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39374发布日期:2018-11-24 10:2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雷公藤,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藤本灌木,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喜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凉,有毒,归肝、肾经。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菌、抗生育、抗肿瘤、免疫抑制等作用,还有解除血液凝聚性、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和降低外周血液阻力的作用,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和过敏性皮肤病等症。至今己从雷公藤中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二菇内醋为主要活性成分,还有三砧类、生物碱类、倍半菇类等化学成分。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由于雷公藤采收年限长,而需求量又日益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甚至濒临灭绝。目前野生粉背雷公藤种群数量有限,于是出现了少量的雷公人工培植,但由于人工培植技术的不完善,造成雷公藤种植存活率较低,植株长势不佳等现状方法。因此,提高雷公藤打插成活率,增加其植株的生优势,提高雷公藤的人工种植密度和种植产量,对于保护雷公藤资源,将其由野生变为家种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目的在于将雷公藤从野生向人工培植方向转型,提高雷公藤的产量,满足市场对雷公藤的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育苗床预处理:冬季落霜前,选择通风向阳的肥沃农田作育苗园,深翻地表35~40cm,除去杂草、石块,每亩施放基肥2500~3000kg,细碎平整后覆盖地膜,炼土至来年2月中旬,除去地膜,再次深翻地表35~40cm,除去杂草,细碎平整土地,晒土10~15d;

b、扦插穗制取:上述晒土结束后,采集2~3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雷公藤茎枝,截成12~15cm长的扦插穗,每段带有3~4节,扦插穗上端切成平口状,扦插穗下端切成60度的斜口;将扦插穗下端斜口放入生根液中浸泡1~1.5h,上端平口喷施保鲜剂至平口湿润;

c、育苗:在晒土结束后的育苗园中开设长6~10m、宽1.2~1.5、高10~15cm的厢面,相邻厢面间相距60~70cm,并开有深35~40、宽35~40cm的排水沟,厢面上铺盖营养土15~20cm;取浸泡结束的扦插穗,倾斜60度扦插于育苗厢面上,株距8×12cm,扦插结束后浇透水,扦插时将扦插穗下端60度斜面一侧统一面向东南侧;

d、育苗管理:扦插结束后在整条厢面上搭设高55~60cm的阴棚,控制棚内白天阳光强度为1100~1300lx,厢面土壤湿度为55~60%,育苗40d后,待扦插穗开始萌芽时除去阴棚,控制厢面土壤湿度为50~55%,长出3~4片真叶时让其自由生长,每月除草一次,每3月施用水溶肥一次;

e、移栽:来年春季上旬,选择深林覆盖率≥45%的酸性沙壤土作种植园,将地表深翻50~55cm,除尽地埂及地面上杂草、树根、灌木丛、生长年限≤3年的树木,地表上挖深35~40cm,直径35~40cm的种植坑,坑底施放腐熟厩肥5~7kg,覆盖细土15~20cm,浇水至将坑中土含水量为70~75%,并将育苗结束的幼苗移栽至坑中,覆盖细土至坑口平齐,压实,轻提幼苗,浇透水;

f、后期管理:雷公藤移栽存活后,每3月中耕除草一次,每年11月和4月施用有机肥一次,土壤湿度≤15%时浇透水,其余时间不浇水;

g、搭架修剪:雷公藤移栽次年,在雷公藤植株出站立一根高于地面65~70cm的木棍或竹竿,将雷公藤主干捆绑在木棍或竹竿上,中间留有2~3cm的空隙,每年更换一次腐坏的竹竿或木棍;修剪掉主干和分枝顶芽,控制雷公藤高度≤100cm,留下3~5条长度≤60cm的分枝,每支分枝上6~10条侧枝,控制侧枝长度≤15cm。

优选的,在将雷公藤幼苗移栽前,还需将雷公藤幼苗连根带土采挖,去除腐烂根,喷水至根部泥土湿润,修剪掉雷公藤侧脉,修剪点距离主干3~5cm,并在切口上包裹上塑料薄膜。

优选的,所述基肥为腐熟厩肥和菜籽饼粉末、蚯蚓粪便按325:20: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所述腐熟厩肥混合加工前切碎至长度≤5cm。

优选的,所述生根液为淘米水的1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3%的白桦树汁,占稀释液总重6%的生根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硫酸铝,占稀释液总重0.8%的吲哚乙酸。

优选的,所述保鲜剂为浓度为300~350ppm的茶多酚溶液。

优选的,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黑色腐殖土35~40份、菜园表层土75~80份、蚯蚓粪便15~20份、草木灰25~30份、腐熟干鸡粪35~40份、腐熟干牛粪25~35份;

