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水钓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9511发布日期:2019-01-16 06:2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抗流水钓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渔具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抗流水钓钩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抛竿底钓的方法主要有翻板钩钓法、爆炸钩钓法和麻风钩钓法。其中,使用翻板钩作钓的方法是把盘钩、糠饼和翻板坠装上,用海竿打到钓点就可以了。此钓法简单易操作,但其使用糠饼作为鱼饵,诱鱼上鱼的效果不甚理想,并且无法对粉状或粒状商品饵配制的饵料进行装饵;同时,在江河中作钓,钓钩组件因地形复杂和流水冲击而失去平稳性;爆炸钩钓法在流水中饵料被流水冲击,造成钩饵分离,不适宜在流水中作钓。麻风钩钓法在流水中极易挂底,造成断钩断线;同时,不易绑钩和装饵。

因此,开发一种新的钓钩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流水钓钩组件,其结构设计精巧、不占用过多的空间,组装方便,贴合流水的流动特性,提升了饵料在流动水域中的稳定性,上鱼率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抗流水钓钩组件,包括:

坠板,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坠板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重力坠块;

多对导向环,多对导向环固设在所述坠板的周边、并关于所述通孔呈中心对称分布,多对导向环与所述坠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钩组托,其包括v形支架、托环、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所述v形支架的两端固设在所述坠板的上表面,且位于与其距离最近的一个导向环的两侧,所述托环设置在所述v形支架的顶点处,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分别固设在所述v形支架的两个支腿上,所述托环的中心、所述通孔的中心以及该一个导向环的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平面与所述坠板的上表面垂直,饵料包围所述钩组托放置在所述坠板的上表面;

盘钩,其位于饵料上方,所述盘钩的盘钩拉线依次穿过所述托环、所述通孔、靠近所述v形支架的任意一个导向环后与鱼竿的钓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钩组托还包括加固圈,所述加固圈设置在所述坠板上,所述加固圈与所述v形支架交叉设置,且所述加固圈同时与所述v形支架、所述坠板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托环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20~40°,所述v形支架的顶点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在所述坠板的边沿,所述v形支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坠板的锐角夹角为60~80°,每一个饵料稳固圈所在的平面均与所述v形支架所在的平面的锐角夹角为40~60°。

优选的是,所述坠板的周边垂直于所述坠板设有一圈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的高度为2~6mm、厚度为1~3mm。

优选的是,所述坠板的上表面间隔设有垂直于所述坠板的多个圆柱体棒条,其直径为0.5~2mm,高度为2~6mm,相邻两个棒条的间隔为3~10mm。

优选的是,所述坠板的上表面为圆形结构,其直径为30~50mm,所述坠板的最大厚度不超过9mm,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导向环与所述坠板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导向环为圆环,其外径与所述坠板上表面的直径的比值范围是0.10~0.24。

优选的是,多对导向环设置为两对,所述导向环的内径为4~5mm、外径为5.2~7.0mm。

优选的是,所述托环为圆环,其内径为3~4mm、外径为4.0~5.5mm,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为水滴形结构,所述v形支架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距为10~30mm、高度为20~40mm。

优选的是,所述盘钩具有环绕其分线盘设置的三枚钓钩,其中两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上的固定端的连线经过所述分线盘的中心,剩余一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上的固定端位于该两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上的固定端的连线的中线上。

