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的稻鲵生态种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101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技术,具体涉及水稻和水产品共生生态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中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稻田养殖既可以在省工、省力、省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生态水产品,又可以在降低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种养模式上,稻田综合种养最传统的是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后发展为稻蟹型、稻虾型、稻虾蟹型、稻鳝型、稻鳅型、稻鸭型等模式,使稻田综合种养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综合农业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一般都无法完全摆脱使用农药、肥料、杜绝农残,无法达到真正生态生产,而且经济效益不高,推广值价不大,更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无法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与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矛盾冲突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一种水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技术方法”(CN107494351A),其利用鱼吃稻田中的害虫虫卵,用鱼吃稻田里的浮生青苔和微生物以及安装安装太阳能、光能聚虫灯来解决稻谷虫害问题,生产成本低,大米的品位高。但其仍无法达到生态种养技术方法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与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矛盾冲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与鱼等水产品生态种养方法,其利用合理的基地改建改良、种养种类、密度及其特殊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杜绝农药残留,生产出生态品质高的大米,可有效解决防治水稻病虫害与水产养殖所产生的矛盾冲突问题,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害稻鲵生态种养方法,包括:

(1)在稻田四周建不低于1.5米高的堤埂,在稻田中开设长方形或正方形鱼氹,沿稻田四周距堤埂附近开环沟,以鱼氹四条边的中心点为起点,与边成直角开十字形鱼沟,鱼沟与环沟连通;

(2)在排水口对面的土堤内侧80公分位置建适合大鲵居住的洞穴数量以满足养殖需求为宜,洞外侧设三级流水台阶,在堤外侧设置围栏,在洞穴以上至围栏种植桑椹或其它作物遮阴。

(3)在洞穴上建蓄水池,水池设进水管,从水池至鱼洞最尽头装供水管,为大鲵洞常年供水。

(4)在稻田翻耕时用生石灰全田泼洒消毒改良土壤,然后反复蓄水排水,直到水体PH值为中性,投放鱼苗和蛙苗,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杂草;

(5)分箱种第一季水稻,每箱宽3.5-4.5m,箱与箱之间设有50-70cm中行,箱内以排为单位种植水稻,排距28-32cm,种植水稻时,鱼沟内保持满水位。在水稻种植到五成熟期间,用水淹和喷施石灰水防治病虫害。

(6)第一季水稻种植后至分蘖饱和期,保持箱土壤湿润;分蘖饱合至稻谷五成熟,水位加升,淹过水稻节位,但不淹没水稻有效功能叶;当水稻五成熟后,逐步升高水位,直到不淹及稻穗为止,在再生稻发出新芽至再生稻五成熟期间,用水淹和喷施石灰水防治病虫害。

(7)第一季水稻收割后,蓄水淹没稻桩一半的位置,齐穗后蓄水至水深刚好淹没稻桩,在再生稻五成熟后,水位缓慢上升,水位上升直到不淹及稻穗为宜。

(8)再生稻收割之后,蓄水至最高可蓄水位置,以增大水体为鱼类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同时每天投喂饵料,投喂量以满足鱼类食量为准,冬季捕鱼。

作为优化,所述鱼洞用石板砌成,洞深1.2米,洞口设石板门,石板门下边开适合大鲵进出的半圆形门洞,设三级流水台阶,鱼洞门外为一级台阶,宽60公分,可蓄水深度20公分,水池外沿与二级台阶连接斜度不大于45°,垂直高度以一级水池底面与二级池底高度计算,高为20公分。二、三级台阶同一级台阶设计。三级台阶与田面连接,斜度不大于45°,直接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鱼沟深度以扒尽软泥为宜,鱼氹比鱼沟深10公分,鱼氹面积为总面积的5%,环沟和鱼沟宽度为50CM-70CM。

作为优化,所述水池需保温遮阴,进出水管深埋地下,做到保温,引进水源水温不超过23C°的冷水,长年供水,以供冷水控制鱼洞内温度,达到洞内低温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无害化处理杂草的方法是:晒田催芽,晒田时鱼沟内保持满水位,同时进排水,根据田表干湿度灌水保湿,干湿循环摧芽一周左右,待杂草长出嫩芽后,蓄深水,控制杂草光合作用,让鱼类采食杂草嫩芽及种子;一周后再次晒田,以上述方法操作2-3次。

