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桐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3777发布日期:2018-11-07 07:3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风桐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抗风桐(ceodesgrandis)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胶果木属(ceodes)常绿乔木,高可达14米。在中国分布于台湾(东部)和西沙群岛,在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

抗风桐是西沙群岛自然植被中最常见的乔木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药用和观赏价值,其生长速度快,在防风、海岸固沙、调节海岛气候以及海岛植被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抗风桐属阳性树种,具有叶片厚、比叶面积低、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小等形态解剖特征,利于其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脯氨酸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风桐生长的土壤养分含量低,但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高,表明其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高,对土壤养分贫瘠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抗风桐能适应强光、干旱和贫瘠等生长条件,是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

作为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乡土木本植物,抗风桐在海岛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园林苗木市场基本上找不到抗风桐苗木,原因是抗风桐生长于远离大陆的西沙群岛,一般人难于到达;再者,虽然抗风桐成年树结实较多,但抗风桐为典型的热带树种,种子不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种子萌发率迅速降低,甚至不发芽。抗风桐果实成熟期在5-7月份,由于抗风桐果实小、种子更小(约5毫米),果实成熟后如无强风吹拂,果实在树上迅速变黑,此时的种子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失去发芽率;如成熟的果实遇上足够大的海风,果实掉落在地上,如未遇上合适的条件,如无连续降雨,而是阳光暴晒,掉落后的果实迅速变黑,种子几天后就失去发芽率。因此,掌握抗风桐果实的成熟时期并及时采收,以及如何保持种子的活性非常重要。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常规的种子繁殖技术满足不了海岛植被恢复对抗风桐苗木的大量需求,需要寻求一种提高抗风桐种子萌发与繁育技术来保证抗风桐苗木的供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材方便、技术简单、易于推广的抗风桐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使用适当保鲜和具有一定养分的混合基质,可明显提高抗风桐种子的出苗率以及解决短时间快速繁殖大量苗木的需求,达到人工栽培、大量繁殖育苗的目的。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目的:

一种抗风桐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新鲜成熟的抗风桐果实,置于密封袋内,然后用保湿材料覆盖密封袋内的抗风桐果实,于5-8℃下冷藏5~30天,取出抗风桐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壳软化,加入河沙揉搓使果壳和种子分离,去除果壳,加入敌克松后搅匀,然后将水滤出,得到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

(2)将步骤(1)得到的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撒播于透水的播种盆内的播种基质上,铺上覆盖基质,然后放置于荫棚内,覆盖塑料薄膜,保持基质湿润并控制荫棚内温度为24-32℃,待种子萌芽后移除塑料薄膜,得到幼苗。

进一步地,上述采集新鲜成熟的抗风桐果实优选在5月上中旬果实呈现微黄色时采集。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冷藏期间需每天打开密封袋1次,每次时间为10min。

进一步地,上述的保湿材料为吸足水后的苔藓。

进一步地,上述的敌克松为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所述敌克松的加入量为抗风桐种子和河沙混合物重量的0.5%。

进一步地,上述的播种基质为河沙:椰糠:泥炭土按重量比为10:2:1的混合物;所述的播种基质放入播种盆内,其表面低于盆上缘约3厘米。

进一步地,上述的覆盖基质为河沙:椰糠按重量比为1:1的混合物;所述的覆盖基质的覆盖厚度为1厘米。

待上述得到的幼苗高5-6厘米时,移植于设置有遮光网的荫棚内的预先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培育,并在培育15天后,淋1次生根肥溶液;培育30天后淋第1次复合肥溶液,以后每隔30天淋复合肥溶液1次,待植株生长为小苗趋于稳定后,可部分打开遮光网增加光照,有利于植株接受更多阳光,促进小苗生长。

所述的荫棚高1.8~2米,荫棚设置有遮光网,遮光网的遮光率为80%。

所述的营养土为红壤土:河沙:珍珠岩:椰糠:泥炭土:过磷酸钙按重量比为4:4:2:1:0.5:0.5制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生根肥溶液为生根肥与水按重量比为1:600配制而成;复合肥溶液为复合肥与水按重量比为1:500配制而成,所述的复合肥为n-p-k=15-15-15。

由于抗风桐种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油脂,在无任何保护的条件下种子很容易丧失水分,5月上中旬西沙群岛的气温一般在23-34℃,其内含成分如油脂在高温和水分减少的条件下氧化(酸败),导致抗风桐种子发芽率很低。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保持种子持水力的前提下通过特定的后熟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与未经后熟处理比较,种子出苗率提高60%以上。本发明将采集的抗风桐果实用吸水后的苔藓覆盖并置于5-8℃的冷柜(库)中暂时保存,洗出的种子置于湿润的由河沙、椰糠与泥炭土制成的播种基质中,可以较好地保存种子水分,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进种子萌发,使种子在3-5天内大部分发芽,6天后出苗率达90%,并且基质中的泥炭土可以为种子萌发后提供早期所需的养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健壮。

用95%敌克松与种子混合,可起到杀菌消毒的功能,减少由于外因而导致抗风桐种子不能萌发的可能。通过合适的光照和播种基质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促进幼苗的健壮。