优选的是,所述分线盘的中心具有拉线孔,四周开设三个固定孔,所述拉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托环的外径,所述拉线孔处设置盘钩拉线,所述分线盘与所述托环接触的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稳定柱,多个稳定柱围成一个圆形将所述托环包围,多个稳定柱均垂直于所述分线盘设置,每个稳定柱均为正三棱锥状结构,且每个稳定柱的高度均为6mm,一个所述固定孔供一枚钩体的固定端穿过固定,每一枚钓钩均包括具有所述固定端的鱼钩线、与鱼钩线的自由端固接的引转件、转动设置在引转件上的转环、与转环固接的鱼钩,所述引转件为圆柱体结构,其垂直于轴线的周向设置环槽,所述鱼钩线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引转件的其中一个圆形表面的圆心处,该一个圆心表面设有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朝向盘钩拉线设置,所述转环为不封闭的矩形框,其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环槽内,所述转环关于所述鱼钩对称。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增强了抗流水钓钩组件在水中的抗流水冲击性能;第二、在坠板上设置遮挡部将饵料部分包围,防止饵料底部边缘因长时间的流水冲击而分散、掉落;坠板上设置有棒条可以固定住饵料,钩组托上设置有饵料稳固圈可以托住饵料;第三、始终保持坠板的重力坠块在下面,饵料在上面,鱼钩不会与河底接触,大大减少了挂底几率;第四、钩组托及盘钩中心点在上游,饵料在下游,钩组托可以抵消一部分流水对饵料的冲击,延迟了饵料地溶解,并且鱼钩可以顺着水流方向覆盖在饵料上方,鱼儿逆水上来进食时(在流水中,鱼儿一般是逆水摄食的)就会吸入鱼钩而中鱼,大大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上鱼率,且只需要顺着水流的方向在饵料上方布置1~3枚鱼钩即可,大大减少了用钩量;第五、装饵料时,把盘钩退出托环一段距离并倒置抗流水钓钩组件,使鱼钩远离钓钩组件,那样装饵料非常方便和快捷,大大减少了上饵时间和鱼钩扎手几率;第六、如果是两对导向环,按照上述的作钓方法,东导向环位于最下游;东导向环可以再绑上一枚鱼钩,挂上面饵、玉米和珠珠等鱼饵附加作钓,进一步提高上鱼率;第七、本发明结构设计精巧、不占用过多的空间,饵料组装非常方便,可以针对鱼种和鱼情进行选择和调配饵料,极大地增强诱鱼和上鱼效果。本发明根据流水的上下游流动制作钩组托及相关组件,使盘钩位于饵料的上方一侧,而非位于饵料的正上方,实用性更强,相比于普通的盘钩位于饵料正上方设置的钓钩组件,上鱼率提高了12%。第八,去掉钩组托的话,就是一个翻板坠,可以使用糠饼进行作钓。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技术方案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盘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流水钓钩组件,包括:

坠板1,其中部设有通孔11,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重力坠块,重力坠块主要用于在水中使坠板1上表面保持朝上的状态,实际使用时,重力坠块可以是铅坠块;

多对导向环2,多对导向环2固设在所述坠板1的周边、并关于所述通孔11呈中心对称分布,多对导向环2与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钩组托,其包括v形支架31、托环32、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33,所述v形支架31的两端固设在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且位于与其距离最近的一个导向环2的两侧,所述托环32设置在所述v形支架31的顶点处,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33分别固设在所述v形支架31的两个支腿上,所述托环32的中心、所述通孔11的中心以及该一个导向环2的中心的连线构成的平面与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垂直,饵料包围所述钩组托放置在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

盘钩,其位于饵料上方,所述盘钩的盘钩拉线64依次穿过所述托环32、所述通孔11、靠近所述v形支架31的任意一个导向环2后与鱼竿的钓线连接。

多对导向环2可设置为两对、四对等。当多对导向环2设置为两对时,共有四个导向环2,如果将四个导向环2分别以东南西北命名时,假设西导向环2是距离v形支架31最近的一个导向环2,那靠近v形支架31的导向环2有西导向环2、南导向环2和北导向环2,东导向环2不是靠近v形支架31的导向环2。本发明可根据水流方向决定盘钩拉线64从靠近v形支架31的任意一个导向环2中穿过。以钩组托处于水流的上游为准,例如:作钓者站在南岸,水流是从西向东流的,那盘钩拉线64从南导向环2中穿过;以此类推;如果水流太急的话,也可以直接从西导向环2中穿过。图2中的箭头指示水流的方向,水流从箭头的方向不断流动,使得钓钩组件整体受到来自水流的冲力,若普通的钓钩将饵料固定在坠板正上方时,由于流水的冲力,会使整体钓钩组件跟随水流向水流的下游倾斜,导致饵料被冲散或鱼钩脱离饵料随水流飞起,影响上鱼率。而本发明能够贴合流水的流动特性,将钩组托迎着水流设置,能够更好的固定饵料,抵抗流水的冲力,确保整体钓钩组件在流动水域中的平稳性,确保鱼钩紧紧扣在饵料上,上鱼率高。

本发明在使用时,v形支架31、托环32、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33可用金属丝绕制而成,固定在坠板1上。将钩组托用金属丝绕制,简单方便,易快速成型。同时,钩组托还可以抵消一部分流水对配制饵料的冲击。当用金属丝绕制钩组托时,可用φ1.15~1.32mm的铁丝绕制。

