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8489发布日期:2018-12-19 05:1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区停车位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路内停车成为城市公路交通管理,缓解停车压力并保障交通顺畅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路内停车,通常采用人工计费或卡钟式路内停车收费系统。其中,人工计费完全由人工进行计时和收费;而卡钟式路内停车收费系统,由驾驶员在停车后,将停车卡插入到路边停车位的卡钟完成路边停车注册,但为防止不插卡停车,其同样需要配置人员进行巡视。因此,两者均需配置专职的停车管理人员,成本较高,且停车路段的设置受人员数量的限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无人值守和智能停车管理,目前开发了多种基于自动识别技术进行停车计时收费的系统,从识别技术上划分,主要包括地磁感应识别和rfid。其中,地磁感应识别停车收费系统,通过预埋的地磁传感器检测车辆的存在,当驾驶员将车辆停在车位上,地磁传感器将自动感应车辆的停车时间,并将时间传送到后台进行计费;同时,可利用摄像设备,对逃费车辆进行拍照,以便采取措施。

目前,地磁感应识别停车收费系统已被部分城市引入并实施,比如深圳的e停车系统,但根据已实施项目的反馈,由于地磁技术的缺陷,导致系统故障率和投诉率非常高,主要的问题包括:一、地磁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常出现地磁信号跳变的现象,导致系统扣费错误;二、地磁信号的反应有延迟,导致跟车,也即前车离开车位,后车快速进入车位,而地磁没有信号变化,系统认为前车尚未离开,继续对前车进行扣费。就地磁感应识别停车收费系统的扣费错误问题,通常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磁感应识别无法获取车辆信息,也即只能获得当前车位是否有车,而无法识别具体是那一辆车,无法在信号发生变化后对车辆信息进行比对,因此,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路内停车收费系统。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系统主要包括阅读器、电子标签以及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的路内停车收费系统,其基本思路是:停车位沿车辆行驶方向间隔设置,设定与停车位对应的感应识别区域,天线模块与设定的感应识别区域相对应,通过将车辆的车牌号码、车辆类型、车主类型等车辆信息录入电子标签,在车辆进入停车位后,电子标签随之进入感应识别区域,建立通讯链路,系统获取相应车辆信息及车位信息后实施计费,由于能够精确的识别车辆的具体信息,因此,能有效避免扣费错误并杜绝逃费现象。

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路内停车收费系统,公开专利较多,比如:

1、申请号为201410247762.1、发明名称为基于射频识别实现路边停车智能管理控制的系统及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

2、申请号为201710762032.9、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rfid的路侧停车管理方法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

3、申请号为201510270730.8、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具有通讯功能射频车牌的车辆路边停车收费管理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

但本申请的申请人经过对现有专利及其他公开信息的分析后认为,虽然目前公开了较多的基于rfid的路边停车系统,也引起了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注意,但其在如何保障一定的识别率水平的同时降低总的实施成本,成为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的核心问题,也因此,截至当前,还未有报道有相应的实施案例,也即目前公开的相应技术而言,均存在可操作性问题,以上述专利为例:

申请号为201410247762.1的发明专利申请一,其仅公开了系统应包括设置于所对应的车辆上的rfid标签、用以读取覆盖范围内的rfid标签的信息的rfid读取模块。但就rfid技术而言,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hz、5.8ghz,而随应用频率的升高,识别距离增加,数据传输速率增加,方向性增强,穿透性降低。而该专利,未公开应将读取模块,也即阅读器应设置于何处、应采用何种频率以及如何设定其识别区域等关键信息,因此,其无法保障识别的可靠性,仅停留于设想而缺乏具体的技术措施和方案。

申请号为201710762032.9的发明专利申请二,就其硬件部分而言,与发明专利申请一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根据其附图推测,其阅读器应设置于停车位对应车头位置的上方,其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的布局类似于etc系统。但要将阅读器设置于停车位对应车头位置的上方,需要设置相应的立杆和横杆,实施成本高,且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如道旁树、线缆、建筑物等,因此,可操作性低。