进一步地,将幼苗置于由红壤土、河沙、珍珠岩、椰糠、泥炭土、过磷酸钙混合制成的营养土,在适宜的光照以及生根肥溶液和复合肥溶液灌溉下培育,幼苗可快速生长,培育180天抗风桐苗高60-70厘米,培育360天抗风桐苗高达到100厘米,完全可以使用到岛礁的植被恢复应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在了解抗风桐种子生理特性基础上,通过后熟处理和打破休眠,保证了抗风桐种子的活力,缩短了发芽时间,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解决了人工栽培所需要的种子育苗问题,使其能够通过播种开展人工栽培繁育,基本达到商业化生产的需要,实现人工栽培,可以为热带珊瑚砂环境岛礁植被恢复提供大量的乔木苗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1)于5月中旬果实呈现微黄色时采集新鲜成熟的果实,置于密封袋内,然后用吸足水后的苔藓覆盖密封袋内的抗风桐果实,于5℃下冷藏30天,每天将密封袋打开透气10min,完成后熟处理;将果实从密封袋中取出置于常温清水中浸泡48小时,待果壳软化后,加入适量河沙并用手轻轻揉搓将果壳与种子分离,使用尼龙网捞将漂浮在水面的果壳捞出,加入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并轻轻搅匀,所述敌克松的加入量为抗风桐种子和河沙混合物重量的0.5%,3min后将水滤除,得到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

(2)将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均匀撒播于由河沙、椰糠、泥炭土按重量比10:2:1混合制成的播种基质上,并铺上1厘米厚由椰糠、河沙按重量比1:1混合制成的覆盖基质,放置于荫棚内,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持营养土基质湿润,荫棚内温度保持在24℃,5天后将塑料薄膜移走,6天后种子出苗率为90%。

(3)待幼苗长至5厘米时,移植于遮阴80%的荫棚内的预先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培育,所述的营养土为红壤土:河沙:珍珠岩:椰糠:泥炭土:过磷酸钙按重量比为4:4:2:1:0.5:0.5制成的混合物。培育15天后,淋1次生根肥溶液,该生根肥溶液为生根肥与水按重量比为1:600配制而成;培育30天后,淋第1次复合肥溶液,该复合肥溶液为复合肥(n-p-k=15-15-15)与水按重量比为1:500配制而成,以后每隔30天淋复合肥溶液1次。在植株生长良好后,可部分打开遮阴网,利于植物接受更多光照。培育180天抗风桐苗高70厘米,培育360天抗风桐苗高达到100厘米。

实施例2

(1)于5月中旬果实呈现微黄色时采集新鲜成熟的果实,置于密封袋内,然后用吸足水后的苔藓覆盖密封袋内的抗风桐果实,于8℃下冷藏7天,每天将密封袋打开透气10min,完成后熟处理;将果实从密封袋中取出置于常温清水中浸泡48小时,待果壳软化后,加入适量河沙并用手轻轻揉搓将果壳与种子分离,使用尼龙网捞将漂浮在水面的果壳捞出,加入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并轻轻搅匀,所述敌克松的加入量为抗风桐种子和河沙混合物重量的0.5%,3min后将水滤除,得到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

(2)将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均匀撒播于由河沙、椰糠、泥炭土按重量比10:2:1混合制成的播种基质上,并铺上1厘米厚由椰糠、河沙按重量比1:1混合制成的覆盖基质,放置于荫棚内,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持营养土基质湿润,荫棚内温度保持在30℃,3天后将塑料薄膜移走,6天后种子出苗率为92%。

(3)待幼苗长至6厘米时,移植于遮阴80%的荫棚内的预先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培育,所述的营养土为红壤土:河沙:珍珠岩:椰糠:泥炭土:过磷酸钙按重量比为4:4:2:1:0.5:0.5制成的混合物。培育15天后,淋1次生根肥溶液,该生根肥溶液为生根肥与水按重量比为1:600配制而成;培育30天后,淋第1次复合肥溶液,该复合肥溶液为复合肥(n-p-k=15-15-15)与水按重量比为1:500配制而成,以后每隔30天淋复合肥溶液1次。在植株生长良好后,可部分打开遮阴网,利于植物接受更多光照。培育180天抗风桐苗高70厘米,培育360天抗风桐苗高达到100厘米。

对比例1

(1)于5月中旬果实呈现微黄色时采集新鲜成熟的果实,不进行低温后熟处理;将果实置于常温清水中浸泡48小时,待果壳软化后,加入适量河沙并用手轻轻揉搓将果壳与种子分离,使用尼龙网捞将漂浮在水面的果壳捞出,加入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并轻轻搅匀,所述敌克松的加入量为抗风桐种子和河沙混合物重量的0.5%,3min后将水滤除,得到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

(2)将抗风桐种子和河沙的混合物均匀撒播于由河沙、椰糠、泥炭土按重量比10:2:1混合制成的播种基质上,并铺上1厘米厚由椰糠、河沙按重量比1:1混合制成的覆盖基质,放置于荫棚内,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持营养土基质湿润,荫棚内温度保持在24℃,5天后将塑料薄膜移走,6天后种子出苗率不足20%。

(3)待幼苗长至5厘米时,移植于遮阴80%的荫棚内的预先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培育,所述的营养土为红壤土:河沙:珍珠岩:椰糠:泥炭土:过磷酸钙按重量比为4:4:2:1:0.5:0.5制成的混合物。培育15天后,淋1次生根肥溶液,该生根肥溶液为生根肥与水按重量比为1:600配制而成;培育30天后,淋第1次复合肥溶液,该复合肥溶液为复合肥(n-p-k=15-15-15)与水按重量比为1:500配制而成,以后每隔30天淋复合肥溶液1次。在植株生长良好后,可部分打开遮阴网,利于植物接受更多光照。培育180天抗风桐苗高70厘米,培育360天抗风桐苗高达到100厘米。

对比例1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集后的果实没有经低温后熟处理,即进行果壳和种子分离。

通过上述实施例1和对比例1可知,与没有进行低温后熟处理比较,将采集的新鲜成熟的果实进行低温后熟处理,种子的出苗率提高60%以上,表明适宜的后熟处理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