当使用配制饵料的组装过程为:盘钩拉线64依次穿入托环32、通孔11、靠近v形支架31的任意一个导向环2与鱼竿的钓线连接,待饵料调配成具有粘性的状态,拉动盘钩使盘钩退出托环32一段距离,并倒置抗流水钓钩组件,使坠板1的上表面朝下,同时使盘钩上的鱼钩69远离钩组托朝下,将饵料压在坠板1的上表面与钩组托上,并包围钩组托,修正饵料的形状呈类圆柱体,翻转抗流水钓钩组件,使坠板1的上表面朝上,收紧盘钩拉线64,调整盘钩上的鱼钩69分别轻扣在饵料上。通过鱼竿将抗流水钓钩组件打到江河水底中。

本发明将钩组托去掉后,构成一个翻板坠,适用于使用糠饼垂钓,使用糠饼的组装过程为:盘钩拉线64依次穿入糠饼的中心孔、通孔11、靠近v形支架31的任意一个导向环2后与鱼竿的钓线连接。为了使抗流水钓钩组件在流水中更加稳定和起到诱鱼效果,可以在坠板1的上表面压入一层配制的饵料,饵料要调制成具有粘性状态,把糠饼粘在配制的饵料上,收紧盘钩拉线64,再用配制的饵料把盘钩上的鱼钩69(使用糠饼的话,盘钩建议用4~6枚鱼钩)分开粘在糠饼的四周。通过鱼竿将抗流水钓钩组件打到江河水底中。

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增强了抗流水钓钩组件在水中的抗流水冲击性能;第二、在坠板1上设置遮挡部4将饵料部分包围,防止饵料底部边缘因长时间的流水冲击而分散、掉落;坠板1上设置有棒条5可以固定住饵料,钩组托上设置有饵料稳固圈33可以托住饵料;第三、始终保持坠板1的重力坠块在下面,饵料在上面,鱼钩69不会与河底接触,大大减少了挂底几率;第四、钩组托及盘钩中心点在上游,饵料在下游,钩组托可以抵消一部分流水对饵料的冲击,延迟了饵料地溶解,并且鱼钩69可以顺着水流方向覆盖在饵料上方,鱼儿逆水上来进食时(在流水中,鱼儿一般是逆水摄食的)就会吸入鱼钩69而中鱼,大大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上鱼率,且只需要顺着水流的方向在饵料上方布置1~3枚鱼钩69即可,大大减少了用钩量;第五、装饵料时,把盘钩退出托环32一段距离并倒置抗流水钓钩组件,使鱼钩69远离钓钩组件,那样装饵料非常方便和快捷,大大减少了上饵时间和鱼钩69扎手几率;第六、如果是两对导向环2,按照上述的作钓方法,东导向环2位于最下游;东导向环2可以再绑上一枚鱼钩69,挂上面饵、玉米和珠珠等鱼饵附加作钓,进一步提高上鱼率;第七、本发明结构设计精巧、不占用过多的空间,饵料组装非常方便,可以针对鱼种和鱼情进行选择和调配饵料,极大地增强诱鱼和上鱼效果。(与说明书第三页的优点描述不一致,还缺少下文:本发明根据流水的上下游流动制作钩组托及相关组件,使盘钩位于饵料的上方一侧,而非位于饵料的正上方,实用性更强,相比于普通的盘钩位于饵料正上方设置的钓钩组件,上鱼率提高了12%。第八,去掉钩组托的话,就是一个翻板坠,可以使用糠饼进行作钓。)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钩组托还包括加固圈34,所述加固圈34设置在所述坠板1上,所述加固圈34与所述v形支架31交叉设置,与所述坠板1一起构成一个类三角支架,稳固支撑,且所述加固圈34同时与所述v形支架31、所述坠板1接触。此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钩组托中设置所述加固圈34一是加固所述钩组托,进一步提升所述v形支架31以及整体钓钩组件的稳定性;二是帮助固定住饵料,抵抗流水冲击,确保饵料不被流水冲走。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托环32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为20~40°,所述v形支架31的顶点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落在所述坠板1的边沿,所述v形支架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坠板1的锐角夹角为60~80°,每一个饵料稳固圈33所在的平面均与所述v形支架31所在的平面的锐角夹角为40~60°此技术方案中,设置所述托环32且前后有高度落差,一是用于装上盘钩,二是当拉紧所述盘钩拉线64时,所述分线盘61就会滑向所述v形支架顶点,使所述盘钩与饵料接触更紧密和稳定。