作为优化,水稻稻种选用穗型紧凑向上斜伸、株高1米左右、成熟期不超过135天高抗稻病的品种。

作为优化,所述鱼苗为鲤鱼、草鱼、鲫鱼、餐条鱼和大鲵,投放数分别为:鲤鱼50尾×(50-100)g/亩、草鱼150尾×(50-100)g/亩、餐条鱼100尾×(20-40)g/亩、鲫鱼100尾×(50-)g/亩、大鲵300尾×(300-500)g/亩,蛙苗投放数量不限,除大鲵以外的鱼苗和蛙苗3月投放,大鲵6月中旬投放,进一步优化鲫鱼选繁殖力强的白鲫或本地常规鲫鱼。

作为优化,所述水淹的方法为:在害虫刚乳化时或虫害发生时,用水全部淹没植株,每次水淹时间30-60min,水稻妊育四期及花期、灌浆期禁止水淹。进一步优化的是,水淹选择晴天实施,水淹用无污染的清水,快淹快排,减少水淹对水稻的伤害。

作为优化,所述喷施石灰水的时间选在水淹后稻叶干水后喷施,所用石灰水为饱和石灰水,石灰水喷雾量以水稻全湿有溶液流入水中为宜,水稻花期禁止喷施石灰水。

本发明利用水淹将虫蜢等害虫及虫卵淹死或驱离水稻或浮于水面,利用鱼类将其灭食,配合饱和石灰水喷施,可全面杀灭虫蜢等害虫,从而杜绝使用农药,提高稻米品质。所养殖的鲤鱼起到松土、松根的作用,草鱼能清除杂草、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高效利用稻叶的作用,鲫鱼为大鲵提供充足饵料,餐条鱼可猎食小型虫蜢等害虫,并为大鲵提供饵料;大鲵则可淘汰伤病残的餐条鱼、鲫鱼,控制餐条鱼、鲫鱼数量,清除杂鱼,蛙类可以猎食大型昆虫,为大鲵提供饵料,从而达到生态种养,提高水稻和水产品产量。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田间布局,保持水稻通风、透气、采光和鱼类生长。利用鱼类清除杂草为水稻创造良好环境,控制无效分孽,保障有效分孽植株的营养供给,生产有机肥保障水稻所需营养,猎食虫蜢代替农药杀虫,大鲵淘汰伤病残减少鱼病发生,提高水产效益,水稻吸收鱼类的排泄物调解水质,为鱼类创造舒适凉爽的生长环境,提供稻叶、稻花、虫猛供鱼类食用,达到循环利用。加上用生石灰消毒杀菌,水淹辅助鱼类防治虫猛,把稻田变成一个循环利用的生态环境,度绝农药,确保生产出生态农产品。经多年实践证明,每亩稻田可产生态稻谷500公斤以上,产鱼300公斤以上,每亩产值可达60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猛稻鲵生态种养方法,具体为:

(一)基地改建改良

1、基地改建:将稻田四周建高1.5米的土堤,单个基地越大更好,在排水口对面的土堤内侧80公分位置建适合大鲵居住的洞穴,洞外侧设三级流水台阶,在堤外侧设置围栏,在洞穴以上至围栏种植桑椹或其它作物遮阴。在洞穴上建蓄水池,水池设进水管,从水池至鱼洞最尽头装供水管,为大鲵洞常年供水。单个基地中心位置设四方形或长方形东西方向鱼氹,沿田四周距堤埂一米开环形鱼沟,以鱼氹四边中心点为起点,垂直向环沟开十字形鱼沟,鱼沟深度以扒尽软泥为宜,鱼沟宽60公分,鱼氹比鱼沟低10公分,鱼氹面积为本单个基地总面积的5%,排水口设在地形低的一边,通向排水口的鱼沟设计为排水通道,以鱼氹为起点向排水口倾斜,斜度以能排干水为宜。本设计与传统综合种养基地改建相比更适合全国大多数稻田池塘,排水容易,不破坏稻田耕作层,利用农机作业更加方便,是更适合机械化作业进行综合种养的基地设计方案。

2、基地改良:在稻田翻耕时用400斤/亩生石灰,全田泼洒消毒改良土壤,消毒二星期后反复蓄水排水,直到水体PH值为中性,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杂草。无害化处理杂草具体方法如下:晒田摧芽,要根据田表干湿度灌水保湿,干湿循环摧芽一周左右,待杂草长出嫩芽后,蓄深水,控制杂草光合作用,投入鱼苗、蛙苗,让鱼类采食杂草嫩芽及种子,一周后再次晒田,以此方法操作二至三次,田间再无杂草长出后,改良完成,方可播种插秧,通过改良后的基地土壤病虫菌含量小,杂草种源少,有利于达到生态种养。