申请号为201510270730.8的发明专利申请三,相对应上述专利申请一和专利申请二,给出了更为详细的方案,具体的讲,其将阅读器天线分布于每个停车位地下构成地埋天线总成,与具有通讯功能的rfid射频车牌组成rfid系统,并同时申请了申请号为201510000566.9、发明名称为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rfid射频车牌和申请号为201510000567.3、发明名称为应用于rfid射频识别的地埋天线骨架装置及其地下安装方法的发明专利。但其同样存在可操作性低的问题,具体的讲:一、地埋安装,需破坏路面,因此,实施及维护成本高,拆装难度大,走线供电不方便,且安装及维护过程需打围施工,影响道路通行;二、同样为地埋结构,与现有地磁系统不兼容;三、容易受到路面灰尘、杂质积水等影响,尤其是在下雨导致积水后,若采用低频及高频,可能可以穿透,但低频及高频自身识别距离极小无法保证其使用,而若采用超高频或微波,由于积水对波的吸收,存在信号的屏蔽,可能导致射频识别整体失效;四、需配套其rfid射频车牌加以使用,影响车主使用该停车系统的积极性,导致推广难度的增加,且车辆车牌的安装高度并不固定,甚至部分进口车辆的车牌安装位置位于车头侧部,因此,可能存在部分车辆不能识别的问题;五、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同样受到车辆及其车牌干净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上所述,其实施成本高,推广难度大,与现有系统不兼容,且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存在识别率低的问题,导致其实施的可操作性极低。

进一步的分析,rfid技术虽然已存在多年并在多个场合得到使用,但受其信号传播和耦合的要求,其使用场合通常为如物流跟踪、仓库管理等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识别对象相对一致的室内场合。在目前得以实施的用于车辆识别的系统时,通常用于如大型停车场停车、道路收费等存在总的出入口的场合,仅需在出入口分别设置阅读器,因此在保障一定的识别率水平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总的实施成本。

但路内停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路内停车出入随意,不存在出口入口;其次,非室内环境,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其三,车辆的不同及停车行为本身的随意性,导致感应识别区域设定的困难;其四,由于车辆进出的需要,因此,rfid阅读器的设置位置受限,按车头方向,车辆也即停车位的左侧、前方和后方均不能设置,而仅能设置于上方、地面及停车位的右侧。

而现有的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如前所述,将天线悬挂于停车位上部或埋设于停车位地下的方式,其安装位置的选择思路在于:仅需设定一个垂直于沿车辆长度方向并沿车辆宽度方向覆盖一定范围的条状或带状感应识别区域,而天线电磁辐射场能够很容易的实现对该感应识别区域的覆盖,比如条形天线沿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设置所形成的面包圈或扇形电磁辐射场。因此,首先,其可以采用现有的rfid阅读器及系统,而无需开发;其次,无论是何种车型,在进出停车位时,随车辆的前进和后退,车载电子信标必然会跨越感应识别区域,从而保障了通讯链路形成的绝对性,进而克服车辆的不同及停车行为本身随意性导致的车载电子标签位置不确定的问题。但设置于停车位上部,如发明专利申请二所述,实施成本高,且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设置于地面,如发明专利申请三所述,实施成本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存在识别率低的问题。

而将rfid阅读器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在现有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公开信息中,还未见到,其核心问题在于:由于车辆的不同及停车行为本身随意性,导致的车载电子标签位置不确定的问题,致使感应识别区域的设定存在困难。

进一步的分析,车载电子标签在侧面位置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天线模块位于右侧,而车辆车身均为金属,电磁波无法穿透,因此,电子标签需要安装于车辆的车身侧面,而为了保证直线电磁波可视,也即天线到电子标签直线距离很近且中间只有塑料或者空气,而不是通过反射等其他方式电磁场通讯,电子标签的主要安装位置在于车辆的挡泥板,其他的位置包括保险杠端部、车门防擦条等位置,因此,电子标签的安装位置存在不一致;其次,车辆多样性导致的尺寸不一致,包括由于底盘高度不一致导致停车后电子标签的高度不一致、由于轴距不一致导致的电子标签前后位置的不一致;其三,停车行为本身导致不一致,包括车辆与道路边界的距离、前后位置的不一致,甚至可能存在车头朝向的不一致。而其他的困难还在于:一、为保障沿车辆长度方向的覆盖,可能导致相邻停车位电磁辐射场之间的干扰问题;二、为保障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覆盖,可能导致在停车位无车时误判路面正常行驶车辆。

因此,rfid阅读器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将无法采用现有的rfid阅读器,其感应识别区域的布置存在极大的技术困难,其实现的核心在于:需要实现一个仅覆盖设定感应识别区域的电磁辐射场,通过将感应识别区域设定的足够大,进而保障通讯链路形成的绝对性;同时,还需要抑制电磁辐射场使其仅覆盖于感应识别区域,避免相邻电磁辐射场之间的干扰以及在停车位无车时误判路面正常行驶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的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其能实现一个仅覆盖设定感应识别区域的电磁辐射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包括阅读器模块、天线模块和壳体,所述天线模块包括天线阵列和功分移相控制模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两个条形的阵子天线,所述天线阵列的各阵子天线分别经功分移相控制模块与阅读器模块相连;各阵子天线并排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且轴向平行于壳体高度方向或与壳体高度方向呈锐角夹角;由所述壳体包围构成密闭的用于容纳天线模块的安装腔,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及与天线模块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均由电磁波穿透材料制成,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中,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阵列包括两组相互垂直的条形阵子天线,各组内条形阵子天线相互平行,且其中一组轴向平行于壳体高度方向;所述天线阵列所在平面垂直于壳体宽度方向并平行于壳体高度方向。

