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082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火龙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攀援肉质灌木,具气根。分枝多数,延伸,叶片棱常翅状,边缘波状或圆齿状,深绿色至淡蓝绿色,骨质;花漏斗状,于夜间开放;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萼状花被片黄绿色,线形至线状披针形,瓣状花被片白色,长圆状倒披针形,花丝黄白色,花柱黄白色,浆果红色,长球形,果脐小,果肉白色、红色。种子倒卵形,黑色,种脐小。7-12月开花结果。

但是现有的火龙果繁育过程还没有一套系统方法来培育出天然无公害,成本低和收益高的火龙果,因此设计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包括步骤一,嫁接;步骤二,苗期管理;步骤三,定值;步骤四,科学管理;步骤五,病虫防护;

在所述步骤一中,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摄氏度条件下,4-5天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在所述步骤二中,育苗床宜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667平方米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500千克一2000千克,掺入谷壳灰1000千克,充分搅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20厘米的表土层;其后再施100-150千克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1次,每隔10-15天施5千克一7千克复合肥,等长出第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出圃;

在所述步骤三中,火龙果春夏秋都可以种植,以5月中下旬种植为宜,因此时已近雨季,容易成活,在缓坡地要开梯田种植,种植地点确定后整畦,在行距3米中留下中间1米为人行道,柱下2米宽作为种植畦,畦高20厘米,在畦中间开一条深和宽各40厘米的沟,在沟内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草木灰2000千克,15:15:1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千克,与泥土混匀做底肥,然后将合格的果苗按设计植于种植畦上,种植后需浇一次定根水,以后保持泥土湿度在60%~80%之间即可,将步骤二中的育苗进行定值;

在所述步骤四中,追肥:定植后确定植株已成活即可施肥,苗期以水肥为好,薄肥勤施,并逐步增加施肥量,成年植株每年的5月宜重施肥,以磷、钾为主,氮肥为辅,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采完最后一批果时,每柱施复合肥0.5千克,以促发新枝;排灌: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干冬季节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结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中耕:火龙果园不必翻耕,行间杂草可用10%草甘膦30倍液进行防除,树盘周围的杂草及时拔除即可;病虫害防治:火龙果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蜗牛、蚂蚁、白蚁和蚜虫等,及时防治即可;防治可选用晶体敌百1000倍液喷洒地面及1米以下茎部和水泥柱进行防治;蜗牛盛发时,可以在树盘周围撒6%斗蜗螺,效果相当好;

在所述步骤五中,当枝条长至1.3~1.4米时摘心,促进分枝,使分枝自然下垂,以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幼苗期,疏除基部所有侧芽,选留1~2个顶端壮芽引其沿攀援柱向上生长;生长旺期,应及时将过密较弱的新芽疏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主枝的生长;盛花期,每批出现的花蕾数都较多,一个枝条的花蕾有时可达10~20个,宜于现蕾后8天内,在每枝留不同方位的2~3个强壮花蕾,其他的全部疏除;谢花后5~7天,每枝选留1~2个授粉成功的健壮果实,其他的一律剪除,以提高商品果率;对于长势较弱的个别植株应挖除补植新苗,以增加来年产量;秋后,要将已结果多个的顶端或弱枝剪去,让留下的粗壮枝条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刀口处涂草木灰或灭菌灵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将火龙果嫩茎节用少许肥皂水刷洗,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无菌条用70%的酒精消毒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5遍,用消毒滤纸吸千表面水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黄肉类型的火龙果砧木可选择野生三角柱,红肉类型的火龙果可以选择白肉类型的火龙果作砧木;选择1-2年生的三角柱,自茎节处从母体上截下,扦插在砂质较重的疏松土壤中,上搭阴棚,浇透水即可做砧木,半月后插活后就可以进行嫁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火龙果有红皮红肉,红皮白肉等品种;白肉型品种自花授粉着果率高,而红肉型品种自花授粉亲和性差,坐果率低;因此,在种植时,要两个以上品种间种或混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通过步骤一,嫁接;步骤二,苗期管理;步骤三,定值;步骤四,科学管理;步骤五,病虫防护;这一套系统方法来培育出天然无公害,成本低和收益高的火龙果,便于繁育火龙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繁育方法,包括步骤一,嫁接;步骤二,苗期管理;步骤三,定值;步骤四,科学管理;步骤五,病虫防护;