(二)投放鱼苗

在稻田用生石灰消毒后反复蓄水排水,到水体PH值为中性后,即可投放鱼苗和蛙苗。鱼苗为鲤鱼、草鱼、鲫鱼、餐条鱼和大鲵,投放量各大小为:鲤鱼50尾×(50-100)g/亩、草鱼150尾×(50-100)g/亩、餐条鱼100尾×(20-40)g/亩、鲫鱼100尾×(50-)g/亩、大鲵300尾×(300-500)g/亩、蛙类以保护生态环境吸引野生蛙,自行繁殖为宜,3月份放苗,大鲵六月中旬放苗20尾×200g/亩。作用为鲤鱼喜居水底,有吃草种、松根松土作用,草鱼以草为主食,可以清除田间杂草,充分利用水稻的废弃物,餐条鱼弹跳力强、个体小、喜食昆虫,是捕捉小虫猛的能手,鲫鱼为鲵提供充足饵料,蛙类以昆虫为主食,弹跳力强,水陆两栖,不消耗水中氧气,提高水产产量,可以捕捉大型昆虫,是田间的保护神,并为大鲵提供饵料,大鲵也有捕虫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理其它鱼蛙类的伤病残及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益效。

(三)水稻播种

1、稻种选择:稻种以选优质稻品种,不带病源,高抗水稻病、穗型紧凑向上斜伸,株高1米左右,成熟期不超过135天的品种为宜。

2、播种、插秧方法:(1)播种可采用直播和插秧两种模式,鱼氹不作种植,鱼沟空闲90公分为大行(鱼沟两边两排水稻之间距离)。(2)种植以南北向鱼沟为标准分箱种植,箱宽4米,箱与箱之间设为中行空间60公分,箱内按东西向以排为单位种植,排与排之间留小行,排距30公分,沿环沟外垂直向环沟以排种植水稻,排距为30公分。(3)播种插秧时鱼沟内蓄满水,同时进排水,达平衡状态。

该种植布局方法利用水稻通风、透气、采光、鱼类来去方便、捕虫周全,有足够生存空间。

(四)田间管理

1、直播模式苗期管理方法:稻种下田至直到水稻分孽保和期稻田表不作正常蓄水,但保持箱土湿润,以利于水稻的快速分裂,分蘖饱合至稻谷五成熟,水位加升,淹过水稻节位,但不淹没水稻有效功能叶。当水稻五成熟后,随草鱼采食稻叶的快慢逐步升高水位,直到不淹及稻穗为止。目的是控制水稻无效分裂,减少虫蜢寄居环境,将水稻淘汰叶提供给草鱼食用。在水稻出苗至稻谷五成熟的生长期间,视虫害发生情况,利用水淹和喷施饱和石灰水防治虫害,方法是:在害虫刚乳化时或虫害发生时,用水全部淹没秧苗,每次水淹时间60min。水淹选择晴天实施,水淹用水为无污梁的清水,快淹快排,减少水淹对水稻的伤害。喷施石灰水的时间选在水淹后的晴天,水稻上露水八成干后喷施,石灰水喷雾量以水稻全湿有溶液流入水中为宜。

2、插秧及苗期管理:插秧时水位控制在5公分以下,进排水保持平衡状态,不能让草鱼采食秧苗,但需给鱼类投喂适当饵料,田间插秧布局与直播布局相同,15天后按直播模式苗期管理方法管理。

3、穗期管理方法:水稻妊育四期及花期、灌浆期禁止使用水淹,花期禁止石灰水喷雾,灌浆、成熟期看虫害情况而定,尽可能不用水淹,成熟期多用生石灰浓液喷雾。

4、大鲵生长期管理,在大鲵生长采食期间,如是田间饵料鱼不充足时,及时补充活体饵料鱼。当大鲵洞穴内水温超过23C°时,用深井水加注水池,以达到降温效果。

(五)收割

稻谷达到九成熟时及时收割,收割方法有三种:

