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2515发布日期:2018-11-20 18:11阅读:3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农艺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生产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玉米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玉米年生产总量虽然发展很快,但玉米年生产总量仍不够充足,与我国玉米市场的需求量还有较大差距,每年均要大量进口。受我国人均农业土地资源贫乏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已难扩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又还缺少系统有效的玉米增产增收种植栽培模式。因此,对高产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养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玉米种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玉米播种的行距与株距布置通光透气性较差且种植密度较小;没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精确播种;大范围覆盖性施肥,肥效期较短,肥料利用效率低,导致玉米根系生长受抑;玉米生长期内的管理、肥料施放以及水份的保持不太合理。

根据农业部推广的玉米高产种植方式-起垄种植法,由于北方地区先种小麦后种植玉米的特殊性,小麦秸秆铺于地表无法及时腐化,导致种植玉米时,因秸秆的阻挡无法起垄,且现在玉米种子成活率很高,大规模试验成活率可达到99%以上,所单穴多颗的种植方式已严重影响玉米对肥料的吸收,而且还需要后期对肥料进行追肥采光通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玉米产量还不够高的问题,适应现实发展,专门针对平原地区土地,提供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前整地:每亩土地施底肥,深耕翻入地下12厘米,耙平;

(2)玉米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3)起垄种植:大小行单穴种植,2~6个穴为一组,每穴间隔10~30厘米,每组在同一行内间距60~80厘米,每两行为一垄,垄内两行间距40~60厘米,每组穴在垄的两行内成三角式分布,垄与垄的间距为60~100厘米;

大行和小行中间均铺设滴灌带;

(4)玉米播种:穴播,每穴1颗,然后依次铺管、铺膜和覆土;

(5)移栽定苗:在玉米出苗后,大部分苗为3~5叶时,进行间苗,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后定苗,亩留苗5000~8000株。

(6)田间管理

在玉米长至5~6叶时,对玉米田进行5~8厘米的中耕;在每组穴边上采用精准段性施肥,肥料通过滴灌灌溉随水滴施,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连接田间管网滴灌出苗水,100m3/亩;喷除草剂乙草胺和双环磺草酮防除苗期杂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玉米长至6~8叶时,喷施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40g/亩;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

在玉米长至8~9叶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

(7)收割: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晚收,人工、机械收割均可。

进一步,所述步骤(3)起垄种植:大小行单穴种植,4个穴为一组,每穴间隔20厘米,每组在同一行内间距70厘米,每两行为一垄,垄内两行间距50厘米,每组穴在垄的两行内成三角式分布,垄与垄的间距为80厘米;

大行和小行中间均铺设滴灌带;

进一步,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为18~25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5~7小时后通风凉干,然后用防腐杀菌剂、驱虫剂进行拌种。

进一步,玉米播种的时间是土壤5厘米地温达到12℃时。

进一步,玉米雄穗露头后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可分2次在晴天的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进行,第一次拔除雄穗的1/2,在雌穗受粉完成后将雄穗全部去除并拔除玉米田内的空株的玉米。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大小行种植,解决了部分地区因特殊原因无法起垄,而导致玉米低产的问题,能够充分利用边行优势,提高玉米田的通光性与透气性,并且出入方便,便于田间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总产量,经五百亩平原地区土地大面积实验,平均亩增产五百公斤,适合大面积推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②采用单穴单株多穴并排为一组的种植方式,一次播种无需后期繁琐管理,三角式并排播种提高了光照时长通风以及抗大风压倒性,可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③在每组穴边上采用精准段性施肥,确保肥料不浪费,并且单株单穴并排播种也解决了肥料不够需追肥的情况,因为一穴一颗种子,周边肥料吸收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1中标记含义如下:1-穴,2-精准段性施肥的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前整地:每亩土地施底肥,深耕翻入地下12厘米,耙平;

(2)玉米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3)起垄种植:大小行单穴种植,2个穴为一组,每穴间隔10厘米,每组在同一行内间距60厘米,每两行为一垄,垄内两行间距40厘米,每组穴在垄的两行内成三角式分布,垄与垄的间距为60厘米;

