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9402发布日期:2018-11-24 10:20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粉虱是设施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包括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在设施内常混合发生。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东等全国多地均有发生,据调查在北京地区番茄、黄瓜、茄子、甜瓜、青椒和西葫芦等作物上粉虱为害较为普遍,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70%以上。温室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背刺吸植物汁液,导致受害叶片褪色、变黄、萎焉,严重的甚至枯死;同时成虫还会传播病毒病和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目前,生产上防治粉虱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是粉虱体被蜡质,个体小、繁殖速度快、为害隐蔽,造成农药的防治效果不佳;并且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使粉虱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据监测北京地区温室粉虱对烟碱类新型杀虫剂如烯啶虫胺、噻虫嗪等都达到了中抗水平,对菊酯类杀虫剂都达到了高抗水平。因此,单一的化学防治难以有效控制粉虱的为害。

烟盲蝽(cyrtopeltistenui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是多种农林经济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捕食能力强、适应性强、活动能力强等特点,对粉虱成虫和若虫、鳞翅目昆虫的卵或低龄幼虫以及叶螨(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虫、害螨均有很强的捕食作用。目前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烟盲蝽已被成功商品化生产,广泛应用于温室中防治烟粉虱、白粉虱、斑潜蝇和叶螨等主要害虫。我国也实现了烟盲蝽的商品化生产,并在北京地区开展了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具有高效、生态、安全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利用烟盲蝽若虫和成虫预防或防治设施蔬菜粉虱的发生、为害。

所述利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种方式,以粉虱实际发生情况为参照,三种方式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应用。(1)苗期预防;(2)定植后释放;(3)挂果期释放。

第一种,苗期预防;

温室蔬菜定植前15天,以不超过0.5头/株的密度在育苗床上释放烟盲蝽4-5龄若虫及成虫,同时投放人工饲料。烟盲蝽在育苗床上繁殖、产卵、孵化,两周后随温室蔬菜幼苗的定植转移到棚内继续繁殖。

采用此方法在育苗床上开始释放烟盲蝽可有效预防粉虱的发生,使棚室内粉虱发生比常规的棚室推迟两个月,且能够大大降低粉虱爆发的风险。同时,由于是苗期预防式释放烟盲蝽,烟盲蝽使用量较少,可以比生产期释放烟盲蝽节省成本50%,省工2/3。

第二种,定植后释放;

温室蔬菜苗定植15天后以1头/m2的密度在棚内释放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共释放2次,可有效预防粉虱的发生,同时投放少量人工饲料。温室蔬菜整个生长期内粉虱发生量均低于2头/株,烟盲蝽在棚室内能成功定殖,释放3个月后虫口量为0.2头/株。没有释放烟盲蝽的温室蔬菜棚粉虱量在定植6周后逐渐上升,定植后2个月棚室内粉虱达到200头/株。

第三种,挂果期释放;

温室蔬菜进入开花结果期后,田间按照20-25张/亩悬挂黄板(也叫粘虫板),监测粉虱成虫发生情况,当黄板上发现1-2头粉虱成虫即开始释放烟盲蝽进行防治。或者每天观察,一旦植株上发现粉虱(≤2头/株),即开始释放烟盲蝽进行防治。按照2-3头/m2的密度释放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共释放3次,可有效控制粉虱的为害。

如前期未做到按时监测粉虱的发生情况,当黄板上粉虱大于2头,每株粉虱大于10头时,棚室内粉虱重度发生,需要按照益害比1:10-1:20释放烟盲蝽,间隔1周释放1次,释放2-3次,才能够有效控制粉虱的为害。

在上述方法中,苗期预防性释放烟盲蝽时,将烟盲蝽4-5龄若虫或成虫直接接到温室蔬菜如番茄苗上;定植后释放和挂果期释放可以采用撒施法或悬挂法,撒施法是将烟盲蝽若虫或成虫连同包装介质混合均匀后直接撒在植株上方叶片上;悬挂法是将烟盲蝽若虫或成虫连同包装介质倒入释放器中,将释放器悬挂在植株中上部,避免阳光直射。

在上述方法中,要确保释放棚在释放烟盲蝽前后15天内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可正常使用大多数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

在上述方法中,释放烟盲蝽后进行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时,可轻抖叶片使烟盲蝽转移至植株上部,避免将天敌带出棚外,造成损失。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的烟盲蝽,是粉虱的自然天敌,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不污染环境,还可维持自然种群生态平衡。

2、本发明采用烟盲蝽对粉虱进行生物防控,可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延缓和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采用烟盲蝽防治温室蔬菜粉虱,具有效果稳定、持效期长、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苗期释放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定植后释放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挂果期释放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番茄粉虱虫口减退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番茄的品种名称为仙客8号。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烟盲蝽购自北京阔野田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苗期释放烟盲蝽防控粉虱试验:

针对温室粉虱发生迅速,发生量大,抗药性强等特点,采用苗期提前释放烟盲蝽防控温室粉虱。

试验在2017年3月在昌平区御汤山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烟盲蝽处理棚在番茄定植前15天,以1头/m2的密度在苗床上释放烟盲蝽3-4龄若虫及成虫,同时投放人工饲料。对照棚番茄苗无烟盲蝽处理。

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苗床上释放烟盲蝽后,处理棚在4月~7月均粉虱量始终低于2头/株,无病毒病发生;而对照棚在定植后即有粉虱发生,后因粉虱数量增多喷施化学农药防治。5月初出现病毒病,后续病株率达到了68%,进行拉秧处理,无产出。

实施例2

定植后释放烟盲蝽防治粉虱试验:

本实施例在昌平区循环园青椒棚(a10)进行,选取秋茬定植初期青椒进行粉虱防控试验。

设施类型:日光温室,面积400m2;对照区与处理区用塑料部从棚顶隔离,面积各为200m2,处理区位于棚口,对照区位于棚内侧。

试验步骤:青椒定植后2周即在叶片上发现粉虱成虫和若虫,疑似苗床携带粉虱进棚。于7月27日释放烟盲蝽1000头,一周后补充释放1000头。对照区由于第2周粉虱数量增多,随喷施螺虫乙酯进行防治。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处理区释放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在一周内即呈现缓慢下降,第二周补充释放一次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在4周内稳定在小于2头/株。而对照区在第2周粉虱急剧上升后应用了化学药剂螺虫乙酯,粉虱数量随即下降,最终处在5.4头/株。与对照区相比,处理区对粉虱的控制效果持久稳定。

实施例3

越冬茬挂果期释放烟盲蝽青椒粉虱防控试验:

本实施例在阿卡农庄青椒棚内进行,选取越冬茬挂果期青椒进行粉虱防控试验。

设施类型:日光温室,面积400m2;对照区与处理区用塑料部从棚顶隔离,面积各为200m2,处理区位于棚口,对照区位于棚内侧。

试验步骤:青椒在10月下旬挂果期在叶片上发现粉虱成虫和若虫,处理区于10月19日释放烟盲蝽3000头,两周后再次释放3000头。对照区在发现粉虱后喷施阿维菌素进行防治。

从图3可以看出,处理区第一次释放烟盲蝽之后,1周内粉虱数量即呈现快速下降,2周后补充释放烟盲蝽后,粉虱数量即稳定在<1头/株的水平,防治效果十分明显。而对照区在喷洒药剂之后,粉虱数量一直呈现极低的水平。与对照区相比,处理区表现出了快速、稳定、持久的防效,与化学药剂防效相当。

实施例4

挂果期粉虱重度发生时释放烟盲蝽的防治研究:

选取3个有机番茄种植棚,其中一个作为对照棚,另外两个为烟盲蝽释放处理棚,三个棚面积均为400m2,种植5畦,10行。对照棚试验期间按有机蔬菜常规生产方法管理,未喷洒任何化学农药。处理棚在调查棚内粉虱基数后,处理棚1按照益害比1:10释放天敌,处理棚2按照益害比1:20释放天敌,一周后处理棚1和处理棚2均补充释放一次。

害虫调查方法: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选取6株,调查上、中、下各2片叶,统计粉虱成虫、若虫数量,每周统计1次,统计时间为上午7点之前,减少对粉虱成虫惊扰。

烟盲蝽释放方法:烟盲蝽产品为瓶装,选取烟盲蝽成虫及若虫(3-5龄),规格500头/瓶。释放时打开瓶盖将烟盲蝽若虫连同包装介质撒在番茄中部叶片上,释放时间为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

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8月17日释放烟盲蝽前定株调查粉虱基数,两个处理棚的粉虱数量达到40-60头/株,按照益害比释放烟盲蝽,之后每隔7天记录一次粉虱数量。从图4可以看出各组间粉虱数量变化情况。从8月17日第一次释放烟盲蝽后,不同益害比释放烟盲蝽的两个番茄棚室的粉虱都得到了明显的控制,2周虫口减退率超过50%,4周后虫口减退率最高达到了92.33%。

依据虫口减退率计算出烟盲蝽对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粉虱重度发生时,按照益害比1:10和1:20的比例释放烟盲蝽,2周之后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防效,4周之后的防效超过95%;且不同益害比仅处理4周后的防效有显著差异,其他时期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

表1番茄粉虱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挂果期即使粉虱重度发生时,按照益害比1:10-20释放烟盲蝽也可以很好的控制粉虱的为害,2周后防治效果就能超过70%,且能够持续控制粉虱为害,释放5周后防效仍接近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