1、半人工收割:该方法所需机具为收割机,泡沫浮排,镰刀,蓄水深度利于浮排划行为宜,方法是将收割机停于田边,可以卷入浮排上的稻穗为宜,人工割稻,割稻位置以不伤及稻节为宜,稻穗放于浮排之上,割满一排后推行至田边,收割机可以卷入脱粒的位置,待稻穗卷完后,再推排割稻,循环操作,采用多张排割稻,以满足收割机持续脱粒,该方法不影响鱼类生活生长,此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稻桩,提高再生稻的发芽率。

2、水上收割机收割,机具为小型收割机,拆去自走装置后,固定于浮排之上,人工推行收割,将水位调至浮排可以推行自如,收割机可以尽数收割稻穗的位置即可,该方法省人工,灵活性强,不破坏田表,但相比用大中形自走式收割机收割,速度慢,失收率大。

3、自走式收割机收割,机具为自走收割机,方法是将水位调至鱼类全部归置鱼沟鱼氹的位置,同时进排水达到平衡状态快速收割,收割完后及时蓄水,淹至稻桩一半位置。该方法的优点是收割速度快,失收率小,但对田表破坏大,造成坑槽,压坏稻桩,影响再生稻产量,收割时田内蓄水减少,影响鱼类生活,鱼类有缺氧风险,同时进排水达平衡状态,此方法收割速度快,但在大规模生产当中,调控得当,收割及时,是优选方法。

(六)再生稻期间管理

1、再生稻期间水淹防治虫害与石灰水喷雾方案同一季稻管理方法。

2、上季稻收割后至再生稻妊育四期蓄水淹没稻桩一半的位置,齐穗后蓄水深度以刚好淹没稻桩为宜,到再生稻五成熟时,水位缓慢上升,以草鱼采食再生稻的稻叶快慢为标准,保持在水稻最下部的稻叶淹没50%,草鱼可以采食到部分稻叶的位置为宜,不断调节水位以保草鱼尽可能多采食稻叶而无法采食稻穗,提高利用率,提高水产品产量。再生稻生育期间,根据虫害发生情况而定,采用水淹防治虫害,石灰水喷雾杀菌消毒。

再生稻的收割方式同一季稻谷收割方法。

(七)冬闲田管理及捕捞

再生稻收割之后,蓄水至最高可蓄水位置,同时每天投喂饵料,投喂量以满足鱼类食量为准。

冬季捕捞,冬捕时,排水至种植面干水后,拉网起捕,最后排干鱼氹抓鱼,大鲵三年三捕,掏洞抓鱼。

干田捕捉完鱼、大鲵后不蓄水,全田按每亩300斤生石灰杀菌消毒,消毒完成后正常蓄水80公分左右,不淹及一台阶为宜。

上述方法实施的田塘兼用水淹防治虫猛稻鲵生态种养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第一季稻产量是1000斤左右/亩,再生稻产量是300斤左右/亩,全年共产1300斤左右/亩,出米率50%以上,合计出米是650斤左右/亩,按15元/斤计算,种植亩产效益为9750元。200条草鱼、鲤鱼每条三斤,共计600斤,按每斤15元,效益为9000元,大鲵三年一捕,年条6斤,每年受益2斤,合计为2斤×300尾×150元=45000元,单亩总产值为9750元+9000元+45000元=63750元,高产高效,远超相关报道产值标准。

生态效益:鱼类清除杂草捕捉虫蜢,为水稻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控制无效分蘖保障有效植株的营养供给,生产有机肥保障水稻所需营养,大鲵淘汰伤病残,减少鱼类发病率,水稻吸收鱼类的排泄物调解水质,为鱼类创造舒适凉爽的生长环境。生石灰杀菌消毒控制病虫害,水淹辅助鱼类防治虫蜢更是独创一绝,可一次性杀灭所有虫蜢,代替药物防治病虫害,确保生产出生态农产品,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农田、水源及周边环境免受农残污染,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环境,并且将生产中的废弃物高效的循环利用,节省了生产成本开支,节约了资源,利用营造稻田生态环境,完整的生物生态食物营养链,特殊基地,高效病虫害防治方法,达到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立体种养、一地两用。

社会效益:该发明技术方法适合全国大多数稻田、池塘、山塘采用,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杜绝农残,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村生产转型提供最佳选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帮助。稻田及低效益鱼塘、山塘可以高效利用,可以节约农资,减少农业开支,减少农残对人类的危害,可以生产出生态农产品供应市场,对创建生态农村、生态社会环境具有引导作用,对达到生态生活、生态益居具有促进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