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幼龄林化学除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8938发布日期:2018-12-08 05:29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属于除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杉木幼龄林化学除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林业现代化集约经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化学除草方式已成为林业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面积和林分蓄积均位列全国用材树种首位。传统杉木造林后植被抚育均采用人工刀扶,每年2次,每次每亩抚育费用300-350元,需要连续抚育3年,总费用高达1800-2100元,而木材价格多年一直在1000-1200元/米3浮动。采用化学方式除草,除草剂费用每亩10元左右,每劳动力每天喷施林地面积8-10亩,以一天200元工资算,每亩人工费用20-25元,按照每年2次,连续3年计算植被抚育费用,共计130-160元。人工植被抚育和化学除草成分相差10倍,且化学除草效率高,需要劳动力少,必将成为杉木幼龄林植被管理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杉木幼龄时期抗药性相对较差,我国目前也没有杉木专用除草剂,多数使用农用除草剂,因此在使用不同类型除草剂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证除草效果,实现生产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杉木进行除草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提出一种杉木幼龄林化学除草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杉木幼龄林化学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统计林内杂草种类;

s2:选择除草剂,根据林内杂草种选择除草剂的类型;

s3:差异方式使用除草剂,所述差异方式包括时间差异,高度差异以及抗性差异;

s4:除草剂喷洒方式,包括常规喷雾法和人工洒落法;

s5:除草剂使用时机,根据生长节律和气候条件确定;

s6:补救措施,包括淋洗、施用速效肥、喷施农药缓解剂以及去除受害器官;

s7:喷施季节和频率,在造林前喷施除草剂,造林后第一年的4月和9月分别喷施除草剂,第二年4月喷施一次,即可有效防除杂草;造林后开始喷施除草剂,分别在造林的当年和第二年的4月和9月分别喷施除草剂,第三年视杂草情况,在4月份喷施一次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s1林内杂草种类包括中国芒、芒萁、菝葜、麦冬、铁线蕨、凤尾蕨、朱砂根、竹叶草、豨签、过路黄、龙牙草、一年蓬、尖叶苔草、苦荬菜、竹叶草、下田菊、珍珠菜、金毛耳草、荩草、千里光、泽兰、淡竹叶、酢浆草、亚大苔草、博落回。

进一步的,所述除草剂分为禾本科除草剂、莎草科除草剂、阔叶除草剂以及广谱除草剂。

进一步的,所述禾本科除草剂包括乙氧氟草醚、精吡禾氟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禾啶、敌稗、地乐胺;

莎草科除草剂包括二甲四氯、莎稗磷、草铵膦;

阔叶除草剂包括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

广谱除草剂包括甲嘧磺隆、敌草胺、乙草胺、丁草胺、草甘膦、百草枯。

进一步的,所述时间差异,对新造林苗木造成伤害的除草剂,可在林分采伐后或造林整地前,在造林地全面覆盖施药,杀灭有害植被及繁殖体;

所述高度差异,为避免除草剂对苗木叶片造成伤害,在杂草刚刚萌发时,杂草高度远低于苗木高度时,喷施农药;

所述抗性差异,苗木对所施用农药抗性强,而杂草对农药抗性弱。

进一步的,所述常规喷雾法,对于油状或水溶药剂,使用背式喷雾器,触杀型除草剂,采用30-90.0ml/m2剂量进行喷施,保证植物茎叶全部淋湿;触杀型除草剂,要求5.0-10.0ml/m2剂量,杂草茎或叶片淋到药剂即可;

所述人工洒落法,主要针对粉状除草剂,将除草剂与细土或者河沙搅拌均匀,然后在林地内人工均与撒施。

进一步的,所述生长节律,杂草刚出土、叶片伸展期和繁殖器官发育期,抗性较弱,适宜喷施除草剂;

所述气候条件,气温不低于25℃,空气湿度大于90%,无风晴天,施药效果最佳,尤其避免大风和雨前喷施除草剂。

进一步的,补救措施是针对过量喷施所采取的,

所述淋洗,在有水源条件的造林地,可用大量清水喷洒受害苗木;