其中,所述营养土颗粒大小≤1mm,含水量为25~30%。

优选的,所述水溶肥为腐熟人畜肥水的50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硼酸,占稀释液总重5%的磷酸二氢钾,占稀释液总重3%的过磷酸钙,占稀释液总重0.5%的柠檬酸钠。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100~150份、腐熟牛粪30~35份、腐熟鸡粪20~25份、花生皮5~12份、红豆皮5~9份、氮肥3~5份、过磷酸钙1~2份、磷酸二氢钾1~1.5份、硼酸0.8~1.5份、柠檬酸钠0.5~1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通过扦插育苗的方式,有效将雷公藤从野生向人工培植的方向转型,提高雷公藤产量,满足市场对雷公藤的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雷公藤扦插穗的下端切成60度的斜面,并将斜面统一向着东南方向进行扦插育苗,扦插穗在生长过程中可接受半阴半阳的光照效果,在各种营养基质和育苗管理下,有效提高扦插穗的育苗成活率和长势;同时,本发明通过在移栽后雷公藤植株胖站立木棍或竹竿,并将植株捆绑在竹竿或木棍上,保证雷公藤直立生长,不倒伐,提高雷公藤植株的生长优势,并结合特殊的修剪管理,防止雷公藤植株徒长,促进植株枝干直径膨大,缩短雷公藤的采收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育苗床预处理:冬季落霜前,选择通风向阳的肥沃农田作育苗园,深翻地表35cm,除去杂草、石块,每亩施放基肥2500kg,细碎平整后覆盖地膜,炼土至来年2月中旬,除去地膜,再次深翻地表35cm,除去杂草,细碎平整土地,晒土15d;

步骤二、扦插穗制取:上述晒土结束后,采集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雷公藤茎枝,截成12cm长的扦插穗,每段带有3节,扦插穗上端切成平口状,扦插穗下端切成60度的斜口;将扦插穗下端斜口放入生根液中浸泡1h,上端平口喷施浓度为300ppm的茶多酚溶液至平口湿润;

步骤三、育苗:在晒土结束后的育苗园中开设长6m、宽1.2、高10cm的厢面,相邻厢面间相距70cm,并开有深35、宽40cm的排水沟,厢面上铺盖营养土20cm;取浸泡结束的扦插穗,倾斜60度扦插于育苗厢面上,株距8×12cm,扦插结束后浇透水,扦插时将扦插穗下端60度斜面一侧统一面向东南侧;

步骤四、育苗管理:扦插结束后在整条厢面上搭设高60cm的阴棚,控制棚内白天阳光强度为1300lx,厢面土壤湿度为55%,育苗40d后,待扦插穗开始萌芽时除去阴棚,控制厢面土壤湿度为50%,长出4片真叶时让其自由生长,每月除草一次,每3月施用水溶肥一次;

步骤五、移栽:来年春季上旬,选择深林覆盖率45%的酸性沙壤土作种植园,将地表深翻50cm,除尽地埂及地面上杂草、树根、灌木丛、生长年限不超过3年的树木,地表上挖深40cm,直径35cm的种植坑,坑底施放腐熟厩肥5kg,覆盖细土15cm,浇水至将坑中土含水量为70%;将雷公藤幼苗连根带土采挖,去除腐烂根,喷水至根部泥土湿润,修剪掉雷公藤侧脉,修剪点距离主干35cm,并在切口上包裹上塑料薄膜;最后移栽至坑中,覆盖细土至坑口平齐,压实,轻提幼苗,浇透水;

步骤六、后期管理:雷公藤移栽存活后,每3月中耕除草一次,每年11月和4月施用有机肥一次,土壤湿度不超过15%时浇透水,其余时间不浇水;

步骤七、搭架修剪:雷公藤移栽次年,在雷公藤植株出站立一根高于地面70cm的木棍,将雷公藤主干捆绑在木棍上,中间留有3cm的空隙,每年更换一次腐坏的木棍;修剪掉主干和分枝顶芽,控制雷公藤高度不超过100cm,留下3条长度不超过60cm的分枝,每支分枝上8条侧枝,控制侧枝长度不超过15cm;修剪时间为每年夏天和冬季植株休眠前,每年两次,具体修剪长度视雷公藤植株生长状况而定;

步骤八、采收:待雷公藤的根直径长至4cm时,于秋季采挖全根,挖后抖净附在根上的泥、沙等杂质,去掉根皮,洗净,并切成2mm的厚片自然晒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肥为腐熟厩肥和菜籽饼粉末、蚯蚓粪便按325:20: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所述腐熟厩肥混合加工前切碎至长度不超过5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根液为淘米水的1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3%的白桦树汁,占稀释液总重6%的生根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硫酸铝,占稀释液总重0.8%的吲哚乙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黑色腐殖土35份、菜园表层土80份、蚯蚓粪便15份、草木灰30份、腐熟干鸡粪35份、腐熟干牛粪35份;