最优的,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四个条形阵子天线,并呈口字型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阅读器包括一个阅读器模块和两个并排设置的天线模块,各天线模块分别经分路器开关模块与对应阅读器模块相连;两天线模块电磁辐射场的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壳体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相互交叉;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阅读器所包括的分路器开关模块、阅读器模块及各天线模块均设置于对应壳体的安装腔内。

进一步的,由所述壳体与天线模块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构成面板,所述天线模块安装于安装腔内与面板相邻的上部。

进一步的,由所述壳体与天线模块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构成面板,所述壳体相对面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最优的,所述壳体呈长方体,包括顶板、底板、面板、背板和两端侧板,其中顶板、面板、背板和两端侧板为采用电磁波穿透材料一体成型的罩体,所述底板可拆卸固定安装于罩体底部,所述罩体两端侧板及背板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两端侧板的外表面均并排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侧板底部沿壳体高度方式延伸至侧板上部,并由所述凹槽间凸起构成加强筋;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并排设置有沿壳体厚度方式的肋条;所述顶板和面板连接处设置有斜面;所述面板两侧及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防水包边。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纵向的天线安装板和水平的阅读器模块安装板,两者呈t字形布置;所述壳体面板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组顶块,所述肋条与天线安装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两端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底板与顶块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挡块、与限位块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天线安装板顶部经缺口固定、底部经顶块和挡块固定;所述阅读器模块安装板两侧经天线安装板和背板限位固定、两端经支撑板和限位块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纵向的天线安装板和水平的阅读器模块安装板,两者呈t字形布置;所述壳体面板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组顶块,所述肋条与天线安装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两端侧板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底板与顶块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挡块、与限位块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天线安装板顶部经缺口固定、底部经顶块和挡块固定;所述阅读器模块安装板两侧经天线安装板和背板限位固定、两端经支撑板和限位块夹持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阅读器,通过对辐射场的控制,能实现一个仅覆盖设定感应识别区域的电磁辐射场,能够实现将其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时,即确保通讯链路形成绝对性,又避免干扰和误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阅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阅读器壳体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阅读器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阅读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阅读器所构成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超高频无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阅读器,包括阅读器模块120、天线模块110和壳体130,所述天线模块110包括天线阵列111和功分移相控制模块112,所述天线阵列111包括至少两个条形的阵子天线113,所述天线阵列111的各阵子天线113分别经功分移相控制模块112与阅读器模块120相连;各阵子天线113并排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且轴向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或与壳体130高度方向呈锐角夹角;由所述壳体130包围构成密闭的用于容纳天线模块110的安装腔,所述壳体130的顶部以及与天线模块110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均由电磁波穿透材料制成,所述壳体1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中,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天线悬挂于停车位500上部或埋设于停车位500地下,采用本发明阅读器所构成的系统,如图5所示,通过壳体130整体安装,沿停车车头朝向,阅读器100与其对应感应识别区域300左右布置,且阅读器100安装于与对应路面相邻的位置,也即安装于停车位500内侧的路边,壳体130的顶部以及与天线模块110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均由电磁波穿透材料制成,能保证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覆盖的实现。

采用本发明阅读器的系统布局方式的优势明显,首先,无需破坏路面700,如在图4、图5所示,阅读器100整体嵌入安装于路旁的路沿石400,其线缆150可埋设于人行道,而人行道下通常为砂垫层,因此,安装和维护极为方便,能极大的降低实施过程中的施工成本;其次,可与现有的地磁感应系统配合使用,由于不存在硬件和安装上的干涉,仅需增加数据处理模块200中对于识别数据的来源并修改数据处理流程,可共用现有的数据处理模块200、电源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等,因此,可作为对现有地磁感应系统的改造升级方案,进一步降低实施过程中的硬件投入;其三,辐射向侧面发射,不受于路面700积水、积尘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其四,位于路边,清理方便,可通过定期的清理降低表面附作物对穿透性的影响,能极大降低rfid路内停车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但如背景技术所述,阅读器100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感应识别区域300的布置存在极大的技术困难。为克服其困难,具体的讲,本发明的阅读器:

首先,采用超高频rfid,超高频通讯距离远,最大可达十米左右,因此,能够保障对设定感应识别区域300的覆盖;

其次,天线模块110包括至少两个条形的阵子天线113,各阵子天线113分别经功分移相控制模块112与对应阅读器模块120相连,各阵子天线113并排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因此,能够通过移相改变最大辐射方向,同时,阵子天线113轴向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或与壳体130高度方向呈锐角夹角,所谓壳体130高度方向也即安装后的路面法线方向,因此,通过移相能够实现最大辐射方向在水平平面内的偏转,进而使得电磁辐射场最大辐射方向可以大致沿停车位对角线,从而在实现尽覆盖感应识别区域300的同时避免对停车位以外路面的覆盖,而相比于垂直,呈锐角夹角,可以是沿壳体宽度方向也即安装后的路面宽度方向的倾斜、沿壳体长度方向也即沿行车方向的倾斜或者两者兼具,其可以通过设定角度及移相电控的方式,实现最大辐射方向在纵向平面内的偏转,进一步的避免对停车位以外路面的覆盖;

其三,在所述壳体1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中,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通过电磁波反射结构能够有效控制沿停车位500长度方向的辐射范围,避免相邻天线模块电磁辐射场之间的干扰,一端设置还是两端设置电磁波反射结构可根据感应识别区域的要求及天线模块的数量综合考虑,如仅一个天线模块时,在要求宽度较宽时可仅设置一端,要求宽度较窄时,可设置两端,而在如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天线模块时,由于其宽度已足够,因此,设置两端;

其四,天线模块110分别安装于与对应路面相邻的位置,在方便安装的同时能缩短通讯距离,并可利用路面700对电磁波的反射提高增益。因此,本发明能够抑制电磁辐射场使其仅覆盖于感应识别区域。

除前述优势外,本发明的阅读器还具有:一、感应识别区域可定义,因此,自由度高,适应性强;二、超高频无源rfid电子标签成本低、安装方便,能有效降低推广难度。

因此,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阅读器,通过对辐射场的控制,能实现一个仅覆盖设定感应识别区域的电磁辐射场,能够实现将其设置于停车位的右侧时,即确保通讯链路形成绝对性,又避免干扰和误判。

如上所述,本发明阅读器的感应识别区域可定义,比如:针对侧方位路内停车,可定义一个与停车位500一一对应的矩形感应识别区域300,并设置两天线模块110,两天线模块110最大辐射方向相互交叉,从而实现对矩形感应识别区域的覆盖;或者,扫描识别区域300跨线设置,可定义一个跨车位的扇形感应识别区域,天线模块110沿行驶方向斜向后辐射。而针对斜向的路内停车、倒车入库等其他的非常规路内停车方式,则可通过尾部增设电子标签的方式加以适应。

但相对而言,路内停车主要采用的是侧方位路内停车,因此,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实例中,即为本发明阅读器及其所构成rfid路内停车管理系统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信号传输,受到极化方向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电子标签安装的灵活度,所述天线阵列111包括两组相互垂直的条形阵子天线113,各组内条形阵子天线113相互平行,且其中一组轴向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所述天线阵列111所在平面垂直于壳体130宽度方向并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其中一组轴向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也即一组水平设置、另一组纵向设置;所述天线阵列111所在平面垂直于壳体130宽度方向并平行于壳体130高度方向,也即沿纵向设置,总体最大辐射方向通过移相实现偏转,同时能够实现双向极化,以及提高高度方向是的电磁覆盖,且在生产时,能避免角度测量等工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及实施成本。

天线模块110及阵子天线113的数量和布局,可按照感应识别区域的要求根据相控理论进行阵列。最优的,所述天线阵列111包括四个条形阵子天线113,并呈口字型布置。相对于l型、x型等布局,口字型布置能有效控制设备的高度,且生产组装方便。

具体的,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感应识别区域300在路面700内的投影呈矩形并与停车位500一一对应,其矩形的左侧边缘位于外侧并在停车位500内、右侧边缘位于内侧并贴近路沿石400、上边缘位于停车位车头方向并保证最长的车其前轮610压车头一侧车位边界线510时可以识别到电子标签、下边缘保证最短的车后轮620压车尾一侧车位边界线520时可以识别到电子标签,大致上,沿车辆行驶方向长约4米、沿路面宽度方向宽约2米。

