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盆及其管理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8490发布日期:2018-12-19 05:1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盆及其管理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盆及其管理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家中或大棚种植花卉或植物的时候,通常是人工来进行现场浇水,这给经常出差的人以及大棚管理人员来说,很难对花卉和植物进行实时照料,这就造成出差期间或者大棚管理人员忙于其他事情的时候,花卉或植物因缺水死亡的问题。而且即使对于不经常出差的人们和大棚管理人员来说,也对花卉或植物的照料缺乏科学依据,只是通过肉眼观察花盆中的花卉或植物是否存在缺水的问题,容易产生浇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而且现有的大棚管理系统,也缺乏科学指导依据,无法做到根据大棚环境以及针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科学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花盆及其管理系统和大棚植物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花盆,包括内层花盆本体、外层花盆本体和底盘,所述外层花盆本体套设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外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层花盆本体放置在所述底盘上;

所述外层花盆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一圈与之同轴布设且呈筒状的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上端为敞口结构,下端为封堵结构;所述隔离网与所述外层花盆本体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保湿材料的空隙,所述内层花盆本体适配设置在所述隔离网中,所述内层花盆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将其内部与所述空隙连通的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花盆,通过设置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之间填充保湿材料,可防止夏季日晒过多或长时间不浇水,出现花盆内土壤干结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内层花盆本体上端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与所述空隙连通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周边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卡边,所述导流环压接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上端边沿上,所述环形卡边位于所述外层花盆本体上端的外周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内层花盆本体上端边沿设置一圈与所述空隙连通的导流环,当花盆放置在室外时,可利用导流环收集雨水并导入到保湿材料中进行保存;另外,当对花盆进行浇水时,也可通过导流环向空隙中的保湿材料中收集一部分溢出的水或喷洒在导流环上的水。

进一步,所述导流环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圈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四周的槽底沿靠近所述导流孔的方向逐渐降低。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导流环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凹槽,并在环形凹槽中开设导流孔,方便水分的收集和导流。

进一步,所述导流环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所述导流环排布成环形,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底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四周的槽底沿靠近所述导流孔的方向逐渐降低。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设置多个凹槽,导流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外层花盆本体底部内侧设置有支撑筋,所述隔离网底部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花盆本体底部内侧设置支撑筋,将隔离网下端与外层花盆底部之间被支撑筋支撑也形成有用于填充保湿材料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保湿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膨润土30-40份、磷酸镁水泥10-20份、降解树脂1-5份、改性活性炭5-10份、陶粒5-8份、水30-100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保湿材料凝固速度快,抗压强度高,无需特殊养护,在增加花盆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还在花盆中间形成了一层良好的保水海绵层,使花盆在较长时间内在保湿材料表面形成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有效延长了种植花卉的浇水时间间隔。

进一步,所述保湿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膨润土30-40份、磷酸镁水泥10-20份、降解树脂1-5份、改性活性炭5-10份、陶粒5-8份、水30-100份,先将磷酸镁水泥和陶粒进行混合,然后再加入水,得到水泥混合物;

s2,先将膨润土加入到所述水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再将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s3,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加热30-60min后,得到所述保湿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保湿材料,结构强度高,磷酸镁水泥和陶粒结合,使陶粒中的空隙被磷酸镁水泥填充,并在其中加入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使得到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粘附性,具有良好保水性能的同时,还方便填充,不容易出现松裂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陶粒的粒径为0.5-1mm,内部孔径为0.1-1μm。

一种花盆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花盆、喷淋装置、连接管、供水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喷淋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喷淋装置的喷孔朝向所述内层花盆本体的上方布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入水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供水装置相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启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管理系统,通过在外层花盆本体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置喷淋装置,可通过控制终端控制供水装置启停来控制是否向喷淋装置供水。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终端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上端的外壁上,所述湿度传感器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实时检测所述保湿材料上端的空气湿度,所述控制终端将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湿度值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开始运行,当所述湿度值高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停止运行;所述预设阈值6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可对空隙上端的空气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所述空气湿度来控制供水装置启停,当保湿材料上端的空气湿度较低时,可控制供水装置启动来对花盆进行喷水,不需要人为参与,即可实现全自动化喷水和湿度监测。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花盆,以及大棚本体、喷淋装置、湿度传感器、新风系统、二氧化碳传感器、控制终端具有云计算功能的服务器,所述花盆中种植有植物,所述花盆为多个且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的种植区域;所述新风系统、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终端采用rs485串口模式相连接,所述控制终端还与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服务器分别采用无线传输模式连接;