在步骤一中,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摄氏度条件下,4-5天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

在步骤二中,育苗床宜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整细作畦,畦带沟90厘米,667平方米施腐熟鸡粪或牛粪1500千克一2000千克,掺入谷壳灰1000千克,充分搅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20厘米的表土层;其后再施100-150千克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小苗按株行距3厘米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500倍多菌灵1次,每隔10-15天施5千克一7千克复合肥,等长出第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出圃;

在步骤三中,火龙果春夏秋都可以种植,以5月中下旬种植为宜,因此时已近雨季,容易成活,在缓坡地要开梯田种植,种植地点确定后整畦,在行距3米中留下中间1米为人行道,柱下2米宽作为种植畦,畦高20厘米,在畦中间开一条深和宽各40厘米的沟,在沟内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草木灰2000千克,15:15:1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千克,与泥土混匀做底肥,然后将合格的果苗按设计植于种植畦上,种植后需浇一次定根水,以后保持泥土湿度在60%~80%之间即可,将步骤二中的育苗进行定值;

在步骤四中,追肥:定植后确定植株已成活即可施肥,苗期以水肥为好,薄肥勤施,并逐步增加施肥量,成年植株每年的5月宜重施肥,以磷、钾为主,氮肥为辅,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肥,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采完最后一批果时,每柱施复合肥0.5千克,以促发新枝;排灌: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干冬季节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结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中耕:火龙果园不必翻耕,行间杂草可用10%草甘膦30倍液进行防除,树盘周围的杂草及时拔除即可;病虫害防治:火龙果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蜗牛、蚂蚁、白蚁和蚜虫等,及时防治即可;防治可选用晶体敌百1000倍液喷洒地面及1米以下茎部和水泥柱进行防治;蜗牛盛发时,可以在树盘周围撒6%斗蜗螺,效果相当好;

在步骤五中,当枝条长至1.3~1.4米时摘心,促进分枝,使分枝自然下垂,以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幼苗期,疏除基部所有侧芽,选留1~2个顶端壮芽引其沿攀援柱向上生长;生长旺期,应及时将过密较弱的新芽疏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主枝的生长;盛花期,每批出现的花蕾数都较多,一个枝条的花蕾有时可达10~20个,宜于现蕾后8天内,在每枝留不同方位的2~3个强壮花蕾,其他的全部疏除;谢花后5~7天,每枝选留1~2个授粉成功的健壮果实,其他的一律剪除,以提高商品果率;对于长势较弱的个别植株应挖除补植新苗,以增加来年产量;秋后,要将已结果多个的顶端或弱枝剪去,让留下的粗壮枝条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刀口处涂草木灰或灭菌灵粉,进行消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一中将火龙果嫩茎节用少许肥皂水刷洗,在流水下冲洗干净,无菌条用70%的酒精消毒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5遍,用消毒滤纸吸千表面水分,进行消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黄肉类型的火龙果砧木可选择野生三角柱,红肉类型的火龙果可以选择白肉类型的火龙果作砧木;选择1-2年生的三角柱,自茎节处从母体上截下,扦插在砂质较重的疏松土壤中,上搭阴棚,浇透水即可做砧木,半月后插活后就可以进行嫁接,便于嫁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火龙果有红皮红肉,红皮白肉等品种;白肉型品种自花授粉着果率高,而红肉型品种自花授粉亲和性差,坐果率低;因此,在种植时,要两个以上品种间种或混种,以便相互授粉,提高着果率。

工作原理: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的量天尺做砧木,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火龙果茎用刀切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绑牢固定,在28-30摄氏度条件下,4-5天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说明:二者维管束已愈合,嫁接成功,而后可移进假植苗床继续培育;将育苗进行定值,以5月中下旬种植为宜,在行距3米中留下中间1米为人行道,柱下2米宽作为种植畦,畦高20厘米,在畦中间开一条深和宽各40厘米的沟,在沟内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草木灰2000千克,15:15:1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千克,与泥土混匀做底肥,然后将合格的果苗按设计植于种植畦上,种植后需浇一次定根水,以后保持泥土湿度在60%~80%之间即可,最后进行追肥、排灌、中耕和病虫害防治,并且对火龙果进行病虫防护,便于来年采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