为实现上述感应识别区域,在实施例中,所述阅读器100包括一个阅读器模块120和两个并排设置的天线模块110,各天线模块110分别经分路器开关模块121与对应阅读器模块120相连;两天线模块110电磁辐射场的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壳体130高度方向的平面内相互交叉;所述壳体1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在工作时,口字型天线模块110通过功分移相控制模块112把一路输入的射频信号分成四路,每路的能量相同,相位分别为0°、90°、180°、270°,单个天线模块110最大辐射方向经移相偏转结合相邻一端反射结构的反射,最大辐射方向偏转超过20°;同时,通过并排设置的天线模块110,构成分时工作的交叉电磁辐射场;仅在所述天线模块110相对另一天线模块110的一侧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避免两天线模块间形成盲区,因此,确保了对上述感应识别区域的覆盖。

同时,首先,通过时分方式,能避免并排设置的天线模块110之间的干扰;其次,各天线模块110的电磁辐射场部分重叠,相对于停车后,电子标签固定的空间位置,能通过不同的辐射方向进行覆盖,能有效避免车身造型、摆放角度不同而导致的影响,提高雨天的抗干扰能力;其三,阅读器100与设定的感应识别区域300一一对应,阅读器100独立工作,能通过阅读器100确定车位编号,配合感应识别区域300与停车位500的相对位置设定,能适用于跨线停车等情形的车辆识别;其四,每套阅读器100均独立工作,降低射频线的用量,降低成本,降低故障率,避免可能的在某阅读器100故障后对其他阅读器100的影响;其五,通过偏转,在沿路面宽度方向上偏转80°的方向上辐射没有减弱,实现了对感应识别区域贴近路沿石400一侧两角的辐射,避免贴近路沿处的盲区,避免了过于贴近路沿时可能存在的无法识别的情形。

为了进一步降低实施成本,所述阅读器100所包括的分路器开关模块121、阅读器模块120及各天线模块110均设置于对应壳体130的安装腔内。一体式的阅读器100能降低射频线160的用量,降低嵌入安装的施工量。

进一步的,由所述壳体130与天线模块110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构成面板133,所述天线模块110安装于安装腔内与面板133相邻的上部。天线模块110安装于安装腔内与面板133相邻的位置,能在抑制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宽度;而上部能避免嵌入后下方的遮挡,并能有效利用地面的反射。

为了提高增益,进一步的,由所述壳体130与天线模块110发射方向一侧相邻的侧部构成面板133,所述壳体130相对面板133的另一侧设置有电磁波反射结构。

阅读器100可以根据道路的路旁附属设施选择适宜的安装方式及其壳体结构,但就侧方位停车而言,存在较大的擦挂风险,因此,如图4、图5所示,最好采用嵌入式安装,避免擦挂、碰撞对于天线模块30的损坏。而所述壳体130的断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等,为方便嵌入施工,最好的,所述壳体130呈长方体,包括顶板131、底板132、面板133、背板134和两端侧板135,其中顶板131、面板133、背板134和两端侧板135为采用电磁波穿透材料一体成型的罩体,所述底板132可拆卸固定安装于罩体底部,所述罩体两端侧板135及背板134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射层。

嵌入安装后,由于可能存在的踩踏,进一步的,所述两端侧板135的外表面均并排设置有凹槽143,所述凹槽143由侧板135底部沿壳体130高度方式延伸至侧板135上部,并由所述凹槽143间凸起构成加强筋144;所述顶板131的内表面并排设置有沿壳体130厚度方式的肋条145;所述顶板131和面板133连接处设置有斜面139;所述面板133两侧及底部边缘分别设置有防水包边138。其中,加强筋144是为了提高侧板135的纵向强度,同时,凹槽143能够提高嵌入后的结合强度;肋条145则是为了提高顶板131的支撑强度,避免踩踏形成凹陷;斜面139是避免人踩踏路沿边缘时可能导致的破坏;防水包边138则能避免雨水等浸入结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30内设置有纵向的天线安装板136和水平的阅读器模块安装板137,两者呈t字形布置;所述壳体130面板133内表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组顶块141,所述肋条145与天线安装板13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146,所述两端侧板135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42,所述底板132与顶块141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挡块147、与限位块142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板148;所述天线安装板136顶部经缺口146固定、底部经顶块141和挡块147固定;所述阅读器模块安装板137两侧经天线安装板136和背板134限位固定、两端经支撑板148和限位块142夹持固定。该结构组装方便,仅底板132需要采用螺丝固定,其次,t字形布置,在发生碰撞、擦挂时,由面板133经接触限位块141、肋条145、天线安装板136及阅读器模块安装板137依次传力,避免面板133中部的凹陷对天线部分的破坏并为面板133的变形提供空间。

为进一步的方便,上述底板132面板133一侧嵌入安装、另一侧与螺丝柱149经螺丝固定。

另外,本发明的阅读器,可以与地磁感应识别协调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