所述新风系统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并用于所述大棚内外空气的循环流动;

所述喷淋装置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的顶壁上,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所述花盆上方的喷淋头;

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上端的外壁上的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一指令实时检测所述花盆内的第一湿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

所述湿度传感器还包括多个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内壁上的不同位置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二指令实时检测所述大棚本体内部的第二湿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

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大棚本体的内壁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三指令实时检测所述大棚本体内的二氧化碳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

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湿度信号、所述第二湿度信号和所述二氧化碳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对接收到的各个信号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

所述控制终端,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确定指令及所述指令的接收对象,并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接收对象,其中,所述接收对象包括所述新风系统、多个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中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大棚内的各项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大棚内植物水分缺失的情况,以便控制花盆和/或大棚内特定区域的喷淋装置开启使得水分的补充更加准确。另外,由于设置新风系统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避免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过低而影响植物生长。

进一步,所述控制终端包括led显示屏,所述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用户录入的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标准化植物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并调出与所述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对应的标准化植物信息,并基于所述标准化植物信息和接收到的各个信号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生成植物管理指导建议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

所述led显示屏用于接收并显示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所述标准化植物信息和所述植物管理指导建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全面了解大棚内植物的生长规律,得到植物管理指导建议,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例如:通过led显示屏显示提示用户施肥区域、施肥时间及以各花盆的施肥量等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花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层花盆本体上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层花盆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花盆管理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图;

图7为本发明中多个花盆在大棚本体内的种植区域排布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层花盆本体;11、导流环;12、环形凹槽;13、环形卡边;14、凹槽;15、导流孔;16、支撑筋;2、内层花盆本体;3、底盘;4、隔离网;6、卡接部;61、侧壁开口;62、上端开口;7、砂砾;8、保湿材料;9、供水装置;10、花盆;20、大棚本体;30、喷淋装置;40、湿度传感器;50、新风系统;60、二氧化碳传感器;70、控制终端;80、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花盆,包括内层花盆本体2、外层花盆本体1和底盘3,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套设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外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放置在所述底盘3上;

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一圈与之同轴布设且呈筒状的隔离网4,所述隔离网4上端为敞口结构,下端为封堵结构;所述隔离网4与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之间预留有用于填充保湿材料8的空隙,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适配设置在所述隔离网4中,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将其内部与所述空隙连通的通孔。

本实施例的花盆,通过设置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之间填充保湿材料,可防止夏季日晒过多或长时间不浇水,出现花盆内土壤干结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上端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与所述空隙连通的导流环11,所述导流环11周边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卡边13,所述导流环11压接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上端边沿上,所述环形卡边13位于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上端的外周侧。在内层花盆本体2上端边沿设置一圈与所述空隙连通的导流环11,当花盆放置在室外时,可利用导流环收集雨水并导入到保湿材料8中进行保存;另外,当对花盆进行浇水时,也可通过导流环向空隙中的保湿材料中收集一部分溢出的水或喷洒在导流环上的水。

本实施例中,导流环11的设置方式有两种,分别如下所示:

实施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导流环11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圈环形凹槽12,所述环形凹槽12的槽底开设有若干导流孔15,所述导流孔15四周的槽底沿靠近所述导流孔15的方向逐渐降低。环形凹槽12的槽底为弧面结构;环形凹槽12中填充有砂砾7,粒径为2-10mm。在导流环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环形凹槽,并在环形凹槽中开设导流孔,方便水分的收集和导流。