其中,所述营养土颗粒大小不超过1mm,含水量为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溶肥为腐熟人畜肥水的50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硼酸,占稀释液总重5%的磷酸二氢钾,占稀释液总重3%的过磷酸钙,占稀释液总重0.5%的柠檬酸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100份、腐熟牛粪35份、腐熟鸡粪20份、花生皮12份、红豆皮5份、氮肥5份、过磷酸钙1份、磷酸二氢钾1.5份、硼酸0.8份、柠檬酸钠1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的栽培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育苗床预处理:冬季落霜前,选择通风向阳的肥沃农田作育苗园,深翻地表40cm,除去杂草、石块,每亩施放基肥3000kg,细碎平整后覆盖地膜,炼土至来年2月中旬,除去地膜,再次深翻地表40cm,除去杂草,细碎平整土地,晒土10d;

步骤二、扦插穗制取:上述晒土结束后,采集3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雷公藤茎枝,截成15cm长的扦插穗,每段带有4节,扦插穗上端切成平口状,扦插穗下端切成60度的斜口;将扦插穗下端斜口放入生根液中浸泡1.5h,上端平口喷施浓度为350ppm的茶多酚溶液至平口湿润;

步骤三、育苗:在晒土结束后的育苗园中开设长10m、宽1.5、高15cm的厢面,相邻厢面间相距60cm,并开有深40、宽35cm的排水沟,厢面上铺盖营养土15cm;取浸泡结束的扦插穗,倾斜60度扦插于育苗厢面上,株距8×12cm,扦插结束后浇透水,扦插时将扦插穗下端60度斜面一侧统一面向东南侧;

步骤四、育苗管理:扦插结束后在整条厢面上搭设高55cm的阴棚,控制棚内白天阳光强度为1100lx,厢面土壤湿度为60%,育苗40d后,待扦插穗开始萌芽时除去阴棚,控制厢面土壤湿度为55%,长出3片真叶时让其自由生长,每月除草一次,每3月施用水溶肥一次;

步骤五、移栽:来年春季上旬,选择深林覆盖率60%的酸性沙壤土作种植园,将地表深翻55cm,除尽地埂及地面上杂草、树根、灌木丛、生长年限不超过3年的树木,地表上挖深40cm,直径40cm的种植坑,坑底施放腐熟厩肥7kg,覆盖细土20cm,浇水至将坑中土含水量为75%;将雷公藤幼苗连根带土采挖,去除腐烂根,喷水至根部泥土湿润,修剪掉雷公藤侧脉,修剪点距离主干5cm,并在切口上包裹上塑料薄膜,移栽至坑中,覆盖细土至坑口平齐,压实,轻提幼苗,浇透水;

步骤六、后期管理:雷公藤移栽存活后,每3月中耕除草一次,每年11月和4月施用有机肥一次,土壤湿度小于等于15%时浇透水,其余时间不浇水;

步骤七、搭架修剪:雷公藤移栽次年,在雷公藤植株出站立一根高于地面65cm的木棍或竹竿,将雷公藤主干捆绑在木棍或竹竿上,中间留有2cm的空隙,每年更换一次腐坏的主干或木棍;修剪掉主干和分枝顶芽,控制雷公藤高度不超过100cm,留下5条长度不超过60cm的分枝,每支分枝上10条侧枝,控制侧枝长度不超过15cm;修剪时间为每年夏天和冬季植株休眠前,每年两次,具体修剪长度视雷公藤植株生长状况而定;

步骤八、采收:待雷公藤的根直径长至2cm时,于秋季采挖全根,挖后抖净附在根上的泥、沙等杂质,去掉根皮,洗净,并切成4mm的厚片自然晒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肥为腐熟厩肥和菜籽饼粉末、蚯蚓粪便按325:20:1的比例混合加工制成;所述腐熟厩肥混合加工前切碎至长度不超过5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根液为淘米水的1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3%的白桦树汁,占稀释液总重6%的生根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硫酸铝,占稀释液总重0.8%的吲哚乙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营养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黑色腐殖土40份、菜园表层土75份、蚯蚓粪便20份、草木灰25份、腐熟干鸡粪40份、腐熟干牛粪25份;

其中,所述营养土颗粒大小不超过1mm,含水量为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溶肥为腐熟人畜肥水的500倍稀释液,还含有占稀释液总重1%的硼酸,占稀释液总重5%的磷酸二氢钾,占稀释液总重3%的过磷酸钙,占稀释液总重0.5%的柠檬酸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腐熟厩肥150份、腐熟牛粪30份、腐熟鸡粪25份、花生皮5份、红豆皮9份、氮肥3份、过磷酸钙2份、磷酸二氢钾1份、硼酸1.5份、柠檬酸钠0.5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