大行和小行中间均铺设滴灌带;

(4)玉米播种:穴播,每穴1颗,然后依次铺管、铺膜和覆土;

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为18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5小时后通风凉干,然后用防腐杀菌剂、驱虫剂进行拌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是土壤5厘米地温达到12℃时;

(5)移栽定苗:在玉米出苗后,大部分苗为3~5叶时,进行间苗,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后定苗,亩留苗5000株。

(6)田间管理

在玉米长至5~6叶时,对玉米田进行5~8厘米的中耕;在每组穴边上采用精准段性施肥,肥料通过滴灌灌溉随水滴施,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连接田间管网滴灌出苗水,100m3/亩;喷除草剂乙草胺和双环磺草酮防除苗期杂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玉米长至6~8叶时,喷施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40g/亩;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

在玉米长至8~9叶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

玉米雄穗露头后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可分2次在晴天的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进行,第一次拔除雄穗的1/2,在雌穗受粉完成后将雄穗全部去除并拔除玉米田内的空株的玉米。

(7)收割: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晚收,人工、机械收割均可。

实施例2

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前整地:每亩土地施底肥,深耕翻入地下12厘米,耙平;

(2)玉米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3)起垄种植:大小行单穴种植,4个穴为一组,每穴间隔20厘米,每组在同一行内间距70厘米,每两行为一垄,垄内两行间距50厘米,每组穴在垄的两行内成三角式分布,垄与垄的间距为80厘米;

大行和小行中间均铺设滴灌带;

(4)玉米播种:穴播,每穴1颗,然后依次铺管、铺膜和覆土;

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为22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6小时后通风凉干,然后用防腐杀菌剂、驱虫剂进行拌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是土壤5厘米地温达到12℃时;

(5)移栽定苗:在玉米出苗后,大部分苗为3~5叶时,进行间苗,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后定苗,亩留苗6500株。

(6)田间管理

在玉米长至5~6叶时,对玉米田进行5~8厘米的中耕;在每组穴边上采用精准段性施肥,肥料通过滴灌灌溉随水滴施,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连接田间管网滴灌出苗水,100m3/亩;喷除草剂乙草胺和双环磺草酮防除苗期杂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玉米长至6~8叶时,喷施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40g/亩;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

在玉米长至8~9叶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

玉米雄穗露头后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可分2次在晴天的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进行,第一次拔除雄穗的1/2,在雌穗受粉完成后将雄穗全部去除并拔除玉米田内的空株的玉米;

(7)收割: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晚收,人工、机械收割均可。

实施例3

一种大小行单穴单株玉米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前整地:每亩土地施底肥,深耕翻入地下12厘米,耙平;

(2)玉米品种选择:选择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3)起垄种植:大小行单穴种植,6个穴为一组,每穴间隔30厘米,每组在同一行内间距80厘米,每两行为一垄,垄内两行间距60厘米,每组穴在垄的两行内成三角式分布,垄与垄的间距为100厘米;

大行和小行中间均铺设滴灌带;

(4)玉米播种:穴播,每穴1颗,然后依次铺管、铺膜和覆土;

播种前将种子在温度为25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7小时后通风凉干,然后用防腐杀菌剂、驱虫剂进行拌种。

玉米播种的时间是土壤5厘米地温达到12℃时;

(5)移栽定苗:在玉米出苗后,大部分苗为3~5叶时,进行间苗,对缺苗处进行移栽补苗后定苗,亩留苗8000株。

(6)田间管理

在玉米长至5~6叶时,对玉米田进行5~8厘米的中耕;在每组穴边上采用精准段性施肥,肥料通过滴灌灌溉随水滴施,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连接田间管网滴灌出苗水,100m3/亩;喷除草剂乙草胺和双环磺草酮防除苗期杂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玉米长至6~8叶时,喷施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40g/亩;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

在玉米长至8~9叶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

玉米雄穗露头后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可分2次在晴天的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进行,第一次拔除雄穗的1/2,在雌穗受粉完成后将雄穗全部去除并拔除玉米田内的空株的玉米;

(7)收割: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晚收,人工、机械收割均可。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