实施方式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导流环11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凹槽14,若干所述凹槽14沿所述导流环排布成环形,每个所述凹槽14的槽底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15,所述导流孔15四周的槽底沿靠近所述导流孔15的方向逐渐降低。通过在设置多个凹槽,导流效果更好。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环形凹槽12和凹槽14中均会设置有砂砾7,砂砾7将环形凹槽12和凹槽14填充,利用砂砾的毛细渗透作用,增加了环形凹槽和凹槽的导流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底部内侧设置有支撑筋16,所述隔离网4底部放置在所述支撑筋16上。在花盆本体底部内侧设置支撑筋16,将隔离网4下端与外层花盆底部之间被支撑筋支撑也形成有用于填充保湿材料的间隙。本实施例的支撑筋16呈台阶型结构设置在外层花盆本体1底部内侧的四周;支撑筋16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支撑筋16为块状结构且设置为多个,多个支撑筋16均匀设置在外层花盆本体1内侧底部的四周,支撑筋16较高的一侧靠近外层花盆本体1侧壁设置,支撑筋16较低的一侧支撑在隔离网4的底部,而且支撑筋16的表面均为弧面结构。另一种是,支撑筋16整个为环形结构,支撑筋16的整个环形结构固定在外层花盆本体1内侧底部的四周,支撑筋16较高的一侧靠近外层花盆本体1侧壁设置,支撑筋16较低的一侧支撑在隔离网4的底部,而且支撑筋16的表面均为弧面结构。

本实施例采用的所述保湿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膨润土30-40份、磷酸镁水泥10-20份、降解树脂1-5份、改性活性炭5-10份、陶粒5-8份、水30-100份。本发明采用的保湿材料凝固速度快,抗压强度高,无需特殊养护,在增加花盆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还在花盆中间形成了一层良好的保水海绵层,使花盆在较长时间内在保湿材料表面形成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有效延长了种植花卉的浇水时间间隔。

所述保湿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膨润土30-40份、磷酸镁水泥10-20份、降解树脂1-5份、改性活性炭5-10份、陶粒5-8份、水30-100份,先将磷酸镁水泥和水混合,得到水泥混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0.5-1mm,内部孔径为0.1-1μm;

s2,先将膨润土加入到所述水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再将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最后将陶粒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得到第三混合物;

s3,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加热30-60min后,得到所述保湿材料。加热温度为40-50℃。

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保湿材料,结构强度高,磷酸镁水泥和陶粒结合,使陶粒中的空隙被磷酸镁水泥填充,并在其中加入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使得到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粘附性,具有良好保水性能的同时,还方便填充,不容易出现松裂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设置为双层结构的花盆,可通过外层花盆本体上端的导流环将雨水或其他水分导流道导流环下方的保湿材料中,即使长时间不浇水,也不影响植物或花卉的正常生长,可以适用于经常出差或忘记浇水的用户。

保湿材料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具体用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所述保湿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膨润土30份、磷酸镁水泥10份、降解树脂1份、改性活性炭5份、陶粒5份、水30份。所述保湿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本实施方式中各重量份的原料,先将磷酸镁水泥和水混合,得到水泥混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0.5-1mm,内部孔径为0.1-1μm;

s2,先将膨润土加入到所述水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再将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最后将陶粒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得到第三混合物;

s3,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加热30min后,得到所述保湿材料。加热温度为40℃。

实施方式二:所述保湿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膨润土35份、磷酸镁水泥15份、降解树脂3份、改性活性炭8份、陶粒6份、水60份。所述保湿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本实施方式中各重量份的原料,先将磷酸镁水泥和水混合,得到水泥混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0.5-1mm,内部孔径为0.1-1μm;

s2,先将膨润土加入到所述水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再将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最后将陶粒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得到第三混合物;

s3,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加热40min后,得到所述保湿材料。加热温度为45℃。

实施方式三:所述保湿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膨润土40份、磷酸镁水泥20份、降解树脂5份、改性活性炭10份、陶粒8份、水100份。所述保湿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本实施方式中各重量份的原料,先将磷酸镁水泥和水混合,得到水泥混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0.5-1mm,内部孔径为0.1-1μm;

s2,先将膨润土加入到所述水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再将改性活性炭和降解树脂加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最后将陶粒加入到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得到第三混合物;

s3,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加热60min后,得到所述保湿材料。加热温度为5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花盆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花盆、喷淋装置、连接管、供水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喷淋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层花盆本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喷淋装置的喷孔朝向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的上方布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入水端通过所述连接管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供水装置相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启停。外层花盆本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卡接部6,卡接部6为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的筒状结构,卡接部6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侧壁开口61,喷淋装置可从卡接部6上端开口62插入到卡接部6内,也可以从侧壁开口61卡入到卡接部6内,喷淋装置下端还挂接在卡接部的上端。