所述施用速效肥,对受害苗木施用速效肥,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抗性;

所述喷施农药缓解剂,针对导致苗木受害农药致害特性,选择性喷施缓解药害的药剂;

所述去除受害器官,尽早去除受害叶片或者嫩枝,阻止药剂向茎部和根系运输。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可以对杉木幼龄林中的杂草进行有效清除,保证杉木健康的成长。系统科学的除草方法降低杉木抚育费,本发明采用针对性的除草剂,除草效果显著,效率高,减少劳动力,实现生产目标,本发明更解决了杉木幼龄时期抗药性差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杉木幼龄林化学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统计林内杂草种类;

s2:选择除草剂,根据林内杂草种选择除草剂的类型;

s3:差异方式使用除草剂,所述差异方式包括时间差异,高度差异以及抗性差异;

s4:除草剂喷洒方式,包括常规喷雾法和人工洒落法;

s5:除草剂使用时机,根据生长节律和气候条件确定;

s6:补救措施,包括淋洗、施用速效肥、喷施农药缓解剂以及去除受害器官;

s7:喷施季节和频率,在造林前喷施除草剂,造林后第一年的4月和9月分别喷施除草剂,第二年4月喷施一次,即可有效防除杂草;造林后开始喷施除草剂,分别在造林的当年和第二年的4月和9月分别喷施除草剂,第三年视杂草情况,在4月份喷施一次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s1林内杂草种类包括中国芒、芒萁、菝葜、麦冬、铁线蕨、凤尾蕨、朱砂根、竹叶草、豨签、过路黄、龙牙草、一年蓬、尖叶苔草、苦荬菜、竹叶草、下田菊、珍珠菜、金毛耳草、荩草、千里光、泽兰、淡竹叶、酢浆草、亚大苔草、博落回。

进一步的,所述除草剂分为禾本科除草剂、莎草科除草剂、阔叶除草剂以及广谱除草剂。

进一步的,所述禾本科除草剂包括乙氧氟草醚、精吡禾氟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禾啶、敌稗、地乐胺;

莎草科除草剂包括二甲四氯、莎稗磷、草铵膦;

阔叶除草剂包括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

广谱除草剂包括甲嘧磺隆、敌草胺、乙草胺、丁草胺、草甘膦、百草枯。

进一步的,所述时间差异,对新造林苗木造成伤害的除草剂,可在林分采伐后或造林整地前,在造林地全面覆盖施药,杀灭有害植被及繁殖体;

所述高度差异,为避免除草剂对苗木叶片造成伤害,在杂草刚刚萌发时,杂草高度远低于苗木高度时,喷施农药;

所述抗性差异,苗木对所施用农药抗性强,而杂草对农药抗性弱。

进一步的,所述常规喷雾法,对于油状或水溶药剂,使用背式喷雾器,触杀型除草剂,采用30-90.0ml/m2剂量进行喷施,保证植物茎叶全部淋湿;触杀型除草剂,要求5.0-10.0ml/m2剂量,杂草茎或叶片淋到药剂即可;

所述人工洒落法,主要针对粉状除草剂,将除草剂与细土或者河沙搅拌均匀,然后在林地内人工均与撒施。

进一步的,所述生长节律,杂草刚出土、叶片伸展期和繁殖器官发育期,抗性较弱,适宜喷施除草剂;

所述气候条件,气温不低于25℃,空气湿度大于90%,无风晴天,施药效果最佳,尤其避免大风和雨前喷施除草剂。

进一步的,补救措施是针对过量喷施所采取的,

所述淋洗,在有水源条件的造林地,可用大量清水喷洒受害苗木;

所述施用速效肥,对受害苗木施用速效肥,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抗性;

所述喷施农药缓解剂,针对导致苗木受害农药致害特性,选择性喷施缓解药害的药剂;

所述去除受害器官,尽早去除受害叶片或者嫩枝,阻止药剂向茎部和根系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