16℃,后期控制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0.4%,光照300~500勒克斯;(11)采收:当菇柄长达12~15厘米,菇盖直径1.5~2.5厘米时及时采收。观察实施例和对比例整个栽培过程中的生长情况,记录生产周期、产量和鲜菇保鲜期,结果见表1所示。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魔玉蕈子实体按照所述测定方法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魔玉蕈生长发育和保鲜期的影响测定指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菌丝满袋时间d37383748后熟时间d30303045产量g/袋335.1328.6338.4273.74~6℃保鲜期d32333322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魔玉蕈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表营养成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水分%88.789.189.988.3粗蛋白质%30.631.031.826.1粗脂肪%4.03.53.44.2粗纤维%18.518.319.116.5氨基酸总量%14.515.816.512.2对比结果与分析:通过实施例与对比例所记录的生产周期、产量和保鲜期对比可知,实施例的菌丝满袋时间较对比例缩短11天以上,所需后熟时间缩短15天,产量较对比例提高20.1%以上,4~6℃保鲜期较对照例延长10天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培养魔玉蕈可极大的缩短生产周期,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产量,延长鲜菇保鲜期。通过实施例与对比例的营养成分对比可知,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生产的魔玉蕈子实体中粗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总量较对比例均大幅度提高,同时降低了粗脂肪的含量。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