本实施例的管理系统,通过在外层花盆本体外侧壁上可拆卸的设置喷头,可通过控制终端控制供水装置启停来控制是否向喷淋装置供水。

本实施例的花盆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终端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2上端的外壁上,如图5所示,所述湿度传感器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实时检测所述保湿材料上端的空气湿度,所述控制终端将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湿度值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开始运行,当所述湿度值高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供水装置停止运行;所述预设阈值65%。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可对空隙上端的空气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所述空气湿度来控制供水装置启停,当保湿材料上端的空气湿度较低时,可控制供水装置启动来对花盆进行喷水,不需要人为参与,即可实现全自动化喷水和湿度监测。本实施例的控制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本实施例的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和控制阀,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中,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泵上,控制阀与控制终端相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来控制控制阀的启停,进而控制水泵的启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包括:如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花盆10,以及大棚本体20、喷淋装置30、湿度传感器40、新风系统50、二氧化碳传感器60、控制终端70和具有云计算功能的服务器80,所述花盆10中种植有植物,所述花盆10为多个且放置在所述大棚本体20内部的种植区域;所述新风系统50、湿度传感器40、二氧化碳传感器60分别与所述控制终端70采用rs485串口模式相连接,所述控制终端70还分别与喷淋装置30和所述服务器80采用无线传输模式连接。

所述新风系统50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20的顶部并用于所述大棚本体内外空气的循环流动;所述喷淋装置30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20内部的顶壁上,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多个所述花盆10上方的喷淋头;所述湿度传感器40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所述内层花盆本体上端的外壁上的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70的第一指令实时检测所述花盆10内的第一湿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70;所述湿度传感器40还包括多个安装在所述大棚本体20内壁上的不同位置的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70的第二指令实时检测所述大棚本体20内部的第二湿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70;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60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大棚本体20的内壁上,用于根据所述控制终端70的第三指令实时检测所述大棚本体20内的二氧化碳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70;所述控制终端7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湿度信号、所述第二湿度信号和所述二氧化碳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80;所述服务器80通过互联网对接收到的各个信号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70;所述控制终端70,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确定指令及所述指令的接收对象,并根据所述指令控制所述接收对象,其中,所述接收对象包括所述新风系统50、多个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60中的一部分。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假设多个花盆在大棚本体内的种植区域呈阵列排布,且将其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例如:如图7所示,有48个花盆呈6*8的阵列排布,可将其划分为3*4的4个小区域,分别记为:a区、b区、c区、d区。若分析结果为种植区域的b区花盆上方的湿度超出第一预设值,或者大棚本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阈值,则控制开启新风系统;若分析结果为种植区域的d区花盆中的某些花盆内的湿度小于第二预设值,则控制开启这几个花盆上方的喷淋头,并在湿度达到第三预设值时,控制喷淋头关闭,其中,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第一预设值。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大棚中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而对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本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大棚内的各项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大棚内植物水分缺失的情况,以便控制花盆和/或大棚内特定区域的喷淋装置开启使得水分的补充更加准确。另外,由于设置新风系统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避免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值过低而影响植物生长。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终端70还用于接收用户录入的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80;所述服务器80还用于在标准化植物信息数据库模块中查找并调出与所述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对应的标准化植物信息,并基于所述标准化植物信息和接收到的各个信号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处理,生成植物管理指导建议并将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70;所述led显示屏用于接收并显示待管理植物的编码信息、所述标准化植物信息和所述植物管理指导建议。

本实施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大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大棚内植物的生长规律,得到植物管理指导建议,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例如:通过led显示屏显示提示用户施肥区域、施肥时间及以各花盆的施肥量等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终端60为本地控制的,例如: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的基于大数据的大棚植物管理系统,可结合手机app,可对每个植物都能进行数字化远程自动化管理监控,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用户在对大棚中花盆中的植物进行管理时,先通过控制终端查看大棚中的湿度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并通过喷淋装置和新风系统对大棚中花盆内土壤湿度和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新风系统的设置还可以将大棚中过剩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利于环境生态平衡。当对大棚中的花盆土壤湿度值和大棚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值进行调控后,可通过在手机app中的信息录入模块录入需要查看的植物,然后再通过标准化指导模块对标准化植物信息数据库模块中与该植物对应的标准化植物信息进行调取,然后将所述管理植物信息和所述标准化植物信息数据库模块中的标准化植物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给出植物管理指导建议,植物管理指导建议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用户可以根据显示模块显示的植物管理指导建议来调整日后的管理方案。信息录入模块的录入信息包括植物日龄、高度、颜色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