饵料稳固圈33优选设置为一对,一对饵料稳固圈33的一端分别与v形支架31的形成v形结构的两个支腿固接、另一端悬空或固设在坠板1上,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33优选处于v形支架31和与v形支架31距离最远的导向环2之间。此技术方案中,设置饵料稳固圈33是帮助固定住饵料,抵抗流水冲击,确保饵料不被流水冲走。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坠板1的周边垂直于所述坠板1设有一圈遮挡部4,所述遮挡部4的高度为2~6mm、厚度为1~3mm。此技术方案中,在坠板1上设置遮挡部4将防止饵料因长时间的流水冲击而分散、掉落,进而确保整体饵料的完整性,提高诱鱼上钩的概率。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间隔设有垂直于所述坠板1的多个圆柱体棒条5,其直径为0.5~2mm,高度为2~6mm,相邻两个棒条5的间隔为3~10mm。此技术方案中,坠板1上设置棒条5可以粘住饵料,提升饵料的粘固性,抵抗流水冲击,确保饵料不被流水冲走。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坠板1的上表面为圆形结构,其直径为30~50mm,所述坠板1的最大厚度不超过9mm,所述通孔11的孔径为3~5mm,所述导向环2与所述坠板1之间的间距为3~5mm,所述导向环2为圆环,其外径与所述坠板1上表面的直径的比值范围是0.10~0.24。使用时的优选设计数值,满足垂钓时的需求。对坠板1及导向环2的大小进行限定,确保坠板1和导向环2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盘钩拉线64从导向环2穿出再与钓线连接时,能使抗流水钓钩组件在水流中保持平稳的状态,增强抗流水钓钩组件在水中的稳定性。此技术方案中,设置坠板1一是起翻板作用,二是上表面起底板的作用。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多对导向环2设置为两对,所述导向环2的内径为4~5mm、外径为5.2~7.0mm,足够满足垂钓时的需求。此技术方案中,设置导向环2一是起导向作用,根据水流方向和作钓者的位置,通过选择所述盘钩拉线64从某个导向环2中穿出就可以保证所述钩组托3始终位于水流的上游;二是提供附加作钓,根据作钓方法,东导向环2位于水流的下游,可以绑上一枚鱼钩69挂上玉米之类进行作钓。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托环32为圆环,其内径为3~4mm、外径为4.0~5.5mm,至少一对饵料稳固圈为水滴形结构(图中未示出),其尖端与v形支架31固接、弧形端悬空或固接在坠板1上,尖端与弧形端的间距为6~10mm,所述v形支架31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间距为10~30mm、高度为20~40mm,圆环表面为弧线形,体积小巧,在水中的阻力小,设计简单,使用时的优选设计数值,满足垂钓时的需求。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盘钩具有环绕其分线盘61设置的三枚钓钩,其中两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61上的固定端的连线经过所述分线盘61的中心,剩余一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61上的固定端位于该两枚钓钩固定在所述分线盘61上的固定端的连线的中线上。鱼钩69均可根据鱼种和鱼情选用,例如,钓鲤鱼的用2号千又鱼钩69。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线盘61的中心具有拉线孔62,四周开设三个固定孔63,所述拉线孔62的孔径大于所述托环32的外径,所述拉线孔62处设置盘钩拉线64,所述分线盘61与所述托环32接触的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稳定柱65,多个稳定柱65围成一个圆形将所述托环32包围,多个稳定柱65均垂直于所述分线盘61设置,每个稳定柱65均为正三棱锥状结构,且每个稳定柱65的高度均为6mm,一个所述固定孔63供一枚钩体的固定端穿过固定,每一枚钓钩均包括具有所述固定端的鱼钩线66、与鱼钩线66的自由端固接的引转件67、转动设置在引转件67上的转环68、与转环68固接的鱼钩69,所述引转件67为圆柱体结构,其垂直于轴线的周向设置环槽,所述鱼钩线66的自由端固接在所述引转件67的其中一个圆形表面的圆心处,该一个圆心表面设有一个定位柱60,所述定位柱60朝向盘钩拉线64设置,所述转环68为不封闭的矩形框,其两端均设置在所述环槽内,所述转环68关于所述鱼钩69对称。

此技术方案中,多个稳定柱65和定位柱60配合,可使分线盘61与饵料紧紧压合,使鱼钩69固定在饵料上的某一确定位置,使盘钩与饵料在流水中紧密接触,确保饵料完整,避免鱼钩69被流失冲击而脱离饵料,避免鱼钩线相互缠绕,提升抗流水冲击性能,提高上鱼率。并且,鱼钩69通过转环68转动连接在引转件67上,将盘钩固定在饵料上后,在盘钩和鱼钩线66的位置确定好后,可根据需要通过转动鱼钩69调整鱼钩69的朝向,提高上鱼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