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8080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西红柿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西红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寒,有清热解毒,除虱,截疟的功效,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疟疾寒热等,系中医传统抗疟疾药物之一。其中,西红柿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西红柿素,过去主要采摘野生西红柿供药用。有些野生西红柿品种中只含有很低含量的西红柿素或是不含西红柿素,这些西红柿品种是没有药用价值的,只有很少西红柿品种含有较高含量的西红柿素。

随着人们对西红柿素价值认识的提高,西红柿素类药物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西红柿资源日益减少,已经跟不上市场上对西红柿的需求。目前,人们已经开始着手青蒿的人工栽培,但是目前人工栽培技术还未完善,一般亩产量仅有150~160公斤,这样的产量太低,还是未能达到市场对西红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西红柿的栽培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西红柿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播种育苗:每年的2月,按种子与沙子的重量比为1:300~400将种子与沙子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播撒在宽为0.5米~1.2米的苗床上,并用地膜覆盖,待种子发芽2~3个后再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所述苗床在整地时施入西红柿草废渣1000公斤/亩~1500公斤/亩作为基肥;

B、整地、移栽:选择一块大豆、油菜或花生收获地作为西红柿的种植地,对所述种植地进行整地,并开宽为0.5米~1.5米的厢,厢沟宽0.2米~0.4米×沟深0.2米~0.5米,整地时施入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亩~600公斤/亩,磷肥30公斤/亩~40公斤/亩及青蒿草废渣1500公斤/亩~2500公斤/亩作为基肥;然后选择步骤A中叶片数为7~9片,株高为12厘米~15厘米的西红柿苗木移栽到所述种植地中,种植密度为株距0.6米~0.7米,行距为0.7米~0.8米;

C、田间管理:待步骤B中的西红柿苗木移栽成活后,对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每2-3个月施用复合肥或农家肥5公斤/亩~25公斤/亩,施肥时不能挨近其西红柿根部;当西红柿的高度为0.8米~1.2米时,对其进行打顶,以促进其侧枝生长。

D、收获:待步骤C中的西红柿苗木生长成熟时进行采摘收获。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栽培方法,西红柿种子出苗率达到70%以上,移栽后的树苗成活率达到55%以上,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对西红柿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一种西红柿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播种育苗:每年的2月,按种子与沙子的重量比为1:340将种子与沙子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播撒在宽为1米的苗床上,并用地膜覆盖,待种子发芽2个后再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所述苗床在整地时施入西红柿草废渣1200公斤/亩作为基肥;

B、整地、移栽:选择一块大豆、油菜或花生收获地作为西红柿的种植地,对所述种植地进行整地,并开宽为0.7米的厢,厢沟宽0.3米×沟深0.3米,整地时施入腐熟农家肥520公斤/亩,磷肥35公斤/亩及青蒿草废渣2200公斤/亩作为基肥;然后选择步骤A中叶片数为7片,株高为13厘米的西红柿苗木移栽到所述种植地中,种植密度为株距0.65米,行距为0.75米;

C、田间管理:待步骤B中的西红柿苗木移栽成活后,对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每2个月施用复合肥或农家肥15公斤/亩,施肥时不能挨近其西红柿根部;当西红柿的高度为1米时,对其进行打顶,以促进其侧枝生长。

D、收获:待步骤C中的西红柿苗木生长成熟时进行采摘收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